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藝術,改變了一座城市的偏見

2021-02-19 前線



印度有一群藝術家,

把計程車變成了養眼的藝術品

讓當地人實在地感受到了

藝術給生活帶來的美。

快一年了,

這個藝術創作項目仍在繼續,

當中也湧現了很多的優秀作品,

每個作品背後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計程車裡的「梵谷」

作品Tasavvur描繪了環繞於胡馬雍(莫臥兒王朝第二個皇帝)陵墓的星空之景,有濃厚的梵谷風格。作者Shandani創作靈感多來源於歷史和文化,喜歡把視覺和文化元素融入到創作中,繪畫風格深受梵谷影響。

計程車上的愛情故事

「just missed love story」由Parab和Kamath合作完成,用文字描述了一對年輕男女的計程車情緣——剛好我看你的時候,你也在看我。作品有天城文和英文兩種形式。

藝術家說道

我想把我的繪畫

獻給那些我敬仰的人

把如今自由的印度展示給他們看

在這裡人們手牽手、心連心

計程車司機mohammed arif先生

看著他的新座駕

我們都是孟買人

Poptpourri culture的作者

是一位印刷系的學生Tosha。

她是土生土長的孟買人,

對於這座城市有著無限的熱愛,

也為身為一個孟買人感到驕傲。

作品用簡單的線條、

明亮的色彩刻畫出了

平實普通的孟買人。

他們可能是律師、教師、職員、學生、畫家、設計師,

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孟買人」。

最市井的三輪黃包車

雖然計程車是印度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

但比計程車更常見的是三輪黃包車

(泰國等東南亞其它國家也有,

不過每個地方的叫法不一),

幾乎遍布整個印度。

Sanskar認為它最能代表印度,

於是把它作為創作的元素。

Sanskar非常喜歡

「Taxi Fabric」這個活動,

因為他終於能夠創作一個

完全忠於自己想法的作品

-The three wheel vibe。

孟買的混亂是有條不紊的


Auto chaos是畫風最迥異的一個作品,

作者Mehta從建築解構的角度出發,

運用線條和幾何形狀的拼接

勾勒出了他心中的孟買

——organized chaos(有條不紊的混亂)。

黑白兩色的運用營造出了摩登現代的感覺。

我們都是城市的「囚徒」

Jatin以攝影師的視角記錄下了街邊不起眼的一景——竹子和繩子交織搭成搖搖晃晃的架子,背後是一格一格的窗戶。在後期製作中,他把照片中的內容進行了複製併合成為一張對稱的照片,搖搖晃晃的架子象徵社會的規則、等級和準則,背後的窗格則代表世俗的成功,最後加上去的蝴蝶則是自由的化身,隱喻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作品的名字「We the living」(生而為人)賦予了這個作品深刻的含義。

在孟買

作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之一

計程車已經成為日常社會生活

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計程車司機

一直在努力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

試圖讓自己在和同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卻很少有司機注意到汽車的外觀

更別提在外觀上下功夫

正是藝術家的介入

讓世界更美了...


蒂亞戈·穆達奴

他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街頭塗鴉師




在他生活的城市巴西聖保羅,滿城的垃圾和他的塗鴉一樣雜亂無章

每一天,這裡會產生1萬8千噸垃圾,而被回收利用的只有1%。這1%的回收利用,來自於一群被當地人稱之為"catadores"的群體,中國也有這樣的群體,被稱為——「撿破爛的」。

在聖保羅,catadores有2000人,縱然為這座城市的整潔默默地做著貢獻,但他們收入微薄,沒有保障,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一直被忽視

人們總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他們,捏住鼻子,遠離板車,他們甚至還會因為影響「市容」遭到驅趕。

穆達奴為此感到憤怒。他想改變現狀,改變城市對這些人的偏見。但沒有人相信他能做到。而他自己除了塗鴉,什麼都不會。那為何不用這一技之長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

