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2020-12-12 歷史研習室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

完成這部小說後不久,作者太宰治便和自己的仰慕者一起投水而亡。

這部作品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的自白。

主人公葉藏生性怯懦敏感,對人類生活充滿恐懼與不安,再加上世道的混亂、人情的炎涼,以及家人之間的虛偽和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聊與無越、社會現實的冷酷殘忍

這一切都使他痛感成為了人世間的「異類」,失去了為人的資格。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葉藏出生在富貴的大家庭裡,他生性敏感內向,自幼體弱多病

在葉藏眼中,人是一種非常奇怪,非常恐怖的生物。

他們能在一瞬間變換臉色,也能心知肚明地互相欺騙,事後又能和平相處。

葉藏把人性看得越透徹,就越覺得無法理解,於是倍感恐懼,以致夜不能寐,呻吟不止。

他懼怕世人,可又想從人們身上得到一絲絲的愛意,於是他掩蓋起自己的恐懼,扮演起滑稽的小丑,把人們逗得哈哈大笑。

葉藏幼年時,他敏感而小心翼翼,似乎天生就知道自己要帶著面具,每天討好別人的生活著。

但於葉藏來說,這種隱藏自己,帶著別人喜歡的面具,去曲意逢迎"所有人"的技能,仿佛是天生的一般

更可怕的是,由於他本身的體弱多病,被公事公辦的僕人帶大,於是在他的幼年時期的生活,其實更像是任人擺弄的順從木偶。

他憑藉出色的演技騙過了那麼許多人,可是他騙不了自己,他依然無法與人正常相處,依然適應不了這個社會。

主人公葉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的淺薄,也不斷被朋友利用,卻認為妥協退讓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為了混跡世間,學習人性的種種卑劣。

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葉藏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思想表達出來,並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

從滯澀的文中更能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

因此,《人間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傳性作品

葉藏就像是太宰治的影子,也許是當時日本社會大多數青年的影子,他們將自己封閉,對社會、生活充滿了失望。

難以想像作者經歷了什麼樣的磨難、打擊會自殺五次。當時的社會給多少人帶來了痛苦,給多少人帶來了絕望,有多少人最後選擇了自殺。

當我們步入這個文明的社會,我們自身也同樣需要面對各種外界壓力,一個人若是想要保留心中那個本真的自我,便也一樣面臨著太宰治那般被邊緣化的危險。

《人間失格》至今已經累計發行超過1000萬本,影響非常深遠。2017年,當當網的最高銷量就是《人間失格》。

這本書被評價為「塑造了不得不封閉在自己世界裡的人物形象的傑作。」

一個人如果要真切地活出自己,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是非常不容易的。讓我們遭受各種壓力時,我們有沒有變成我們當初討厭的那種人呢?

世間並沒有倘若也不存在如果,我們無法選擇命運,卻可以掌握命運,與命運鬥爭。面臨絕境時,我們要堅信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多一份與生活對抗的勇氣、生活敬我之砒霜,我敬生活之飴糖。

