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金融科技長什麼樣?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突如其來的疫情並在全球蔓延,給人們生產生活方方面面帶來的挑戰和衝擊前所未有,也顛覆了很多行業特別是金融行業原本的經營模式。在此背景下,被按下「加速鍵」的金融科技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第一財經特別策劃「你心中的金融科技」調研採訪,多位專業領域人士分別從供應鏈金融、保險科技、金融業務升級等不同角度,談出自己心中金融科技的樣子。

顛覆原本模式,金融科技如何推動供應鏈金融迭代升級?

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金融科技應用於供應鏈金融可以發揮很多作用,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供應鏈金融不斷改進發展方向。

在原本模式中,金融機構依靠核心企業的信用,由核心企業為上下遊企業進行擔保,使上下遊企業獲得融資。不過,由於核心企業不願承擔風險,缺乏為上下遊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動力,這種模式被慢慢取代。

此後,線下供應鏈金融模式轉化為線上模式,即2.0版本。通過金融科技技術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所有交易會有參與各方進行確認,再由金融機構根據確認的交易信息對上下遊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級評估,為上下遊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或應收帳款質押融資。線上供應鏈金融模式中,核心企業不再需要為上下遊企業提供擔保,不僅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進一步提高了銀行效率。

區塊鏈技術的運用使供應鏈金融發展更進一步。一方面,交易數據不可篡改,真實性進一步提高,避免內外勾結等道德風險;另一方面,核心企業不再需要做各種確認,從而進一步減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金融科技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中解決了幾方面問題:一是,數據的產生,在供應鏈上進行交易,交易數據可以作為銀行風險評估中小企業償還能力的一個基礎依據;二是,隨著金融科技技術的不斷提高,數據的真實度也進一步提升;三是,金融觸達的方式變得更加有效,在金融科技的支撐下,信貸投向及實體交易過程實現完美結合,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也便於銀行監控信貸資金流向,促進實體發展。

北京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金融科技是解決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小微企業這些長尾客戶由於成本高、風險大、信息不暢等原因將難以獲得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利用產業鏈上下遊的真實貿易來激活產業鏈資金流,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應收帳款融資、訂單融資、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多種方式實現對產業鏈上下遊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

本次疫情影響面較大,復工復產已不是單個企業能解決的事情,受到整個產業鏈體系的制約。如果產業鏈崩潰,不僅僅對小微企業是災難,核心企業也將受到嚴重衝擊。在這個關鍵時期,一方面核心企業需要表現出擔當,幫助上下遊小微企業,為自己的未來發展留有空間;另一方面,光憑核心企業的擔當還遠遠不夠,必須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來識別風險、分散風險、規避風險。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傳遞信用,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識別風險,利用人工智慧可以精準匹配金融服務。通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手段,把真實的貿易活動展現出來,把可能的風險識別出來,把交易合作信息轉化為可信任的數字資產,從而在線流轉起來,讓金融服務鏈條更透明,這樣就能夠安全有效地對接金融資源,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保險業數位化轉型還能發生哪些關鍵改變?金融科技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新保險?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秘書長樊旼旼: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行業在諸多方面帶來的挑戰和衝擊,將直接推動行業在諸多領域的變革,加速推動保險公司打造面向未來的新保險。

後疫情時代,相信隨著客戶對線上保險購買認可的進一步提升,保險公司將持續加大線上的投入布局,並且通過線上營銷資源的整合,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線上服務體系,為客戶帶來更加友好的保險購買體驗,進一步釋放保險的線上銷售潛力。

線上化的保險,離不開科技應用的支撐,但科技帶給保險業的遠遠不只線上化。保險的全流程線上化,與近年來廣為應用的各類創新技術密不可分,例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產品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保險公司得以打造更加精準的定價模型,開發相應的保險產品;「兩核」環節,通過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保險公司可以快速甄別保險欺詐行為,防範潛在損失;客服環節,通過應用智能客服等工具,消費者可以快速獲得所需要的保險產品方案,並進行自動化的投保操作。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的技術將助力保險更加智慧。同時,與醫療健康、車輛服務、消費場景等一系列關聯產業的數據聯通,幫助保險公司提供更加便捷的保險延伸增值服務,幫助客戶享受更加智慧便捷的保險生活。

在疫情的特殊時期,保險業又一次在「危」中看到了「機」——通過保險科技對行業的賦能,保險公司通過雲端與客戶時刻連接,並通過保險連接的豐富生態,為客戶在特殊時期的生活、娛樂和出行等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和增值服務,如實時疫情地圖、同行信息查詢、新冠肺炎自測等一系列創新產品,擴展了保險的服務邊界和價值邊界。未來,科技將繼續推動保險公司在創新領域的產品和服務開發,為客戶帶來更全面的保障、更貼心的服務、更價值的金融生活。

