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通過康熙皇帝的遺詔即位,證明自己地位的合理性

2020-12-15 文濤屋略

《清史稿》中描述:「餘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古代時期,最高統治者就是皇帝。如果從第一代皇帝說起的話,那麼我們國家共有六百多位皇帝,在這麼多皇帝中有精明強幹的一代明君,也有貪生怕死的君王。其中,最為了解的應該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時期,在清朝時期誕生了很多著名的皇帝,比如說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他們在歷史上造福百姓,都是非常有成績的,他們的美名現在還在傳頌,而和前面兩位皇帝相比較,最沒有什麼成績的,那應該是雍正皇帝了。

康熙帝畫像

雍正皇帝作為清朝的第五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在自己年幼的時候,先是被封為貝勒,在太子兩次被廢後,自己積攢自己的能量,爭奪了儲君的位置。在之後康熙皇帝因為自己的病情離開了世界,再後來雍正皇帝繼承了皇位,其實雍正皇帝在人們的心中並沒有留下多好的印象。因為當時他經歷了殘酷的奪嫡事件,另外各種傳言說他為了得到皇位,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也就是說他的皇位更多是摻雜自己的心機,還有人說他的皇位來得並不是名正言順的,並不是想要傳位給他的。

康熙帝畫像

在最開始的期間,他還只是個阿哥,而當時更是表現的資質平庸,一點都不突出,誰也沒想到,最後繼承皇位的卻是他。在當時的十四阿哥,手握兵權,在軍中也有很好的威望,平時也有非常好的表現,身後也有很多的大臣支持。與雍正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當時康熙皇帝在二人之間也是有所猶豫,相傳更是設置好了兩份詔書,兩個詔書所採用的文字是不同的,一份是用漢字寫的,另一部分主要是用滿文寫的,大家都知道滿文的書寫是非常的複雜的,根據文字可以看得出康熙的藝術更偏向於雍正,當然從文字上面我們無法拆測康熙皇帝的內心。

少年雍正畫像

而說雍正篡改詔書更是無憑無據,那是由於他的位置上自然是有很多不認可的人吧,不滿足於雍正住皇帝的人,用這種方式來詆毀他,也為了吸引世代的關注率,但是在後來的事實證明,雍正皇帝的確做到了愛護人民,為百姓也做了非常多的好事,在當時也在他的帝王位置上,為國家做出了相當多的貢獻,他在歷史上評價可以說是有功有過,當然功更大於過。

其實當時雍正被大家不認可是因為他發動了當時的文化獄。當時他的舉動可以說是令人非常的無奈。當初也是因為想要利於國家和百姓,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傷害的當時一些文人的利益,所以文人和雍正發起了文字進攻。

雍正帝畫像

總結

雍正發行的制度導致了當時文化的偏差,令當時的文人非常的是憤怒。不僅損害了文人之間的利益,更損壞了他們對於文字的寫出愛好,於是他們用力的反抗,拿起他們的筆作為抵抗的武器,在當時的社會上,還是對國家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的,也讓雍正本人獲得了非常差的評價,再後來這件事情愈演愈烈,文字性的攻擊變得不可收場,所以說當時的雍正就搞出文化專制的一套方案。