2007年,穆達奴第一次嘗試在運輸垃圾的板車上塗鴉。一會兒工夫,垃圾車煥然一新,仿佛一件藝術品,板車的主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穆達奴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於是他又畫了第二輛、第三輛……不知不覺,在街頭流動的塗鴉垃圾車越來越多,漸漸成為一道特別的城市風景線


後來,穆達奴忙不過來,他便叫來了其他街頭塗鴉師幫忙。很快,這幫年輕人完成了294輛垃圾車的塗鴉。每一天,城市裡都在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流動藝術展覽。

那些因勞累而愁眉不展的人,也越來越多地笑了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個變化,慢慢地,人們也願意靠近這些垃圾回收車,靠近從事垃圾回收的catadores,有時還停下來與他們聊天、合影。那種鄙夷的神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熱情和友好。

穆達奴覺得與其等待政府的救濟,不如發動民間的力量,讓更多人加入進來,幫助這些社會底層的人們。於是他發起了一個「幫我的板車拉客」計劃。

醫生、健康專家、理髮師、機械工和街頭塗鴉師組成了龐大的志願者組織,幫助垃圾回收者檢查身體、修剪頭髮。

會電焊的則為垃圾車提供保養維護。


而更有技術大牛,還改造出了科技感爆棚的數碼屏垃圾車。

短短幾年,800名志願者,200名街頭藝術家,1000名捐獻人加入這個計劃。無數垃圾回收者受到了他們的幫助,而所有籌款全部來自民間!

如今溫暖又有力量的「升級我的垃圾車」公益組織的足跡已經遍布全世界十多個國家,包括巴西利亞、裡約熱內盧、薩爾瓦多,布宜諾斯艾利斯、伊斯坦堡、利馬、洛杉磯、紐約、聖地牙哥、東京等地。

原本讓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清理工作,正成為一個光鮮、亮麗的職業。更重要的,是讓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關懷

