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藥企資本變局不斷:麗珠分拆上市 CRO將現第四家A+H企業

2020-12-10 健康一線視頻網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尤其是科創板和新規下創業板整體表現好於大盤,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科創板、新規下的創業板躍躍欲試,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熱度漸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20家醫藥企業進行分拆上市。

另一方面,伴隨著國內醫藥行業市場的蓬勃發展,加之境內外相結合的融資形式更加自由,雙重上市不僅能夠改善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同時在多個市場上市融資也更容易,醫藥行業選擇A+H雙重上市融資,實現多地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

疫情之下,生物醫藥投資依然火熱,上市藥企醞釀著資本變局,動作不斷。

01 熱潮:分拆上市趨熱 聚焦主業成為共識

麗珠醫藥分拆麗珠試劑又有新動作。

自8月10日披露預案後,健康元與麗珠集團在10月19日發布公告,宣布香港聯交所已同意麗珠集團分拆其所屬子公司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告顯示,麗珠試劑上市完成後,將主要從事診斷試劑及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此舉有助深化集團於診斷試劑方面的布局,提升整體競爭力。

進入2020年,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登錄資本市場正在掀起一股熱潮,不少藥企的A拆A或H拆A都在進行中。

自2019年科創板推出後,證監會明確允許國內上市公司分拆到科創板IPO。2019年12月,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為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境內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除麗珠集團體外,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近20家藥企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包括長春高新、遼寧成大、華蘭生物、科倫藥業、天士力、迪安診斷、華邦健康和延安必康、白雲山等藥企。從已公布的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藥企公告來看,大部分擬分拆子公司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

行業普遍認為,分拆上市有利於母公司、子公司的經營和發展。一方面,提升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股價,獲取股價收益。另一方面,分拆上市有利於實施核心化戰略,有利於各自的長遠發展。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分拆子公司單獨上市直接對接資本市場,利於公司融資渠道拓寬、融資效率提升、資金成本下降,拓寬業務範圍得到更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減少信息不對稱,令市場充分認識公司經營狀況和成長能力,並賦予合理估值。

對於選擇分拆上市的母公司來說,更多的則是出於公司治理和長期戰略的考慮。分拆後,母公司將更聚焦主業,是提高經營效率、改善治理能力的一個步驟。包括麗珠集團在內的多家上市藥企表示,分拆上市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市值,增強公司及所屬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會對其他業務板塊的持續經營運作構成實質性影響,也不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發生變更。

為了讓企業整體架構更適合未來的業務發展,藥企頻繁的進行分或合的戰略轉向,尤其是大型藥企,過往多是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但隨著製藥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聚焦已成為行業共識,而將部分業務板塊和研發管線剝離是其必然選擇。

02 誘惑:A+H愈加密集 CRO現第四家雙資本布局企業

近年來,醫藥行業欲實現多地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選擇「A+H」兩地上市的企業佔比較大。公開數據顯示,當前A股347家醫藥生物(申萬I級)和港股155家醫療保健(恒生行業分類I級)上市公司中,已有13家A+H上市公司:新華製藥/山東新華製藥股份、白雲山、復旦張江、上海醫藥、復星醫藥、麗珠集團/麗珠醫藥、昊海生科/昊海生物科技、藥明康德、君實生物、康希諾/康希諾生物-B、康龍化成、海普瑞和泰格醫藥。

作為創新藥賣水人的CRO企業,更是頻頻布局A+H。

昭衍新藥10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材料已獲證監會受理。若成功登陸港股,昭衍新藥將成為繼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之後國內第四家A+H的CRO企業。

CRO企業頻頻布局A+H,與行業的繁榮不無關係。有研報認為,創新藥研發服務外包高景氣度將持續,基於仿製藥高利潤增長時代結束,創新藥成為行業發展方向,對創新藥研發至關重要的CRO將成為享受到政策紅利的細分領域。CRO廣泛受益於創新藥行業高景氣度,市場規模發展迅猛。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4年-2018年,我國CRO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1億美元迅速上升至5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9.5%。在藥品CRO行業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等因素影響下,增長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行業頭部公司的業績普遍出現高增長。CRO龍頭企業選擇A+H上市,一方面是由於港股市場融資方便境外資金周轉,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境外業務發展以及國際化戰略推進。Frost&Sullivan報告預測,預計到2022年,中國CRO市場規模將達到233億美元。

