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吃粉練出來的,都是死肌肉,看著嚇人其實沒啥實用性。」每次看到類似的的言論,你是不是都有把說這話的人拎出去暴打一頓的衝動。然而想想隨著自己肌肉維度的增大,靈活性的確是下降了的情況,是不是也有點不敢肯定,難道肌肉還真的有死、活之分嗎?
...
力量舉選手和MMA選手鬥毆致死
去年的8月20號,力量舉三項全能世界冠軍Andrey Drachev在咖啡館與業餘MMA綜合格鬥運動員Anar Ziranov起了爭執。
原因是Anar表示MMA格鬥最強,而Andrey認為在健身房練力量更讓人強大。
兩個戰鬥民族的壯漢,誰都說服不了誰,於是直接開幹,用實際行動分個高下。
過程就像動圖裡那樣,小個子的綜合格鬥運動員,一個轉身後擺腿撂倒了大個子的舉重運動員。
接著趁對方剛起身時,又是一記高掃,隨後壓上連續重拳。
不久舉重冠軍就被打至昏迷,送至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據悉死亡原因是腦部受到重創。
...
健身房練出來的都是死肌肉?
這個新聞曾一度被鍵盤俠們當做,健身房練的都是死肌肉最好的證明。
對此小編只想表示,打架是不對的,隨便跟一個經過格鬥訓練的人打架更是不理智的。畢竟你父母賦予你生命不是讓你隨便和別人拼命的。
這個案例,只能證明綜合格鬥運動員的攻擊力很強,不能證明健身房練出來的肌肉男很差。
如果有人因此覺得,健身鍛鍊出來的肌肉只是好看沒有實用性,甚至引申到肌肉男爆發力差跑不快、有氧耐力差跑不久、敏捷性差躲不及,那只能說是不講道理。這就好比你非要劉翔去跟姚明打籃球,打不過你就說人家跨欄再厲害有什麼用一樣。
回到「死肌肉、活肌肉」的話題,說實話在權威的運動解剖和生理學上,是根本找不到這兩個概念的。
但是,這樣的說法倒也不是無中生有,因為人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健美訓練之後,爆發力和敏捷度下降,是確有其事的。不過呢,肌肉爆發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並不是說某塊肌肉的收縮速度變慢,而是在於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下降。
根據肌肉在同一動作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們分為原動肌、對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原動肌:以主動收縮直接完成動作的肌肉,比如拳擊手出直拳的肱三頭肌。
對抗肌: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直拳時與肱三頭肌起相反作用的肱二頭肌。
固定肌:將原動肌定點骨加以固定的肌肉,直拳動作中的三角肌、胸大肌等。
中和肌:當原動肌對定點骨有兩種以上的功能時,為了有效發揮其中一種功能,需藉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這裡的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起著抵消(中和)某種功能的作用。
在完成一個動作時,不同的肌肉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離開或缺乏這種協作關係,動作將難以完成或者極不協調。
在大多數體育訓練中,比如田徑,遊泳,體操,自由搏擊,往往都是充分發揮全身的力量來完成動作,尤其是核心力量,這本身就是在鍛鍊肌肉協調性。
然而對於健身來說,為了儘可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我們通常使用孤立訓練,刺激局部肌肉,使肌肉充分疲勞。強調不借力完成動作,盡全力使一塊肌肉的收縮完成動作。
這樣勢必會導致肌肉之間的協調性下降,使得運動時的阻力增加。這種結果的外在表現,就是爆發力和敏捷性下降,也就是鍵盤俠們常噴的死肌肉吧。
...
健自己的身,讓庸人說去吧!
雖然人人都希望通過鍛鍊,使自己更高更快更強的同時,身材更加完美,但這世界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事呢……
你看體育界,有哪一個人既是健身模特,又是力量舉冠軍,長跑還能第一?
力量、身材、爆發力和有氧耐力,從根本上說就是幾個不同維度的身體素質,想要面面俱到的話,怕是只有「開掛」了。
所以,有些人,當你們噴出「死肌肉」這三個字的時候,最好先了解一下別人練的到底是什麼,不然挨打了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
對於健身愛好者,如果不以健美為目標,想讓自己的身體素質發展更均衡,非要找一個折中解決方法的話,可以嘗試Crossfit訓練。
或者進行快速循環訓練,選擇數種大強度動作,如臥推+深蹲+弓箭步+彎舉+引體向上,重量保持在20RM左右,以最快的速度和儘量專注鍛鍊肌群的方式去完成。
就像郭德綱說的一樣,一個傻子和火箭專家說:「火箭應該燒煤動力更強。」火箭專家如果正眼看他一眼就輸了。所以以後再有人說你死肌肉的時候,你就選擇無視他。因為真正的強者絕不會拿自己和弱者去比較的。
所以說:「健自己的身,讓庸人說去吧!」
只為喝彩有德行有責任感的從業者
1、什麼是中國好教練星級認證
2、中國好教練星級認證規則
掃碼了解星級認證的優勢
往季查詢:第14季 第13季 第12季 第11季 第10季 第9季 第8季 第7季 第6季 第5季 第4季 第3季 第2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