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魚是如何承受的?

2021-01-08 讀創

上個月,一個大新聞幾乎刷屏了朋友圈: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是我國載人深潛器新的深度紀錄!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

隨著深潛器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才逐漸發現,茫茫深海之中並非一片死寂,無數生物在這一片漆黑之處繁衍生息。

其中,生活在海面下大約8000米處的馬裡亞納獅子魚,是目前人們發現的「最深的深海魚」。作為對比,人類潛水的深度一般都在10~20米以內,最極限的深度也不過300多米。要知道,在水下8000米處,靜水壓大約是800個大氣壓,差不多相當於一頭成年公牛站在你的指甲蓋上。要是沒有深潛器,人類是絕無可能到達這麼深的海中的。

那麼,深海魚類是如何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的呢?難道是因為它們心態好嗎?

抗壓,從魚鰾的斷舍離開始

大家在遊泳的時候可能有這樣一種體驗:當你潛入遊泳池底的時候,會覺得耳膜有一種壓迫感,甚至是有輕微的疼痛。這是因為耳膜外部的水壓明顯大於內部的氣壓,導致耳膜受到一個向內的壓力。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隨著水深的增加,水壓會遠遠大於大氣壓,導致周圍的水會開始向內擠壓充氣的物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大部分的硬骨魚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充氣的物體,因為它們體內有一個充氣的魚鰾。對於生活在淺海的硬骨魚類來說,魚鰾是它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結構,可以幫助魚類調整浮力,從而實現上浮或者下潛。但是對於深海魚來說,充滿氣的魚鰾無異於一個脆弱的氣球,外部巨大的水壓會毫無保留地擠壓、蹂躪這個氣球,直到它炸成碎片為止。因此,很多深海魚在進化的過程中「捨棄」了魚鰾這個「危險」的結構,轉而依靠某些脂類來提供浮力。

相比於淺海中的魚,深海魚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較少,而脂質和膠質則相對較多。此外,深海魚骨骼中軟骨的比例也遠高於淺海魚。對於深海魚來說,這都是為了適應深海生活所作出的必要的「妥協」。所謂「過剛則易折」,相比於骨骼和肌肉,脂質和膠質能更好地幫助魚類對抗巨大的壓力。

同時這樣的身體結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較低比例的骨骼和肌肉能降低深海魚的能量消耗,而高比例的脂質則同時能夠儲存更多的能量,這對於身處營養貧瘠、氧氣稀薄的深海的魚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前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醜生物的水滴魚——軟隱棘杜父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被捕撈上岸的水滴魚往往是軟趴趴的一攤粉紅色物體,活脫脫像一個長著大鼻子的史萊姆。然而在深海中水滴魚的外形和普通魚類並無二致,只是在被捕撈上岸的過程中,由於壓力的迅速降低讓它們的身體結構被破壞,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而在它們生活的地方,卻正是這一身的膠質幫助它們存活了下來。

水滴魚

之前的研究發現,在馬裡亞納獅子魚的基因組中,調控骨骼發育和骨組織骨化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一突變會導致馬裡亞納獅子魚骨骼的鈣化過程提前終止,導致其骨骼組成中大部分為軟骨。而軟骨的抗高壓能力是遠遠強於硬骨組織的。

深入細胞膜的強大抗壓能力

然而這並不是深海魚的全部本領。

要知道,靜水壓力並不是一個宏觀的物體,它並不像一隻死死捏住深海魚的手,只會從宏觀的身體結構上對深海魚造成影響。靜水壓是無孔不入的,無論是宏觀結構還是微觀結構都會受到它的攻擊。

當我們把視線聚集到微觀世界,我們會發現,高壓環境下,細胞膜的流動性會降低。簡單來說,在深海之中細胞的細胞膜會變得更「硬」,這絕非一件好事。細胞膜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重要關口,細胞膜變硬會導致物質進出細胞更加困難。細胞外的營養物質無法進入細胞,細胞內產生的廢物難以運出細胞,那生物將無法生存下去。這就像是外賣員要通過一個人頭攢動的路口去送外賣:本來他只要在人縫中擠過去就行,結果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把所有人都往一塊推,搞得人貼人人擠人,外賣員拼了老命也沒能擠過去,這時他就會覺得壓力好大。