參考文獻:《雍正傳》《清史稿》《中國通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文濤屋略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真的是篡改遺詔繼位的嗎?
    因為康熙說他「喜怒不定」所以德妃也對他不是很喜歡,反倒對性格招皇帝喜歡的十四阿哥格外偏愛。最重要的是,看到雍正,她似乎就是在面對自己曾經不堪的過往,所以她不願與他親近。反倒是十四阿哥是她親自撫養長大的,自然會更親近。正所謂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
  • 雍正到底是不是繼承人?康熙遺詔真跡現身,終於真相大白!
    雍正到底是不是繼承人?康熙遺詔真跡現身,終於真相大白! 說雍正篡改了康熙的詔書,因此才能登基,可是康熙皇帝詔書的現身,完全打破了這一說法。在清朝的時候,確定皇位繼承人已經不是所謂的長子為先了,而作為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雍正也是有繼承皇位的權利。
  • 康熙遺詔上一個字,歷史專家驗證:別再抹黑雍正,他繼位完全合法
    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這點已經被大家所公認,可他也有犯糊塗的時候。康熙皇帝在繼承人這件事上猶豫不決,一手釀成了「九子奪嫡」,致使出現了皇子為皇位展開殊死搏鬥的慘劇。參加「九子奪嫡」的皇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終以皇四子胤禛勝出,是為雍正皇帝。
  • 雍正皇帝是靠篡改遺詔而登上皇位的嗎?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鐵證如山
    劇照-靳東版的漢武帝最近又重溫了一下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有一個情節是之前一直沒有注意的,那就是「雍正皇帝登基後,民間有傳聞說他是篡改了康熙的遺詔才登上皇位的」!當康熙皇帝在暢春園中駕崩後,遺詔被取出來宣讀,由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繼任大位,成為大清國的第五位皇帝。
  • 雍正加筆篡改遺詔?了解真相後就知道有多扯了
    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執掌了清朝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在北京北郊暢春園病逝。 七天後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繼承皇位改年號為雍正,成為大清王朝的第五任皇帝。雍正皇帝登基後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成立軍機處、整頓吏治,實行嚴政,極大的改變了康熙後期的慵懶作風使得官場風氣煥然一新。
  • 透過康熙遺言與遺詔來看真相
    然而後世甚至是歷史上的那個時候,許多人仍然對於雍正繼位提出了質疑,不光是因為儘管帝心難測,但康熙確實對於十四王爺愛新覺羅·胤禵尤為看重,不光是日常的喜愛,甚至對於未來的一切都替他做好了打算,更加是因為康熙遺言和康熙遺詔帶來的曖昧使得紛爭一直不斷。
  • 雍正:清最牛皇帝,為何康乾盛世有乾隆康熙卻無他?只因篡位嗎?
    #雍正皇帝在歷史上是個充滿爭議的皇帝,雍正即位在康熙帝之後、乾隆之前,然而世人稱康熙乾隆在位的時期為「康乾盛世」,卻為何單單把雍正在位的時期給忽略了呢?在臺灣故宮博物館就保持了康熙的遺詔。詔書中寫: 「雍親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民間的說法,實屬無稽之談。再者,我們也可以從史料中推測。
  • 康熙遺詔上的1個字,經過驗證後,解開了雍正當年繼位的秘密
    如果說清朝被黑的最慘的皇帝,那就是雍正無疑了。並且在後來,民間還有列舉的雍正的「十大罪狀」,裡面就有謀父,弒兄這兩條。很多人都在懷疑,當年康熙帝的遺詔並不是要傳位給雍正,但雍正自己篡改遺詔,奪得了皇位,但事實究竟是什麼呢?
  • 雍正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九子奪嫡,為何最終贏的是他
    他知道自己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自知自己沒有兩個哥哥有實力,所以一直不溫不火的搞學術、搞文學。 相比較之下,個性要強的惠妃所撫育的大阿哥身為長子,受母親的影響對自己庶出的身份很芥蒂。 他自認不比二弟差,只是二弟佔著嫡子的身份優勢罷了,因嫡庶有別的種種差別對待,讓老大的心態漸漸扭曲。
  • 康熙為什麼留諭旨殺自己的兒子?雍正為什麼囚禁自己的哥哥
