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上市規則落地近一年:「A拆A」公司達54家 14家子公司IPO進行中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本報記者 吳曉璐

自去年12月13日分拆上市規則落地以來,至今已近一年。《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54家上市公司「A拆A」正在進行中,其中有14家公司的子公司IPO已獲得證監會或滬深交易所受理。

市場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尚屬「新生事物」,前期推進需謹慎。待運行成熟後,可進一步優化分拆上市的硬性指標,提高包容性。

54家公司「A拆A」推進中

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累計56家上市公司發布分拆計劃,剔除延安必康、安正時尚2家終止分拆計劃的公司,54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正在推進中,其中40家發布正式的分拆預案,14家公告了分拆意向,尚未發布分拆預案。

從行業來看,上述54家公司中,電子、醫藥生物和計算機行業公司數量較多,分別有10家、8家和5家。

粵開證券研究院負責人康崇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電子、醫藥生物類企業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較多。根據分拆上市規則,上市公司需要滿足七項硬性指標才能分拆子公司上市,而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大多分布於醫藥、TMT等板塊。其次,醫藥類上市公司旗下往往有很多子公司,且產業和業務模塊比較獨立,和母公司關聯交易較少,資產獨立、完整,能夠獨立對外開展業務,形成獨立品牌。最後,近年來醫藥行業發展迅速,上市公司也需要通過分拆上市實現再融資、品牌推廣、提高治理水平等一系列目標。

從公司性質來看,上述54家公司中,19家為國企,32家為民企,還有3家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將旗下盈利和成長能力較強的子公司分拆上市,可以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既有助於緩解母公司的融資壓力,也有利於母公司和子公司獲得更合理的估值,子公司也可以藉此實施股權激勵,優化公司治理。」康崇利表示,「對於有改革訴求的國企集團上市公司來說,子公司分拆上市可以為集團獲得新的上市平臺,也可以為集團提供混改平臺。」

10月9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收購和分拆上市等制度,豐富支付及融資工具,激發市場活力。

華泰聯合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進一步完善分拆上市制度,可以在運行成熟之後,提高硬性指標的包容性。

首單「A拆A」有望年內落地

從分拆上市目的地來看,選擇將子公司分拆至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的較多,分別有23家和13家,合計36家,佔比66.67%,超過六成。另外,計劃分拆至上交所主板的有3家,截至12月9日,還有15家尚未明確分拆目的地。

從進度來看,《證券日報》記者據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網站梳理,14家公司子公司IPO已獲證監會或滬深交易所受理,預計IPO募資合計285.55億元,其中擬登陸科創板、創業板和上交所主板的分別有7家、6家和1家。

上交所網站顯示,11月25日,成大生物科創板IPO註冊申請已經提交註冊。按照《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規定,證監會需要在20個工作日內對發行人的註冊申請作出同意註冊或者不予註冊的決定,即證監會需要在12月22日前做出決定。由此,分拆上市規則出臺以來,首單「A拆A」有望在年內落地。

另外,據滬深交易所網站,生益電子和電氣風電的科創板IPO註冊申請分別於10月16日和11月19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會議,凱盛新材創業板IPO註冊申請亦於11月18日通過創業板上市委會議。

截至12月9日記者發稿,科創板、創業板IPO註冊生效企業共278家,據記者梳理,這278家企業從受理到過會平均用時約120天,從受理到註冊生效平均用時約170天。成大生物從交易所受理到提交註冊,用時201天,另外3家「A拆A」通過上市委會議的公司,從交易所受理到過會用時約140天,較一般IPO註冊時間稍長。

張雷認為,整體來看,分拆上市公司的IPO註冊用時在監管層規定的時間範圍內,即「審核3個月,回復問詢3個月,註冊1個月」。另外,對於A股來說,分拆上市屬於新生事物,一般來說,分拆的母公司規模較大,子公司信息披露的工作量也較大,監管層對其獨立性審核的難度也較大,流程較普通IPO註冊流程稍長,也是正常的。