科學家發現,相對於淺海魚來說,深海魚的細胞膜上有著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這讓它們的細胞膜能在高壓環境下保持較高水平的流動性,提高物質運輸的效率。

打個比方,植物油相對動物油來說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更高,所以在常溫下植物油一般是液體,而動物油則固體居多。你很難讓一枚硬幣穿透一塊黃油,而讓它從一瓶花生油的表面掉到瓶底卻很容易。

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能讓深海魚即使身處高壓環境仍然擁有「柔軟」的細胞膜,但如果一條深海魚被捕撈上岸,它的細胞結構也會隨之破壞,因為當它身處低壓環境中時,細胞膜的流動性就有些過強,細胞膜過「軟」,導致細胞很容易壞掉。

脂質並不是唯一受到高壓影響的物質,蛋白質也難以逃脫這無處不在的壓力。正常來說,受到高壓影響的蛋白質會發生結構的改變和功能的喪失,而蛋白質的正常工作對於生物的生存至關重要。

幸好對於這一點深海魚也有相應的應對策略。深海魚的某些蛋白質特定位點的胺基酸會被其他胺基酸所替換,提高其對壓力的抗性。比如深海魚體內的α肌動蛋白在多個位點發生了胺基酸的取代,其中包括了鈣離子和ATP的結合位點。這兩個位點的胺基酸替換能夠保證肌動蛋白在高壓環境下仍然能正常工作。

此外,有些蛋白質中的化學鍵的數目和種類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了蛋白質三級結構的改變,從而加強了蛋白質結構的剛性,也就提高了其對高壓環境的適應性。就像你在搭積木的時候在積木外面多貼兩根膠帶,絕對比不貼膠帶要穩固許多。

也有研究發現深海魚體內氧化三甲胺(TMAO)的含量遠高於淺海魚。氧化三甲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蛋白質穩定劑,它能夠幫助變性的蛋白質恢復原來的結構,從而恢復其正常功能。深海魚體內大量的氧化三甲胺能夠幫助它們細胞內的蛋白質維持原有的結構和功能,從而保證細胞的活性。

有趣的是,隨著魚類的死亡,氧化三甲胺會逐漸分解為三甲胺,而三甲胺則是海魚腥味的重要來源。那麼也就是說,越是深海魚,死了以後的腥味就越重,內陸的朋友們總覺得帶魚的腥味重也就不難理解了。

深海的魚類面臨著這麼大的壓力都從未放棄,即使從蛋白質層面開始改變自己,也要適應環境,成為環境的主人,面對壓力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行動起來改變自己,試著戰勝壓力呢?

