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美國開始進行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史稱曼哈頓計劃。
在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後,美國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當時的美國共研製出3顆原子彈,分別是「瘦子,胖子和小男孩」,瘦子是實驗彈,而胖子和小男孩後來被投放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提前讓二戰落下帷幕。
在美國成功研製核武器的4年後,蘇聯緊隨其後,在1949年成功試爆原子彈,成為了全球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從目前全球格局來說,誰擁有了核武器,就意味著擁有了國際話語權,這也是美國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石所在。
美國在擁有核武器後,意味著美國擁有了統一全球的能力,但是這個時候的美國卻一反常態,選擇了和平發展。
美國之所以沒有對其他國家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其實是由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和美國現狀決定的。
首先來說一下二戰後美國的現狀。
1945年美國率先研發出核武器,當時的美國擁有1050萬美軍,131艘航母,498艘護衛艦,355艘巡航艦,當然了,這131艘航母只有最基礎的設施,二戰時期的航母和如今的航母,除了名字一樣外,其他都不一樣。
並且美國屬於民主國家,兵工廠自然也掌握在外包企業手中,在二戰時期,美國飛機年產40000架,坦克年產20000輛,直到二戰結束,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也沒有到達所謂的頂峰,試問一下,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打?打鐵還需要身板硬呢?更何況是戰爭。
其次再來說一下國際形勢。
1945年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骨眼,1945年7月美國研製出第一個原子彈,1945年9月二戰就結束了。
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才從戰爭脫離出來的美國大兵根本就沒有意向再參加新一輪霸權戰爭,就算總統想要發動戰爭,美國國會也不會同意的,戰爭帶來的不是國富民強,戰爭只會帶來妻離子散和食不果腹,作為一線戰鬥的軍人都深刻體驗過戰爭帶來的傷痛。
並且蘇、美、中、法、英等二戰勝利國是當時世界的正義力量,它們是盟友,不會隨便反目成仇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勝利國的盟友可以通過協商,建立起了新的世界秩序。
還有就是,二戰後的美國憑藉著核武器搖身一變,成為了超級大國,而在亞洲還有一個超級大國,雖然沒有核武器,但是依舊可以和核武器國家美國相抗衡,這個國家就是蘇聯,當時的蘇聯兵力達到了1200萬,7萬坦克,雖然和軍事實力上蘇聯弱於美國,但是一旦戰爭開始,美國要想吞下亞洲這塊肥肉,必然也會傷筋動骨,所以說,美國選擇了使用不一樣的侵略方式,來進行滲透和控制其他國家。
美國並不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只不過是由於社會的發展,戰爭形勢也能野蠻的肉搏戰演變成經濟戰。
因為美國知道,武統的目的是戰勝一個國家,同時必然也會付出相應的代價,這是美國不能承受的。
但是經濟戰則不同,美國作為經濟霸主,可以肆意打壓其他國家的經濟,這一點可以從美蘇冷戰和美日半導體戰爭看出來。
戰爭一直在持續,只不過形勢變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