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茅臺鎮,天氣逐漸轉涼。醬酒香氤氳依然令人神往,值得久久回味。茅臺鎮因醬酒而聞名天下,茅臺鎮的酒業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再經過唐宋元明清的發展,一步步從貢品用酒到走出國門至今成為享譽世界的醬香美酒。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南國酒業有限公司(下稱南國酒業)的周秉衡燒坊酒作為醬酒傳承的典範,以自身獨特的口味、口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好評,在未來消費群體中會佔據主動地位,成為人們消費的主流。
南國酒業釀酒大師馮文杰介紹,周秉衡燒坊酒採用茅臺鎮本地優質高粱、小麥、為原料,完全按茅臺鎮春夏秋冬四季氣候交替的傳統釀酒工藝,伏天制曲,重陽節投料下沙,經七次取酒、八次堆積、九次蒸烤後長期貯存、精心勾兌而成。其酒體豐滿、醇和細膩、醬香突出、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是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傳統風格。
南國酒業董事長劉小波介紹,周秉衡燒坊酒不僅醬香突出品質,還有其獨特歷史文化背景。1929年周秉衡在茅臺鎮創辦了「衡昌酒坊」,即「衡昌燒坊」(見《仁懷縣誌》《茅臺酒廠廠志》)生產醬香燒酒,也稱「周秉衡燒坊酒」。
1935年紅軍長徵四渡赤水路過茅臺鎮時,部隊就駐紮在周秉衡燒坊旁邊的羊叉街一帶,曾買過衡昌燒坊的酒為紅軍消毒療傷。
1938年,衡昌酒坊因資金周轉困難,周秉衡拉賴永初合夥經營衡昌燒坊。(見《仁懷縣誌》《茅臺酒廠廠志》)。
南國酒業董事長劉小波對記者說,周秉衡燒坊是塵封了多年的歷史事實很多人對此不了解,說到賴茅酒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為什麼說周秉衡燒坊是「賴茅」的前身?1941年,周秉衡欠債被迫將衡昌酒坊轉讓給賴永初。賴永初將衡昌燒坊更名為恆興燒坊,生產的酒更名為「賴茅」酒。(見《仁懷縣誌》《茅臺酒廠廠志》)。所以周秉衡燒坊也是「賴茅」的前身。
據了解,2010年南國酒業獲得了「周秉衡燒坊」商標的擁有權,開始恢復生產失傳了80多年的周秉衡燒坊酒。
南國酒業創始人之一程大海向記者表示,他出生在一個釀酒世家,祖父為清代茅臺鎮榮和燒坊(王茅)長工,父親程登州(1910-1995)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11歲時就進入茅臺鎮成義燒坊(華茅)當長工,後又在榮和燒坊(王茅)、衡昌燒坊(周秉衡)、恆興燒坊(賴茅)從事釀酒、制曲、勾調、包裝等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在茅臺酒廠工作,是茅臺酒廠退休老工人。1972年為接待尼克森總統訪華和日本田中角榮首相訪華,周恩來總理致電貴州省委政府,要求茅臺酒廠選送一批上好的茅臺酒調往北京,當時父親程登州也參加了這批酒的勾調和包裝等工作。
圖:程登州(中)檢查接待尼克森總統訪華用酒
圖:右一為程登州
程大海介紹,20世紀60年代末,母親張國珍(1922-2015)創辦了當時茅臺鎮第二大酒廠「茅臺釀造廠」,任黨支部書記兼廠長,該廠當時為仁懷輕工系統的骨幹企業,其產品茅渡窖、茅渡大曲、赤麯酒、回沙酒享譽大江南北。改革開放初期為鼓勵和支持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生產發展,經茅臺酒廠黨委鄒開良、羅慶中、樊茂宣、竇衍昌、李興發研究同意,決定派茅臺酒廠釀酒師張佐榮、制曲師仇能國親臨茅臺釀造廠指導釀酒、制曲工作三年,並無償支持了大量的茅臺酒糟和茅臺酒麴。同時將茅臺酒的全部生產工藝從用糧、下沙、釀造、用曲、勾調比例等,以機密文件加蓋貴州茅臺酒廠公章,由勾酒大師李興發廠長親自交給張國珍,並再三告誡機密不得遺失和外傳。張國珍去世前將該文件作為重要資料傳給了程大海保管,多年來南國酒業為了弘揚和發展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優良傳統,嚴格按照程大海母親傳承下來的茅臺酒生產工藝從事醬香型白酒生產,使南國酒業的產品從生產工藝和技術上得到了保障,生產的周秉衡燒坊酒、大唐天子酒得到了全國廣大消費者的肯定和認可。
據了解,南國酒業是一家生產高中低檔醬香濃香型白酒產品的規模企業。在南國人多年來的共同拼搏下,著力打造的周秉衡燒坊、大唐天子系列酒以質量包裝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公司現有員工近300人,廠房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現已建成萬噸包裝車間,半成品庫、成品庫、陶壇庫、萬噸酒罐區、勾兌車間、質檢室、綜合大樓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年包裝3萬噸,儲酒量5萬噸。
2011年11月10日,釀造界一代宗師、酒界泰鬥秦含章品鑑南國酒業的大唐天子酒後贊道:「中華歷史物產多,古今傳承賦讚歌,廠主仁懷開基業,大唐天子酒最優」。
圖:酒界泰鬥秦含章品鑑大唐天子酒並題字
劉小波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茅臺鎮白酒業註定在中國的酒文化歷史中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是歷史淵源的流長,還是現實品牌的影響力,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白酒業都有不小的影響。因此,可以說,茅臺鎮白酒業可以作為白酒文化經典示範來推廣,既弘揚了歷史文化,又合理引導健康的酒消費市場。南國酒業要立足傳統、發揮自身優勢,釀製出大眾喜歡的醬酒。讓今後的茅臺鎮呈現百花爭鳴、百家齊放的局面,以後別人再提醬香酒,想到的除了茅臺,還有周秉衡燒坊。
釀酒大師馮文杰表示,周秉衡燒坊不僅是個品牌,更是一種符號和傳承,茅臺鎮醬酒是一種精神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經過歲月的淘洗,醬酒見證了傳奇。多少年來,它獨特的釀造技藝和不為人知的傳奇造就了其色、香、味,為世人傳揚,名滿四海,成為酒品中的佼佼者和領頭羊,更成為貴州的一個重要標誌,茅臺鎮醬酒在未來的醬酒文化培育中也會不斷綻放光彩!
來源:企業觀察報
《中國周刊》是由共青團中央主管的綜合新聞雜誌。全國發行,每月5號出版。郵發代號2-11 。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