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劍道之舉刀——我個人的一些概論

2020-12-23 一卷離騷一卷經

日本劍道之舉刀原理,符合達爾文進化論,以舉刀省力、揮刀大力為原則,達成在最短時間,以最快速度,造成敵人之最大傷害之目標 。

以左手使力,左手手腕為支點勾起竹劍,再分別將支點轉換至手肘與肩膀,將劍甩出去,左手手腕 snap,右手不使力,輕靠於近劍鍔處,左手打出劍時,右手做押出之動作,以此方法舉竹劍之人,強調一個快字。事實上此種刀法主要是依靠左手腕力與臂力,只要是使用單手舞弄刀或劍者,都是靠腕力與臂力 。此種舉刀法,與中國的武術並無差別,都是用手舉刀劍,那麼明朝時候軍隊不該屢敗於倭寇,明朝軍隊身高 170公分,倭寇身高 155公分,明朝軍隊腕力與臂力皆大於倭寇,事實上日本人是用腳舉刀,空手道有所謂的腳的力量是手的10倍,三連擊對於日本劍道,只是雕蟲小技,只有利用地心引力舉劍,倭寇才能打敗明朝軍隊。

日本劍道之舉刀第一階段: 舉刀難 , 難於上青天

依靠左手之腕力舉刀,試計算其力矩,為求簡單,左手之4指幅寬10公分,舉一長一公尺、重一公斤之武士刀,武士刀呈水平,重心位於50公分處,依靠左手之腕力勾起武士刀,點位在左手下掌緣(小指側),施力點位於左手上掌緣(食指側),左手腕之力臂10公分,刀之力臂50公分。

我固定前臂以啞鈴測左手之最大腕力為15公斤,料敵從寬,假設敵人左手之最大腕力為20公斤,靠左手之腕力勾起武士刀,其作用於武士刀重心之力,根據槓桿原理:20公斤x10公分-1公斤x50公分/50公分 = 3公斤x重力加速度=3公斤x9.8公尺 = 29.4公斤公尺。以此方式舉刀難,難於上青天,因為武士刀重心之力臂,永遠大於左手腕之力臂。

將劍道之動作分解,可分為手部舉刀與腳部前進兩個動作,腳部前進之速度永遠大於手部舉刀之速度。手部舉刀是劍道之速率決定步驟,因此依靠左手之腕力舉刀,講究快還要更快的結果是,把刀刺到敵人之頭上,再擊打下來,其右拳必定要抬高,必定要漏出咽喉之缺口,因此打劍用摸的人必定是只依靠左手之腕力舉刀,其缺點在咽喉之缺口,百刺百中,因其力太小,無法刺到咽喉再舉劍。

日本劍道之舉刀進化第二階段: 力如泉湧

臺灣某些劍派,總是教人打劍用摸的就好。因為武士刀很鋒利,1.目,2.足,3.膽,4.力, 力排最後,所以力不重要,70 % 的人相信此一理論。有些人比賽前就開始切削竹劍,製造一支西洋劍重心的竹劍,因為比賽只規定重量,未規定重心。

武士刀很鋒利,那是制刀的人厲害,力如果不重要,何必排名?打劍用摸的,敵人穿著皮衣戴著皮帽,武士刀再鋒利,也只能任人宰割,"打劍用摸的,刀利就好",跟義和團主張"金鐘罩鐵布衫,可以抵抗洋槍大炮",又有什麼不同?

打劍用摸的,是因為以左手為支點,日本與臺灣的劍道家不願意說破而已。劍道的交流非常頻繁,卻看不出來支點不一樣,我認為是太過於崇拜段位的原因與比賽名次所致,打完劍就往旁邊衝過去,違反劍道之順入與順出原則。最後竟然變成要打完劍就往旁邊衝過去,才是劍、氣、體一致,才能得分,推斬是用腳推,不是用手推,1.目,2.足,3.膽,4.力,足排第二,足並非只有指步法,尚包含用腳舉劍,劍道之外形只是皮毛。