來源:科學大院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魚為什麼沒被壓死?
    那麼,深海魚類是如何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的呢?難道是因為它們心態好嗎? 抗壓,從魚鰾的斷舍離開始 大家在遊泳的時候可能有這樣一種體驗:當你潛入遊泳池底的時候,會覺得耳膜有一種壓迫感,甚至是有輕微的疼痛。這是因為耳膜外部的水壓明顯大於內部的氣壓,導致耳膜受到一個向內的壓力。
  • 為什麼人類承受不了深海的壓力,而深海魚類卻活動自如?
    大氣壓就像在人的全身包裹了一層薄殼,與身體壓力抗衡。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這種壓力並不均衡,會是什麼狀態?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皮膚約1.5~2個平方米,也就是1.5萬~2萬平方釐米,一個大氣壓下承受的總壓力達到1.5萬~2萬公斤,如果這些壓力只集中在身體的任何地方,比如頭頂、四肢、胸膛或屁股,能夠承受嗎?而且那些沒有了壓力的位置,又要「熱血沸騰」了。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生物並沒有鋼鐵之軀為什麼可以生存
    一開始,有些魚可能無法適應壓力,但它們會隨著時間不斷進化。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或是逐漸適應深海的壓力,但卻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所以他們的結果只能是種族的消失。但經過這麼長時間,能在深海中生存的魚都是能承受這麼高壓力的魚,而那些不能承受的魚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
  • 海底的壓力非常大,金屬都能被壓扁,為何深海魚安然無恙?
    特別是我們對於深海的認知,還幾乎處於非常初級的認知範疇,之所以會是這種局面,來源於深海區域異常惡劣的自然環境,比如無邊的黑暗、超級的壓力、複雜的地貌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深海的壓力那麼大,金屬都能被壓扁,為何深海的魚類卻安然無恙。
  • 魚類能頂住深海壓力,可不是因為心態好
    要知道,在水下8000米處,靜水壓大約是800個大氣壓左右,差不多相當於一頭成年公牛站在你的指甲蓋上。要是沒有深潛器,人類是絕無可能到達這麼深的地方的。那麼,深海魚類是如何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壓力呢?因此,很多深海魚在進化的過程中捨棄了魚鰾這個危險的結構,轉而依靠某些脂類來提供浮力。相比於淺海中的魚類,深海魚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較少,而脂質和膠質則相對較多。此外,深海魚骨骼中軟骨的比例也遠高於淺海魚。對於深海魚來說,這都是為了適應深海生活所作出的必要的妥協。相比於骨骼和肌肉,脂質和膠質能更好地幫助魚類對抗巨大的壓力。
  • 鼠尾鱈、仙女魚、深淵鉤蝦……「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畫面
    今天,「深海勇士」號進行第297次下潛,這也是本次載人深潛科考「深海勇士」號的第四次下潛。到達太平洋後,「深海勇士」號已經進行了三次下潛,今天的下潛任務完成度如何?依靠攜帶的照相、攝像設備,「深海勇士」號帶回了大量珍貴照片和視頻。4000多米的深海是什麼樣?有什麼生物?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在本文中,小編準備了,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011、怪異的章魚章魚本身已經是一種奇怪的生物了。它們的身體比普通章魚更加透明,更加圓潤,觸角也沒有那麼長。它們擁有一個非正式名稱「卡斯珀章魚」,也有人將其稱為「幽靈章魚」。另一個例子則要更加可愛,更貼近童話故事了,這種章魚叫小飛象章魚。它們綽號來源於它那形狀奇特,形似小飛象的大耳朵的鰭。
  • 深海魚都是醜八怪?底下這麼黑,我們隨便長長好了
    深海食物少,光線少。眼睛大,可以更多的接收光線。長很多觸鬚可以更靈敏的感受食物。牙齒長而密集,可以保證好不容易抓到的食物不容易跑掉。嘴向上,說明這種魚是從下往上捕食的。在這種環境下,為了適應環境,深海魚的身體的生理機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海底的高壓,深海魚身體內部的壓力也很大,這使得它們細胞膜流動性降低因為體內細胞由於壓力都被擠到一塊去了,同時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提高生物過程的效率,它們細胞膜脂質的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也增加了。
  • 深海魚中藏著好脂肪,口感美味助健康!
    而實際上,脂肪是個大家族,有好也有壞,吃對了就對健康大有益處。深海魚中富含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是中年女性健康所必需的脂肪酸,由於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因此必須要靠攝取外來的食物才能取得,最主要的來源是深海的魚類,每100克魚肉裡的omega-3脂肪酸含量高達2.7克。
