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做「全能人」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

2020-12-14 天眼新聞

「蔣局你來啦,來進屋吃飯,坐哈。」每每走進村裡,群眾總會吆喝著,讓我去家裡坐坐。 我叫蔣榮鳳,是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兩年來,我和群眾打成一片,走哪都聽到類似親切的話語。

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每當老百姓之間產生矛盾時,我都和村幹部、鎮幹部一起去處理,積極疏導和化解群眾心中怨氣、解決了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認可。 何均國是草坪組的貧困戶,一次意外摔傷,導致腦部受傷,癱瘓在床近一年,我自己拿出資金支持,還爭取到了2000元資金支持該戶,同時聯繫了縣醫院專門上門為其鑑定傷殘等級,辦理了殘疾證(一級),使其享受了傷殘有關政策支持。

有一次入戶看到下寨組王順芬,患有癌症,孤兒寡母的,非常同情,為其爭取到了4000元資金,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問題;又曉得王順芬作為異地搬遷戶到兩路口抽籤房屋,抽到6樓,因擔心自己身體問題不便住高層樓,又帶起王順芬到兩路口,聯繫移民局領導到現場查看,最終把她落實到了第一層樓;當王順芬舊房拆除時,需要改裝電錶,我告訴她安心拆,我幫她出錢。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為了實現真脫貧、脫真貧、精準脫貧,我在認真研讀各級關於精準扶貧的各項知識政策,將惠民政策「吃準」的同時,更多的精力是入戶調查了解,全村211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道路、住房、用水、用電、教育、醫療等如數家珍。

同時積極協助掛幫村發展制種、糧油加工、優質大米種植、養牛等產業,2018年地花村糧油加工、優質大米種植產業項目連結貧困戶28戶參與分紅,制種400多畝,農戶創收120萬元以上,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幫助村級發展近200畝蔬菜(菜苔)種植。 此外,我還同局裡班子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及企業對村級經濟發展的資金物資支持,爭取到了40噸水泥和1.1萬元資金,助力該村完成了合作社養牛項目(產業路)途經大寨組河域滾水壩建設,該滾水壩的建成也方便了大寨組老百姓200多畝田土種植;爭取到了110型號排水管140米,解決了大寨組門前公共過道生活汙水排放問題,改善了該組寨容寨貌。

