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深受雍正禮遇厚待,為何卻被乾隆囚禁至死?

2020-12-15 劇透歷史

說到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誰,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說是乾隆。其實這種感覺是源於雍正、乾隆父子不遺餘力的宣傳,搞得康熙是因為喜歡乾隆,才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似的。

而我們熟讀史料後就會發現,康熙真正的「好聖孫」另有其人,那便是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也正是祖父對他的這份寵愛,讓他成為乾隆的眼中釘,最終落得個悽慘下場。

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打從皇太極開始,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形成了嫡長子繼承的觀念。

康熙將原配皇后赫舍裡氏的兒子胤礽,在一周歲時就立為太子,從此悉心培養,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廢,康熙還是不死心,不久又復立其為太子。但爛泥糊不上牆,最終不得不於兩年後二廢太子。

在胤礽還未失寵之時,康熙愛屋及烏,當然也會對胤礽的兒子們寵愛有加。尤其是胤礽的第二子弘晳(胤礽長子出生即夭折),康熙視為嫡長孫,從小養在身邊,受盡萬般寵愛。

而即使在胤礽被廢後,弘晳也沒有遭受波及。這與我們身邊的很多老人非常相似,一旦對子女傷透了心,往往會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所以弘晳所受的恩寵更盛。

根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朝鮮使臣轉述當時康熙的旨意:「皇長孫(即弘晳)頗賢,難於廢立胤礽。」也就是說,康熙因為弘晳的原因,才一直對胤礽隱忍,沒有很快廢太子。

還有傳說康熙想為了弘晳三立胤礽。更有甚者,說康熙在臨終之時傳位胤禛,提出的條件就是要封弘晳為親王,甚至要求胤禛將自己做親王時的府邸、園子、財物全部賜給弘晳。

雍正即位後的很多事,似乎也印證了弘晳的地位確實超然。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也就是雍正即位的次日,新皇帝就曉諭內閣,預備封弘晳為宗室爵位第二等的多羅郡王。十二月十一日,弘晳便獲得了多羅理郡王的封號,是雍正眾多子侄中獲封王爵第一人。

雍正二年,廢太子胤礽病逝,雍正按照弘晳的封號追封胤礽為和碩理親王,並在六年後的雍正八年正式命弘晳繼承父親的親王爵位。而此時,雍正自己的兒子們還沒有一個獲得爵位,只是皇子起步的第四等固山貝子!

這不由讓人懷疑,哪有叔叔喜歡侄子超過親兒子的道理?康熙遺命似乎是唯一可能講得通的解釋。

不僅爵位高,弘晳在雍正一朝的「政治待遇」也是讓人瞠目結舌。

雖然在雍正即位初年,沒有具體官職,並且已經遷居京外鄭各家莊,但弘皙仍每月可特別例行一次赴京參與朝會、射箭及壇廟祭祀等活動。而弘晳給雍正的奏摺中,還公然稱這位四叔為「皇父」,你說跟誰說理去?

反觀乾隆,他早年的「高光時刻」,也就是雍正即位後極力宣傳的「牡丹臺事件」。

說的是康熙六十一年春三月,康熙駕臨圓明園(當時是皇四子胤禛的園子)賞花,胤禛奉陪在牡丹臺歡飲。席間胤禛向父親引見了第四子弘曆、第五子弘晝(這倆都十幾歲了才第一次見爺爺),康熙見了弘曆,觀其談吐,驚為天人,問了八字,次日就接到宮中居住。

於是,雍正對此大肆宣傳,用來表示這是父親暗許自己繼承皇位。乾隆自己即位後更是變本加厲,暗示祖父是因為自己才傳位給父親。

實際上,這種政治宣傳真的不值一駁。因為康熙養在身邊的皇孫太多了,除了弘晳從小就在祖父身邊外,幾年前十四叔胤禵作為大將軍王出徵青海後,他的幾個兒子也被養在康熙身邊了。