  • 深海魚油真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嗎?吃魚油不如吃深海魚
    吃魚油不如吃深海魚 2021-01-08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深海魚油』原來是那麼好!
    深海魚油是國內外流行的高級保健品,對此您了解多少呢?這期內容專為魚油定做,為您解開深海的神秘。為什麼需要補充Omega-3?而Omega-3隻存在於一些深海肥魚體內。它們是一對非常重要的發炎和抗炎症的平衡物質,身體內Omega-6跟Omega-3的正常比例是3:1。多數人由於攝取大量肉類,而很少攝取深海肥魚,造成體內Omega-6的量太高,而Omega-3的量太低。研究發現,一些有慢性炎症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Omega-6跟Omega-3的比例高達20:1。
  • 【金目鯛】鮮美的深海紅色吉祥魚——金目鯛
    金目鯛生活在200米-800米的深海,因為色澤鮮紅,味道鮮美而著稱。金目鯛除了顏色鮮紅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眼睛很大,金目的稱號並沒有名過其實。因為金目鯛的收穫季是在冬季的12月至2月,正好趕上中國的春節期間,因此金目鯛成為一些家庭春節餐桌上的必備吉祥魚。本期食材檔案就為大家介紹金目鯛。
  • 深海水族館
    遊戲介紹:《深海水族館 Tap Tap Fish - AbyssRium》是一款能夠幫助你舒緩緊張的遊戲。升級你的石頭、創造你自己的魚,並建立屬於你的水族館!美麗的海洋世界正等著你去探索!《深海水族館》是一款由SangHeon Kim開發的基於浩瀚海洋為背景的養成類遊戲,遊戲中模擬了水族館的經營玩法,你將需要照料各種海洋生物,甚至包括令人生畏的大鯊魚!
  • 如何在黑暗無光的深海裡生存?當一條比黑更黑的魚
    如何在黑暗無光的深海裡生存?一種方案:擁有比黑更黑的皮膚。 只有不到 1% 的陽光,能夠照射到超過 200 米的深海裡;這裡除了發光生物,幾乎一片漆黑。
  • 第93篇:膠原蛋白肽,不要被「深海魚」忽悠了
    關於膠原蛋白肽裡面,羥羥脯氨酸的含量,畜禽皮>淡水魚皮魚鱗>深海魚皮。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或許就能有了直觀的感受:你們吃過豬皮凍、牛皮凍、淡水魚皮凍,有誰吃過深海魚皮凍嗎?為啥沒有?因為深海魚魚皮裡的羥脯氨酸根本就不足以形成皮凍。膠原蛋白肽裡,能給大家帶來,美膚保養效果的功能性肽鏈是:脯氨酸~羥脯氨酸,羥脯氨酸~甘氨酸。你想一下,羥脯氨酸都不夠,哪裡來有效肽鏈讓大家好?
  • 深海有什麼恐怖的生物?
    說到大海,相信很多人都有深海恐懼症,有的人無法抗拒水的壓力和大海深處未知的危險,所以很多人因此都不敢在大海上停留,那麼你們知道深海中到底有什麼恐怖的生物嗎?這是一種攻擊力十分強的魚類,嘴巴很大,有著一口鋸齒狀的牙齒而且眼睛向外突出,看著十分醜陋,虎魚的體長一般為1~5米,,生活在近岸潮間帶或底質為泥沙巖礁的淺海區,經常對水裡的動物發起攻擊,所以也是一種十分兇猛的魚類,第3種是寬咽魚,這種魚很少有人見過,他的外形非常像鰻魚,整體上看上去怪怪的,就像是一隻巨型蝌蚪,在寬咽魚的尾部,有一個發光器可以用來吸引獵物,寬咽魚的嘴巴很有特徵
  • 中國最好吃的淡水魚和深海魚,一個售價8000,一個售價不過百
    但它因為不稀少所以價格非常低廉,同時這也是中國許多百姓,嘗到的第一條深海野生魚——帶魚。深海野生魚這一概念,在我國也是近幾十年才開始被人們所熟知。在人民生活水平尚且落後之時,人們認為魚都是淺水魚,深海裡的魚大多數不能吃。而且在當時的捕撈技術下,很多深海魚都難以成功捕撈上來,這樣一來,深海魚這個概念在當時鮮為人知。
  • 深海中的「燈火」點亮深海中「面目猙獰」的發光小生命
    雖然有的近海魚類也能發光,如歐洲的鱈魚、美國的蟾魚、我國沿海的七星魚等等。但海洋裡發光的魚,多數棲息於深海。據魚類學家統計,生活在3000米深處的魚,有發光器官的種類大約佔45%,如角鯊、角鮟鱇、金眼鯛、長尾鱈和燈籠魚等一些闊口魚類,都是發光魚類。
  • 深海魚能健腦是真是假?別白白浪費了營養!
    家裡老人總念叨要讓寶寶多吃點深海魚,說能補腦。寶媽們難免有些疑惑,這老話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吃深海魚真的能健腦嗎?答案是:沒錯!深海魚輔食真的能健腦哦!深海魚中富含提高腦機能的「脂質」,而腦部除了水分,由60%都是由脂質構成的,科學攝入脂質確實能夠促進腦部活動。其中富有代表性的DHA、EPA等,在沙丁魚、秋刀魚等青魚類和金槍魚等紅肉魚都富含這些成分。
  • 萬米深海下的魚是什麼樣的?就像是怪物一樣,這還算得上魚嗎?
    萬米深海下的魚是什麼樣的?就像是怪物一樣,這還算得上魚嗎?海洋佔據了地球當中的大部分面積,海洋的總面積達到了3.6億平方公裡,是陸地面積的24倍。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也沒有真正的全面的認識海洋的廣闊和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