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長春丨全球經濟:消費、庫存、資本開支啟動復甦三部曲——2021年...

2020-12-22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來源:宏觀長春

作者:花長春、田玉鐸(花長春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導讀:

全球經濟復甦三部曲,消費、庫存和資本開支接力。可選消費品、國際定價大宗後,建議關注服務業(航空、旅遊、餐飲)和新興行業設備投資機會。

摘要:

2021年全球經濟「靈魂」三問:當前旺盛的商品消費需求是否可持續、補庫是否可持續以及資本開支周期是否能夠開啟。對此,我們傾向給予肯定回答,三條線索環環相扣,將奏響2021年海外經濟復甦的三重奏。

海外復甦三重奏之需求:政府「積極有為」,居民部門存款大幅上升,消費動能持續性強。

1)從資產負債表框架出發,居民槓桿率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持續修復,處於低位,資產負債表相對健康。

2)2020年,美國補貼對其居民收入貢獻約8個百分點。新一輪財政刺激或貢獻收入3個百分點,實物消費或超3個百分點。

3)服務消費受限,儲蓄規模大增,奠定了後續消費基礎。

綜上,我們認為2021年海外發達經濟體的需求仍將旺盛,可持續。

海外復甦三重奏之庫存:銷售環節補庫或持續到2021年2季度,製造業加庫持續到2022年。

1)美、歐庫存已至底部(分別為自2010年以來的6%、8%分位)。

2) 按照當前的補庫速度,美國批發商庫存最快將於2021年4月見頂,零售商隨後將於2021年7月見頂。

3)製造商加庫速度最慢,預計會在2022年下半年方能見頂。

海外復甦三重奏之資本開支:條件、能力和意願皆具備。

1)補庫周期的開啟,產能利用率提升奠定了資本開支周期開啟的基礎。

2)疫情後寬鬆的融資環境給了企業資本開支的能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狀況也保持良好,融資現金流飆升。

3)聯儲的調查看,企業的資本支出的意願也較強,未來資本開支意願處於高位。

經濟三重奏下的資產配置線索:當前順周期交易全球經濟復甦後,須關注服務業修復和資本開支周期帶來的機會。

風險提示:疫苗效果低於預期、通脹迅速抬升等

正文

1. 導言

2020年,中國風景獨好,出口超預期,而這背後體現的是海外需求的旺盛。展望2021年,雖然當前疫情在北半球有所反覆,但是疫苗落地逐步臨近,疫情不構成經濟復甦的障礙。我們認為,2021年海外經濟復甦進程中核心要關注的三個問題為:

1)當前海外旺盛的需求(買房、買車、買各類商品)能否持續?

2)當前銷售環節的補庫能持續多久?

3)製造業修復能否引發新一輪資本開支周期?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我們傾向於給出肯定的回答。基於此,我們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速,美國和歐洲或分別實現4%和5.5%左右的增速。

通脹將隨著經濟的復甦而回歸,但不會構成通脹風險。我們認為2021年雖然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仍然保持寬鬆,但是財政政策將普遍進行回撤,根據IMF的預測主要經濟體的失業率在2025年回到充分就業水平,因此工資屬於恢復性增長。另外,全球一體化的生產,如2020年中國的生產彌補全球的供給不足,都會抑制通脹。

在我們整個預測中,最為不確定性的風險是疫苗能否在二季度大面積推廣以及當前新一輪財政補貼是否可能引發較高的通脹。

2. 海外經濟復甦三重奏之需求:政府「積極有為」,居民部門消費動能足

2.1. 政府部門槓桿率雖有上升,但居民部門槓桿率維持低位

歐美發達經濟體的財政在疫情期間「積極作為」,政府部門槓桿率提升,但居民槓桿率依舊維持低位。從資產負債表的分析框架出發,考察歐美發達經濟體三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情況。截至2020年6月底,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的數據,較2019年年底,歐元區政府部門槓桿率提升了11個百分點達到95%,居民部門槓桿率僅提升2個百分點達到60%。美國政府部門槓桿率提升了17個百分點達到117%,居民部門僅提升1個百分點76%。歐美居民部門槓桿率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2008年金融危機後居民資產負債表得到了較大的修復。這為後續居民部門的消費奠定了基礎。

