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髮飾名稱及起源(秦漢篇)

2020-12-12 灼華蔓蔓

發笄(ji1)

首先發笄的發明相當偉大了,能讓老祖宗一直延續這個基礎幾千年。最開始它就是指一根小竹棍,扎在頭髮上起固定作用,如果扎的好確實比頭繩省事,簪娘親測!現在的出土文物中有不少遠古時期的骨笄、石笄。

玉搔頭

《事林廣記》中說漢武帝用了李夫人的玉簪撓痒痒,後來就把玉簪叫成"玉搔頭"!

還記得那個歌詞嗎?別想錯了呦「宮牆柳,玉搔頭,纖纖紅酥手……」

梳篦

其實就是現在的發梳,古代人會把發梳製得非常精美,既可以當頭飾又方便梳妝。

羽毛 武將專用的冠飾

呂布的冠上就插著雉鳥翎毛。戲曲裡刀馬旦或者武角的扮相也常見。

簪花

源於秦漢時期或更早。戰國時屈原的《山鬼》的裝扮就是滿身的花朵,"披薜荔兮帶女蘿""披石蘭兮帶杜衡"。剛開始是帶一些時令的花,後來就用上了人造花。漢代的華勝,往後的珠翠都是這樣,仿造一些花的形狀。

花冠:這個簡單,就是很多花造型的冠

用細鐵絲纏繞髮髻固定作用的,形狀不一,也可彎曲,「三珠橫釵,攝發鑽瑩」。上面鑲嵌寶石的很多。簪子和釵的區別就是釵是一體兩支的,簪子一般都是長棍狀的。而且釵本身就有多種形制比如以下:

鳳釵

秦始皇的宮女就戴鳳釵了,它由商代飾鳥雀的發笄發展而來,配高髮髻。

玉燕釵就是玉制的燕子形狀的髮釵

華勝

漢代以後的華勝基本是金玉製作的,比較珍貴,戴法是髮髻上橫插一根杖,左右各插一枚勝。「華」通「花」,意思就是花朵形狀的裝飾品。這個範圍還是蠻大的,有時候我們憑著主體簪杆來稱呼一個飾品,華勝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帶花,另外我發現很多華勝都是比較規整的外輪廓或圓形或扇形,然後內部花團錦簇的樣子,類似這兩幅圖,我覺得這樣區分更清楚一些。

玳瑁:是一種貝類海生動物,甲殼是黃褐色的,雕刻之後做飾品。這個不是個髮飾名稱,但是是當時所用材料的名稱。我查了一下有一種龜名字就是玳瑁龜,要保護動物,不能為了美而傷害它們!

是一種婦女專用的頭圈,形狀多樣,圓形花瓣型都有,一般用橫簪固定。有時候左右兩隻簪子固定。後來也稱"巾幗",還用來比喻女英雄豪傑。

布帛抹額

漢代也有帶布帛在頭上的,後來叫抹額。可以固定髮髻保暖。

金鑷子

這是看書時發現比較有趣的一種,像挖耳簪一樣具有功能的飾品,有時候直接插在頭上,為了美觀墜著珍珠裝飾,有時候做成流蘇,用於拔掉白頭髮。但現在好像很少有人去研發一個美麗好看的鑷子了,現代人失去了好多情趣呀。

步搖

這個大家也不陌生,走起來叮噹作響的就叫步搖。這個名字又簡單又有詩意。

下面這個是鹿頭的角上墜著金色葉片,可以想像把它放在發冠上搖晃的樣子~還是古人的想像力豐富呀。

漢代六獸步搖

漢代用於裝飾的花紋除了花以外,主要有六獸,分別是熊,虎,赤羆(棕熊),天鹿,闢邪(獅子類猛獸),南山豐大特(野牛)。形態不一,造型豐富。在他們基礎上加上珍珠和翠羽(點翠工藝)使實物更好看。現在用獸形的作品也很少,思路受到局限了,花鳥魚蟲最多。只找到一個萌萌的獅子。

下期預告:魏晉南北朝的髮飾名稱和新發展!

新來的小夥伴記得點點關注呀!

