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企業「分拆」上市聲音不斷 子公司獨立發展母公司背後受益

2020-12-12 財經網

2020年已經過半,半年內醫藥企業宣布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的聲音接連不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上半年,已有約7家醫藥企業發布消息,計劃分拆子公司於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而其中疫苗業務更成為分拆上市的熱門版塊。

近年來,多家企業在原有業務主體的基礎上拓展新版塊,尤以疫苗、生物藥等廣受追捧。而隨著疫情突如其來的發生,更意外推高醫藥行業的成長,特別是萬眾期待特效疫苗的當下,疫苗概念股於二級市場上迎來發展。但投入大、風險高一直以來都是醫藥行業待解的難題,如何拓寬融資渠道,分攤風險成為企業不斷在尋覓的解決路徑。

版塊多元 業務獨立

上年末,證監會發布「分拆細則」,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境內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將有更多機會在不改變控制權的情況下,在內地直接分拆上市。大環境釋放積極信號,點燃了醫藥行業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的火熱勢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上半年,A股生物醫藥板塊提出資產擬分拆上市的公司已有7家。

據財經網產經梳理,長春高新、遼寧成大、華蘭生物3家公司均在年內提出推動疫苗業務版塊上市。而天士力旗下生物製藥公司天士力生物,也由此前計劃港股上市宣布轉戰上交所科創板。此外,科倫藥業有關人士也在回復財經網產經時表示,「公司目前已啟動川寧生物分拆上市工作,後續相關工作事宜也在按部就班推進中」。除此之外,延安必康和華邦生物則選擇了公司新材料版塊。

在新浪財經首席評論員艾堂明看來,醫藥企業在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問題上,具備天然條件和優勢。他對財經網產經分析道,藥企業務板塊更具多元化,公司在發展各單元版塊時,策略各有不同,可以根據各業務單元的情況不同進行拆分上市。而拆分出來的子公司一般體量較大,多為公司整體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塊業務,但同時又和主業有一定的區分,子公司分拆後,不會影響公司主業,而且未來子公司成功上市,股權增值帶來受益,又能對現有上市公司的股價起到推動作用,實現「雙贏」結果。

財經網產經也注意到,上述多家公司均在公告中指出,計劃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業務與公司其他版塊之間業務內容不同,相互間保有獨立性。天士力主營現代中藥、生物藥、化學藥三大板塊,而此次計劃分拆至科創板上市子公司天士力生物屬於公司生物藥版塊;長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主營人用生物疫苗,主要產品為水痘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鼻噴流感疫苗,不同於長春高新主業;此外,華蘭生物也在公告中表示,下屬其他企業與華蘭疫苗主營業務不同。

「很多業務版塊放在一些綜合性的醫藥公司中可能發揮不了最大作用,而分拆上市的話,子公司估值會有較大提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分析道。

長春高新方面在回應財經網產經時也談及,「長春高新與百克生物在採購、生產、銷售等業務模式上均存在一定差異,本次分拆後,百克生物可以針對人用生物疫苗的行業特點建立更適應自身的管理方法和組織架構,有利於理順公司整體業務架構。」此外,一位接近天士力的人士也告訴財經網產經,公司將生物版塊獨立分拆出來上市,從公司主營的中藥、化藥業務中「抽離」出來,更能看清創新生物藥這部分業務的情況和價值。他談到,「2018年,天士力生物進行Pre-IPO輪融資,估值達到18.95億美元,公司也是從那時開始籌劃從天士力醫藥集團分拆出來,獨立上市。」

多重受益 規避關聯

事實上,投入大、風險高一直以來都是醫藥行業待解的難題,如何拓寬融資渠道,分攤風險成為企業不斷尋覓的解決路徑。信息顯示,天士力此次計劃分拆上市天士力生物,公司創立於2001年,所屬天士力生物藥版塊,2011年公司首款產品普佑克商業化上市,而目前更多產品正處於在研階段,上述接近天士力的人士告訴財經網產經, 天士力從2001年就開始布局生物藥,比國內多數同行起步要早,堅持獨立創新,不做仿製藥,但生物藥研發具有長周期、高風險、資金需要量大的特點,創新藥研發不可能短平快,這就決定了公司需要藉助資本市場這個槓桿。