2.2. 歐美財政補貼方案彌補居民薪酬下滑,美新一輪財政補貼規模或在9000億附近

面對疫情衝擊,歐美都開啟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對衝了薪酬收入的下滑。就美國而言,新冠相關的財政補貼對個人的總體收入貢獻約為8個百分點,基本彌補了薪酬收入下降帶來的收入衝擊。新冠相關的財政補貼對個人收入的貢獻體現在轉移支付項目中。美國個人轉移支付在新冠疫情前維持在3.2萬億美元(折年數)左右的水平。2020年4月份隨著補貼的開始,整體的轉移支付規模快速躍升到6.6萬億美元(折年數)的水平。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美國個人收支的數據,4-9月份合計增加轉移支付10萬億美元(折年數),月均為1.7萬億,佔同期美國個人總收入的比例為8%,在補貼的支撐下美國個人收入在疫情期間實現了正增長,4月同比增長14%,隨後隨著補貼的下滑而有所回落,截至10月仍同比增長6%。

第一輪財政刺激對美國經濟各主體力爭進行全方位幫扶,居民補助力度尤大。美國的第一輪刺激方案名目繁多,有針對企業、農場以及州政府等各主要部門,其中對居民部門的救助力度尤大。每人發放1200美元,每個孩子發放500美元,此外疫情失業補償支付計劃每個人每周支付600美元,在7月26日到期後,川普又籤署了Lost Wages Assistance program計劃,從9月21日聯邦政府支付300美元每周,州支付100美元,為期6周。對居民的補助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如前文所述,居民的整體收入反而上升。落實到居民收入端,新冠相關的轉移支付貢獻居民收入1.5萬億(折年數),佔總收入的比例約為8%。

第一輪刺激的資金規模較大,居民並沒有完全消費,積累了大量儲蓄。根據紐約聯儲發布的一份調查研究報告,研究者利用消費預期調查問卷(New York Fed Survey of ConsumerExpectations -SCE)得到信息顯示,美國居民在得到財政補貼後其邊際消費傾向或僅為29%,而且這其中還包括了用於捐贈的3.2個百分點的補貼。根據調查,居民在得到補貼後,大部分的資金被用於儲蓄,該比例約佔36%,據此推算存下的資金規模或達到5000億美元(折年數)。該調查還提供了學歷、收入分層的調查結果。而且,針對如果有下一輪補貼的假設性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或進一步下降,或僅為24%。

當前討論的新一輪刺激方案,對居民救助力度遠小於第一輪,這也是就業恢復後的理性選擇,或可貢獻3個點的實物消費規模。根據近期兩黨討論的9080億美元的計劃,其中對失業保險要增加300美元/每周,持續四個月,總體的救助規模為1800億美元。這一方案遠小遠之前的總規模金6000億元的刺激方案,發放的金額也有所下降,但是與7月後的600美元到期後的最高275美元的補助基本相當。因此,我們認為考慮到就業的恢復、留存的儲蓄以及新一輪刺激方案的補助金額的連續性,美國的消費仍將保持穩定。根據10月個人收入中新冠相關項目的轉移支付金額的規模約為6500億美元,假設新一輪刺激後可以維持這個規模,按照紐約聯儲的調查的邊際消費傾向24%,對應支出約1560億美元,則貢獻非服務消費支出(10月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支出合計49240億美元)規模約3個百分點。我們認為這一估計將低估對消費的帶動作用,隨著疫情的緩解,經濟環境的明朗,居民的消費意願有望繼續提升,特別是對服務性消費。

隨著拜登政府的上臺,我們認為新一輪的刺激方案將落地,將繼續提振美國居民的收入,增強消費動能。

2.3. 服務消費受限,居民儲蓄大增

由於疫情阻礙服務性消費等,歐美居民儲蓄大增。如前文所提及的,居民獲得的補貼並沒有完全消費,而是大量進行了存款。由於服務性消費的受限以及一定的預防性儲蓄動機等,當前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儲蓄規模飆升。美國個人儲蓄規模高達2.5萬億美元,較疫情前1.2萬億美元左右的儲蓄水平高約1倍,為三十年來的高點;其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飆升至2020年9月的14%。歐洲居民儲蓄也大幅增加。

3. 海外經濟復甦三重奏之庫存:銷售環節補庫或持續到2021年2季度,製造業加庫持續到2022年

由於收入穩定,歐美的實物消費均保持強勁。10月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額較9月繼續回升,同比增長6.01%,消費恢復情況較好。歐洲商品零售近期雖有回落,但依舊保持正增長,消費需求仍然不弱。