    康熙在清朝前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康熙的晚年生活卻是身心疲憊。各皇子間爭奪儲位,而在康熙死之前還留下了一道諭旨「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胤礽並不是康熙皇帝的長子,但卻是孝誠仁皇后赫舍裡的兒子。康熙皇帝與皇后赫舍裡的感情非常好,在皇后生下胤礽之後,隨後便去世了。康熙皇帝非常悲痛,胤礽才1歲半的時候就被冊封為太子。
  • 揭秘:雍正皇帝與親生母親德妃的恩恩怨怨
    康熙皇帝駕崩半年後,即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烏雅氏薨,死後被追封為孝恭仁皇后。官方正史對德紀的去世語焉不詳,根據有關記錄,德妃於五月二十二日發病,次日即告不治。長期以來,民間流傳著德妃是被雍正皇帝所逼,撞柱而死的傳聞。
  • 雍正有沒有篡奪皇位?改傳位詔書沒法操作,按能力排也應該是他
    雍正這皇帝,比起被後人誇了又誇的老爹康熙,和風流緋聞不離身的兒子乾隆來,存在感實在是不怎麼高。世人只知康乾盛世,卻不知康熙朝晚年已有衰敗之相,如果沒有雍正在中間力挽狂瀾、改革弊政,這盛世難以維繫。沒有雍正攢錢,乾隆還想六下江南,到處拈花惹草?美得他。
  • 雍正是個怎樣的帝王,真的是小說中寫的那樣殺弟篡改遺詔嗎?
    比起康熙和乾隆的仁愛,雍正算是一位較為嚴苛的帝王,而他的登基也多受後世非議。往往說到他時,大家更多的關注的是他的這些宮闈秘辛,而忽略了他自身的功績。可能以往深受一些小說電視劇的影響,小編也一直覺得雍正帝是個狠辣,果決,冷麵的帝王。誠然雍正的性格冷絕,不像八賢王那樣受人喜歡。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直至康熙六十一年,胤禛脫穎而出,成為大清朝新一任掌舵者,便是日後的雍正皇帝。 若按常理來說,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德妃應該會比誰都高興和自豪。俗語說得好,「母憑子貴」,但她並沒有。 剛登基不久後的雍正,照例要給生母德妃行朝拜大禮,但被德妃直接拒絕,還說了一些冷嘲熱諷的話,拆雍正的臺。
  • 傳聞、官書與信史:乾隆皇帝之謎
    《清高宗實錄》開首便載:「高宗……純皇帝,諱弘曆,世宗……憲皇帝第四子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邸。」2乾隆皇帝本人在他的詩中也多次提到自己出生在雍和宮。
  • 與康熙合葬的五位女人,有四個是他默認的,還有一個是雍正硬塞的
    原本孝莊死了後,是可以和皇太極合葬的,但是孝莊自己在臨死前,卻偏偏再三囑咐孫子康熙,死後不要把她和皇太極合葬。這也是比較特殊的一例,有皇后身份卻不願意和皇帝合葬,當時康熙為了這件事還為難了很久,不能打破祖例,又不想違背孝莊遺願,將孝莊的靈柩在宮裡停放了38年,直到雍正登基才把她葬到順治的孝陵旁邊。
  • 與康熙合葬的5個女人,4個是皇后,剩餘1個是雍正硬塞進去的?
    清朝的康熙皇帝算是一位有名的賢君,年幼的時候便扛起登基大業,在太后的指引下,憑藉自己的聰慧和能力坐穩的皇位。康熙在皇位上待了61年,期間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多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清朝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趨昌盛,很少有外來民族敢來進犯。
  • 九子奪嫡,出乎意料,康熙皇帝心中的繼承人很有可能是他
    康熙朝後期出現了九子奪嫡,最終皇四子胤禛成為繼任者,胤禛就是雍正皇帝。對於雍正皇帝繼位一事,歷來爭議不斷,畢竟康熙皇帝在兩廢太子胤礽太子以後就沒有再重新立儲,繼承人問題撲朔迷離,引起後世猜測。要清楚康熙心目中的繼承人就要先清楚康熙為何不立儲。立儲是國之根本,早立儲君,早明確繼承人,有利於避免爭端,引發政局不穩。
  • 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深受雍正禮遇厚待,為何卻被乾隆囚禁至死?
    更有甚者,說康熙在臨終之時傳位胤禛,提出的條件就是要封弘晳為親王,甚至要求胤禛將自己做親王時的府邸、園子、財物全部賜給弘晳。雍正即位後的很多事,似乎也印證了弘晳的地位確實超然。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也就是雍正即位的次日,新皇帝就曉諭內閣,預備封弘晳為宗室爵位第二等的多羅郡王。
  • 真跡比對: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書法更勝一籌?
    滿清的漢化,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其漢化程度之深,從歷任皇帝的書法水平中便可見一斑。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隨後便是後世知名度極高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這四位雖然都是清朝早期的皇帝,但其漢語書法造詣卻足以驚豔世人。以下,我們就不妨一一介紹,欣賞比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