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君子不器

2020-12-11 一言書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

器物往往都是已經被確定了具體功能,什麼樣的器物做什麼用,都是固定的,這句話相當於是孔子對一個人能力的界定,要求君子不能只有單一能力,這裡的君子也泛指綜合能力強、明德知禮的人。春秋時期,沒有分科,尤其是讀書人,要求禮樂射御書數樣樣精通,孔子就是這樣的人。後來慢慢演變,到了宋元明清,成了考八股文,到如今我們的大學專業也越來越多樣化。

學科專業細分,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大抵也都是只做「專事」,比如財務只負責記帳,更何況還細分了會計和出納。於此我想到了兩個理論,第一個是「T型人才」,說的是在紮實的各種基礎知識之上,還有一項專業深入的技能。如今社會分工,企業單位用人也都是這樣挑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T型人才」理論強調那一豎,也就是專業技能,但前提還是要有一些其他技能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上面的那一橫,這就容易出現被替代的風險。開了一輩子車被自動駕駛代替了,手工車銑被機械自動化代替了,如今客服也都被自動回復的機器人佔了一半市場,如此實例比比皆是。這是社會進步的趨勢,當然是好事,但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當原有的專業技能被替代的時候,我們還有其他能力支撐我們向前,司機失業也可以有其他選擇。

做到孔子口中的「不器」,樣樣精通有難度,但是可以先把自己打造成「π型人才」。「π型人才」是在「T型人才」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要求在第一個專業技能基礎上,去打造自己的第二專業能力,如此一來,就像兩條腿走路一樣,肯定更穩當。做會計將來很有可能被財稅軟體代替,如果我們抓緊時間學習掌握另一項專業技能,比如說練一手好字,屆時教人寫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π型人才」的理論上,還可以延伸,去練自己的第三、第四項專業技能,全職媽媽除了帶孩子,還可以研究營養學,還可以設計服裝,還可以寫小說,甚至可以研究飛行器。

除了練就本領,還需修德,因為孔子一直把德放在學之前,不能為了更好的生存,學習歪門邪道,或者學了一項技能卻又坑蒙拐騙,那還不如不學。除了不做單一的器物,也要做君子,人生的反脆弱抗風險能力才更強。

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

相關焦點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雖說這句話講為政,但放在今天選拔官員、企業管理依然適用,甚至在家庭中也適用。提拔宵小之輩掌管朝政而誤國亡國的皇帝數不勝數,因為一個國家的興起和強大,除了制度的合理,還需要一批正直的官員去踐行,老百姓對於一方父母官的言行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根本遮蓋不了。當靠行賄、巴結上級,溜須拍的人被提拔起來,再好的政策都成了廁紙上的文字。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子曰:君子不器」,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為政「為政」是什麼呢,就是去做官孔子說學而優則仕嘛,你的學識足夠豐富,就應該走向仕途,因此古代讀書人也把學而優則仕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論語·為政》篇講的什麼呢,簡單明了地說就是求官、為官的基本原則,一言以蔽之——「以德為政」。那好,我們知道為政的意思,就好理解君子不器了。君子君子一詞,最先的意思是君王的兒子,但後來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含義。
  • 《論語》裡的「君子不器」,如何理解?為何孔子說君子不器?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這簡短的一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的,很多人也是眾說紛紜。我來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器】是什麼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到:「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看到正義之事不做,沒有勇氣。】上篇剛寫到文化的傳承百世可知,此篇作為論語為政篇的結束,談到了諂媚和勇氣,中國人可以不信奉佛教、基督教等教派,但不能不信奉祖先。源於祖先,才能繁衍生息,而祭拜祖先不是為了給予,而是緬懷,感恩祖祖輩輩的付出。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孔子說,我跟顏回說的話,他從來不反駁疑問,像是笨笨的,等他回去反思做事的時候,又能去發散發揮,可見顏回並不笨。】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魯國人,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唯一一個沒被孔子罵,總是被誇獎的一個弟子。不像子貢、子路幾個經常被罵,而且每每提到仁、君子,孔子就拿顏回舉例。
  •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的由來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引自《論語·為政》。什麼叫「器」?《易經·繫辭》有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有形的物質。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溫習過去,有新的想法,可以當老師了】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小學教室,這是老師教導要把課本和課堂講的多去複習,用於查漏補缺。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論語中的話,一來太小,二來沒這種意識,對於孔子也僅僅聽到過這個名字,對這句話的理解當然也是表面的。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說:只有仁者才能喜歡人,厭惡人】誰都可以喜歡人,討厭人,但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在相互獨立和尊重中團結、周全,小人因為利益而勾結,相互依存,一亡則亡。作為儒家的繼承者孟子曾經說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君子不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古人常說「君子不器」,這個「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這些句子中的其中一句,其出於《論語.為政篇》之中,關於該句的深刻意義,顯而易見是無可辯駁的,但其具體所指以及它的真實意蘊,人們對此持有很大的爭議。這種爭論主要分為兩個派別:一派是器物說,源自《易·繫辭》中「形乃謂之器」之說。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臨之以莊,孝慈,舉善而教不能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因為「器」的才能有專屬性,即功能性,相對的就是局限性。
  • 品讀《論語》:君子固窮、君子不器究竟何意?很多人理解錯了
    《論語》是弟子整理出的孔子的言論集,簡潔凝練,微言大義。然而《論語》中很多句子會被人們長期誤讀,其意思變得不倫不類,不知所云。在此文中,我們試舉三例,分析其意思的內涵。君子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或曰子奚不章」
    【原文】2.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奚:文言疑問代詞,相當於「胡」、「何」,什麼,為什麼「子奚不」之「奚」:為什麼;「奚其為」之奚:什麼為政:從政。是:代詞,這。指『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 《論語》說「君子不器」,君子當全才?這話用道家思想解讀更經典
    文|顏小二述哲文儒家《論語》裡面記錄了許多孔子的思想,並給後世帶來無盡啟發,而《論語》一書裡面,也記錄了諸多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君子」在孔子看來是理想人格,亦是後世無數遵從儒家思想的文人雅士追求一生的目標。對於君子,孔子曾說「君子不器」。
  • 《論語》為政篇(四)
    《論語》為政篇(四)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篇》中說:君子不器!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其實,「器」不僅有器皿的意思,還有其他更為深刻的意思。《易經·繫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禮記-學記》也說:「大道不器」,(大道)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由此可見,器是和道相對的,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思想通化,能夠遵循無形的大道,變化起來可以如龍如虎,也可以像莊子夢蝴蝶一樣。這就好比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一個好的工人,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