我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和服務群眾的真感情,用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幫助困難群眾,讓群眾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關懷。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胡銳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大壩不脫貧,我就不換村丨鎮遠縣都坪鎮大壩村駐村...
    我叫張雲,於2017年9月被安排到鎮遠縣都坪鎮大壩村當駐村幹部,當時想也沒想就一口答應。   53.93%!到大壩的第一天我就暗暗發誓,大壩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直在這裡駐村。  從此,走村入戶、政策宣傳、噓寒問暖、排憂解難、為貧困戶想致富點子成了我工作的全部。進村入戶,調查摸底、總結經驗,撲下身子鑽研業務、解民憂幫民富。兩年多來看到結對幫扶的10戶貧困戶陸續實現脫貧,我從內心為他們感到高興。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叫姚元科,是貴州省凱裡汽車運輸集團鎮遠有限責任公司派駐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工作隊長。   東門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6戶985人,貧困戶3戶4人,貧困發生率0.51%。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 青春無悔丨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金堂,2016年4月,由於我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被選派到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我來說,駐村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我也曾在其它鄉鎮幹過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我及時、積極的發動紀委同事、村幹、駐村幹部捐款共計3800元,此外還爭取各部門捐款3000元,幫助其母女度過了暫時難關。之後我多方努力,聯繫社會愛心人士為張玉梅爭取到了每年5000元的學費至此及3000元的臨時生活費,為張玉梅順利求學提供了最大支持。
  • 「我的扶貧故事」踏石留印 抓鐵有痕丨鎮遠縣羊坪鎮興隆村駐村工作...
    我叫劉喆,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衛生監督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羊坪鎮興隆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有兩年半時間。興隆村是「邊卡角」村,有8個村民小組,全村有294戶1177人,有貧困戶70戶246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村第一...
    我叫黎家瑜,是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調研員。2019年6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記得剛到大嶺村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只是開展簡單地走訪入戶,了解不到群眾內心真實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戰「疫」鬥貧 無問西東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
    我叫張秀剛,2018年5月至今,我先後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累計下戶640餘次,與村民交流2000餘次,行程22000公裡,步行2200公裡,帶領全部駐村幹部及時和群眾溝通交流,了解群眾的想法並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按時完成上級要求的各項扶貧材料保質保量收集、整理、更新等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做新時代築夢人丨鎮遠縣羊場鎮半屯村...
    我叫劉發禮,是鎮遠縣羊場鎮小壩村同步小康駐村隊員,也是半屯村的幫扶幹部。為了完成我的的軍旅夢,2000年我積極參軍入伍,走上了軍旅之路。17年的軍旅生涯,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我的崇高使命,2017年轉業後,我積極投身地方建設及扶貧事業。我覺得提升群眾的滿意度、認可度,獲得感是扶貧脫貧的第一要務。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小棉襖丨錦屏縣平秋鎮皮所村駐村...
    我叫劉開鈺,2016年大學剛畢業的我,有幸成為錦屏縣平秋鎮皮所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的一員。與群眾同吃一餐飯作為土生土長的侗家農村人,我對這裡的生活和人並不陌生,可真當面對駐村後的扶貧工作,起初我顯得手足無措,特別是面對村裡人遲疑的目光,壓力空前巨大。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扛肩上 收穫放心上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幫扶...
    我叫龍後彬,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稅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擔任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和網格人員,與單位同事共同奮鬥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我興奮地與村兩委商量,最後共同提出了「能人示範帶動發展」模式,鼓勵村裡面一部分基礎好、有能力的人先幹起來,帶動其他村民共同發展產業。我先後登門與肖興瓊、楊正昆等戶商量,並給他們介紹國家出臺的最新的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和其它政府支持政策,鼓勵他們分別發展山羊養殖和精品水果種植等。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臉是我最美麗的收穫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
    我叫龍後彬,現任鎮遠縣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幫扶幹部。2015年以來,我先後擔任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和網格人員,與單位同事共同奮鬥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
  • 「我的扶貧故事」甘當扶貧路上的「拓荒牛」 丨鎮遠縣都坪鎮黨委副...
    我叫高邦超,是鎮遠縣都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我便一步一個腳印,在脫貧路上勇於拓荒,心繫民生一腔熱情,認真踐行著「小康路上不讓一人掉隊」的錚錚誓言。我暗下決心,與幹部一道走村入戶,從邊遠的深度貧困村大壩村到非貧困村都坪村、坳背村,從偏僻的村民小組黃香坪、金竹坪到集鎮附近,挨戶走訪、逐戶研判。  「只要有人居住,就一定要確保每一棟房子的安全!」經摸排下來,全鎮需危改569戶、透風漏雨204戶。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簡萬祥(右)幫助群眾實施串戶路汽車沿著蜿蜒的公路慢慢前進,我的思緒隨著後退的山色悄悄回放。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駐村就是兩年。兩年,是一次次的入戶走訪,是一戶戶的政策落實,是一件件的小事辦好。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擔使命 真幫實扶助脫貧丨荔波縣朝陽鎮...
    我叫劉振丹,2018年3月12日,我到朝陽鎮朝陽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在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始終牢記服務群眾的初心,在工作中理思路、謀發展,以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紮實做好各項精準扶貧工作。摸清底數,理清駐村工作思路  為了準確掌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到村後我首先把村情民意作為進村到崗後的第一項工作,與隊員進組入戶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通過各種方式對朝陽村的基本情況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 「我的扶貧故事」常懷扶貧志 做好扶貧人|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駐村...
    我叫嚴輝,今年27歲,是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參加工作之初,我在貴定縣移民局主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為能更快適應農村工作,我與村支書、組長們討教經驗,持續加強駐村工作學習,穩步推進我網格幫扶的79戶165人。
  •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都坪鎮都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倪...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因為不了解他家情況,入戶時只是簡單宣傳扶貧政策,填寫入戶走訪記錄,最後要求他籤字,他卻躺在沙發上不肯起來,很不耐煩地嚷道:「我沒空,我要睡午覺。」我瞬間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重要的是走近他們、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黨的好政策下早日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用了半年時間,我把全村795戶居民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一一梳理群眾問題臺帳,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袁宗林一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他家6口人中兩個有殘疾,一家人擠在兩間土房子裡,門板當床、幾個塑膠袋團在一塊當枕頭、被褥髒得看不清顏色。
  • 駐村「幫」丨強產業、引能人 他「織出」雅江扶貧產業
    有這麼一幫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吃在村、住在村,服務在村,與貧困群眾結親戚;他們沉下身子、紮根基層,走東家、進西家,把村裡當成自己的家;他們因戶施策,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關鍵處;他們嚴肅黨組織生活,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近年來,衡陽市共派駐扶貧工作隊1481支,派駐村工作隊員3432名,湧現了大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有擔當有作為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及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