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劍道之舉刀原理,符合達爾文進化論,以舉刀省力、揮刀大力為原則,達成在最短時間,以最快速度,造成敵人之最大傷害之目標 。
以左手使力,左手手腕為支點勾起竹劍,再分別將支點轉換至手肘與肩膀,將劍甩出去,左手手腕 snap,右手不使力,輕靠於近劍鍔處,左手打出劍時,右手做押出之動作,以此方法舉竹劍之人,強調一個快字。事實上此種刀法主要是依靠左手腕力與臂力,只要是使用單手舞弄刀或劍者,都是靠腕力與臂力 。此種舉刀法,與中國的武術並無差別,都是用手舉刀劍,那麼明朝時候軍隊不該屢敗於倭寇,明朝軍隊身高 170公分,倭寇身高 155公分,明朝軍隊腕力與臂力皆大於倭寇,事實上日本人是用腳舉刀,空手道有所謂的腳的力量是手的10倍,三連擊對於日本劍道,只是雕蟲小技,只有利用地心引力舉劍,倭寇才能打敗明朝軍隊。
日本劍道之舉刀第一階段: 舉刀難 , 難於上青天
依靠左手之腕力舉刀,試計算其力矩,為求簡單,左手之4指幅寬10公分,舉一長一公尺、重一公斤之武士刀,武士刀呈水平,重心位於50公分處,依靠左手之腕力勾起武士刀,點位在左手下掌緣(小指側),施力點位於左手上掌緣(食指側),左手腕之力臂10公分,刀之力臂50公分。
我固定前臂以啞鈴測左手之最大腕力為15公斤,料敵從寬,假設敵人左手之最大腕力為20公斤,靠左手之腕力勾起武士刀,其作用於武士刀重心之力,根據槓桿原理:20公斤x10公分-1公斤x50公分/50公分 = 3公斤x重力加速度=3公斤x9.8公尺 = 29.4公斤公尺。以此方式舉刀難,難於上青天,因為武士刀重心之力臂,永遠大於左手腕之力臂。
將劍道之動作分解,可分為手部舉刀與腳部前進兩個動作,腳部前進之速度永遠大於手部舉刀之速度。手部舉刀是劍道之速率決定步驟,因此依靠左手之腕力舉刀,講究快還要更快的結果是,把刀刺到敵人之頭上,再擊打下來,其右拳必定要抬高,必定要漏出咽喉之缺口,因此打劍用摸的人必定是只依靠左手之腕力舉刀,其缺點在咽喉之缺口,百刺百中,因其力太小,無法刺到咽喉再舉劍。
日本劍道之舉刀進化第二階段: 力如泉湧
臺灣某些劍派,總是教人打劍用摸的就好。因為武士刀很鋒利,1.目,2.足,3.膽,4.力, 力排最後,所以力不重要,70 % 的人相信此一理論。有些人比賽前就開始切削竹劍,製造一支西洋劍重心的竹劍,因為比賽只規定重量,未規定重心。
武士刀很鋒利,那是制刀的人厲害,力如果不重要,何必排名?打劍用摸的,敵人穿著皮衣戴著皮帽,武士刀再鋒利,也只能任人宰割,"打劍用摸的,刀利就好",跟義和團主張"金鐘罩鐵布衫,可以抵抗洋槍大炮",又有什麼不同?
打劍用摸的,是因為以左手為支點,日本與臺灣的劍道家不願意說破而已。劍道的交流非常頻繁,卻看不出來支點不一樣,我認為是太過於崇拜段位的原因與比賽名次所致,打完劍就往旁邊衝過去,違反劍道之順入與順出原則。最後竟然變成要打完劍就往旁邊衝過去,才是劍、氣、體一致,才能得分,推斬是用腳推,不是用手推,1.目,2.足,3.膽,4.力,足排第二,足並非只有指步法,尚包含用腳舉劍,劍道之外形只是皮毛。
日本劍道之舉刀進化第二階段:力如泉湧,不擇地皆可出。力如黃河,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以左手手腕舉刀,是一種十分費力且功效甚差的方式。尤其當揮動1公斤真刀時,更為明顯,日本人從練習中發現一種更省力的方法,如下 :
1. 蹺蹺板原理: 長度100公分,重量1公斤的武士刀,以右手為支點,勾住武士刀刀柄20公分處,重心在50公分處,左手在刀柄盡頭處往下推,形成一個蹺蹺板。
2. 身體重心之下移:兩腳合併站立,轉變成兩腳分開,身體重心會下移,假設腳長1公尺,跨一步之距離80公分,身體重心下移約8公分。
3. 以右手為支點,勾住武士刀刀柄20公分處,腳跨一步之距離80公分,身體重心下移約8公分。右手在三度空間之水平高度不變,左手被身體重心帶動向下推,則刀之重心處乃向上翹起,左手未曾施力,而是利用身體重量經地心引力下移,經右手之支點,武士刀向上彈起。所以每跨一步,就可以利用身體重量舉起武士刀一次,雙腳開合100次,可以舉起武士刀100次。所以說日本劍道是用腳舉劍。
試計算其力道:假設體重75公斤,依槓桿原理:75kg x 20 cm = F x 30cm,F = 50kg x gravity,50kg-1kg武士刀 = 49kg x gravity =49kg x 9.8m/sec平方 =480.2 kg.m,劍道之舉刀進化第一階段,武士刀受力 29.4 kg.m。故以右手為支點之舉刀法,未計算左手推力,其力道是以左手手腕舉刀的16倍以上,F= ma , 舉刀的速度3倍,舉刀的時間只有三分之一,並且其力源源不絕。所以前文說三連擊只是雕蟲小技,以右手為支點之打法,手持500公克竹劍,可以連擊5次以上,每一次力道100kg以上,每揮一次竹劍,都可以聽見風聲,因此真正的日本劍道,強調的是第一擊,一擊必殺。
日本的劍道尤其是日本古代劍道和我國劍術不同,日本劍道多以斬、劈為主,而我國的劍術則講究閃轉騰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