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丨強產業、引能人 他「織出」雅江扶貧產業

2020-12-18 湖南頻道

編者按:用腳步丈量大地,將背影留給家人,將笑臉留給鄉親。有這麼一幫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吃在村、住在村,服務在村,與貧困群眾結親戚;他們沉下身子、紮根基層,走東家、進西家,把村裡當成自己的家;他們因戶施策,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關鍵處;他們嚴肅黨組織生活,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近年來,衡陽市共派駐扶貧工作隊1481支,派駐村工作隊員3432名,湧現了大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有擔當有作為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及隊員。

6月16日起,衡陽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扶貧辦聯合紅網推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接地氣的故事,看衡陽「駐村幫」如何用心用情譜寫一曲曲動人的扶貧之歌!

湖南省耒陽雅江學校操場有了塑膠跑道,校園環境發生了嶄新變化。

紅網時刻記者 石珊 曾建 張歡 衡陽報導

建村部、興市場、辦豬場、造油茶等項目實施凝結了他的汗水;識貧困、申危改、促就業、保入學等扶貧舉措留下了他的腳步……他是駐耒陽市大和圩鄉雅江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谷安來。

「這個環保養豬好,我們幫你把產業搞起來。」此前在幫貧困戶劉曉清家落實了教育助學、健康扶貧後,6月15日,谷安來再次對劉曉清家進行脫貧攻堅「回頭看」回訪。

劉曉清今年59歲,因病致貧,說起谷安來他說不完的感激:「谷隊長不厭其煩地幫我們解決一個個困難,前不久還幫我家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木材購銷合同糾結案。他說要幫我發展產業,我很有信心,現在正著手準備幹起來。」

駐耒陽市大和圩鄉雅江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谷安來(右)在劉曉清家走訪。

2018年衡陽市人大常委會對雅江村開展駐村幫扶,谷安來以腳為針、以情為線,用足繡花功夫,在雅江山水田地間織出了「錢圖似錦」的扶貧產業。

強產業 把雅江打造名副其實的魚村

雅江村系湖南省級貧困村,2016年由原雅江村、群樂村二個村合併而成,共980戶4420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8戶458人。目前,還有9戶19人未脫貧。

2018年衡陽市人大開展駐村幫扶,當年就實現了「村摘帽、戶脫貧」。房建好了,廣場乾淨了,村部功能配套了,村民辦事娛樂都有了,產業怎能落下。如何發展產業,持續讓貧困戶增收呢?這是衡陽市人大辦公室信訪科科長谷安來駐村以來,要考慮的頭等大事。

4月16日上午,衡陽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衡陽群眾」赴耒陽市大和圩鄉雅江學校開展公益圖書捐贈活動。

雅江村多數貧困戶家庭收入主要是外出務工,收入比較單一。通過走訪調研,谷安來瞄上了「耒陽大和草魚」這張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全國名片。

耒陽大和草魚在當地家喻戶曉,紫色頁巖形成的砂子底魚塘,養出的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谷安來通過兩個月的走訪摸排,一個「把雅江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魚村,實現養魚產業全覆蓋」的思路愈發清晰。谷安來把產業發展構想和走訪調查情況向領導匯報後,得到了衡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段志剛的全力支持。

思路對了,說幹就幹。衡陽市人大常委會出資30萬元扶植泰源合作社和小龍蝦養殖基地,對兩個合作社原有的400多畝魚塘進行提質改造,修建電排灌,購置制氧機和餌料拋食機,解決魚塘用電、用水和用地等問題。

大和草魚雖從來不愁銷路,但容易受洪澇乾旱之災,大規模養殖風險較大。鑑於此,衡陽市人大常委會向水利部門爭取45萬元為17戶養魚大戶解決魚塘清淤擴容和解決電排問題,安排後盾單位扶貧資金10萬元獎勵貧困戶自主養魚。

據統計,近兩年雅江村盤活1500畝魚塘產能,新開挖1000多畝魚塘。

引能人 曾經荒坡如今脫貧「綠色銀行」

6月15日,走進雅江模塊化環保豬場,記者看到,由鄉賢徐作龍投資的一期主體工程已完工,已正式投產,每年將為村集體增加10萬元收入。目前二期已完成三通一平,三期正在籌劃中,若三片豬場全部建成投產,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30萬元。

雅江村人傑地靈,在外經商創業的成功人士很多。谷安來聯合村委會利用春節和清明節召開鄉賢會,積極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讓更多鄉賢參與扶貧事業。

