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2020-12-22 一言書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魯哀公問:怎麼樣使民眾服從?孔子對答說到:提拔正直的人,廢置邪曲的人,老百姓就信服;提拔邪曲的人,廢置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會信服。】

哀公是魯君姬蔣,定公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哀是諡號。「錯」通「措」,「諸」和「之於」相當。春秋時期,諸侯並起,周天子名存實亡,轄下的魯國、齊國、衛國等也都自治,然而最可悲的是魯君這一群所謂的國君也不是實際掌權者,就像魯國被三桓控制,三桓無禮無孝無忠,就是孔子口中的「枉」者,所以魯哀公問怎麼讓底下的人服從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真能將正直人的提拔起來為國效力,局面將大不一樣。

雖說這句話講為政,但放在今天選拔官員、企業管理依然適用,甚至在家庭中也適用。提拔宵小之輩掌管朝政而誤國亡國的皇帝數不勝數,因為一個國家的興起和強大,除了制度的合理,還需要一批正直的官員去踐行,老百姓對於一方父母官的言行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根本遮蓋不了。當靠行賄、巴結上級,溜須拍的人被提拔起來,再好的政策都成了廁紙上的文字。

曾經聽一位隋總分享,他創業初期,為了活下去,招了很多親戚進公司,後來企業發展起來,有的親戚也進入了中高管理層,慢慢的公司裙帶關係盛行,一些中高層幹部全憑個人喜好去用人,導致公司戰略規劃難於實行,發展停滯。他果斷出手,給這群人每人一筆錢,支持他們自立門戶去發展,能拿到一筆不小的補償,他們也都願意離開,因此公司疏通了障礙,提拔、引進了一批人才,當年業績翻了三倍,現在公司已經是特斯拉、寶馬、奔馳的合作夥伴,業務遍布全球。當企業的領導不看能力、不看數據、不立足於公司的關鍵要務去用人,結局只會自取滅亡。當公司有了清晰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做到「舉直錯諸枉」,就能帶著一群人朝著一個目標使勁兒,結果一定不會差。

一個家庭中,雖然兄弟姐妹年齡有差別,但正確的家庭原則是親子教育的關鍵。弟弟犯錯,父母只因年紀小、或者偏愛就要求姐姐容忍、妥協,即使一時姐姐低頭了,但她學會了不分青紅皂白,責任感缺失,自尊心受挫。如此一來,她也學著父母那樣對待別人,不論對錯,只要自己開心,因為人是靠模仿去適應陌生的世界。如果父母能正確的引導弟弟認識錯誤,並且主動道歉,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這對兩個孩子都是最好的教育,比多上幾個補習班,多吃幾個大雞腿強多了。強化孩子的正確做法,弱化、消除孩子的錯誤做法,將「直」放置於「枉」之上,就能使孩子信服。

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

相關焦點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上篇剛寫到文化的傳承百世可知,此篇作為論語為政篇的結束,談到了諂媚和勇氣,中國人可以不信奉佛教、基督教等教派,但不能不信奉祖先。源於祖先,才能繁衍生息,而祭拜祖先不是為了給予,而是緬懷,感恩祖祖輩輩的付出。每次我家裡要祭祖的時候,所有人要清洗面容,穿戴整齊,即使在夏天炎熱的時候,也要換掉拖鞋,換掉背心短褲短裙,很莊重肅敬。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君子不器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不器。」於此我想到了兩個理論,第一個是「T型人才」,說的是在紮實的各種基礎知識之上,還有一項專業深入的技能。如今社會分工,企業單位用人也都是這樣挑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T型人才」理論強調那一豎,也就是專業技能,但前提還是要有一些其他技能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上面的那一橫,這就容易出現被替代的風險。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溫習過去,有新的想法,可以當老師了】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小學教室,這是老師教導要把課本和課堂講的多去複習,用於查漏補缺。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論語中的話,一來太小,二來沒這種意識,對於孔子也僅僅聽到過這個名字,對這句話的理解當然也是表面的。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孔子說,我跟顏回說的話,他從來不反駁疑問,像是笨笨的,等他回去反思做事的時候,又能去發散發揮,可見顏回並不笨。】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魯國人,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唯一一個沒被孔子罵,總是被誇獎的一個弟子。不像子貢、子路幾個經常被罵,而且每每提到仁、君子,孔子就拿顏回舉例。
  • 讀論語:八佾第三·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臨之以莊,孝慈,舉善而教不能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論語為政第二2.16、2.17、2.18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16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為政第二2.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由①,誨女②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於是,小小的子路就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裡路,真的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從此傳為美談。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或曰子奚不章」
    【原文】2.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讀這一章書,分明能看出孔子心意。孔子周遊列國,看到全天下「禮崩樂壞」,各國國君皆無心向道,回到魯國之後,專心「刪《詩》書,定禮樂,做《春秋》」,以圖教化後世。
  • 論語為政第二2.4、2.5、2.6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論語為政第二2.5原文及翻譯「原文」:孟懿子①問孝,子曰:「無違。」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說『不要違背』。」樊遲問:「不要違背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在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照禮的要求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照禮的要求安葬他們,並按照禮的要求祭祀他們。」「解讀」:古代禮儀規模有一定的差等,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不同。
  • 論語為政第二2.22、2.23、2.24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論語為政第二2.23原文及翻譯「原文」:子張問:「十世①可知也?」論語為政第二2.24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諂②也。見義不為,無勇也。」以上就是論語為政第二2.22、2.23、2.24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 如何用《論語》取卓而不凡的男寶寶名,真的是好聽又別致
    一個好的名字不但要在字音上讀起來好聽,聽起來響亮;還要字形好看,結構配合好,含義豐富,寓意深刻。一個優雅雋永的名字,不僅僅是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是對一生命運的寫照。中國人歷來對名字特別講究,每個人的名字或多或少都凝聚著長輩的殷切期望、美好願景。中國人取名素有「文論語,武周易」的說法。如彭德懷元帥,名字就出自《論語》:「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論語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流傳至今,我們無法當面請教孔子,其真正本意也就無從得知。論語在傳承的過程中,因為記載時刪減、文字錯抄,使得後世儒家出現了很多流派,各執一詞,我無法評價哪一派別是權威,我只想從中汲取適合我、能激發我正面積極性的營養。「志於仁」沒有分歧,分歧是在「無惡」上面,主要觀點有四種,剛好「惡」是多音字,按讀音不同,可分別來看四種觀點。
  • 《論語》為政篇(四)
    《論語》為政篇(四)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讀《論語》,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和豐富我們的詞彙
    《論語》是孔門師徒的談話記錄,多三言兩語之生活片段,所記事件並不連貫,同時,沒有完整詳盡的場面描寫,也不注重人物形象的細緻刻畫,但我們閱讀之後,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物卻能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那典雅含蓄的語言風格,詞約義豐的文字功力,靈活多樣的言語形式,都讓我們感到是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