相關焦點

  • 「A拆A」公司達54家 14家子公司IPO進行中
    來源:證券日報自去年12月13日分拆上市規則落地以來,至今已近一年。《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54家上市公司「A拆A」正在進行中,其中有14家公司的子公司IPO已獲得證監會或滬深交易所受理。
  • 分拆上市規則落地11月記: 11家子公司IPO獲受理 成大生物有望飲...
    今年以來已有39家A股公司披露拆分上市方案,此外還有約15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已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距離申報IPO只差臨門一腳。自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正式落地以來,A股市場對分拆上市表現出極大興趣,比亞迪(002594,股吧)、長春高新(000661,股吧)、生益科技(600183,股吧)等近百家公司紛紛啟動了分拆計劃。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投資機構、企業等多方渠道了解到,不少A股企業已經對子公司啟動了Pre-IPO輪融資。
  • 32家上市公司分拆 三分之一來自生物醫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至8月13日,已經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將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逾八成選擇科創板或創業板。並且,近10家上市公司來自於生物醫藥行業,生物醫藥板塊成為分拆的「主力軍」。業內人士表示,分拆安排合理對母子公司是「雙贏」;但實施不當,同樣會帶來一系列的苦果,甚至出現大股東藉機套現或利益輸送。
  • 「A拆A」首單落地 監管問詢重點關注三大問題
    本報記者 吳曉璐1月5日,證監會同意生益電子科創板IPO註冊,即生益科技分拆生益電子上市已經獲得通過。這是自2019年12月份分拆上市規則落地以來,資本市場首單「A拆A」落地。《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月6日,剔除2家已經終止分拆的企業,累計有61家A股公司公告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意向。
  • 威高骨科港股分拆子公司IPO!分拆上市潮來襲?創業板、科創板成「主...
    6月12日,威高骨科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是港股公司,本次上市是港股公司分拆上市,若威高骨科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將成為繼心脈醫療後第二家醫療器械企業科創板分拆上市企業。  2019年12月13日,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中國鐵建成首家A股披露分拆上市預案企業。
  • 中國中鐵分拆:第四家上市公司將橫空出世!
    9月30日,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重磅公布,公司董事會已經審議通過了醞釀已久的一項分拆上市計劃,分拆一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加速推進。今天,超級建築給大家說說這一重磅計劃,梳理一下中國中鐵不斷壯大的上市公司矩陣。
  • 上市藥企資本變局不斷:麗珠分拆上市 CRO將現第四家A+H企業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尤其是科創板和新規下創業板整體表現好於大盤,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科創板、新規下的創業板躍躍欲試,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熱度漸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20家醫藥企業進行分拆上市。
  • 分拆上市是什麼?近期有哪些公司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後,原母公司的股東雖然在持股比例和絕對持股數量上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企業的淨利潤分成,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後,母公司將獲得超額的投資收益。  近期有39家上市公司計劃分拆上市  《上海證券報》6日刊發題為《39家上市公司計劃分拆上市 約七成「心儀」科創板創業板》的報導。
  • 分拆子公司主板上市首單!「分拆」出哪些投資機會?
    上海建工表示,本次分拆完成後,建工材料仍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建工材料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仍將反映在公司的合併報表中,公司按權益享有的建工材料淨利潤存在被攤薄的可能;但是,建工材料可通過本次分拆上市,增強自身資本實力,進一步提高研發能力和擴大業務布局,進而提升整體盈利水平。
  • 分拆上市首單終止審核出現
    擬科創板上市的國產CT龍頭東軟醫療撤回IPO的申請,終止審核。這是A拆A終止審核第一單。據悉,撤回科創板IPO申請事項是公司從業務發展與價值創造角度做出的主動選擇。
