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校園霸凌」相關的電影,我們印象比較深刻,近兩年的就有《嘉年華》。
2017年底上映,上映之時正趕上三色幼兒園事件,更是引發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關注乃至評價。
獲獎無數,影片中對於輿論、破碎的家庭對於權勢的勾結都有一定的諷刺暗示,只是都點到為止。
也許是迫於形勢,也許是想留給觀眾來評價。
不論如何,這部電影都是這兩年來不錯的展現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
《嘉年華》
韓國也有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熔爐》。
這部電影非常有名,很多人都看過,其中也暗示了校內領導勢力的官官相護。
表現孩子,特別是缺乏父母照顧的孩子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
呼籲社會對於這一部分弱勢群體的關懷。
因為這一事件也改變了韓國的法律。
韓國有好幾部電影都是真實事件改變,播出之後在國內引發非常大的轟動,最後影響整個國家和社會。
這上面兩部講述的其實都是校園內部一些勢力對於更多的女性方面的霸凌。
就連最近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拿獎拿了個大滿貫的《少年的你》也是講述學校裡的同學對於女孩子的霸凌。
女性是弱勢群體。
區別在於《嘉年華》和《熔爐》更多的表現的是對孩子身體和心理雙方面造成的傷害,是受過非人的虐待的。
而《少年的你》表現得是同學在校內和放學之後對女主的圍追堵截。
甚至是各種嘲笑,諷刺女主角,對女主角的心靈甚至是身體(外部)造成一些傷害的題材。
電影也非常的切合它的名字——《少年的你》。
講述的不是童年的你,而是年少時期。
在高中時期遭受的一些校園霸凌事件。
既然說起「少年」和校園霸凌這個話題了,小編就說一下自己的經驗吧。
個人經驗是小時候校園霸凌事件更多的出現在小學,初中有一些(較少),高中幾乎就沒有了。
因為到了高中大家都進入匆忙的學業了,很少真的有人有閒心去迫害自己的同學的。
而且到了高考時期,老師都恨不得霸佔你的24小時時間,哪會讓你有空去給人剪頭髮之類的。
當然純屬個人看法,也許校園霸凌在高中也是有《少年的你》陳念的這種類型的吧。
因為《少年的你》獲獎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小編也想就著這個熱度跟大家分享一個之前看過的講述校園霸凌特別好的電視劇。
也可以當成是小型電影來看了,製作也確實是不錯。
看完之後給小青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確實是沉默良久,一句話說不出來。
也許是看了這一集感覺看到了當初自己當年受到一些迫害做的行為,感覺非常相似。
正因為如此,看得脊背發涼,卻說不出話來。
《非自然死亡》
(建議此刻打開這部劇的BGM《lemon》聽,可以非常有代入感)
豆瓣評分9.4分,可以說是超高分的一部劇了。
就衝著這個評分就要看一看啊。
最近已經在二刷了,正好碰上《少年的你》獲獎,也就再次拿出來說一說。
如果說前面的《嘉年華》、《熔爐》、《少年的你》中的主角都是女性受到迫害,受到校園霸凌;
那麼《非自然死亡》中的第七集就是男性受到校園霸凌的典型。
什麼?男孩也會遭受欺凌嗎?他們難道不是施壓者嗎?
其實不然。
如果你關注了這部劇,並且只是想要類比一下校園霸凌這種影視作品的類型。
建議直接跳到第七集《失血死》看起,絲毫不會影響對於劇情的認知。
如果一整部劇都想要看看,那可以從頭看起,或許也會對於我們前段時間的困境有一些同感。
要說這部劇其實也是有流量的,女主角石原裡美就算是了。
雖然戲路沒給人多麼寬泛的感覺,但是也藉由她,讓我們了解了法醫這個職業。
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劇,想要看十元的可以看,想要獵奇的也可以看。
劇透一下。
整部劇最恐怖,最讓人後怕的個人感覺就是校園霸凌那一集。
最讓人痛快的就是當男朋友知道了殺害自己女朋友的兇手,真的在劇中就捅下去了。
要是國產劇,你也知道的。
每一集的劇集都是獨立的,跟其他劇集的聯繫並不是多麼緊密。
一集說一個事件,基本都是這樣。
劇集跟劇名一樣,《非自然死亡》,記錄一些看起來表面上是自殺的案件,實際上是另有他因。
這些原因有時候讓人震撼,有時候讓人氣憤,有時候也讓人感動。
女主角全家都死在一場煤氣自殺中,也許是因為沒有吃安眠藥,女主角僥倖活了下來。
後來從事了法醫職業,也開始更多的同情死者,爭取為每個不尋常的死因找到真相。
有一天她收到一個視頻,視頻中的男孩用著大辣椒的掛件擋住真實面容。
在網絡上開直播,一個殺人直播。
視頻中男孩點名道姓要十元判斷視頻中那個躺在地上的屍體的死因。
如果在視頻10萬點擊之前她沒有找到真相,他就要殺一個人。
當然,在視頻分別增加到3萬,5萬,8萬(好像是這個數)他會提供多一條的線索。
在獲得一點點的線索之後,十元也調查到這個視頻中男生是某所高校的學生。
他身後躺著的屍體是某某個同學。
綜合十元的實地考察,還有判斷死者的死亡地點,結合死者的同學調查。
十元終於找出了這個男孩是怎麼死的,他是死於自殺。
一場自我謀殺,但是背後卻不僅僅是這麼簡單。
這位男同學雖然是死於自殺,但是他其實是想要把自己的死嫁禍給在學校欺凌他的那一幫男同學。
只是當天也許是趕巧,這些男生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把他拉到小黑屋,沒有像往常一樣傷害他。
也是因為這樣,這個男孩子白白浪費了一條生命。
那些曾經傷害他的男同學依舊逍遙法外。
這個男孩的同學,曾經也是受到那些男孩子欺負,只是不敢站出來的那個想要在男同學死後替他說話。
於是製作了這一個「殺人直播」。
有什麼解決方法嗎?那些男同學受到該受到的懲罰了嗎?
並沒有。
但是這個面對霸凌的解決方法確讓我們觸目驚心。
確實,當我們年少的時候,做事情非常容易衝動;
也會因為受到一點欺凌就承受不住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但是你的死能夠換回那些人該受到的懲罰嗎?
並不能。
可是那個男同學依舊想要拼死一搏。
即使失敗,即使有一絲可能也想要那些人受到懲罰,足以想像這個男孩子的精神上受到了怎樣的壓迫啊。
十元在這部劇的結尾發出的問句也是讓人陷入沉思——
「你死了又能怎樣呢?將令你受苦的人名寫在遺書裡,然後呢?」
「他們肯定會轉學,改名,開始新的人生。」
「就算你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他們也絕對不會感受到你的痛苦。」
「只有活著,才會有無限的可能。」
……
之所以說個人更喜歡這部電影,也是因為切實感覺到了校園霸凌的味道。
不是摻雜更多的商業流量因素,而是更多的去真正關注這部分身心受到傷害的群體。
他們確實很多時候,真的想要為此放棄自己的生命。
希望更多的電影關注到社會現實,真正的讓更多的人關注到社會角落的一些人和事。
引起重視,也許你也會被劇中的十元這樣的人溫柔以待。
文:之子于歸
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