分析認為,A+H的雙資本布局已成為CRO企業拓展行業天花板的共同選擇,能夠極大的推動公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建立國際形象,幫助投資者和客戶更好的了解公司,為公司全球化布局及未來戰略發展帶來長期利好。

原標題:麗珠試劑分拆上市衝擊千億藍海、CRO第四家A+H企業將現……上市藥企資本變局不斷

相關焦點

  • 中國中鐵分拆:第四家上市公司將橫空出世!
    9月30日,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重磅公布,公司董事會已經審議通過了醞釀已久的一項分拆上市計劃,分拆一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加速推進。今天,超級建築給大家說說這一重磅計劃,梳理一下中國中鐵不斷壯大的上市公司矩陣。
  • 上市藥企設立子公司的「花花腸子」:機遇與風險並存
    除通過不斷擴張新建醫院網點之外,愛爾眼科還在藉助外部基金力量進行營業網點的併購,不斷布局三四線城市市場。但記者注意到,在大規模擴張的背後,愛爾眼科雖然取得今年三季報業績同向上升的好成績,但是其流動負債規模、商譽、應收帳款也在不斷擴大。此外,上述26家眼科醫院幾乎都冠有「愛爾眼科」的品牌。實際上,愛爾眼科對上述三個交易方均早已有投資。
  • 32家上市公司分拆 三分之一來自生物醫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至8月13日,已經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將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逾八成選擇科創板或創業板。並且,近10家上市公司來自於生物醫藥行業,生物醫藥板塊成為分拆的「主力軍」。業內人士表示,分拆安排合理對母子公司是「雙贏」;但實施不當,同樣會帶來一系列的苦果,甚至出現大股東藉機套現或利益輸送。
  • 微創、樂普、藥明康德、華大……分拆上市,利或是弊?
    八月,剛過了處暑,意味著將要進入秋天,而資本市場的火熱卻絲毫未減。本月中國醫械領域兩大領頭公司藥明康德、華大基因,接連宣布旗下子公司將分拆上市,更是引起了業界熱議。不知是否會影響華大智造的上市進程。分拆上市承載著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而作為一種創新金融工具已成為企業高速擴張,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國外成熟資本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藥械集團考慮或已經進行了分拆上市。作為一種強者恆強的途徑,未來集團公司的分拆上市或成為趨勢。
  • 醫藥企業「分拆」上市聲音不斷 子公司獨立發展母公司背後受益
    2020年已經過半,半年內醫藥企業宣布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的聲音接連不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上半年,已有約7家醫藥企業發布消息,計劃分拆子公司於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而其中疫苗業務更成為分拆上市的熱門版塊。近年來,多家企業在原有業務主體的基礎上拓展新版塊,尤以疫苗、生物藥等廣受追捧。
  • 分拆上市是什麼?近期有哪些公司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顧名思義將上市公司中具有獨立贏利能力和稍加整合就具有上市機制的部分,運作其上市的過程和結果。  分拆上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將部分業務從母公司獨立出來單獨上市;狹義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將其部分業務或者某個子公司獨立出來,另行公開招股上市。
  • 分拆物業上市折射房企轉型動能
    自2014年房企分拆物業赴港上市第一股出現後,2018年下半年至今經歷了一波物業服務企業上市熱潮,並且受到資本市場熱捧。今年這種上市熱度進一步延續,並且出現多個龍頭房企的身影。已上市物業服務企業大多數有開發商背景,隨著房地產行業增速放緩、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更多開發商轉型服務商,不斷拓展新的盈利增長點,其中物業管理行業近兩年備受關注,巨大的存量資源和穩定的增量資源為物業管理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今年國家要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出將物業管理納入改造計劃並作為長效機制建立起來,也為物業管理行業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市場拓展空間。
  • 威高骨科分拆上市背後的邏輯
    公告顯示,2019年12月30日,威高骨科財務顧問就申請有關建議分拆上市之上市前輔導過程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提交申請。山東威高還在公告中表示,將於適當時候向香港聯交所提交有關建議分拆上市申請,以供批准。若建議分拆上市獲落實,將根據相關規定於適當時候作出進一步披露。但是並不保證建議分拆上市將會進行,亦不保證進行時間。
  • 33家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 大多鎩羽而歸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3家上市藥企涉足化妝品行業。不過,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進軍化妝品的藥企大多鎩羽而歸,僅有兩家在去年的年報或今年的半年報中提及相關業績。33家A股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天眼查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約26.4萬家經營範圍包含「中藥」或「西藥」且同時包含「化妝品」,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其中,超七成相關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10%以上的企業為個人獨資企業,6.81%的企業為個體工商戶。