這世間不僅僅是煉獄,也是充滿煙火氣息、充滿溫暖的天堂。萬物皆可,人間值得,你值得。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希望每個人都滿懷真情與愛的去生活,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也是一部值得大家去讀的作品。讀完這本書,或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面對生活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
    尤記得18年的時候「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某一天突然火了起來,隨處可見它的身影: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QQ音樂、網易雲音樂評論區,b站、騰訊等彈幕。其實我相信引用過這句話的大多數人跟風成分居多,真正看過這部作品的人很少。人間失格在日語裡的一意思是:失去做人的資格。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太宰治曾引用的名句,《人間失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這本書是由序、三篇手札、後記組成的,序和後記是太宰治以第一人稱講述的,其餘是以主人公大庭葉藏的口吻敘述的。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人間失格》10句經典唯美語錄,令人深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他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從這句話中看出來濃濃的自卑感,當時我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怎樣的低微,才會如此的道歉,直到我了解了太宰治才明白,他所有經典的語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就是他的生活,他的人生經歷。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這本書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在日本文壇頗有地位,近幾年在國內社交媒體上也十分流行。說到這本書,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感悟生活】生而為人的抱歉
    曾幾何時,讀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至今還記得,書的開篇第一句話便是「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我的心一顫,這樣的人經歷了什麼,怎麼會對前塵往事如此決絕的否定?我讀完了《人間失格》,讀不懂,很沉重,但是,我又被那種幻滅的美所震撼。之後,我很少再敢去觸碰類似的文字。
  • 《人間失格》:21句極盡唯美的語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埃裡希·弗洛姆《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這部遺作,也因此在太宰的作品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認為是作家一生遭遇與心路歷程的映射。在本書中,作者依舊一如既往地描寫了一個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角色的掙扎與沉淪。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短短的8個字,是主人公葉藏的濃縮描述。《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的遺作。作者通過葉藏的第一人稱視覺,帶領大家進入一個悲劇世界。主人公從小懦弱敏感痛苦,戴上假面是他融入周遭的唯一手段。
  • 電影《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2011年的《人間失格》導演在很多細節上的處理和2009年的《青之文學》中的風格近似,或許導演一開始的預設就是熟悉太宰治作品和生平的愛好者,所以一方面故事的節奏是緩慢悠長的,一方面邏輯性需要熟悉太宰治的人自己去補全。
  • 《人間失格》:這本書裡藏著每個人的自我,孤獨和迷惘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我很抱歉」發揚光大的太宰治和他最知名的小說《人間失格》。這段經歷也被太宰治幾乎原封不動地寫進了《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和葉藏不僅有相似的人生經歷,還有相似的喜好。他們都熱愛畫畫。書中葉藏從小就喜歡畫畫,以獨創的「妖怪式畫法」畫了一幅極其陰晦的自畫像。太宰治喜歡在酒後畫畫,他的繪畫作品也較為陰鬱深沉。從太宰治的自畫像中,隱約可以看出葉藏所說「妖怪式畫法」的神韻。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只因軟弱的靈魂和恐懼的心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終於度過了這可恥的生涯。」《人間失格》是我讀太宰治的第一本書,由於對日本小說家知之甚少,只知道作家太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
  • 生而為人,何必抱歉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擺在書架上許久了,一直沒有打開過,卻陸陸續續在咖啡館裡看完了。咖啡師大概是很喜歡日本作家的作品,咖啡館裡有很多日本作家的書。初翻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心裡想,這不是鬱達夫的《沉淪》嗎?看了一下《人間失格》的出版時間,1948年,比鬱達夫的《沉淪》要晚上許多。大體都是受了日本私小說的影響。
  • B站盛行的5個網抑雲梗,生而為人不出自人間失格,24點黑化成標配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首先提到網抑雲,大家想到的第一個梗可能就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雖然在B站中,被網友們廣泛的理解是人間失格中的話語,但其實並不是。他出自同樣身為日本一部非常知名的小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述了一個因為較為單純,且有點蠢的女孩,在追逐愛情的過程中,逐漸的因為社會的骯髒而變得不堪,成為了所有人都嫌棄的人。在看到自己被人嫌棄的結果,她說出了這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到底講了些什麼?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這本書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 《人間失格》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說出了多少人的辛酸
    二戰後,太宰治創作了那本著名的《人間失格》,又名《喪失人的資格》。在發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是一個極端樂觀主義者自我救贖的故事。嗯列夫、託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如此,個人亦如此。世間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 <人間失格>中的好句子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小說發表於1948年,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再適合不過了。
  • 活著是為了赴死,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說:「生而為人,對不起」
    這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的開頭所寫的。《人間失格》是日本國民大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一個作家,被人記住的卻是一生的自殺事跡活著是為了赴死《人間失格》的主角——葉藏與作者本人一樣,從小體弱多病,懦弱敏感,內心充滿了對人的恐懼。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8、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9、人世究竟指的是什麼 ?人的複數?——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10、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魯迅看太宰治,看得可謂真切,太宰治活得痛苦,這種痛苦深深根植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將《人間失格》看作是太宰治的人生自傳,在這部作品中,太宰治進行了心靈的告白,發出了絕望的哀歌。太宰治生於日本本州北端的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當的顯赫一時的貴族。太宰治自小就敏感體弱,小學時成績優異,但因身體狀況畢業時補習了一年。
  • 《人間失格》:錯位的人生,需要自我救贖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寫給世間所有在苦痛中掙扎的靈魂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很多人並不陌生,它是一個憂鬱且頹喪的故事……
  • 從《人間失格》到《不過人間》,人間的人情冷暖,我們如何感知?
    《人間失格》:這也是人類模樣之一,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人間》:人生不過一堆堆的顧念。日本一代大師太宰治的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是一部「喪失為人資格」的少年的獨白,一個對春上村樹影響至深的絕望悽美故事,主人公葉藏在人世間親情、愛情、友情的糾結之中,一次次對人世間感到過度的迷失和絕望,一次次用酒精和麻醉劑來麻醉自己,經過五次自殺的痛苦掙扎,最終結束了自己年輕的可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