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一種從西方舶來的街頭藝術。以往,很多人對塗鴉的理解是令城市管理者頭疼的「牛皮癬」。但如今,塗鴉逐漸藝術化和商業化,「街頭」也不再是它的唯一標籤,而是變成了城市公共藝術。
在園區,便有一位塗鴉藝術家霍鍵偉他與搭檔章新風成立了柒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推廣塗鴉相關產業文化,為城市增添一份年輕與活力。同時他還將塗鴉藝術與佛山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以陶瓷、石雕、家具等為載體,讓塗鴉滲透到更多領域。
霍鍵偉雖然只是一名80後,但已是佛山塗鴉藝術界的重量級人物,從2002年開始塗鴉創作,至今已有18年。
2000年,初入大學的霍鍵偉喜歡籃球、滑板及一切能讓人熱血沸騰的運動。一次偶然機會,他在網上學習滑板技巧時發現了一堵塗鴉背景牆,各種跳脫張揚、色彩絢麗的文字和圖案,向他打開了一面新世界的大門。
霍鍵偉(右)與章新風
「當時還不知道它叫塗鴉,只覺得它很酷炫,和傳統的繪畫完全不一樣。」霍鍵偉說,從那時起,他就迷上了塗鴉這個富含個性化的藝術創作。
一開始,霍鍵偉在廢棄的舊廠房、廢墟、橋洞等各種偏僻的建築塗鴉,從一些簡單的圖案,到獨立完成的複雜作品,他的技術逐漸嫻熟起來。
「與傳統藝術相比,我更喜歡無拘束、天馬行空的創作。這就是我選擇塗鴉創作的原因。」霍鍵偉說。
在隨後的時間裡,霍鍵偉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漸漸在廣佛兩地的塗鴉圈子中嶄露頭角。
但彼時,霍鍵偉還是一家企業的銷售,日子安穩平淡,塗鴉只是個人的業餘愛好。但2017年,霍鍵偉的父親去世,這一變故也讓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人生在世,是平平穩穩度過一生,還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精彩,活出自己?
最終,霍鍵偉還是毅然放棄了在合資企業從事12年的工作,在好友章新風的支持和鼓勵下,成立了柒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通過塗鴉文化的商業應用來傳播塗鴉文化,實現塗鴉藝術的價值轉換,把塗鴉商業化推向一個新高度。
成立公司後,工作千頭萬緒。兩人根據個人所長,拍板分工,霍鍵偉負責創作,章新風負責公司運營。
「塗鴉藝術是小眾藝術,也是一種年輕人的文化,更是一種能讓城市更有活力的文化。因此我們將塗鴉藝術定義為城市公共藝術的一部分,是展示新城市文化的一個窗口。」章新風說。
柒道文化剛成立時,他們的首個業務就是在佛山泛家居電商創意園內,以塗鴉將一堵普通的擋土牆打造成一個街拍新地標,再度提升整個園區的文藝指數。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塗鴉藝術也漸漸成為被大眾接納的新寵。
去年初,奇槎半月島溼地公園的河堤「堤塗計劃」,真正讓霍鍵偉把塗鴉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召集了國內外40名塗鴉藝術家,分批在半月島溼地公園的河堤上即興塗鴉,圍繞佛山元素、生態環境元素、奇槎元素、科技元素等,創作了一幅5000平方米的塗鴉藝術作品。
這也是佛山目前最大的塗鴉藝術作品,為奇槎國際社區增添更多色彩以及青春元素,成為城市一道亮麗風景線。
「那也是我終身難忘的塗鴉經歷。與牆面相比,斜坡塗鴉最難的就是把握構圖,無法直觀地看出塗鴉效果,每天都要出動無人機進行拍攝,不斷對塗鴉進行修改完善。」霍鍵偉說。
在霍鍵偉及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柒道文化逐漸打開市場,在禪城的石灣陶瓷廠、文華薈、金環球、鷹牌科技大廈廠區,以及南海的夏南一村、怡海港等園區或廠區,都留下了他們的塗鴉身影,甚至在武漢、長沙、廣州、香港等地都有他們的作品,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見證著他們的成長。
塗鴉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牆已不再是唯一的創作介質,陶瓷容器、有軌電車、頭枕、汽車等都能成為創作小天地。2018年,柒道文化便與中國陶瓷設計大師楊英才合作,首度嘗試將塗鴉融入傳統陶藝創作之中,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為推廣塗鴉藝術,柒道文化還舉辦了「塗藝無界」系列活動,霍鍵偉與搭檔走進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講解塗鴉的歷史和佛山塗鴉的發展史,並帶去一套VR塗鴉系統,讓學生模擬塗鴉,感受塗鴉的魔力。
今年受疫情影響,口罩已成為大眾生活的必需品。
「一次性口罩在市面上已可以輕易購買,但在大街上看到清一色的同款口罩,是否覺得審美疲勞了?」章新風說,為此,他和霍鍵偉發起了「口罩計劃」活動,以口罩為載體,為廣大的塗鴉藝術家及愛好者帶來一次口罩外觀塗鴉創作、線上線下展示和生產銷售的機會。目前已收到近百個藝術口罩設計方案。
未來,霍鍵偉還打算將塗鴉藝術與佛山的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以陶瓷、石雕、家具等為載體,讓塗鴉滲透到更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