日本劍道之舉刀進化第二階段:力如泉湧,不擇地皆可出。力如黃河,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以左手手腕舉刀,是一種十分費力且功效甚差的方式。尤其當揮動1公斤真刀時,更為明顯,日本人從練習中發現一種更省力的方法,如下 :

1. 蹺蹺板原理: 長度100公分,重量1公斤的武士刀,以右手為支點,勾住武士刀刀柄20公分處,重心在50公分處,左手在刀柄盡頭處往下推,形成一個蹺蹺板。

2. 身體重心之下移:兩腳合併站立,轉變成兩腳分開,身體重心會下移,假設腳長1公尺,跨一步之距離80公分,身體重心下移約8公分。

3. 以右手為支點,勾住武士刀刀柄20公分處,腳跨一步之距離80公分,身體重心下移約8公分。右手在三度空間之水平高度不變,左手被身體重心帶動向下推,則刀之重心處乃向上翹起,左手未曾施力,而是利用身體重量經地心引力下移,經右手之支點,武士刀向上彈起。所以每跨一步,就可以利用身體重量舉起武士刀一次,雙腳開合100次,可以舉起武士刀100次。所以說日本劍道是用腳舉劍。

試計算其力道:假設體重75公斤,依槓桿原理:75kg x 20 cm = F x 30cm,F = 50kg x gravity,50kg-1kg武士刀 = 49kg x gravity =49kg x 9.8m/sec平方 =480.2 kg.m,劍道之舉刀進化第一階段,武士刀受力 29.4 kg.m。故以右手為支點之舉刀法,未計算左手推力,其力道是以左手手腕舉刀的16倍以上,F= ma , 舉刀的速度3倍,舉刀的時間只有三分之一,並且其力源源不絕。所以前文說三連擊只是雕蟲小技,以右手為支點之打法,手持500公克竹劍,可以連擊5次以上,每一次力道100kg以上,每揮一次竹劍,都可以聽見風聲,因此真正的日本劍道,強調的是第一擊,一擊必殺。