  • 飲下上市房企「A拆A」頭啖湯 冠城大通擬分拆電磁線業務主板上市
    閩商雜誌-閩商網訊(洪翠同)冠城大通欲飲下上市房企「A拆A」分拆上市頭啖湯。 4月20日晚間,冠城大通發布公告,擬所屬子公司大通(福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通新材」)分拆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並發布了相關預案。
  • 醫藥企業「分拆」上市聲音不斷 子公司獨立發展母公司背後受益
    2020年已經過半,半年內醫藥企業宣布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的聲音接連不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上半年,已有約7家醫藥企業發布消息,計劃分拆子公司於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而其中疫苗業務更成為分拆上市的熱門版塊。近年來,多家企業在原有業務主體的基礎上拓展新版塊,尤以疫苗、生物藥等廣受追捧。
  • 微創、樂普、藥明康德、華大……分拆上市,利或是弊?
    據統計,截止2020年8月上旬,A股和港股醫藥上市公司中,已有近20家藥械企業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其中包括,麗珠集團、樂普醫療將旗下IVD業務分拆,復星醫藥分拆仿製藥業務,金斯瑞生物分拆CAR-T療法等。此外6月30日,東軟集團旗下東軟醫療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科創板IPO招股書,且獲受理。
  • 分拆大師又來!信義系第4家港股上市公司信義能源通過IPO聆訊
    信義光能計劃分拆信義能源在港交所獨立上市。  資本邦還獲悉,信義能源是一家非國營太陽能發電場擁有人及營運商,成立並由信義光能分拆之後,擁有並經營最初由信義光能所開發及建造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目前,信義能源擁有的首批太陽能發電廠組合的核准發電容量為954兆瓦,預計上市後將從母公司信義光能收購540兆瓦的太陽能電廠組合。
  • ...順絡電子近15億定增引入新戰投,華邦健康擬分拆子公司創業板上市
    與資本市場最為相關的有兩點:其一為出臺《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發布《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主要規則,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重大事項興民智通(002355):控股股東籤署股份轉讓及表決權委託協議,公司控制權擬變更華邦健康(002004):擬分拆子公司凱盛新材創業板上市漢鼎宇佑(300300
  • 上周11家公司境外上市,巴菲特打新的Snowflake上市火爆
    9月23日,資本邦統計,上周(9月14日-9月20日)共有10家公司成功在美股上市,1家公司在港上市。4家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表,5家公司啟動赴美IPO,另有2家公司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上市。此外,有4家公司雖未遞表,但已傳出計劃在港上市或二次上市的消息。以下為全名單:
  • 西安的「馳達飛機」:怎麼被廣州國資「分拆上市」?
    11月12日,海格通信(002465,股吧)(002465)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籌劃分拆控股子公司「西安馳達飛機」至創業板上市,並以公開掛牌交易方式引入8位戰投,增資1.4億元。我們注意到,這家馳達飛機在本土已成立十年時間,地址就位於閻良新型工業園,但從股權穿透圖看到,公司背後站的卻是廣州國資。
  • 證監會回應IPO節奏放緩:並不存在刻意收緊的情況(附IPO排隊列表)
    近日市場反映,上市節奏放緩。  根據公司股權架構,上市前,京東集團持股78.29%,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兼實控人。高瓴資本持股4.34%,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也是最大機構投資方;中金公司持股2.29%,中國人壽持股2.19%。  伴隨京東健康的成功上市,劉強東收穫了繼京東集團香港二次上市、達達集團上市後第三家上市公司。按京東健康上市首日市值計算,劉強東的個人身價至少增加250億元。
  • 浙數文化:分拆二級控股子公司浙報融媒體科技(浙江)有限責任公司至...
    浙數文化:分拆二級控股子公司浙報融媒體科技(浙江)有限責任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 時間:2020年12月14日 21:21:07&nbsp中財網 原標題:浙數文化:關於分拆二級控股子公司浙報融媒體科技
  • 中國鐵建回應子公司分拆上市進展:下一步將召開股東會
    新京報訊 (記者 肖瑋 李雲琦)去年12月12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隨後,上市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建)首家披露了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的預案,如今,此事有了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