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

2020-12-21 君江上

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

多爾袞,在清朝歷史上佔了極大筆墨,他活著,創造了不少傳奇,死後,更引發了許多爭議。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十四子,他天資聰慧,跟著努爾哈赤立下過赫赫戰功,被賜「墨爾根岱青」的稱號。這是誇耀他,是位足智多謀,文韜武略皆出色的人。

多爾袞厲害,其哥哥皇太極也不弱,再加上多爾袞比皇太極小了足足14歲,兩人經營各自勢力的時間差距太大,最終是皇太極執掌大權,多爾袞淪為了臣子。

清軍入關後,皇太極稱帝,可沒多久,他便去世了。多爾袞本有機會奪得皇位,但出於諸多考量,他最終選擇推皇太極第九子福臨上位,即順治帝,而他則以攝政王的身份代掌朝政。

順治六年,多爾袞因痛失愛妻,心中悲痛,因思成疾,直到順治七年也沒恢復過來。在他病重的這段期間,因順治帝沒有來看望過他,他因此發起了牢騷,當著眾多大臣的面,表達了他的不滿。

數月之後,渾渾噩噩的多爾袞在外射獵時,從馬上墜落,不久便去世了。順治聽聞此消息,大為震驚,親率親王、貝勒、大臣穿縞服,迎奠東直門外,如此盛大的禮遇,也唯有多爾袞享受過。此後,他又追封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並為其定廟號成宗。又有「義皇帝」的稱號,又有廟號,多爾袞這待遇已經可以媲美皇帝待遇了。

可誰曾想,多爾袞這死後的榮光,結束得如此快。順治八年二月,多爾袞舊部拿出了不少多爾袞密謀造反的證據,甚至還有黃袍。順治帝震怒,態度急轉,剝奪了多爾袞的一切榮耀,將其判定為逆臣。

順治皇帝的這一系列反應,不得不讓人深思。都說死者為大,多爾袞都已經過世了,人世間的一切便已煙消雲散。為何其舊部突然反水,拿出了一堆多爾袞造反的證據?難道這是他們的頭名狀?想為自己找個新主子?

可舊主已死,就算他們想為自己找個新主,也沒必要在舊主死後落井下石,這不會讓新主寒心嗎?我個人覺得,這一切的背後,都有順治的身影。他先是給了多爾袞極大的榮光,讓天下人看到了他的慈心仁義,接著又拿出一系列證據,順理成章剝奪了多爾袞的一切禮遇厚待,成功堵住悠悠之口。多爾袞生病之時,順治皇帝都沒有去看望過,這一點足以證明兩人關係並不和睦,所以順治進行這一系列操作,確實有可能。

或許正如我猜想的這般,多爾袞造反一事,背後有順治的身影,因而康熙、雍正,兩位帝王都並未觸碰此案,直到乾隆皇帝上位,才為多爾袞平反。乾隆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不是在打老祖宗的臉嗎?其實乾隆想的是,在不觸及順治帝權威的前提下,給多爾袞一個公道。他之所以這樣做,我覺得是出於三方面的考慮。

第一方面:多爾袞確實被冤枉了。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看,乾隆認為,多爾袞算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忠臣,由宵小奸謀,構成冤獄,既然如此,必要為其昭雪。於是,乾隆恢復了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配享太廟,修繕墳墓。

第二方面:安民心,樹榜樣。乾隆認為,多爾袞是一位有勇有謀,騎射雙全,能文能武的人才,而且對清朝忠心耿耿。這樣的人,其實就是乾隆渴望有的大臣,他為多爾袞證名,為其平反冤屈,也是想將其樹立成一個榜樣,讓更多的大臣向其學習。再者,他為多爾袞平反的這個行為,也是在向天下人表示他的仁心仁義,這也算是一個積攢人心的方式。

第三方面:內心的攀比。一直以來,乾隆都不停在向康熙靠齊,他認為康熙厲害,又覺得自己不輸於他。康熙不敢為多爾袞翻案,可他做到了,他便覺得自己贏了,覺得自己更勝一籌。

當然,乾隆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才選擇為多爾袞翻案?我們不是他,因而無法真正的說出他的理由,只能根據當時的形勢和他的所作所為來猜測。他在為多爾袞平冤之時,並沒有否定順治的英明,而是將一切歸咎於「宵小奸謀」。如此一來,他既保了老祖宗的顏面,又實現了他的目的。不得不說,乾隆皇帝的確深思謀略,堪稱是眾多皇帝中的楷模。

有讀者問我有什麼能夠一套書讀懂中國史的,我一般都推薦他買蔡東藩寫的《歷朝通俗演義》。

這套書,從秦朝到民國2000餘年歷史,

大家要想通盤了解中國的歷史,這套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史書太沉悶,不容易讀,別的演義又虛構太多,蔡先生的這套書是史實重於演義,大事都是遵循正史的。