在外從事建築的徐作龍,一直想為家鄉做點事。可是養豬是隔行隔山,他一直舉棋不定。谷安來用戰友情粘著退伍軍人的徐作龍,拉近彼此的距離。同時谷安來承諾為他爭取210萬元免息貸款,協助辦理產權手續,給他吃了顆定心丸。

山坡優質油茶林項目谷安來找到了修築公路的朱文增,山下新開挖200畝魚塘項目谷安來聯繫了經營超市的徐望武。

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該村通過合作社和掛靠大戶等利益聯結機制累計為貧困戶分紅121.34萬元,利益聯結覆蓋率100%。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1800元/年,增加到現在的6000元/年,產業扶貧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雅江大沙衝林場曾是一塊無人問津的荒山,在谷安來奔走爭取下,一年內實現了「山上環保養豬,山坡油茶飄香,山腳魚蝦成群」的同景同框、共生共榮景象。

如今,雅江村扶貧產業如同一幅活色生香的「湘繡」正徐徐鋪開!

來源:紅網

作者:石珊 曾建 張歡

編輯:姜珊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6/17/7378657.html

相關焦點

  •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 打造「旅遊+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原標題:【決戰完勝 脫貧攻堅】「旅遊+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成效顯著  近年來,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文旅集團」)與偏關縣政府開展合作,採用「旅遊+產業+消費」模式,釋放鄉村旅遊輻射帶動效應,在拉動旅遊產業發展的同時
  • 產業扶貧長期「造血」 貧困戶有了新奔頭
    肇慶市政協駐都平鎮扶貧工作隊隊員向陳傳煌了解家庭養牛產業的近況,他一邊摸著新生牛犢的腦袋,一邊高興地笑著:「這些牛就是我們家生活的希望了,非常感謝扶貧隊的幫助,現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陳傳煌生活的轉變得益於產業扶貧的支持,像他這樣靠自己雙手勤勞致富的例子在都平鎮還有很多。
  • 扶貧故事|高爐鎮駐村書記張超 :探索產業新路子 逐夢小康引路人
    在精準扶貧政策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一家人又燃起生活的希望。2017年,沈修倫主動承包土地,種了15畝洋蔥,但到了上市季節卻找不到銷路,整天愁容滿面。張超說,三年多來,在渦陽縣委、縣政府的資金支持下,在駐村工作隊和全體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代集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增加到2020年的47萬元;7個自然村全部建好文體廣場;村組道路硬化達到75%;建成1個「就業扶貧車間」併入駐1家箱包公司,利用廢棄的小學招商入駐1家養老院,兩個就業基地安置就業近30人。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華菱集團:黨建引領駐村扶貧 建起脫貧「聚寶...
    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徐志彬:愁容變笑臉,窮村變富村
    其實,徐志彬並不是八家村人,而是榆樹市人大常委農工委副主任派到八家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來到村子後,徐志彬就一直盤算著,怎樣打好脫貧攻堅戰,力保老百姓脫貧不返貧。然而扶貧之路談何容易!「你一個年輕小夥子怎麼幹扶貧?」徐志彬剛進村,就受到村裡人的種種質疑。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徐志彬表現出特有的堅韌和細膩。
  • 石門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長 帶著妻子去扶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7日訊(記者 楊帆 張黎明 通訊員 朱澤華 徐遠紅)石門縣壺瓶山鎮後山村位於湖南屋脊,這裡山高路遠、人煙稀少,曾經是典型的貧困村,扶貧幹部王伯周為幫助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義無反顧選擇長期紮根在村裡,成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他的到來,為後山村帶來了改變,也在當地留下一段「帶著妻子來扶貧」的佳話。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黃勝正在寫民情日記今年是他到新龍村駐村的第4年半,他已經寫滿了第3本民情日記,厚厚的筆記本一頁頁工整地記錄著他駐村工作的點滴,從年初的疫情防控到後來的補短板、收繳合醫、調整產業結構、危舊房拆除.....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1) 1, 從中央、省、市陸續印發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的專門文件的內容上看, 駐村第一書記選拔要求是「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 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 以更好地推動精準扶貧戰略, 助力脫貧攻堅。
  • 「東西部扶貧協作」白果樹村,產業路上「黃金果」