在低利率的環境下,房地產及汽車市場作為利率敏感的市場,居民買房買車大增。2020年疫情發生後,歐美的房地產和汽車市場恢復較快,市場景氣度高。

而由於疫情影響,生產難以完全恢復,截至2020年10月產能利用率較正常水平仍然低4-7個百分點。

在美歐消費需求強,產能修復弱的背景下,供需差將拉動庫存周期,美歐市場開啟補庫。當前,美、歐庫存已至底部(分別為自2010年以來的6%、8%分位)。按照當前的補庫速度,美國批發商庫存最快將於2021年4月見頂(歷史上加庫速度最快平均在每月提升4個百分點),零售商隨後將於2021年7月見頂(歷史上加庫速度最快平均在每月提升2.8個百分點),而當前製造商加庫速度最慢,預計會在2022年下半年方能見頂。以此類推,美國總庫存大約會在2021年9月達到歷史高點。

4. 海外經濟復甦三重奏之製造業投資:補庫周期向資本開支周期擴散

補庫周期的開啟奠定了資本開支周期開啟的基礎。補庫周期會帶來旺盛的需求,產能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從而推動企業資本開支的開啟。回顧2000年以來的庫存周期和私人設備的資本開支周期,二者存在高度的關聯性。

疫情後寬鬆的融資環境給了企業資本開支的能力。不同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本次疫情衝擊後經濟處於被動停滯,同時財政部和美聯儲聯合推出了系列支持企業的信貸措施。因此,我們看到當前美國公司的貸款規模沒有出現類似2008年的下降,反而出現了大幅度的飆升。根據美聯儲公布的各部門的資金流量表,公司的融資規模在2020年第一、二季度分別達到了2.4萬億和1.4萬億,遠遠高於2019年不足萬億的水平。更不同於2008年危機後,金融體系受損,融資規模下降的情況。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狀況也保持良好,融資現金流飆升。標普500的財務數據統計,成份公司的融資現金流規模大幅度提升,從2019年末的-0.7億美元每股快速提升到了1.42億美元每股。同時經營現金流保持穩定。而且,從投資現金流觀察,投資的規模已經有所擴大。

而從聯儲的調查看,企業資本支出的意願也較強。費城、堪薩斯、達拉斯聯儲的調查數據均顯示,製造業企業的資本開支意願快速回升,已經接近前輪高點水平。

綜合當前美國企業資本開支的條件、能力和意願,我們認為後疫情時代美國的資本開支周期將啟動,進一步推動美國經濟在2021年的復甦進程。從資本開支周期的持續時間看,一般都要持續2-3年,能夠很好地接力補庫周期,給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提供動能。

5. 海外政治觀察——建制派拜登及其內閣,將使中美關係重回競合狀態

美國總統選舉基本塵埃落地,基本如我們6月以來的預期,拜登成功當選,但目前兩院選舉情況顯示或難以形成藍色浪潮,拜登政府或難有作為。民主黨或將難以控制參議院。當前民主黨在參議院僅控制48個席位,而共和黨已達50個席位(半數席位),剩餘的兩個席位均集中在喬治亞州,民主黨與共和黨各保持一個席位的領先優勢,但由於均未達到法定得票數,還需重新投票,最終結果將於2021年1月5日產生,民主黨控制參議院的可能性較小。這使得國會將仍然處於分裂的狀態,從而使得拜登政府在其任期內難有作為。

拜登及其任命的多位內閣成員,均為建制派,對中國的關係將表現為競爭與合作。拜登曾四次訪華,對中國交往頗多,或轉變當前美國肆意打壓中國的作為,轉而進行全方位競爭與合作。國務卿布林肯主張重塑美國的領導地位,加強與盟國的聯繫,反對川普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單邊主義和仇外主義的「美國優先」政策,認為網絡戰、移民和氣候變化是本世紀的新挑戰,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中美競爭之外,也可在氣候變化、防擴散、全球健康等方面合作。在中美關鍵問題上,我們認為:

1)中美貿易協定與關稅(2021年上半年):對華關稅大概率會被取消,但不會被輕易、主動取消,而將成為拜登對華談判籌碼,以要求中國繼續執行第一階段協議、提高對外開放程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

2)中美科技摩擦(2021年上半年):拜登或已默許川普政府對華科技制裁,將不會推翻對華科技制裁措施,但或更加靈活實施制裁措施,在執行方面有邊際放鬆,如批准部分企業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

3)中美氣候和環保合作(2021年下半年):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或對中國提高環保要求。中美同時發力環保,利好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相關行業。此外,中美還或將在建立全球疫情防控機制、朝鮮問題、伊核問題、反恐問題等領域加強合作。