讀了這套書,什麼亂編的歷史劇,或者朋友亂侃歷史,你一聽就能判斷出來。

裝禮盒版, 一共6本,為什麼推薦精裝本呢?因為書實在太厚了。

團購價是165,價格全網最低。

相關焦點

  • 順治給多爾袞定罪,康熙和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其平反?
    不過,在清朝歷史上有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順治給多爾袞定下謀逆之罪,追回其一切封號,並不準為其求情鳴冤,後繼的康熙、雍正兩位強勢君主也從未敢質疑這樁冤案,但乾隆卻鼓足勇氣,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
  • 順治給多爾袞定罪,康熙雍正都未敢翻案,為何乾隆卻敢?
    後來繼位的康熙和雍正也從未質疑這樁冤案,到了乾隆,才給多爾袞平反了。這又是怎麼回事?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我們都知道,多爾袞一生傳奇,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他在少年時期就已經跟隨著努爾哈赤東徵西戰,後來更是成為清朝入關的領導者,他雖然並沒有帶領清軍奪取天下,卻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
  • 順治給多爾袞定罪,後代康熙雍正都沒敢反駁,為何乾隆出來叫板?
    在多爾滾去世之後,順治曾經封他為義皇帝,但沒多久又把它所有的榮譽和封號追回,還定了一個謀逆的罪。當時很多人都為多爾袞求情,但順治的態度很堅決,還給這些求情的人定了罪狀。關於多爾袞的案件一直到乾隆時期才被翻案,而前面的康熙和雍正都不敢為他翻案。
  • 真跡比對: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書法更勝一籌?
    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隨後便是後世知名度極高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這四位雖然都是清朝早期的皇帝,但其漢語書法造詣卻足以驚豔世人。以下,我們就不妨一一介紹,欣賞比對一番。
  • 五帝錢: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種通寶
    五帝錢是指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可擋煞、避邪。把五帝錢放在門檻內,可擋尖角衝射、飛刃煞、槍煞、反弓煞、開口煞;放在身上或者常用的抽屜裡可以避邪,不被邪靈騷擾,或是手提包裝著,或用繩穿著掛在頸上,可增加自己的運氣順治通寶       順治通寶鑄於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主國的順治元年(1644-1661年)。
  •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事實上,從康熙時期,清朝的經濟、文化就開始慢慢的發酵,走上正軌,所以當時的清朝是在發展中。而到了雍正時期,雍正勤政愛民,而且是清朝歷史上最刻苦的皇帝,所以他在位期間,清朝正式走上頂峰。乾隆時期,乾隆皇帝作為一個"富二代"皇帝,因為國庫充盈,更是能夠好好放手去治理國家,這三個時期被稱為盛世。
  • 康熙:病死;雍正:病死;嘉慶:別鬧了
    皇太極駕崩後,鰲拜堅定擁護豪格繼位而得罪了多爾袞,曾前後三次差點被多爾袞處以極刑;順治皇帝親政以後,感念鰲拜的忠誠而對其委以重任,並在臨終任命其為輔政大臣。可等到8歲的康熙皇帝繼位後,因為索尼年老避禍、蘇克薩哈威望不高,遏必隆又是一個牆頭草,反倒讓排在最末尾的鰲拜迅速崛起,獨攬朝政大權。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
  • 康熙九皇子胤禟發明過一種特殊的通信密碼,連雍正都不敢公布內容
    清朝時期有很多外國傳教士入中國傳教,更有部分因為技術高超而成為了皇家的座上客,比如順治時期的湯若望、康熙時期的南懷仁、白晉等,而胤禟少年時得病,多虧了一位義大利籍教士救治得當才活了下來,也因此胤禟十分親近這些遠道而來的異國人,虛心向他們學習各種國內都沒有的技術。
  • 甄嬛的歷史原型嫁給雍正還是乾隆的生母,為何卻拒絕和雍正合葬?
    孝莊去世後,靈柩停放三十七年,最終由雍正營建昭西陵安葬。孝莊太后對於康熙皇帝,可以說是對其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從在順治皇帝去世後,力保康熙登基,到後來又幫助康熙扳倒扳倒權臣鰲拜,平定「三藩之亂」,可以說康熙朝前中期朝局穩定、皇權加強,孝莊太后是有著極為突出貢獻的。
  • 雍正欣賞的乾隆都不喜歡,唯獨對「買官」的李衛讚賞有加,為何?
