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尤其是科創板和新規下創業板整體表現好於大盤,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科創板、新規下的創業板躍躍欲試,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熱度漸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20家醫藥企業進行分拆上市。
另一方面,伴隨著國內醫藥行業市場的蓬勃發展,加之境內外相結合的融資形式更加自由,雙重上市不僅能夠改善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同時在多個市場上市融資也更容易,醫藥行業選擇A+H雙重上市融資,實現多地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
疫情之下,生物醫藥投資依然火熱,上市藥企醞釀著資本變局,動作不斷。
01 熱潮:分拆上市趨熱 聚焦主業成為共識
麗珠醫藥分拆麗珠試劑又有新動作。
自8月10日披露預案後,健康元與麗珠集團在10月19日發布公告,宣布香港聯交所已同意麗珠集團分拆其所屬子公司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告顯示,麗珠試劑上市完成後,將主要從事診斷試劑及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此舉有助深化集團於診斷試劑方面的布局,提升整體競爭力。
進入2020年,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登錄資本市場正在掀起一股熱潮,不少藥企的A拆A或H拆A都在進行中。
自2019年科創板推出後,證監會明確允許國內上市公司分拆到科創板IPO。2019年12月,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為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境內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除麗珠集團體外,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近20家藥企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包括長春高新、遼寧成大、華蘭生物、科倫藥業、天士力、迪安診斷、華邦健康和延安必康、白雲山等藥企。從已公布的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藥企公告來看,大部分擬分拆子公司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
行業普遍認為,分拆上市有利於母公司、子公司的經營和發展。一方面,提升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股價,獲取股價收益。另一方面,分拆上市有利於實施核心化戰略,有利於各自的長遠發展。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分拆子公司單獨上市直接對接資本市場,利於公司融資渠道拓寬、融資效率提升、資金成本下降,拓寬業務範圍得到更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減少信息不對稱,令市場充分認識公司經營狀況和成長能力,並賦予合理估值。
對於選擇分拆上市的母公司來說,更多的則是出於公司治理和長期戰略的考慮。分拆後,母公司將更聚焦主業,是提高經營效率、改善治理能力的一個步驟。包括麗珠集團在內的多家上市藥企表示,分拆上市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市值,增強公司及所屬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會對其他業務板塊的持續經營運作構成實質性影響,也不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發生變更。
為了讓企業整體架構更適合未來的業務發展,藥企頻繁的進行分或合的戰略轉向,尤其是大型藥企,過往多是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但隨著製藥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聚焦已成為行業共識,而將部分業務板塊和研發管線剝離是其必然選擇。
02 誘惑:A+H愈加密集 CRO現第四家雙資本布局企業
近年來,醫藥行業欲實現多地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選擇「A+H」兩地上市的企業佔比較大。公開數據顯示,當前A股347家醫藥生物(申萬I級)和港股155家醫療保健(恒生行業分類I級)上市公司中,已有13家A+H上市公司:新華製藥/山東新華製藥股份、白雲山、復旦張江、上海醫藥、復星醫藥、麗珠集團/麗珠醫藥、昊海生科/昊海生物科技、藥明康德、君實生物、康希諾/康希諾生物-B、康龍化成、海普瑞和泰格醫藥。
作為創新藥賣水人的CRO企業,更是頻頻布局A+H。
昭衍新藥10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材料已獲證監會受理。若成功登陸港股,昭衍新藥將成為繼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之後國內第四家A+H的CRO企業。
CRO企業頻頻布局A+H,與行業的繁榮不無關係。有研報認為,創新藥研發服務外包高景氣度將持續,基於仿製藥高利潤增長時代結束,創新藥成為行業發展方向,對創新藥研發至關重要的CRO將成為享受到政策紅利的細分領域。CRO廣泛受益於創新藥行業高景氣度,市場規模發展迅猛。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4年-2018年,我國CRO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1億美元迅速上升至5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9.5%。在藥品CRO行業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等因素影響下,增長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行業頭部公司的業績普遍出現高增長。CRO龍頭企業選擇A+H上市,一方面是由於港股市場融資方便境外資金周轉,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境外業務發展以及國際化戰略推進。Frost&Sullivan報告預測,預計到2022年,中國CRO市場規模將達到233億美元。
分析認為,A+H的雙資本布局已成為CRO企業拓展行業天花板的共同選擇,能夠極大的推動公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建立國際形象,幫助投資者和客戶更好的了解公司,為公司全球化布局及未來戰略發展帶來長期利好。
原標題:麗珠試劑分拆上市衝擊千億藍海、CRO第四家A+H企業將現……上市藥企資本變局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