相對而言,弘曆日子最短,才入宮半年多祖父就駕崩了。

但是牛吹出去了,總得好好宣傳啊。這樣,真正被康熙寵愛的弘晳就成了乾隆的眼中釘、肉中刺。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弘晳得天獨厚的地位,加上長期經營,在宗室中頗有威望,這下他可倒了大黴。

乾隆在中國古代帝王中,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權術大師,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威脅到自己的皇權,哪怕一點點苗頭都不可以。

就這樣,一場所謂「弘皙逆案」爆發了。

乾隆四年,乾隆突然以「行止不端,浮躁乖張」為由將弘晳逮捕,押入宗人府。隨著案件調查深入,乾隆直指弘晳「心懷異志」,說他在自己府邸按照內務府的配置設置人員,還聯合莊親王允祿和幾個同輩堂兄弟圖謀不軌。

一通查下來,作為雍正託孤大臣之首的允祿,被剝奪了親王雙俸和許多官職,幾個堂兄弟或被貶或奪爵。

當然最慘的要屬弘晳,乾隆將之與父親雍正的兩個最大政敵,被改名阿其那、塞思黑的允禩、允禟同列,稱為三大罪人。將革除宗籍,其改名「四十六」,妻兒家小一同圈禁。三年後,弘晳死于禁所。

要知道,乾隆一生效仿祖父康熙,對外做出「寬仁」狀。尤其是對宗室成員,更是一改父親在位時的嚴苛,大加恩賞。唯獨對待弘晳一案,乾隆可謂痛下殺手、毫不留情。

究其原因,一來是弘晳當年集祖父萬千寵愛,而在宗室中有超高的聲望,其存在真的對乾隆是個威脅,乾隆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二來也借弘晳一案敲打宗室中最根深蒂固的允祿、允祥、允祺三系,使自己可以穩坐皇位。