    「今年椪柑+柚產量2.5萬斤,林下養殖總收入10萬元,有把握,如今景陽椪柑能賣好價錢,得益於這條扶貧產業路結出『黃金果』……」12月23日,景陽鎮白果樹村二組柑橘大戶黃大明指著穿過椪柑林間水泥路,說起了悄皮話。景陽鎮物產資源豐富,是遠近聞名特色水果小鎮。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我幫群眾背豬  脫貧攻堅工作,群眾不僅只看你說得怎麼樣,還要看你做得怎麼樣。作為一名扶貧幹部,我們也許不能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卻可以為群眾做好一件件的小事,把扶貧政策落實下去,幫群眾解決所需所盼的困難和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做「全能人」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
    我叫蔣榮鳳,是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兩年來,我和群眾打成一片,走哪都聽到類似親切的話語。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每當老百姓之間產生矛盾時,我都和村幹部、鎮幹部一起去處理,積極疏導和化解群眾心中怨氣、解決了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認可。
  • 鄒勝昌:駐村十年,搭建出彩人生舞臺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黃天濠)興水利、修公路、改造危房,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開荒山、建茶園、育產業,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筆者8月25日獲悉,在大冶市稅務局駐殷祖鎮江畈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鄒勝昌的推動下,江畈村這片曾經長期積貧積弱的土地,如今嬗變為環境美、產業強的綠色家園。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使命,努力做好,無愧於心」  「看到選派第一書記的通知後,我非常激動,總想著能為貧困戶做點什麼,也不枉人生一輩子。」
  • 主固村:挖掘特色資源優勢 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主固村:挖掘特色資源優勢 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日前,在東源縣船塘鎮主固村秀珍菇產業基地內,村民們正忙著將菌棒小心翼翼地移進栽培基地,一排排比肩而立的菌架已載滿菌袋,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大棚內。「這個季節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秀珍菇生長。」村民羅飛疊一邊熟練地擺置手中的菌棒,一邊向記者介紹。
  • 安順市民族中學幫扶關嶺沙營鎮 傳好駐村「接力棒」 盡銳出戰「拔...
    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關嶺自治縣產業示範村。           針對「群眾不聽幹部講」的困境,安順市民族中學駐村工作隊開展大量走訪,與群眾「認家門」、「攀親戚」,設法拉進幹群關係,同時贏得鄉賢寨老的信任,邀請他們為群眾會「坐陣」,用「大土話」把脫貧攻堅政策講給群眾聽,用「大實話」把服務群眾的真心傳遞給村民。    「就連劉叔都幫著村幹部說話,我願意讓出我家土地。」
  •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幹部胡中友、羅穎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由於自然條件影響,郭家寨村是全特區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雖然只有6個村民組,可是多民族雜居,基礎薄弱,經濟社會發展十分緩慢。我駐村後忙於工作很少回家,和家人一個月也見不了幾次面,特別是妻子在2018年6月生二胎時,直到她被推進手術室後,我才氣喘籲籲地趕到醫院,內心非常愧疚。
  • 我們的全村福丨保定市阜平縣面盆村:旅遊興村 產業富民
    依託豐富的山水資源,面盆村堅持以鄉村旅遊為龍頭,協同發展食用菌、林果、光伏等扶貧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面盆村村民合影。 面盆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面盆村林果產業。 面盆村民宿外景。
  • 吉首清明社區:著力產業強村繪就美麗丹青
    然而水墨丹青的另一面,是地理位置偏遠,交通微循環不暢,群眾出行難,有吉首的「西伯利亞」戲稱;加之農業基礎較為薄弱,缺乏支柱產業支撐,產業發展慢,導致全鎮17個村和1個社區,貧困村佔了13個,扶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是丹青鎮面臨的嚴峻現實。
  • 南寧市江南區佳棉村駐村隊員用心用情真扶貧
    廣西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佳棉村在90後扶貧工作隊員丁帥等一群熱血青年的幫扶下,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扶貧成果,如建成江南區首家農村金融扶貧綜合服務站,成功打造廣西全區首個扶扶QQ農家樂園等,獲得當地群眾大力稱讚。
  • 【扶貧攻堅先鋒譜①】敢叫大山換新顏 ——記縣審計局駐花林寺鎮橫...
    因為地處偏遠,缺少主導產業,過去的發展相對滯後。2017年,縣審計局駐村工作隊進駐橫巖坪村,四年間,他們與村「兩委」班子、村民們一起為村子的發展埋頭苦幹,蹚出了敢叫大山換新顏的新路子。如今的橫巖坪村,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因地制宜,引進市場主體和能人大戶,依靠土地流轉,發展特色果蔬產業,目前種植蘆筍、冬桃、雷竹、紅心梨等果蔬規模達到400餘畝。同時,積極構建產銷一體供應鏈,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發展。短短幾年,橫巖坪村從昔日的偏遠山區貧困村,華麗蛻變為產業發展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