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雍正的皇位一直被認為是名不正言不順,母親不支持,一母同胞的弟弟也不和他站在一起,而且當時是「九子奪嫡」,狀況慘烈。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雍正。
雍正就是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的第五個皇帝。雍正是康熙帝第四子,1678年12月13日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他的母親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也就是我們看的電視劇《宮》裡面的德妃,具體長什麼樣子,我們姑且以現代宮鬥劇的劇照來想像一下。
其次我們來看看他生長的家庭環境
一、父親不疼,康熙兒子眾多,所以他很不受寵。
雍正二十歲的時候,也就是康熙37年也就是準噶爾被平叛後,由於皇子們變現突出,所以康熙對這一批皇子進行冊封。
其中皇長子、三皇子封郡王,而從四皇子開始,五皇子、六皇子、七皇子和八皇子,只是封他們為貝勒。當時封為貝勒的只有四皇子的年紀過了二十歲,而且還把他與身有殘疾的七皇子做對比,「四阿哥為人輕率,七阿哥為人有點魯鈍」。可見康熙對四皇子的態度,是將他打入不抱有希望之列的。
之後經過十年的磨練,四皇子變得很沉穩,可是皇帝卻又說他「喜怒不定」。因此在十年後的皇子冊封大典上,依然沒有封他為王,而且言語之間也說他是「將相之才」。
二、母親不愛,因為他的母親只愛他的十四弟。
因為康熙說他「喜怒不定」所以德妃也對他不是很喜歡,反倒對性格招皇帝喜歡的十四阿哥格外偏愛。
此外,德妃生下雍正時,因為當時沒有資格撫養他,便不得不被迫將他交給佟貴妃撫養,所以對他感情不深。
最重要的是,看到雍正,她似乎就是在面對自己曾經不堪的過往,所以她不願與他親近。反倒是十四阿哥是她親自撫養長大的,自然會更親近。正所謂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
最後,我們開始分析重點。
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不受父皇愛戴,身份尊貴的母親康熙晚年的寵妃,都不支持他,所以大家都覺得雍正即位迷霧重重。
晚年康熙廢黜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最有希望奪嫡的便是下面這兩位和雍正。
其實我們從康熙的角度來看看,他最喜歡十四皇子,同時還有德妃這個枕邊人吹風,所以十四繼位可能最大。但是胤禵並無心在朝堂之上,況且他過於天真,並不能堪當大任。
除此之外還有八皇子,但是「九子奪嫡」中,康熙對八阿哥的一段評價,徹底斷送了他的奪嫡生涯:「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但處處學得不像,朕以寬仁治國,他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已經過於放縱下頭,他比朕還要放縱。就算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列祖列宗的江山由於放縱而毀於一旦。」
綜上所述,康熙能選擇的只有雍正。現代很多宮鬥劇都說康熙遺詔本來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然後被篡改成「傳位於四阿哥」,這個說法並不能站住腳。
第一,按照清朝詔書禮制,應當是左面是豎寫的繁體漢字,右面是豎寫的滿文。所以將「十」改為「於」不可能。
古體的「於」的寫法是「於」,改字並沒有說服力。所以雍正改遺詔不大可信。結語
不過遺詔真假,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需知道雍正是個好皇帝。他在位期間做了一系列改革,讓雍正王朝更加繁盛就夠了。雍正在位實行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雍正在政治上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改善秘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