原本一個人的一個善意之舉

改變了一座城市的偏見

發展成了全球萬人助力的公益運動

最後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

用藝術改變鄉村

點擊閱讀原文,支持用藝術改變鄉村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城市,還是世界街頭塗鴉藝術之都
    而在馬來西亞的各個城市裡,檳城是不容忽視的,作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馬來西亞第一個被定義為城市的地方,曾經這裡是英國殖民政府開發的遠東最早的商業中心,吸引了許多華人下南洋,所以直到現在,華人族裔依然是檳城的第二大族群,檳城也是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城市。
  • 塗料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重慶塗鴉街是全世界少有的塗鴉藝術群
    提起重慶,也許大家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洪崖洞商業街、長江索道、解放碑步行街,而這個略帶陰鬱的小城,恰恰是滋生藝術的地方。走慣了人滿為患的景點,總想著能另闢蹊徑,去看看重慶這座城市的另一番樣貌,感受一座城市帶來的文化薰陶。而重慶黃桷坪塗鴉街,正是旅行的首選。
  • 世界9大街頭塗鴉藝術最佳城市
    3,波蘭羅茲:羅茲曾是重要的紡織品製造業城市,如今它正重新定義自己為波蘭的藝術和文化之都。大規模的城市藝術運動興起,已將這座曾經一塵不染的工業城市的混凝土板變成了藝術中心。皮奧特科夫斯卡(Piotrkowska)是當地時髦的旅遊樞紐,因此隨處都可以看到街頭塗鴉。4,德國柏林:柏林的城市藝術已經很成熟了,以至於以塗鴉為主題的徒步旅行線路就有很多。
  • 塗鴉塗鴉塗鴉塗鴉塗鴉藝術
    塗鴉發源於上世紀60年塗鴉(Graffita)的義大利文之意是亂寫,而塗鴉(Graffiti)是指在牆壁上亂塗亂寫出的圖像或畫作。
  • 塗鴉藝術如何被士紳化
    但是這一事件也標誌著塗鴉藝術歷史上的一個奇怪新篇章。在塗鴉藝術出現的早期,根據行規,塗鴉藝術家通常既不在意創作前是否得到許可,也並不要求在畫作被損壞後得到賠償。然而,現在5Pointz的藝術家通過庭審獲得了許可權的確認,並且得到了賠償。塗鴉曾經被認為是一種對城市的反文化威脅,保守勢力更是惡意中傷其為代表著城市犯罪行為的一種種族代碼。
  • 《綠皮書》偏見就像一座大山,改變和破除需要巨大勇氣
    有時候,偏見就像一座大山,不知緣起,卻頑固異常,無處不在,種族偏見亦是如此。上了舞臺,所有人為他歡呼鼓掌,頌揚他的鋼琴彈奏天賦技能,下了舞臺,人們卻在心裡嘲諷他只是一個黑鬼,這種鮮明的反差對比,唐在內心看得清清楚楚,他卻依然恪守忍讓,他內心對自己也有很多偏見。他接受這次南下巡演,也是想通過自身藝術天賦和自己的勇氣去改變人們對黑人的一些固有認知。
  • 拉美街頭的塗鴉藝術
    然而說起拉美,映入筆者眼帘的第一幅畫面卻是街巷中拼貼畫般五顏六色、激情洋溢的塗鴉牆,它們分布於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成為窺探拉美文化一隅的彩色萬花筒。筆者曾遊歷於古巴、墨西哥、哥斯大黎加、智利和阿根廷,無論是漫步於熱帶風情濃鬱的中美洲,還是行走在安第斯山脈環繞的南美洲,塗鴉藝術都是拉美大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拉丁美洲的塗鴉早已被藝術界公認為世界街頭藝術的引領者。
  • 塗鴉藝術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是二戰後美國塗鴉藝術家,新表現主義重要藝術人物,「新藝術浪潮
  • 【丹青墨客】嘻哈的塗鴉文化 & 嚴肅的街頭藝術
    塗鴉塗鴉藝術和嘻哈音樂一樣都起源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後逐漸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與嘻哈音樂、街舞等街頭文化一樣,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 隔離中的城市,看街頭塗鴉藝術為社區點燃的生機
    從挪威到科羅拉多,近期,街頭塗鴉藝術家描繪了一個戴著口罩和洗手及廁紙的世界。 對醫護人員的深刻理解是一個經常出現的主題。街頭藝術是社會評論的最終視覺來源。病毒也在世界各地的塗鴉藝術家的腳下點燃了靈感之火,使他們用藝術為城市帶來生機。當然,在封鎖中的城市裡,街頭藝術家的生存狀態也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點。
  • 【園企專訪】柒道文化:用色彩為城市注入新活力,推動塗鴉藝術商業化
