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了,身高還不到1.6米?
孩子7、8歲身高發育跡象正常嗎?
孩子總比同齡人矮怎麼辦?
☑活動時間:2月25日(周六)上午08:00-11:30
☑活動地點:固始縣婦幼保健院一樓兒保科(西關車站斜對面)
從事兒內科臨床工作、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具有豐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尤其對兒科內分泌和生長發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較高水平,擅長如糖尿病、性早熟、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身材矮小、肥胖症的診治。 參與完成了多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臨床科研課題的研究,撰寫的多篇科研論文在《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等核心期刊上發表。
對象:
1、 在學校,坐在第一排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學生
2、 每年長個不到5釐米的小學、初中學生
3、 初二,男生身高低於1.56米,女生身高低於1.51米的學生
躲不過這些長高誤區
孩子可就真的矮了
▼
老觀念認為:
其實這種俗話是不科學的,過去由於生存條件差,人們營養不良導致青春期成長停止,到了青春期後期出現補償生長。
一般這樣的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長個的情況。如果孩子骨齡落後生活年齡2歲且生長激素水平正常,則可能為晚長或體質性青春期延遲,但如果骨齡與孩子年齡相匹配,都提示孩子不屬於「晚長」。因此是否晚長應由醫生作出決定,及時檢查。
另外,現在社會,二十三還能不能竄一竄?
臨床醫學表明:
一般情況下,人的骨骺在十四、十五歲的時候就會閉合,一旦骨骺閉合,都不可能再長高了。所以不能再盲目等待孩子晚長甚至是期待「二十三竄一竄」,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不能等的,這是在與骨骺線「搶」身高。
研究表明:
在100名等待「晚長」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斷送了長高的機會,有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遲緩時盲目等待,固守「晚長」老觀念,發現不長個子了才開始著急,胡亂買一些所謂『長高藥』,最終貽誤孩子的終身高!
在我們常識裡,一個人的身高主要取決於爸媽的身高,身高是先天註定的。
但實際上人的身高僅有60%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其它40%是可以靠後天改變的,如營養、運動、睡眠、心理及生活方式及藥物幹預等。
科學研究表明:
生長激素是促進人體長高的關鍵,營養、運動、睡眠、心情等都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發育的兒童,通過後天營養指導、睡眠指導、遠動指導、心情指導、疾病預防等科學的身高管理計劃,可以促進人體生長激素分泌,改善身高。
NBA籃球華人明星林書豪身高191cm ,父母身高只有168cm ,但是通過營養運動等後天幹預,3年後,林書豪就長到了1.91米,比爸爸高出30多釐米。
近20年中日兩國青少年身高數據證明:
在族群遺傳基因未發生根本變化情況下,後天因素起很重要作用 。
因此,身高不完全由遺傳決定,孩子可突破父母身高,充分發揮後天潛力超過父母身高20%~30%很正常。
生長發育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
科學統計數據表明:
孩子出生第一年約長25釐米,第二年約長10-11釐米,3歲到青春期之間,每年長高不少於5-8釐米,而青春期期間,則每年平均長高不應少於8釐米。如果生長速率一旦掉隊,將為終身高留下隱患。
長高就是和骨骺閉合搶時間的賽跑,從小就開始跑,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一點點去追趕,起跑越早身高越理想。如果你長大了才開始跑,再去追趕,只能衝刺跑了,得用藥刺激。
通常男孩10.5歲、女孩9.2歲開始發育,發育的標誌是女孩乳房隆起、男孩睪丸增大。
早期,孩子性發育隱蔽一般家長極難觀察到,若出現鬍子和月經是人體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末期。這個階段大部分孩子的骨骼生長區(骨骺板)已經臨近閉合,身高開始進入停長倒計時,身高至多再長5-8釐米,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增長1~2釐米。
如果出現鬍子或月經的孩子本身不高,家長還認為有足夠的時間長個子,沒有及時的進行身高干預,等到認識到有問題了,實際上已經錯過了身高最後的幹預機會!
尤其是女孩只要月經初潮時身高低於150CM,長高的空間就只剩5-7.5CM了,可能永遠也長不到1米6了。
有時去評論
常常去轉發
總是去點讚
一個有深度的醫院平臺 | 固始縣婦幼保健院
關愛婦兒 呵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