相關焦點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說起康熙所鍾愛的皇孫,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乾隆。康熙自從第一次在雍親王府,見到弘曆這位皇孫,就對他十分鐘愛。後來,康熙更是將其接進宮撫養,乾隆即位後,也多次提及此事。 然而,乾隆並非康熙唯一接進宮撫養的孫子,也不是康熙唯一鍾愛的皇孫。
  • 康熙差點隔代傳位給孫子,雍正重用此人,乾隆為何堅決殺他?
    很多人認為康熙最疼愛的孫子是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其實不然,此人應是康熙的嫡孫弘皙。 弘皙,出生在康熙33年,是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次子。為什麼說弘皙是康熙嫡孫呢?
  • 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
    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多爾袞,在清朝歷史上佔了極大筆墨,他活著,創造了不少傳奇,死後,更引發了許多爭議。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十四子,他天資聰慧,跟著努爾哈赤立下過赫赫戰功,被賜「墨爾根岱青」的稱號。這是誇耀他,是位足智多謀,文韜武略皆出色的人。
  • 雍正最器重的大臣,死後葬在雍正墓旁,為何乾隆卻推平其墓葬?
    今天小編就給你們講講雍正朝的田文鏡,死後被恩準葬在雍正墓旁,為何後來乾隆皇帝卻推平其墓葬呢?而且,對於雍正的一些決斷,田文鏡向來不會做任何反駁,可以說,田文鏡是雍正手中一把最忠實、最鋒利的刀,因為無論雍正想做什麼,田文鏡總會在第一時間為雍正掃除前路的障礙。這樣一位大臣,自然是受到了雍正帝的最高級別的禮遇,甚至在田文鏡死後,按照雍正的囑咐,將田文鏡的墓葬在了雍正旁邊。
  • 康熙有多喜歡乾隆?在這件事上,乾隆還得感謝父親雍正
    康熙一生文韜武略,才能碾壓了許多皇帝,而在孩子的數量上,康熙也超過了其他皇帝。孫輩的人數就更多了,據統計光孫子的數量就有97個。但在這麼多孫子中,他最喜歡的就是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康熙有多喜歡弘曆?
  • 康熙寵愛弘曆,然而最受雍正恩寵的卻非乾隆,八阿哥福慧何許人也
    導語:乾隆與康熙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而乾隆更是時常以皇爺爺為標杆,爺孫的和睦極大的為雍正上臺造就了機會,因此乾隆在雍正面前也十分受用。要知道,康熙六十年的時候,老康熙第一次親臨圓明園並驚喜的看中了皇孫弘曆,天倫之樂給了深受九子奪嫡困擾的康熙樂趣。原本這一年,康熙已經病入膏肓,而受寵有加的十四爺也從西北調回了京師,因此懸念似乎要落下,然而最終卻是老十四被踢回了西北,四爺「勝利」了,這裡頭就有弘曆這幾日來在皇爺爺面前為雍正增添的分數。
  • 康熙第一次見孫子乾隆時,為何驚得老皇帝不由得放下手中的酒杯?
    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康熙和乾隆是兩個最偉大的人物,也是清朝最傑出的皇帝之一。雍正與乾隆,這兩位清朝最偉大的皇帝,他們的初次相遇,可以從圓明園說起,那一年,乾隆,也不過才12歲,在圓明園裡,弘曆第一次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是乾隆的祖父——康熙,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 康熙、雍正、乾隆,究竟誰的審美最高級?
    圖片|清 康熙 青花地黃彩雲龍紋盤 動脈影 攝這樣的藍,人稱「翠毛藍」,一色幻化成「頭濃、二濃、正濃、正淡、影淡」五色,一有人評價:「有深有淺,能分九色,濃淡分明,嬌翠鮮麗。」那是把青和彩交融,畫出「彩中有青,青裡生彩」的器物。最美的是十二花神杯,輕薄如翼,釉色如玉。花卉山石、兔蝶鳥禽相得益彰,一杯一花有詩為證,有著中國傳統典型的雅致美學。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主要原因就是八爺為人大方,善於交朋友,而且能力出眾,深受其他弟弟和大臣的依附。而大爺黨和太子黨整體實力就比較偏弱,四爺黨雍正善於隱藏自己,屬於那種養韜晦光的人。康熙晚年的時候,因為奪嫡事件,最忌諱的就是涉及到權利的有關東西。而大爺黨和太子黨以及八爺黨剛好觸碰到了這個黴頭,最終出局,而善於養韜晦光的四爺黨雍正勝出。
  • 順治給多爾袞定罪,康熙雍正都未敢翻案,為何乾隆卻敢?
    後來繼位的康熙和雍正也從未質疑這樁冤案,到了乾隆,才給多爾袞平反了。這又是怎麼回事?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我們都知道,多爾袞一生傳奇,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他在少年時期就已經跟隨著努爾哈赤東徵西戰,後來更是成為清朝入關的領導者,他雖然並沒有帶領清軍奪取天下,卻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
  • 康熙初見12歲的乾隆,為何被驚得放下酒杯?三大原因讓他大驚失色