6. 經濟三重奏下的資產配置線索:大宗商品與新興經濟體上半年先聲奪人,發達經濟體下半年迎頭趕上

6.1. 補庫帶來的旺盛生產或帶動大宗商品行情

全球生產逐步恢復,補庫的需求將帶來生產的大幅度提升,資源品需求加大。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資源品的表現,大宗商品受到衝擊後的走勢基本趨同,隨著經濟的恢復,大宗商品上漲的態勢較為明確。

6.2. 新興經濟體上半年或受益於資源品需求

新興經濟體在上半年或受益於資源品需求的爆發,而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迎來資金的流入。

6.3. 發達經濟體下半年或受益於服務業的復甦,關注服務業和資本開支周期機會

下半年隨著疫苗的廣泛投入使用,服務業將進一步復甦,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獲得更強力的需求,資金或再次流入發達經濟體。同時,須關注服務業修復(如航空、旅遊、餐飲)和資本開支周期帶來的機會。

7. 風險提示

疫苗效果低於預期、通脹迅速抬升等

——————

合作、版權請聯繫華老師:13641705556

相關焦點

  • 國君策略:把握全球復甦機遇 掘金中國出口製造
    另一方面,疫情前發達經濟體處於庫存周期尾聲,疫情加速庫存見底疊加全球復甦形成合力,新一輪全球補庫周期有望開啟。國泰君安宏觀組預測2021年中國出口增長將達8%以上,疫後經濟修復是支撐貿易增速中樞的核心動能。 出口製造鏈擴張輻射哪些產業?1)供給替代維度:機械製造借力切入新供應鏈體系,附加值高更易實現長期份額轉化。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黃劍輝: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2021年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中國經濟時報:請問全球經濟2021年將如何演繹?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如何?唐建偉:疫苗進展決定復甦進程,全球經濟梯度修復。
  • 國泰君安策略:東風已至 強資本開支下的製造業主線
    隨著我國GDP增速中樞由10%下滑至6%,近十年製造業資本開支增速趨勢下行,但短期的波動與企業補庫存行為密切相關,2017年末以來,去槓桿疊加中美貿易摩擦,我國企業經歷了長達兩年半的去庫存,當前第五輪主動補庫存在即,疫情的衝擊則進一步加速了產能和庫存的出清,本輪製造業資本開支的復甦力度預計將更具持續性。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外需方面,2021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復甦共振,外需逐漸好轉繼續對出口形成支撐,相關製造業仍能保持較高景氣;內需方面,基建投資在「十四五」開局之後將會發力,房地產開發投資在高施工率的帶動下仍然保持韌性,消費在就業和收入好轉之後將會繼續反彈,內外需共振將會對工業生產形成支撐。 從產能和庫存來看。
  • 2021年經濟面臨復甦與收斂 A股中長期繼續看好消費、醫藥和科技
    時至年終,金融機構紛紛推出2021年投資策略展望,金輦投資指出,2021年作為A股「三十而立」後的第一年,市場面臨一上一下兩股力量,向上是疫情散去後的經濟持續復甦,向下則是寬鬆的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在這兩股力量的交互影響下,未來一年A股的走勢會較為複雜,市場的投資機會將主要是受益於經濟復甦的順周期和消費、科技、醫藥等持續成長性行業。
  • 2021年,提振消費需求是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
    2020年全球遭遇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衝擊,為了應對突發疫情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中央及時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當前,消費需求疲軟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復甦進程、影響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因素。2020年,由於受疫情衝擊,中國消費負增長已成定局,這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第一次。
  • 2021全球經濟復甦有戲 緩慢恢復不等於高枕無憂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一個月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也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2%,2021年年底有望恢復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加快復甦和增長的態勢。」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春頂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首先,隨著疫苗推廣使用和治療手段的發展,疫情會逐步緩和並得到控制,對經濟的影響也將減弱。
  • 2021年宏觀經濟與政策分析:料峭春來
    這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主要導致私人投資大幅下挫有很大的不同(圖 表 1)。中國經濟的拖累因素也集中在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領域,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 GDP 同比的拉動僅為 1.7個百分點,仍顯著低於疫情前水平,但資本形成和出口對 GDP 同比的拉動均回 到或高於疫情之前,對經濟復甦產生了有力的帶動(圖表 2)。
