彩禮習俗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就中國人的生活實踐而言,高額彩禮幾乎一直存在,成為歷朝歷代移風易俗的治理難題。近日在省圖與齊魯晚報聯合舉辦的大眾講壇上,濟南大學教授李偉峰博士,剖析彩禮的儀式、補償、經濟、文化等功能及其異化轉變,以及對天價彩禮的治理原則和方法。
中國人是很講「禮」,我們都講文明之邦,禮儀之邦。禮從字面上來講是一個會意字,在甲骨文當中,禮一般跟鬼神和神靈有關。因為「禮」字有一個豐,下面是跟青銅器有關係。禮是為了慶祝豐收的一個禮器,發展到後來,不僅僅是包括禮器,還包括與活動有關的儀式,禮的本意就是祭祀奉獻鬼神的禮器。
在周公的時候,創建了一套具體的禮樂制度,包括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都在當中。所以說「禮」最強調的就是不越禮,目前是為了建立社會規範,也是為了確保整個社會的秩序。
所以在《左傳》裡面是這麼解說的,「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還有「夫禮」:「天之經業、地之義也,民之行業」,禮就相當於日月的運行,最根本的東西,天經地義的東西。
婚姻為什麼重要呢?我們都很清楚,婚姻是維護社會繁衍基本活動,是一種基本的制度。
為什麼婚姻重要,在《禮記》裡面有講述,「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者也,故君子重之,婚禮者,禮之本也。」就是繼承宗族的香火,繼後就是繁衍後代。君子非常重視它,所以婚禮者,制之本也。在傳統的中國,主要靠禮來治天下。
「六禮」,就是在中國的傳統中,結婚的時候經歷的6個階段和6個程序,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6個階段。
這六個階段,形成在周代,是周代以後的歷朝歷代婚禮演變的一個根本,也是古代婚禮的一個基本的模式。
1、納採什麼是納採?簡單的說,納採就是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裡去提親,看看行不行,如果女方同意的話,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禮節派媒人去的時候,還要帶一個禮物。禮物用的是什麼呢?用的是雁,大雁其實就是野鵝。
為什麼用雁不用別的東西?在中國文化當中,雁是一個祥瑞的東西,大雁是候鳥,冬去春來,到了冬天的時候它要飛往南方,過了春之後,他要飛方北方,一南一北意味著陰陽。中國人講究陰陽文化,候鳥代表著陰陽,所以用雁代表陰陽的含義。雁在中國文化裡面是很祥瑞的東西,它叫「五易之首」,是禽類的一個首領,五易就是仁義禮智信。
大雁還有一個特點,它都是一夫一妻制,一旦喪失了配偶之後,終生不再成雙,所以含有「忠貞」的含義。
2、問名第二階段是問名,就是男方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問清楚之後,取得了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在男方方面進行佔卜,沒有打破的話,意味著這個婚事是得到上天的肯定的。這個習慣在當下的中國依然是存在的,特別是在農村地區。
在古代的問名,不僅僅是問女人的名字,還要問這個女人是誰生的,是正室還是側室的,這都屬於問名的內容。
3、納吉問名沒有問題的話,就進入到第三個階段,納吉。吉就是吉祥的含義,男方會提著禮物到女方家,用的禮物還是大雁。
4、納徵第四個階段就是納徵,徵的含義就是臣的意思,所以從字面上看,納徵就是這個婚姻成了。男女兩家開始締結婚姻,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送的聘禮包括皮布,還包括錢財。在古代,最初的含義並不是錢財,而是皮毛,再就是絲製品、棉布品。
5、請期第五個階段就是請期,通常就是約定一個日期,就是提日子,再就是告期,就是婚禮定下來到一個什麼日子,定下來的話禮物還是用雁。現在結婚通知人家都是打一個電話,發一個簡訊,發一個微信,在傳統的中國,是用紅紙寫一個請期日子。
6、親迎最後一個階段,親迎,就是成婚,或者說婚禮。婚禮這個階段是最隆重的,也是最繁瑣的階段,有很多的程序和很多的儀式,比如說跨火盆、鋪床,還有八抬大轎抬來了,這是明媒正娶的。
(根據李偉峰博士講話錄音整理)
(壹點號 人文齊魯)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