「創新藥研發存在諸多風險,分拆各版塊上市於公司而言,更有利於分攤風險,醫藥企業將高風險的下屬單位分拆出來,且保有控股權,是一種比較理性的隔離風險辦法」,北京鼎臣諮詢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財經網產經分析道。同樣,在長春高新的採訪回覆中,財經網產經也注意到,公司談到,上市公司和百克生物聚焦各自主營業務,可以推動上市公司體系不同業務均衡發展,降低多元化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僅如此,上市公司前期在核心子公司身上投入巨大,獨立上市後,子公司獨立融資,就不再需要依賴母公司輸血,此外,通過子公司上市,上市公司儘管股權有所稀釋,但是通過二級市場可以更快收回一部分投資。據悉,2011年4月,科倫藥業在投資設立川寧生物上,總投資超過70億元,後續川寧生物更在環保評價上投入金額近27億元。而近3年內,長春高新也多次提出,百克生物新廠區建設工程和鼻噴凍幹流感減毒活疫苗、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單克隆抗體項目、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等新產品的研發投入了大量資金。艾堂明談到,「未來上市後,子公司後續涉及到再融資,就可以單獨融資,不需要母公司輸血,可以加快發展和壯大。」而在史立臣看來,「上市公司在子公司身上投入巨大,僅靠經營收回成本難度大、周期長,通過上市,雖然稀釋了部分股權,但是卻可以更快實現收益。」

事實上,就如艾堂明所說,分拆子公司上市後,母公司更像是增加了一筆「對外投資」,而獲得的受益遠不止財務並表這一項。未來,子公司上市後將更有利於資本市場對公司不同業務進行合理估值,使公司優質資產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從而提高公司整體市值,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他舉例道,「諸如天士力此類的醫藥行業龍頭企業,股價和市值表現一直比較一般,單獨拆分生物板塊之後,對於公司整體市值的提高會有好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位行業專家看來,如何規避關聯交易、相互擔保等情況或為分拆後首要關注的問題。「母子公司很難完全獨立分開,在母公司整體發展戰略框架之下,不管是戰略規劃亦或是財務、業務,還是要受公司管控的,二者之間的聯繫難以切斷」,史立臣直言。對此,盤和林指出,「分拆後,重點需要防止的就是關聯交易太多,未來子公司上市後,應該劃清業務邊界,保持各方相對獨立性」。廣證恒生總結海外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案例時提出,證監會主要將會關注母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獨立性、同業競爭、操作是否合規等問題。

事實上,在證監會發布的「分拆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中就有明確分拆條件,設置7項「硬核門檻」,規範了分拆上市流程,明確了行為監管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規定中著重提出,子公司上市後的日常監管階段,母子公司作為上市公司,將獨立編制和披露財務報表及其他非財務信息,都會接受較為嚴格的日常監管、公眾監督。母、子的信息披露、運作獨立性、相互之間發生的關聯交易、是否構成同業競爭等將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