    而康熙對於雍正之子乾隆的偏愛就是這些堅信雍正登基合法之人手中的一個重要論據。使伊至熊前,而熊立起,奈何?」由是益異之。燕翼之貽,因之而定。既然正史、野史中都有關於康熙初見乾隆大驚失色的記錄,那麼飽經風雨的康熙究竟為何如此,他又為何如此偏愛乾隆帝弘曆呢?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首先,有一種說法:康熙因為弘曆(乾隆)幼時的表現,決定著力把把弘曆培養成一個隔代國君。而在雍正即位前,康熙與雍正就已經達成了默契:雍正之後的繼任國君人選就是弘曆(乾隆)。而令康熙略有顧慮的就是胤禛陰翳、冷酷的性格。大清自努爾哈赤與關外起兵,至皇太極被引進山海關,竊得了大明天下,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坑:如何不重蹈元朝的覆轍,能入得中原做不穩江山。所以大清對漢人天下的統治,最主的策略就是:寬嚴相濟,最忌苛政!康熙經歷了三番之亂後,更是痛定思痛,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祭出了一張「寬濟百姓」的王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 祭祀大典時雍正賞給乾隆一塊肉,乾隆迷惑不解,老師:你要即位了
    這時候,年僅十一歲的十全老人走來到康熙身邊,跪下問安,它是康熙第一次看到弘曆,大伙兒很有可能會覺得很怪異,如何孫子都十二歲了才第一次看到祖父?實際上一點也不怪異,那是由於康熙有九十七個孫子,平常為政務繁忙的皇上壓根顧不得去一個一個接見。
  • 雍正:清最牛皇帝,為何康乾盛世有乾隆康熙卻無他?只因篡位嗎?
    #雍正皇帝在歷史上是個充滿爭議的皇帝,雍正即位在康熙帝之後、乾隆之前,然而世人稱康熙乾隆在位的時期為「康乾盛世」,卻為何單單把雍正在位的時期給忽略了呢?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生母烏雅氏,胤禛從小就養在孝懿仁皇后名下。四十四歲即位,在位十三年後去世,享年五十七歲。相比較於父親康熙在位61年和兒子乾隆在位60年,他可以算得上在位時間比較短的一個皇帝了。雍正在位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實事。
  •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說到清朝的皇帝,我們老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因為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使這三個人流傳後世,爺孫三代都是清朝有名的明君。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康熙是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打理朝政,在六十八歲的時候去世,總共當政六十一年,而且潛錢隆皇帝也是在八十八歲的時候駕崩的,同樣也打理朝政了六十多年。而雍正皇帝在五十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那麼為什麼康熙和乾隆壽命都很長,唯獨雍正皇帝的壽命很短呢?首先,在康熙去世之後留下了許多政務,包括邊境上的戰事,和清朝國家內部的事情。
  • 順治給多爾袞定罪,康熙和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其平反?
    不過,在清朝歷史上有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順治給多爾袞定下謀逆之罪,追回其一切封號,並不準為其求情鳴冤,後繼的康熙、雍正兩位強勢君主也從未敢質疑這樁冤案,但乾隆卻鼓足勇氣,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
  • 清朝唯一有諡號的貴妃,為康熙生下的皇子,被雍正囚禁十幾年
    清朝就有一位妃子,她是清朝唯一有諡號的貴妃,為康熙生下一皇子,被雍正囚禁十幾年。她就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出生年月無從考證,入宮時間也不詳。之所以能成為康熙的妃子,長得漂亮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她出身顯赫。鈕鈷祿氏為滿族八大姓之一,況且她父親遏必隆,是順治任命的顧命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帝處理朝政。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然而,康熙的皇位繼承人卻中止了木蘭秋獮等遊獵活動,這是為何?雍正在位十餘年後去世,其子弘曆繼位,是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小時候被康熙帶在身邊養育,祖孫之間感情深厚,乾隆受到的影響也就頗多,除了效仿康熙下江南之外,他也是木蘭秋獮的熱衷者。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而乾隆就不一樣了,他25歲登基繼位,名義上執政60年,實際執政長達63年4個月,他去世時已經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大一統皇帝。所以乾隆壽命長,死的非常晚,他的兒子基本都被他熬死了,因此到了晚年乾隆實際並沒有剩下太多兒子。
  • 甄嬛原型乾隆皇帝的生母死後為何沒和雍正皇帝合葬?她不願意嗎?
    甄嬛原型——孝聖憲皇后沒有拒絕與雍正合葬如果是電視劇《甄嬛傳》裡的甄嬛,死前留下遺言拒絕與皇帝合葬有可能,但是,歷史上,甄嬛的原型拒絕與雍正皇帝合葬就沒有歷史依據了。因為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孝聖憲皇后拒絕與雍正合葬的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