日本的劍道尤其是日本古代劍道和我國劍術不同,日本劍道多以斬、劈為主,而我國的劍術則講究閃轉騰挪。

相關焦點

  • 幻燈:曝日本武士刀格鬥技 劍道源自中國雙手刀
    「劍道」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先秦時期古籍《吳越春秋》。早在兩漢時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煉鑄造技術的交流往來。同時中國一脈相承的雙手刀法經過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與中國大陸的官方往來,以及朝鮮半島和大陸沿海周邊地區和日本群島的民間交流,於隋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傳至日本的刀法經過日本長年戰爭歲月不斷演變,在日趨穩定的日本江戶時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樣式,製作了劍道護具與竹劍的基本形制,確立了日後體育劍道的雛形。  一般情況下,劍道(剣道)(けんどう)(kendo)專指現代劍道、又稱體育劍道。
  • RS7帶你領略日本劍道中速度與力量之美
    在專業的武士眼中,劍道講究的是結果,而非是裝腔作勢的那些動作:「以速度見長的高手,通常會在意識到對手近身之前就一招制勝。」這無疑是劍道最引人入勝的精妙之處,但這項技藝的魅力,卻遠不止於此。 劍道文化於公元9世紀前後在日本出現,並隨著歷史的推進發揚光大,直至今日。在劍道競技中,對戰雙方手持竹製長劍,在頭部、面部護具以及武士裝的保護下一決高下。
  • 《劍俠義墨·劍道》中國歷史上劍道的起源和發展,和日本劍道的來歷
    劍道一詞最早出現先秦古籍《吳越春秋》裡,越王勾踐與劍客越女的一段對話裡。中國古代曾一度將劍的修行稱作劍道,《漢書藝文志》中也記載有《劍道》三十八篇,可惜現已經缺失。除此之外,其它還有劍法十二篇。另外《渾元劍經》,是元末明初畢坤所寫,是一本詳細地論述劍法功法的武學專著。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劍道早已有了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
  • 古代4大名刀,一個是霸氣外露,一個刀劍巔峰,直接影響日本武器
    除了夫差劍和越王勾踐劍以外,古代刀劍史上還有4大名刀你應該知道。 唐刀對日本武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日本正倉院收藏有一把唐朝傳過去的金銀鈿裝唐大刀。仔細觀察日本武士刀,會發現日本刀和唐刀在外形的區別是,唐刀的刀刃是直的,而日本刀是有弧度的。
  • 劍道、花道、茶道……日本為何那麼多「道」?
    例如常見的茶道、花道、香道、劍道……武士道等等,就是吃個拉麵也有面道,某種意義上來講,把尋常的事做到極致就成了「道」,而這又剛好符合日本人的特質。在日本的歷史中,出土過一些有關道教仙人的石像,這能間接地證明了道家可能是公元3世紀左右傳入日本的。在漫長的歲月裡,道家文化在日本國土上進行不斷地發展,逐漸建設為有日本特色的宗教主義,這樣從原本的中原道家一躍發展成神道教的神學理論,也給後來的日本人熱衷於各種「道」文化打下了基礎。
  • 說說日本那些事之-日本刀
    什麼是你印象中的日本?哆啦A夢、忍者、壽司、任天堂、劍道還是豐田、Sony、優衣庫呢?日本元素和流行文化其實充斥著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千年以來離我們一海之隔的國家和我們如此相似卻又完全不同,如果你有興趣,我們一起聊一聊關於日本的那些事。
  • 怎樣才算日本深度遊?踢館日本劍道,剁手中古店
    「國技」劍道都有哪些講究?上個月,我又去了一次大阪揭秘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日本文化劍道劍道不只是一種格鬥運動它更是一種修行有著日本武士的「浪漫」我在大阪市立修道館體驗了一把比想像的要有趣換了劍道服之後先學行禮聽老師訓話或者集合時要自然站立左手握著竹子做的劍有白色弦的一面是刀背
  • 日本傳奇劍道:居合術(拔刀術)
    ,這一招據說是根據日本劍道中的居合劍法的原理而創製的,通過快速地出招和收招使對手無法判斷招式的來路,從而擊倒對手。因此居合術是一種極快的劍法,通過快速的拔刀在對手拔刀前的一瞬間擊倒對手,使對手陷入「帶刀如同無刀」的境地。居合劍法的誕生        居合劍法的誕生帶著神話的色彩,其真正誕生的時期大約始於戰國末期,也就是大約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現今日本公認居合道之始祖為林崎甚助重信(幼名民治丸)就出生於那個年代。
  • 刀光劍影裡的「堅持」和「謀略」 體驗日本劍道
    溫州網訊 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十幾個全副武裝的人,赤足舉著竹劍來回「廝殺」,喊聲和竹劍「啪啪」聲此起彼伏。這描述的是日本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劍道,一直以來,日本劍道因其神秘性而廣受關注。學習劍道要注意什麼?出擊前為何要大喊一聲?記者近日走進溫州久明劍道館,為你揭開其「神秘面紗」。