越來越多的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如何推動金融機構業務升級?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的目的有幾方面:一是,通過子公司的形式能夠實現敏捷開發,更好的服務本行金融科技的發展,支撐本行數位化轉型,獨立的子公司脫離原來體系可以更加快速的做出反應,這也是金融科技快速迭代所需要的;二是,能夠實現對科技人員更好的激勵。近幾年,大行科技人員流失比較明顯,子公司市場化崗位晉升、薪酬機制可以更好地激勵現有科技人員,同時吸引銀行體系外的人才;三是,子公司形式對技術跟蹤更加快速,金融科技面臨著各種風險,子公司形式可以實現有效風險隔離,並輸出自己的能力,在市場展開競爭。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優勢在於:一是,技術力量隊伍強大,合適的機制可以發揮隊伍潛力;二是,背靠母行可以得到強大資金支持;三是,更懂銀行,在支持銀行數位化轉型方面具有優勢,比網際網路公司更懂銀行;四是,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對風險管理理解更加深刻、全面,讓銀行更加放心。

當然,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存在一些劣勢有待提升。由於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剛剛成立,體制機制都在形成完善中,市場化程度不夠。迫切需要體制機制轉變。金融科技子公司一定要探索和建立起市場化的機制,包括從公司治理到激勵約束等多個方面,而不是原有系統和人員的簡單轉移。