相關焦點

  • 上市藥企資本變局不斷:麗珠分拆上市 CRO將現第四家A+H企業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尤其是科創板和新規下創業板整體表現好於大盤,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科創板、新規下的創業板躍躍欲試,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熱度漸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20家醫藥企業進行分拆上市。
  • 32家上市公司分拆 三分之一來自生物醫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至8月13日,已經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將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逾八成選擇科創板或創業板。並且,近10家上市公司來自於生物醫藥行業,生物醫藥板塊成為分拆的「主力軍」。業內人士表示,分拆安排合理對母子公司是「雙贏」;但實施不當,同樣會帶來一系列的苦果,甚至出現大股東藉機套現或利益輸送。
  • 分拆上市是什麼?近期有哪些公司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顧名思義將上市公司中具有獨立贏利能力和稍加整合就具有上市機制的部分,運作其上市的過程和結果。  分拆上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將部分業務從母公司獨立出來單獨上市;狹義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將其部分業務或者某個子公司獨立出來,另行公開招股上市。
  • 分拆上市規則落地近一年:「A拆A」公司達54家 14家子公司IPO進行中
    54家公司「A拆A」推進中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累計56家上市公司發布分拆計劃,剔除延安必康、安正時尚2家終止分拆計劃的公司,54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正在推進中,其中40家發布正式的分拆預案,14家公告了分拆意向,尚未發布分拆預案。
  • 分拆子公司主板上市首單!「分拆」出哪些投資機會?
    目前,我國對分拆上市仍沒有明確的定義,監管細則和具體操作規範相對缺失,因此分拆上市這一資產重組方式在實踐領域較少涉及。不過,今去年3 月《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中明確提到,「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據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有關規定,分拆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分拆上市監管細則有望逐漸落地,未來分拆上市數量有望增多。
  • 上市藥企設立子公司的「花花腸子」:機遇與風險並存
    仟源醫藥相關公告顯示,嘉逸醫藥研發和生產的藥品有較大的市場前景,有助於快速擴展並完善公司的產品結構,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事實上,上市藥企通過各種方式設立子公司的案例不在少數。而其中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意圖布局產業,完善產品結構藥企設立子公司,最常見的理由就是「產業布局,完善產品結構」。
  • 天士力: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拆...
    :天士力: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核查意見獨立財務顧問 二〇二〇年六月 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上市公司」、「天士力」)擬將其控股子公司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士力生物」)分拆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以下簡稱「本次分拆上市」、「本次分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分拆子公司建工材料獨立上市
    來源:一財網1月8日,上海建工(600170.SH)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及相關主體經過適當的重組後,並作為擬上市主體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遞交上市申請文件,獲得批准後擇機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 微創、樂普、藥明康德、華大……分拆上市,利或是弊?
    據統計,截止2020年8月上旬,A股和港股醫藥上市公司中,已有近20家藥械企業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其中包括,麗珠集團、樂普醫療將旗下IVD業務分拆,復星醫藥分拆仿製藥業務,金斯瑞生物分拆CAR-T療法等。此外6月30日,東軟集團旗下東軟醫療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科創板IPO招股書,且獲受理。
  • 分拆上市規則落地11月記: 11家子公司IPO獲受理 成大生物有望飲...
    自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正式落地以來,A股市場對分拆上市表現出極大興趣,比亞迪(002594,股吧)、長春高新(000661,股吧)、生益科技(600183,股吧)等近百家公司紛紛啟動了分拆計劃。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投資機構、企業等多方渠道了解到,不少A股企業已經對子公司啟動了Pre-IPO輪融資。
  • 威高骨科港股分拆子公司IPO!分拆上市潮來襲?創業板、科創板成「主...
    6月12日,威高骨科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是港股公司,本次上市是港股公司分拆上市,若威高骨科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將成為繼心脈醫療後第二家醫療器械企業科創板分拆上市企業。  2019年12月13日,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中國鐵建成首家A股披露分拆上市預案企業。
  • 「A拆A」公司達54家 14家子公司IPO進行中
    54家公司「A拆A」推進中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累計56家上市公司發布分拆計劃,剔除延安必康、安正時尚2家終止分拆計劃的公司,54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正在推進中,其中40家發布正式的分拆預案,14家公告了分拆意向,尚未發布分拆預案。
  • 威高骨科分拆上市背後的邏輯
    公告顯示,2019年12月30日,威高骨科財務顧問就申請有關建議分拆上市之上市前輔導過程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提交申請。山東威高還在公告中表示,將於適當時候向香港聯交所提交有關建議分拆上市申請,以供批准。若建議分拆上市獲落實,將根據相關規定於適當時候作出進一步披露。但是並不保證建議分拆上市將會進行,亦不保證進行時間。
  • 「分拆上市」A股或迎骨科領域龍頭,威高骨科擬上科創板
    來源:港股一圖解碼不少上市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都熱衷於將旗下有一定實力的板塊分拆出來獨立上市。例如,去年大多物業管理企業赴港上市就是由其房地產母公司所分拆出來的。這些物業股上市後的表現非常好,龍頭企業漲幅普遍過超過100%。
  • 中國鐵建回應子公司分拆上市進展:下一步將召開股東會
    新京報訊 (記者 肖瑋 李雲琦)去年12月12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隨後,上市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建)首家披露了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的預案,如今,此事有了新的進展。
  • 大華股份控股子公司將分拆上市!視頻會議要火?
    公告中透露,根據公司戰略發展布局,結合控股子公司華創視訊業務發展需要,進一步促進華創視訊業務的增長,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控股子公司浙江華創視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視訊)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臨近年底,大華股份突然要將子公司分拆上市,這是基於怎樣的打算呢?
  • 美的擬分拆子公司上市,4個月股價漲50%,市值超格力1300億
    來源:德林社文 | 張佳儒7月27日,美的集團公告,公司擬啟動分拆子公司美智光電創業板上市前期籌備工作事宜,有利於拓寬美智光電的融資渠道,支持美智光電持續研發和經營投入,提升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
  • 延安必康擬再分拆九九久上市
    3月25日晚間,延安必康披露分拆子公司九九久至創業板上市的預案。此前,延安必康曾於2015年借殼九九久上市,該事項也引發深交所關注,要求公司針對是否存在上市主體重複上市以及九九久盈利能力等情況作出說明。
  • 奧佳華:分拆所屬子公司廈門呼博仕環境工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至深圳...
    本次分拆完成後,奧佳華股權結構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且奧佳華仍將維持對呼博仕的控股權。通過本次分拆,可使奧佳華和呼博仕的主營業務結構更加清晰,呼博仕將依託深交所創業板平臺獨立融資,促進健康環境業務的發展。本次分拆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市值,增強公司及所屬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 中國中鐵:分拆所屬子公司中鐵高鐵電氣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創板...
    公司子公司高鐵電氣自成立以來便堅持業務的獨立發展,目前已形成了較強的研發實力和量產能力,產銷規模位居國內行業前列,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零部件和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產品生產企業之一。同時,高鐵電氣成為獨立於中國中鐵的上市公眾公司,其持續獨立的公開信息披露能夠更加清晰完整地展現其業務經營發展情況,有利於資本市場對其進行專業分析,從而有助於高鐵電氣內在價值的充分釋放,公司通過在資本市場將高鐵電氣分拆上市實現獨立估值,有助於重塑上市公司估值體系,提升上市公司及高鐵電氣的股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