  • 曾經的腦洞比武成為現實,日本劍道VS歐洲長劍術誰更強?
    如果手持武士刀的日本武士與手持長劍的歐洲騎士遭遇,誰更厲害?這可能是很多冷兵器愛好者曾經出現過的腦洞。對此,國外也做過很多相關的武士刀與歐洲長劍對決的復原與模擬。但對於中國的冷兵器愛好者來說,對於日本武士跟歐洲騎士誰更厲害,一直以來都停留在腦洞、嘴炮和鍵盤演武的階段。
  • 劍道的護具包
    而劍道的護具包其實也有很多的樣式和種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護具包,並不是做廣告哦,只是聊聊我各種護具包使用下來的感覺,然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挑擔式的護具包:    這個就是最常見的菖蒲護具包,很日式,很傳統。
  • 日本傳統劍道服裝,山中仙由穿起來清新脫俗的感覺,也很豪邁哦
    你好,我的朋友們。我就是你的時髦兔牙姐。非常感謝您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很多年輕人現在都開始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有時候會在穿搭上花很多時間。畢竟很多時候只要在打扮上花點功夫,不僅能展現出自己獨特的一面,走在大街上也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 小朋友看了《鬼滅之刃》想學劍道,老二次元為何勸他放棄?
    《鬼滅之刃》這部動漫誕生以來真的超火,原作漫畫在才開始連載的時候人氣就穩步上升,到後來改編的動畫播出之後,那個人氣度真是呈現井噴狀態,在中國的人氣超高,就更別提在日本的人氣了。不少日本的小朋友也成為了這部作品的粉絲,甚至有人看完《鬼滅之刃》裡鬼殺隊帥氣的拔劍姿勢之後,想要開始去學習劍道。
  • 大家丨砍掉三島頭顱之後,日本刀從生死走到了日用
    日本被美國佔領,一般人不能出國的1951年他作為朝日新聞社特別通訊員週遊世界半年。在希臘遇見年輕人練出一身健美的肉體,難以置信,大發感慨:「我們不具有肉體文化的傳統,對體力的民族信仰潛藏著對什麼超自然之物的信仰的影子。忠實於古代美術性基準的健美運動是日本文化傳統最欠缺的新移植。」不僅文學要突破日本的陰柔傳統,肉體也要有男子漢氣概。
  • 海賊江湖名刀錄,截至和之國37把名刀匯總!叢雲切將有繼承者?
    路飛等人來到和之國後,就開啟了海賊王的日本古代架空劇情線。江戶時代及以前的古代日本是武士道和劍道的世界,因此對海賊王的新篇章來說,刀必不可少。無論是最新出場的名刀,還是過去出現的名刀、寶刀,都是尾田精心安排的OP世界刀劍類武器設定。
  • 援鄂女護士回家得到"劍陣"歡迎,來認識下南京"劍道...
    記者看到,他的講堂短視頻開頭總是一段日本動漫,音樂很燃,非常二次元。他告訴記者,當時就是因為非常喜歡日本動漫,才開始接觸劍道,「那會班級要出個節目,我就向班長毛遂自薦表演劍道。臨時找了個視頻,依葫蘆畫瓢模仿下來,後來就徹底迷上了劍道」,一練就是10年,高三忙高考時也沒放棄。
  • 韓網友搶漢服熊貓,誣陷鞠婧禕新劇抄襲,又稱日本劍道也是韓國的
    一邊用自己的新劇造型打臉韓國網友口中的「韓服起源論」,一邊曬著古代服飾圖來為歷史知識匱乏的韓國網友耐心科普。原以為古代服飾圖足以讓韓國網友心服口服,誰料他們完全不以為意,甚至還畫了一套「韓服變遷圖」來證明「漢服源於韓服」。不過就這套韓國網友自稱原創的「韓服變遷圖」,也處處體現著韓國文化的匱乏。
  • 鯨奇修道館劍道練習時間及課程內容
    三步分解面×30 (氣合一出腳,二舉刀,三跟腳落刀)3. 三步分解面 2.0×30 (指導者會變換一二三的節奏,同時改變最後的打擊部位)4. 前後面×30 (打擊完成後凝視劍尖半秒)7. 小手(KOTE)×30 (前後滑步打胴,右手完全張開,中指貼在劍柄上)9. 馬步震足面×30 (舉劍時雙腳後腳跟離地,落劍時重心自然落下震足)10.
  • 劍道比賽規則
    劍道比賽概述場地長度為9~11米的正方形賽場。武器大學生·成年人比賽男子竹刀長度不得超過120㎝,重量大於510g,先革直徑大於26mm。女子竹刀長度不得超過120㎝,重量大於440g,先革直徑大於25mm。
  • 鬼滅之刃掀起劍道熱潮 老動漫粉吐槽:學了幾十年也沒成浪客劍心
    因為鬼滅之刃這部作品在日本全國的火爆,在這部作品的影響之下,直接掀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劍道學習熱潮,而一位老年中二動漫粉的認真吐槽也引發了非常高的話題度,其表示自己學了幾十年也沒成浪客劍心。因為鬼滅之刃的火爆,一位日本的老年動漫粉,在推特上非常認真的吐槽表示:因為鬼滅之刃的影響,現在學見到的孩子越來越多,不過作為幾十年的過來人大叔表示,你們在學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不管你們去道場多少次,人家也不會教你全集中呼吸法或者水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