相關焦點

  • 華訊投資:靠譜的金融科技企業是什麼樣的?
    華訊投資及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華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訊網絡)自2017年至今,前後投入3000多萬元研發經費在深圳這個國際金融創新中心的豐沃土壤上搶灘智能投顧服務的科技藍海。華訊網絡更是憑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高新成果產業化能力,獲得了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聯合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 長亮科技與華為正式籤署合作協議 聯合打造中國新金融科技生態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9月16日,長亮科技與華為在蘇州「2020第三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和第二屆中新(蘇州)金融科技應用博覽會」上簽署合作協議並正式發布聯合解決方案。長亮科技是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服務商,在金融行業應用領域具有長期深厚的積累,服務了超過800家金融客戶,一直專注以科技創新驅動行業發展,用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業務變革,為金融機構提供核心業務、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大數據業務及管理業務等整體化金融IT解決方案。華為與生態夥伴在普惠金融、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和開放銀行等方面共同助力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實現全面連接和業務敏捷。
  • 長亮科技聯合華為助力中國金融企業出海
    近日,長亮科技成功籤約印尼BYB銀行網際網路銀行核心系統項目,攜手華為,以金融科技賦能中國出海金融企業,助力中國出海金融企業快速立足海外市場。 BYB銀行是一家由中國出海企業Akulaku收購的印尼銀行,Akulaku作為東南亞市場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印尼本地擁有達700萬+活躍用戶資源,收購BYB銀行後,Akulaku通過對銀行的數位化改造,將銀行存貸、交易等業務與Akulaku生態體系內用戶和業務打通實現金融服務的閉環。
  • 長亮科技籤約華為:共築鯤鵬產業新生態,驅動金融科技再創新
    毫無疑問,華為與長亮科技在金融領域開放融合,共同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應用孵化,不僅為金融行業提供了數位化轉型和升級的新方式和新路徑,也會催生出更多領先的金融科技能力,進而引領中國金融核心科技實現新一輪的變革與創新。
  • 楊濤: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是正向的關係
    與經濟層面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相應,在金融層面,我們也要考慮金融業全要素生產率如何有所提升,從而更有效地適應新經濟的發展,以及更有效支持經濟的優化升級。我們從金融業全要素生產率來著手看一下有什麼樣的趨勢,什麼樣的問題,與之相應再看金融科技在其中有什麼樣的影響。
  • 「我們不需要P2P式金融」,吳曉求8點講清中國需要什麼樣的金融體系
    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變成一個全面小康的社會,從人均GDP一百多美元到現在1萬多美元,當然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作用就是金融的作用。弄清五個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金融?
  • 曾剛談金融重點領域:產業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
    12月9日,2020新時代金融發展峰會暨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新階段 新格局 新作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出席會議並演講。過去幾年中,製造業中金融資源佔比尤其是銀行貸款等等佔比持續下行,過去有一些年份對個人的貸款佔了新增貸款的一半。未來隨著結構的調整,雙循環的模式下,產業的升級有可能會帶動製造業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經過長時間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多產業已經接近尾聲,進入了新的體系和空間,未來一段時間產業與金融更好的結合會成為金融行業拓展的重點。
  • 2020中國科技金融論壇在廣州啟幕,打造四鏈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態圈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8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良龍)12月18日,2020中國科技金融論壇在廣州啟幕。本次盛會由廣州市政府主辦,中國科技金融聯盟、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集團共同承辦,並得到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簡稱2020海交會)的執行機構——廣州科技金融集團的大力支持。
  • 黃奇帆:金融科技應該舉什麼旗?走什麼路? ——5G背景下金融科技的...
    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之下,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未來,符合科學、契合規律的金融科技應當具備哪些特徵,應當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值得探討。攝影:《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一、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有什麼樣形態的產業鏈,就會有什麼類型的供應鏈金融,相伴隨的也會有相應的金融科技發展生態。
  • 長亮科技助力金融機構打通數據應用最後一公裡
    長亮科技(300348)基於多年銀行大數據服務的經驗,淬鍊出一套紮根於金融業務邏輯及IT架構的數據服務平臺,讓數據在數據平臺和業務系統之間形成良性的閉環,目前已在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實施落地,經實踐檢驗,可以有效解決這最後一公裡問題,助力金融機構充分發揮數據資產價值。
  • 百位金融科技專家齊聚南京 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他希望江蘇金融業能加強科技合作、業務合作,共同為江蘇金融科技貢獻力量。但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金融風險傳導容易突破時空限制,給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金融監管分析帶來了挑戰。他倡議金融科技從業人員攜手共促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中)
    第3節 對金融科技行為的監管對策本節概述了對以下金融科技行為的監管對策(表1)。本文根據以下類型對金融科技行為的監管對策進行分類(圖3):監管狀況不變:現有監管框架沒有變化,以包括金融科技行為。在這一類別中,監管當局可以闡明現有要求如何應用於金融科技行為,而無需在其監管框架中引入任何新的金融科技特定要素。
  • 君聯資本王超:投資金融科技的邏輯
    好買說:2013年前後,"網際網路+"成為風口,此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如P2P網貸、眾籌、消費金融創業高潮迭起。2017年,監管落地,政策開始收割"裸泳者",但許多企業上市後出現股價打折現象,原因何在?君聯資本執行董事王超從網際網路金融的成長周期、投資關注點以及監管環境等角度解析了金融科技的投資邏輯。
  • 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服務商品鈦業務怎麼樣?
    2020年可謂金融科技成熟季,市場馬太效應明顯,監管的實時跟進也讓行業變得更加規範。品鈦此類作為老牌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服務商,業務發展如何?  先看今年兩份公認的對行業影響舉足輕重的政策: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3.85%的4倍計算為例,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相較於過去的24%和36%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 SAIF-RCTB 系列講壇——科技賦能金融:金融科技前瞻與應用
    對於傳統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和監管機構來說,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服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日趨成熟,大幅度降低了金融服務在獲客、運營、風控等方面的成本,金融科技確實能夠有效地降低金融運行成本,提升運行效率,優化服務質量;但是金融科技也對許多傳統的假設、規則和經濟利益提出了諸多挑戰。
  • 第二期「科技金融創新實訓班」在濟南科技金融大廈成功舉辦
    人民網濟南11月12日電 11月12日,由濟南市科學技術局、歷下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聯想學院、濟南科技創新促進中心聯合主辦,山東中科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濟南科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期「科技金融創新實訓班」培訓活動在濟南科技金融大廈(以下簡稱「科金大廈」)成功舉行。
  • 日本黑科技來襲,無需牙膏的納米牙刷長什麼樣?
    日本黑科技來襲,無需牙膏的納米牙刷長什麼樣? 導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黑科技是科技發展的驅動力
  • 科技賦能主流金融 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華師大賽區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上海市黃浦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上海亞商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大亞浦金融科技應用研究院共同承辦,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華東師範大學提供全程指導。本次論壇以「科技賦能主流金融」為主題,匯集了全球多地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同助力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推動技術挖掘與金科項目啟航。
  • 真融寶吳雅楠:完成金融科技的量化與智能化,大數據很重要
    金融和科技,傳統產業和新興的科技行業怎麼融合,這成為了一個新穎的話題。招行是國內最好的營收銀行,招行田行長每天都有種危機感,傳統銀行怎麼去面對科技對銀行未來的衝擊,科技和傳統金融在形成一個大家互相融合又互相競爭的關係。  為什麼大家講金融科技現在做到如今這個地步,還是存在基礎設施?
  •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召開 聚焦互聯互通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主任何曉軍、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羅範椒芬女士、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金融學院院長賴智明分别致辭,表達他們對於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展望與暢想。「金融」與「科技」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兩大助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