文字參考《雲鬢鳳釵 中國古代女子髮型髮飾》馬大勇編著

圖片源自網絡,聯繫侵刪,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古代髮型起源和含義(漢代篇)
    所以,最近我開始轉戰書籍,在有知識底蘊的前提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些古人的髮型髮飾和禮儀用度,希望姐妹們多多支持哦()這一期開始做古代的髮型合集。其實現在的話有很多造型都是大家自己研究出來的。而且也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如果出去採風拍照都可以去自己創造髮型。這裡呢,就給大家展示一下古時候各個朝代的不一樣的髮型。
  • 中國古代女子髮飾
    中國古代女子的髮飾,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古代髮飾的起源,來自於勞動、禦寒遮羞、裝飾悅目,也來自於模仿和傳感,它的類型有許多,簪、簪花,釵、梳釵、華勝、步搖、篦、花鈿、珠花、抹額……髮簪由笄發展而來,是古人用來綰定髮髻或冠的長針,頂端多加以珠寶裝飾。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談談古代女性髮飾的發展
    古代女性的髮型也展現一種典雅的美感,隨著時代的變遷,髮型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這也體現出中國對於美麗的追求從未停息,所以對於髮型上的審美,也在不斷進步。一、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古代女性髮飾多樣,不同的髮型也適合不同的髮飾,女性天生愛美的內心,更是十分看重髮型的重要性。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談談古代女性髮飾的發展
    古代女性的髮型也展現一種典雅的美感,隨著時代的變遷,髮型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這也體現出中國對於美麗的追求從未停息,所以對於髮型上的審美,也在不斷進步。一、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古代女性髮飾多樣,不同的髮型也適合不同的髮飾,女性天生愛美的內心,更是十分看重髮型的重要性。
  • 古代髮飾——大唐髮簪在日本的傳承
    劇照中,武媚娘佩戴的是花朵鬢唇,唐代杜甫的《麗人行》中有詩句說:頭上何所有,翠微榼葉垂鬢唇。所指也就是這種了。 日本傳統髮簪Kanzashi,繼中國髮簪的傳承 而在日本,這種髮簪被譽為一種傳統髮飾Kanzashi,一直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古時迷信這種髮飾具有某神秘的力量, 可以驅邪避兇,廣為流傳。
  • 古代髮飾
    古代髮飾古代女子髮飾多種多樣,有笄、簪、簪花、釵、梳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金鈿
  • 古代女子髮型對比:秦漢時期最美,唐朝的時尚,清朝的最醜
    如果比較一下不同朝代的髮型,秦漢時期的髮型會贏得更多網民的青睞嗎?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秦漢時期有一個官方髮型的歷史名稱叫「浣記」。顧名思義,它是將女性的長髮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將長發纏繞在頭頂的城市環上,形成不同的分布形式,這就是所謂的「髮髻」。 從圖中可以看出,秦漢女性對髮型形象的要求較高,但對一些頭飾的要求較低。
  • 古代髮飾文化:女性頭戴髮釵興起於何時?聊聊古代的「髮釵」文化
    筆者認為從古代女性髮型,或者說髮飾的演變歷史,完全可以看出古人對美的理解和珍愛。其實,在眾多古代女性髮飾或首飾中,「釵」的比重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像。尤其是在珠光寶氣的唐宋貴婦群體中,頭戴金釵、玉釵更是一種時尚象徵。而身處社會底層的普通女性,則佩戴木、竹、鐵、銀等材質,製作而成的各式各樣的「釵」。
  • 茶的起源,六朝、秦漢、西周還是上古?中國、印度還是非洲?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 【古風插畫】古代髮飾大盤點及其正確應用!
    在古風插畫的繪製中,我們自然也不會忘了給畫中的美人添上髮飾這一筆。雖說髮飾的繪製屬於細節,但確實能為美人增色不少。奇姿異態的髮式若無飾物,豈不是有姿無色、有態無妍媚?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領略下古代常見髮飾的迷人風採及其應用吧▲項維仁工筆美人圖之西施:圖中美人衣著素雅,頭上一朵紅花顯得格外醒目,將其頷首嬌羞之態襯託得恰如其分。
  • 美不勝收,古代髮飾原來這麼優雅
    古代女子髮飾多種多樣, 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等。
  • 古代美人髮飾,邀請您來讀一遍
    在這個現代潮流揮發性極強的社會,古代顯得尤為親切,美人如花隔雲端,眉目逢源氏天親!為何古代令人嚮往的十分愛?原因是它穩定端莊極為厚道!在很久遠的時候,古人就面對起美滿決定走向未來——一個令人充滿陌生感受的詞彙!
  • 稷下直講丨漢族女子髮飾的種類及名稱
    中國古代女子到15歲時,要舉行笄禮,把頭髮盤成髮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為成年人。古代漢族女子髮飾多種多樣, 有笄、髮簪、髮釵、耳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梳蓖、巾幗、假髻等。笄(jī)古代髮飾,固定髮髻的用具。
  • 茶的起源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
  • 古代女子裝扮頭髮都會用什麼髮飾?
    男子一般都是把頭髮豎起來,並不需要帶什麼髮飾,女子則不同,在不同朝代會梳不同的髮型,髮飾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通常的髮飾有:笄、簪、釵、櫛、步搖、華勝、點翠、鳳冠等。【笄】笄,古代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或插住帽子。笄是一種最簡單,也是最好認的頭飾。
  • 簪娘攻略之古代髮飾的工藝技術有哪些?
    前面出了幾個做古代髮飾的攻略, 有很多同袍觀看,希望能幫帶你們。下面我就來說一說古代髮飾的那些工藝技術。有很多都已經申請非遺成功了。就拿最近抖音裡最火的那個點翠髮飾來說吧。其實點翠裡那個藍色的東西在古代用的是翠鳥的羽毛,還得是脖子下面的。我寫到這裡估計會有很多槓經說我,說什麼用保護動物的羽毛是違法的。我就想說一句,都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怎麼就來個槓經說是違法的,違法不違法我不清楚,畢竟誰都不是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如果你要追究違法不違法請你去那個時代去追究。我這裡只針對工藝手法,勿論其他。
  • 中國古代女子髮飾詳解
  • 髮飾:配合髮型的重要「零件」(古代女子的頭飾)
    可以想像,古代女子的髮型要想保持住精心設計的「千姿百態」,最重要的的一點就是如何「加固」的問題,而且,聰明的古代女子,也當然能想得到在髮型上添加一些點綴的飾物,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所以,髮飾也就成了古代女子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 "十二生肖"起源:源於中國 最初或不全是12種動物
    原標題:"十二生肖"起源:源於中國 最初或不全是12種動物   羊年馬上就要到了,屆時各種羊卡通會出現在門前案頭給我們添喜,屬羊朋友更要迎來自己的本命年。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生肖。十二種或兇猛或聰敏或乖巧的動物給我們帶來無窮樂趣。可是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 中國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日本女子原來仿的這個朝代?
    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鮮明的描寫了古代女子精心化妝的過程。在中國古代,人們十分看重毛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一般人是不會去剪自己的頭髮的。而女子對於頭髮更為看重,髮型以及髮飾對她們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