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醬汁系列介紹了哈裡薩辣醬,搭配羔羊排料理。
這次我們來點素的——羅勒松子青醬。意面醬做法很多,但相對經典的且被人熟知的,主要是紅醬、白醬和青醬。
紅醬,指的是以義大利番茄為基底的波隆那肉醬(Bolognese),也就是大家經常意面餐廳裡吃到的肉醬意面。
白醬,一般認為來自法餐,指的是以奶油為基底的倍夏美醬汁(bechamel sauce),可以加點口蘑和培根,或者搭配其他海鮮,就是餐廳經常能見到的培根蘑菇白汁意面、海鮮白汁意面等。
而青醬,則是以橄欖油為基底的,以堅果(一般使用松子)、羅勒、乳酪為主料製成的醬料,一般全稱是羅勒松子青醬(Basil pesto)。
其他兩個之前都寫過(點擊圖片跳轉紅醬、白醬菜譜),下面就來介紹下青醬的原料與做法。
羅勒青醬,是義大利餐廳裡非常常見到的一款調味醬汁,最常見的菜就是青醬意面,其突出的甜羅勒風味,以及堅果、奶酪香氣都使得這款醬汁非常有特色,用於搭配意面、麵包、餅乾,都可以讓人久久回味難以忘懷。
既然叫羅勒青醬,那麼原料一定少不了羅勒。羅勒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如果說九層塔、金不換,應該很多人都很熟悉。
歐洲甜羅勒,與我們平常買到的九層塔、金不換,它們都屬於唇形科羅勒屬,只不過九層塔/金不換是聖羅勒,香辣味要更加濃鬱和突出。
聖一般認為起源來自印度,在印度被視為是一種神聖的植物,常用於寺院祭拜、婚禮等儀式,在印度少用於烹飪,而多用於與印度茶混合,但在其他東南亞地區、以及國內沿海地區,卻常見它用於各種料理,例如潮菜裡的經典——九層塔炒薄殼。
而羅勒青醬用的多是甜羅勒,一般認為源自亞熱帶或非洲地區,氣溫相較聖羅勒而言香辣味要清淡得多,帶有淡淡的檸檬香氣與甜味。
羅勒屬植物具有非常有標誌性的氣味,這是因為羅勒屬植物主要香氣包含了羅勒烯、α-蒎烯、芳樟醇、檸檬烯等低沸點的賦香物質,因此在常溫下都能聞到它高揚的香氣,而且羅勒烯的香氣又非常獨特,所以基本上接觸過一兩次,下次一嗅就能很輕易地分辨出來。
而羅勒青醬的特色,除了大量使用甜羅勒外,還有非常突出的堅果香氣,絕大多數的菜譜會使用松子,而少數的創新菜譜可能會改用開心果等其他堅果來改變傳統風味。
除了羅勒和松子,羅勒青醬必不可少的食材,就是奶酪,比如待會配方裡,就會用到兩款經典的義大利奶酪:佩克裡諾奶酪(Pecorino Chese)和帕瑪森奶酪(Parmesan Chese)。
所謂的佩克裡諾奶酪,英文Pecorino所表達的意思就是羊乳奶酪的意思,一般是綿羊奶製成,義大利的佩克裡諾奶酪細分下來還可以有很多種,比如經典的羅馬羊奶酪(Pecorino Romano)、甜型的撒丁島羊奶酪(Pecorino Sardo)、鹹味的西西里羊奶酪(Pecorino Siciliano)等等,後文我用到的是羅馬羊奶酪。
而帕瑪森奶酪,大家如果有留意義大利菜,應該不會陌生,比如必勝客擺在桌上供大家撒料的那瓶芝士碎,就是帕瑪森芝士。
在很多意面配方裡,最後上菜前,也是要再撒上一些帕瑪森芝士,否則菜就會少了那麼一絲該有的靈魂。
帕瑪森奶酪,堪稱義大利奶酪中的瑰寶,甚至有一種說法,品嘗帕瑪森奶酪,就如同品味義大利的地質、烹飪與文化史。
這款奶酪不僅深受義大利土壤、牧場和氣候的影響,它的配方及生產工藝,在同業公會的影響下,也從12世紀以來,幾乎未曾改變,從嚴格限制奶牛飼料只能餵食鮮草、乾草和苜蓿,到脫脂工藝,到固定產地(只能在Modena、Parma、ReggioEmilia等地區生產),從而保證了這塊奶酪一如既往的品質與風味。
帕瑪森奶酪帶有如菠蘿般的清新甘甜香味,沒有苦澀與酸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於醬汁、沙拉、意面等。
而羅勒青醬往往也不額外加鹽,或者只加少許鹽,也是因為使用了大量的奶酪,這些奶酪本身就已經含有一定的鹽分了,加上意面烹煮時水也比較鹹,以這兩者作為鹹味和鮮味的來源基本足夠。