  • 把握復甦機遇三主線掘金出口製造
    疫後經濟修復支撐明年出口持續增長,內外需共振帶動製造業資本開支擴張。我們看好出口製造三主線:機械裝備出海、地產施工及後周期消費補庫、智能製造升級。出口製造鏈增長韌性來源於何處?疫後經濟修復支撐出口貿易維持韌性增長。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世界經濟可能於2021年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全球疫情可能在年中後步入拐點,美國經濟轉為中強度復甦將帶動世界經濟逐步回歸疫情爆發前水平,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先高后低」的數值。 2.全球經濟運行呈現多維度不同步。
  • 北大光華報告: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劉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日前發布2021年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報告稱,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社會諸多領域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 2021年全球銅市展望:預計2021年銅價漲勢延續
    A主要經濟體流動性維持寬鬆:利多有色金屬突發的疫情導致全球陷入停工停產的困境,經濟基本面及金融市場均遭遇重創,市場避險情緒被激發至較高水平,甚至被認為是避險資產的黃金亦遭拋售,美元一度成為最搶手的資產,流動性危機因此爆發。為對衝疫情影響,全球多國紛紛啟動寬鬆的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充裕的流動性,主要經濟體貨幣供應增速明顯抬升。
  • 經濟復甦預期增強 投資者可關注「三朵金花」
    經濟復甦、通脹上行以及金融去槓桿三方面的政策均有利於推動宏觀流動性流向股市,驅動形成股強債弱的格局。根據M1和PPI的推測,A股盈利增速高點或將在2021年二季度末。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消費和出口是決定2021年上半年行業和板塊選擇的核心動力。今年第三季度以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可選消費已步入加速修復期。
  • 化工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復甦和補庫共振 化工行業景氣可期
    分終端看2020年復甦是主旋律,地產鏈方面美國新房銷售強勢反轉;汽車方面,2021年國內乘用車市場有望維持正增長;其他消費方面,海外社零增長重回景氣高點,「宅經濟」行業受益,中國「出口替代」作用顯現。  需求持續復甦,化工價格有望延續景氣:2020年全球化工品產量增速大幅下滑,而終端消費快速復甦,2021年化工品價格有望重啟新一輪景氣周期。
  • 展望2021中國經濟 復甦成關鍵詞
    中國網財經1月11日訊(記者 暢帥帥)得益於精準及時的政策支持,2020年我國經濟實現V型反轉,市場普遍預測全年GDP增速將實現「來之不易」的正增長,中國也將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國家。關於2021年,復甦或將是中國經濟貫穿全年的關鍵詞,多位專家預測今年GDP增速將超過8%。
  • 2021年全球銅市展望:不畏浮雲遮望眼
    為對衝疫情影響,全球多國紛紛啟動寬鬆的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充裕的流動性,主要經濟體貨幣供應增速明顯抬升。但時至今日,可以看到除中國經濟已經基本恢復外,歐美疫情仍有反覆,對於當前的歐美等國來說,考慮到疫情影響邊際遞減,寬鬆力度不及上半年,但在疫情無好轉的境況下,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依舊要維持。
  • 新年預言:2021年A股是一頭什麼牛?
    中信建投:從總量到結構,把握戰略科技在2021年年度策略報告《風物長宜》中指出,2021年伴隨著經濟復甦和利率上行,股票市場整體沒有明顯的趨勢性機會。在經濟增長下臺階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從總量到結構是2021年策略研究工作的重點。中信建投證券建議投資者沿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投資方向,重點是新能源(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工業機器人等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
  • 國君策略:衝擊上沿、不改震蕩格局 推薦2021年投資的三朵金花
    同時2021年全球工業庫存見底和需求復甦形成的合力將有望開啟新一輪製造業補庫周期,支撐製造業資本開支擴大,國內定價周期品將逐步讓位於全球定價周期品。7月以來全球大宗歷來漫長的上行周期已經開啟,有色大金屬銅鋁價格上攻趨勢強化、鈦白粉加速上行。人民幣升值疊加復甦交易,海外投資者增配中國資產節奏再提速。
  • 2021年十大核心投資的機遇
    對於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我們建議把握經濟復甦階段的資產輪動機遇,同時關注更長期的投資主題。2021年全球經濟周期進入復甦階段,從歷史經驗來看,經濟復甦周期中,各類資產的表現排序為:股票>商品>債券>黃金>類現金。
  • 2021:中國經濟將強勁復甦專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這個五年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期。在此關鍵節點,世界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世界金融風險加大,而信息技術革命和新工業革命深入發展,新興產業風起雲湧,變中有機,危中有安。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