    塗鴉,一種從西方舶來的街頭藝術。以往,很多人對塗鴉的理解是令城市管理者頭疼的「牛皮癬」。但如今,塗鴉逐漸藝術化和商業化,「街頭」也不再是它的唯一標籤,而是變成了城市公共藝術。在園區,便有一位塗鴉藝術家霍鍵偉他與搭檔章新風成立了柒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推廣塗鴉相關產業文化,為城市增添一份年輕與活力。
  • 「未見·Beyond Seeing」跨界時尚大秀、城市塗鴉藝術滑板場...
    作為東原商業THE OVAL產品線的首個落地項目,THE OVAL一奧天地的設計以「山城」重慶起伏的山脈為靈感,更利用策展型思維和自有藝術資源,聯動二十餘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打造了主題各異的藝術空間,為兩江新區增添藝術生活氛圍。THE OVAL一奧天地體呈「向下」探索的山谷式造型,開放式街區的設計讓建築富有層次感。
  • 佛山首個塗鴉俱樂部成立 舊廠房區變成藝術街區
    如今,在重視文化發展的佛山,塗鴉已屢見不鮮。走進金環球陶瓷廠片區,一片灰色殘舊的廠房中,噴塗在一座倉庫外立面的塗鴉作品非常引人注目。只見一副藍色主調的波譜色塊中,一雙大手託著破壁而出的奔跑者雕塑,雕塑手上被放進了一罐噴漆,現代的畫風和背景的中國山水畫融為一體,風格十分獨特。這副作品叫《抓住未來》。「畫這面牆用了2天半。」35歲留著小鬍子的霍鍵偉頗有藝術家範兒。
  • 超級棒的牆面塗鴉
    ,既保留這種色彩斑斕的街頭藝術,又剔除了許多破壞環境的塗鴉。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後,當地社區在藝術節的反覆洗禮下,許多古老的建築被翻修或重建,如今已躋身加拿大最知名的十大時尚街區之列,塗鴉作為藝術以及時髦的一種表達方式零星出現在建築或者街區圍牆上,整個街區洋溢著濃厚藝術氣息以及移民城市特有的混搭風。
  • 博物館裡的時光筆記7——塗鴉藝術
    by Angela塗鴉藝術和嘻哈音樂一樣,都起源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塗鴉從美國興起。在中國,塗鴉一詞,起源於唐朝,盧仝說其兒子亂寫亂畫頑皮之行,後逐漸演變成了帶有時代色彩的藝術行為。
  • 香港灣仔驚現「錦鯉繁花」藝術牆:法國塗鴉藝術家DEZIO,標誌性炫彩塗鴉花卉綻放香港2019HKWALLS
    法國著名塗鴉藝術家城市藝術聯盟UAU聯合創始人DEZIO為2019HKWALLS香港國際街頭藝術節創作的街頭塗鴉壁畫。2018年,DEZIO與孫豔女士聯合創立了城市藝術聯盟UAU,一個以城市藝術與潮流文化為核心的創意平臺。
  • 班克斯的老鼠「潛入」地鐵遭清除,是天價藝術還是非法塗鴉
    或許對班克斯而言,老鼠與街頭藝術具有某些共通之處,對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法國巴黎第一代街頭藝術家老鼠布萊克(Blek le Rat)曾說,老鼠是出沒於城市中的唯一一種野生動物,即使人類滅絕,他們仍將繼續生存。和老鼠一樣,街頭藝術機智而頑強,卻被視為社會的「毒瘤」,但街頭藝術家的創造力也難以被囚禁。班克斯繼承了老鼠布萊克的這一主題,曾在英國乃至各地留下「黑色老鼠」的蹤跡。
  • 塗鴉藝術不是犯罪,限制人的想像才是! 全國塗鴉大賽投稿開啟!!!
    塗鴉藝術不是犯罪,限制人的想像才是塗鴉藝術和嘻哈音樂一樣都起源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布朗克斯是唯一一個和美國本土連在一起的街區,也是紐約最窮的街區。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這裡就被黑人和來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佔領。他們住在政府修建的設備簡陋的貧民公寓裡,外面是破敗的街道和荒蕪的雜草。
  • 當羅馬遇上塗鴉
    後來,奪回王位的二人在臺伯河畔母狼餵養他們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城,並以哥哥的名字羅慕路斯來命名,簡稱為羅馬。為了表達感念之情,羅馬人鑄造雕塑並將母狼形象鐫刻於城徽之上。羅馬與狼也由此有了脫不開的干係。當得知自己將有機會在臺伯河畔創作一幅作品時,ROA選擇了用狼來向這座城市致敬。
  • 【最新動態】本土塗鴉藝術對標國際一流,藝術上海將給予潮流藝術更大的舞臺
    愛奇藝旗下的青年文化廠牌BKSTORE獲悉後,聯合M50創意園和藝術上海,召集了國內最有知名度的一線塗鴉藝術家,策劃了《啟塗:KEEP  SHAKING》活動。寫手們將開闢新的領地,把街頭文化帶給這座城市。覆蓋與消逝是街頭藝術的一部分。寫手們不尋求溫室呵護,街頭藝術家告別看作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