很多人看到這些食材可能已經望而卻步,然而,隨著各色香草在國內的廣泛種植,國際貿易讓各種奶酪食材也觸手可得,使得我們已經具備了在家做這款醬汁的基礎條件,大家只需要按圖索驥,按以下清單採買食材即可:
甜羅勒葉210g、蒜頭12g,初榨橄欖油300ml,佩克裡諾芝士25g,帕瑪森芝士110g。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羅勒要買甜羅勒。
別買成九層塔了,兩者區別是甜羅勒葉子較圓,九層塔葉子比較尖,九層塔的味道要比甜羅勒更加濃鬱,風味也有所區別。
首先先把準備工作做好,包括蒜頭去皮、松子去殼(如果買了已經去好殼的可以忽略),準備大鍋、小奶鍋、撈網、奶酪擦絲的工具、攪拌機。
羅勒一般是買的都是帶著梗的,因此第一步就是先剪下鮮葉,把梗去掉,避免梗的長纖維影響了醬的口感。
鮮葉洗淨之後瀝乾。
將佩克裡諾芝士25g,帕瑪森芝士110g刨成絲狀備用。
用小奶鍋把蒜頭煮熟,避免蒜頭風味過於辛辣刺激,水開後煮一分鐘左右即可。
煮一大鍋水,把水徹底燒開。
把羅勒葉放入開水中焯水,大概5秒鐘就可以撈起來了,不可久煮,否則葉綠素會變黃,顏色就不夠好看了。
準備一臺攪拌機或者破壁機,將焯水瀝乾的羅勒、蒜頭,以及橄欖油、松子,放入攪拌機內,選擇不加熱的模式,最好是可以半途暫停的模式,進行攪拌操作。(注意,芝士不需要放入攪拌!)
如果你的設備是玻璃制的,那麼可以通過玻璃壁看到內部的攪拌情況,一般如果是作為意面用的,顆粒可以稍微細蓉一些,容易掛到意面上。
如果是作為塗抹麵包或者蘸餅乾,則可以稍微保留一點顆粒感,會更容易有驚喜感。當然這個是個人喜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節(前提是你的攪拌機支持你手動調節和觀察)。
攪拌好之後,倒入容器或者鍋內,與芝士充分混合即可。
由於買的羅勒分量有多,所以我做了兩種不同的顆粒口感,一種細絨一些用於日常意面。
一種則粗蓉一些可以用於夾麵包等。
對比一下。
那具體羅勒青醬怎麼用呢?我們來做一道經典的青醬意面。
首先,意面用濃鹽水煮開,注意,煮意面要用很鹹很鹹的濃鹽水煮,否則最後青醬意面將會寡淡無味,一般2-3L水我會配2-3滿勺的鹽(鹽勺),也就是差不多1L水需要大概5-6g的鹽。
意面煮開後撈起,可以將青醬加熱後淋於瀝乾的意面之上,食用時自行拌勻。
也可以撈起的意面直接倒入鍋內與青醬一併加熱拌勻,再撈起。
這是拌勻後的效果。
當我端出這盤菜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這是神馬玩意。當我介紹完包含的食材和做法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覺得這像是黑暗料理。
但實際上,羅勒青醬的味道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風味比較異域,但其實並不會難以接受,羅勒焯水後那種草腥味已經大幅褪去,留下的更多是羅勒標誌性的香草風味,加上堅果的油脂香氣、奶酪的奶味與鹹香,都很好的在這道醬上達到了平衡,如果真的是黑暗料理,也不至於成為義大利菜裡最為經典的醬汁之一了。
另外,這道醬做成之後,是可以在冰箱冷凍保存約6個月的,所以各位也不必太擔心做完之後一時半會吃不完壞掉,如果按上面一份的量,做完之後6個月內吃完應該還是沒太大壓力的,吃的時候只要用刀切開一塊,化凍後稍微加熱就可以了。
下期我們聊聊之前也寫過的,黃甜椒醬,但是是升級版,會以蔬菜高湯打底,添加少量香料,風味層次都會有所提升。
敬請期待。
長按二維碼關注
回復關鍵詞,閱讀美食秘籍
牛排 | 蝦 | 魚 | 豬 | 牛肉 | 蟹
粥 | 羊 | 叉燒 | 茄子 | 馬蹄 | 蠔
瀨尿蝦 | 豬肚 | 扇貝 | 榴槤 | 排骨
意面 | 魷魚 | 魚頭 | 龍蝦 | 豬頸肉
雞 | 沙茶 | 潮汕 | 鍋 | 烤箱 | 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