    當然除了科舉考試之外,也有一些人想要當官,於是就進行買官,不過這樣的人很多時候皇帝不是很願意重用,因為這些的能力顯然不是那麼的出色,買官無非是官府想要多賺點錢衝國庫,所以買官的很難被皇帝信任,不尤其是期望有一番作為的皇帝更是不會用這些人。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在清雍正年間,就有著這樣一個依靠買官才坐上官的人卻得到了雍正的賞識,這個人就是李衛。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說起康熙所鍾愛的皇孫,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乾隆。康熙自從第一次在雍親王府,見到弘曆這位皇孫,就對他十分鐘愛。後來,康熙更是將其接進宮撫養,乾隆即位後,也多次提及此事。 然而,乾隆並非康熙唯一接進宮撫養的孫子,也不是康熙唯一鍾愛的皇孫。
  • 順治的養女,端敏公主飛揚跋扈,為何卻贏得雍正的尊重?
    其嫡女的身份以及其生母與皇后的關係,讓她順理成章地成為順治皇帝的養女,並養在孝惠章皇后的膝下。 孝惠章皇后是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也是嫡廢后的堂侄女,更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由於順治皇帝的反叛性格、以及其對董鄂妃專寵,所以孝惠章皇后並不討皇帝喜愛,一生未生下子女。不過,孝惠章皇后一生撫養了三個孩子,分別是康熙皇帝、溫憲公主(雍正皇帝的胞妹)、端敏公主。
  •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說到清朝的皇帝,我們老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因為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使這三個人流傳後世,爺孫三代都是清朝有名的明君。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康熙是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打理朝政,在六十八歲的時候去世,總共當政六十一年,而且潛錢隆皇帝也是在八十八歲的時候駕崩的,同樣也打理朝政了六十多年。而雍正皇帝在五十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那麼為什麼康熙和乾隆壽命都很長,唯獨雍正皇帝的壽命很短呢?首先,在康熙去世之後留下了許多政務,包括邊境上的戰事,和清朝國家內部的事情。
  • 康熙差點隔代傳位給孫子,雍正重用此人,乾隆為何堅決殺他?
    弘曆(乾隆皇帝)雖然也被爺爺康熙接到宮中教育,但是和弘皙的待遇是無法相比的。弘曆是在康熙60年被康熙皇帝接到宮中,僅僅一年之後康熙皇帝就駕鶴西去,而且弘曆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著康熙的兩位妃子進行學習。弘皙從小就被康熙皇帝帶到宮中養育,比弘曆要早很多。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然而,康熙的皇位繼承人卻中止了木蘭秋獮等遊獵活動,這是為何?雍正繼位之時已經人到中年,康熙留給的盛世背後卻有許許多多問題需要解決,加之很多人認為他的皇位是篡奪而來,故而雍正在位期間忙著收拾攤子、忙著穩定自己的皇權,對於他而言,實在是不敢浪費時間去遊獵,正如雍正自己說的那樣,自己的皇位得來不容易,需要時時防範自己沒有繼承皇位的兄弟們,不敢離開京城。
  • 乾隆的弟弟弘晝,除了謀反,啥都敢幹,甚至包括搶「銀行」!
    清高宗乾隆是歷史學者們公認的幸運帝王,他的幸運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他26歲繼位,正值盛年,有能力,也有智慧駕馭清朝這艘大船。第二,他繼位時,清朝經過康熙和雍正的治理,國庫充盈,讓乾隆成為一個富裕的皇帝。第三,乾隆的繼位,競爭力不大,不像雍正當年那樣驚心動魄,而造成競爭力不大的原因,是因為乾隆的弟弟弘晝實在太「荒唐」。
  • 康熙寵愛弘曆,然而最受雍正恩寵的卻非乾隆,八阿哥福慧何許人也
    導語:乾隆與康熙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而乾隆更是時常以皇爺爺為標杆,爺孫的和睦極大的為雍正上臺造就了機會,因此乾隆在雍正面前也十分受用。福慧何許人也雍正雖說對乾隆也是恩寵有加,不過最鍾愛的孩子並非弘曆,十個兒子中還有更受雍正疼愛的,只是卻早早病夭,那麼此人是誰呢,母親又為何人?雍正第九子乃福慧,不過由於皇二子更是早夭,尚未排入名號就病逝了,因此福慧又被稱為八阿哥。
  • 雍正王朝:十四爺手握20多萬兵權,為何不敢起兵造反推翻雍正?
    從康熙到乾隆,準噶爾一直在製造戰亂,準噶爾部屢次挑戰大清,清朝軍隊吃兩次敗仗,幾乎是沒有可信的人派去前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只好派遣老十四胤禵率兵出徵,因為軍事才能十分卓越,老十四統帥主力部隊被派一直駐守在那裡。
  • 張廷玉是康熙雍正時期的重臣,為何到乾隆時卻被處處針對?
    康熙一朝的張廷玉參與機要,成為顯赫一時的大臣,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張廷玉選擇冷眼旁觀,並在關鍵時候支持了雍正帝。因此雍正一朝,張廷玉依舊被雍正帝視為最值得器重的大臣之一。 不過,雍正帝為人善於猜忌,張廷玉能在雍正一朝得到信任,可見張廷玉的做人本事不是一般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