  • 分拆子公司主板上市首單!「分拆」出哪些投資機會?
    上海建工表示,本次分拆完成後,建工材料仍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建工材料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仍將反映在公司的合併報表中,公司按權益享有的建工材料淨利潤存在被攤薄的可能;但是,建工材料可通過本次分拆上市,增強自身資本實力,進一步提高研發能力和擴大業務布局,進而提升整體盈利水平。
  • 2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應將偽技術企業擋在門外 | 科創...
    這對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以及創投基金的退出都是重大的利好,能暢通「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良性循環,促進創業資本形成,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對於支持中小企業、科創企業創業創新的作用。  在申請動態方面,有觀點認為,目前已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公開表達了願意分拆的意願。
  • 2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應將偽技術企業擋在門外|科創...
    這對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以及創投基金的退出都是重大的利好,能暢通「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良性循環,促進創業資本形成,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對於支持中小企業、科創企業創業創新的作用。在申請動態方面,有觀點認為,目前已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公開表達了願意分拆的意願。
  • 國際藥企受疫情影響暫緩研發計劃 國內CRO公司復產復工或迎發展良機
    「短期來看,受生物藥的快速發展影響,中國的cro、cmo企業又迎來了一個高速增長期。」4月30日,北京一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經理王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行業內還是呈現整合、平臺化趨勢,具備一體化交付能力的企業將更具競爭優勢。
  • 飲下上市房企「A拆A」頭啖湯 冠城大通擬分拆電磁線業務主板上市
    大通新材被博世、ABB、博澤、康明斯、比亞迪、三菱、松下等國內外企業評為「優秀供應商」。在宣布分拆上市前4個月,即2019年12月底,冠城大通公告作價1.05億元從控股股東福建豐榕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的朗毅有限公司手中收購福州大通機電有限公司(即大通新材)11%股權。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持有該公司90.08%股權,朗毅有限公司持有其9.92%股權。
  • 威高骨科港股分拆子公司IPO!分拆上市潮來襲?創業板、科創板成「主...
    6月12日,威高骨科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是港股公司,本次上市是港股公司分拆上市,若威高骨科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將成為繼心脈醫療後第二家醫療器械企業科創板分拆上市企業。  2019年12月13日,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中國鐵建成首家A股披露分拆上市預案企業。
  • 西安的「馳達飛機」:怎麼被廣州國資「分拆上市」?
    我們認為這時在新資本的加持下,已經易主的馳達飛機可能看中了科創板開閘後資本市場的可能性,意欲登錄新的資本平臺。最新一次進入公眾眼帘是11月12日的公告,這時可以明確的是,馳達飛機確實計劃要上市了,目標是創業板。
  • 大華股份控股子公司將分拆上市!視頻會議要火?
    公告中透露,根據公司戰略發展布局,結合控股子公司華創視訊業務發展需要,進一步促進華創視訊業務的增長,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控股子公司浙江華創視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視訊)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臨近年底,大華股份突然要將子公司分拆上市,這是基於怎樣的打算呢?
  • 分拆上市規則落地11月記: 11家子公司IPO獲受理 成大生物有望飲...
    自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正式落地以來,A股市場對分拆上市表現出極大興趣,比亞迪(002594,股吧)、長春高新(000661,股吧)、生益科技(600183,股吧)等近百家公司紛紛啟動了分拆計劃。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投資機構、企業等多方渠道了解到,不少A股企業已經對子公司啟動了Pre-IPO輪融資。
  • 骨科業務稍有起色,威高股份卻選擇分拆上市,用意何在?
    在2019年收官之際,國內最大的一次性醫療器械製造商威高股份(01066-HK)突發公告稱,正考慮分拆附屬公司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高骨科」)在國內一間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這意味著深耕醫療器械逾三十年的「老兵」威高股份走上分拆資產上市的道路。在目前資本寒冬下,分拆資產上市是為變現紓困還是另有他意呢?
  • 福建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名單公布,福清17家入選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7日訊 據福清僑鄉報報導 近日,經企業自主申報,福建省市縣(區)三級審核覆核、公示等相關程序,福建確定了2020年度重點上市後備企業名單,福清共有17家企業入選。 來看看,有你公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