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尷尬效果」到底為哪般?

2020-12-11 淚魚戲火

由於新冠肺炎的肆虐,在春回大地來臨之時,學校暫停了一切活動。師生傳統意義上的面對面教學轉變成了線上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無法學習的尷尬,讓美麗的青春不至於在時光的流逝中變得毫無意義起來。

全國上下,絕大多數家庭都卯足了勁兒,買來電腦、印表機,用上手機、平板,搭上網絡快車,最大限度地讓線上學習得以流暢地進行;我們的老師,無論年紀多大,一個個都用遍十八般武器,從講臺上走下來,成了騰訊、釘釘裡的主播,網紅了全中國。中國式的智慧在線上學習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只要廣大教師願意深入鑽研下去,再怎麼簡陋的條件,都可以想出辦法與網絡連在一起,讓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給那些願意學習的孩子帶來便利與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真的為中國速度感到自豪,多少年前,又有誰想到,一場可怕的新冠肺炎大瘟疫,竟然催生了教育世界的大革命。許多人對線上學習抱著極大的期望,只有少數專家的聲音不怎麼認同,但在期待海洋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孩子們從早到晚,打卡考勤,一個個坐在視頻前,無論是錄播的,還是直播的,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當然了,視頻裡的老師,著實花費了許多工夫,畢竟,想要讓遠在不知多少裡之外的學生得到滿意的知識,當然得絞盡腦汁,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線上學習效果得到全方位展現。

從小學到大學,只要家有兒女,一個個宅在家裡,不怕沒事做,聽課、列印資料、完成作業,早起晚睡,幾乎比上學還要累上幾倍。老師們六神無主,不知線上學習到底如何,往往本能從作業的布置中尋找安慰。儘管學校屢屢用簡訊等提醒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但作業似乎沒有少的趨勢,反正布置了,學生沒有不做的道理。

如果你是一名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只要睜開眼,家長就會機械式地抽出手機,如老和尚念經一般,說出一天到底要幹什麼。一個真正願意學習的孩子,當然是快馬加鞭,恨不得一分鐘變成十分鐘來花,再加上社會上流傳著,誰能夠在線上學習中開闢新的天地,誰就是把別人甩得開開的。

教師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最大的知識量呈現在視頻裡,恨不得所有知識都能成為解決未知領域的鑰匙,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學生瞪大眼睛,釘在視頻上,一眨不眨地,如下山的猛虎,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吸進大腦裡。

原以為只要一兩周時間,學校就可以開學,自然線上學習內容愈豐富愈能夠拉開校與校、班與班、學生之間的差距。嚴格意義上說,線上學習,最佳效果恰恰在剛開始的一兩周時間,師生之間儘管沒有謀面,但心靈相通,自然而然,教與學能夠達到完美契合,著實讓主管部門信心百倍。

可惜的是,疫情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容易解決,隨著時間超出人想像的延長,線上學習由剛開始的激情燃燒,漸漸冷卻下來,許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變成煩躁不安起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和家長,都變得無比的焦慮,這一點,從線上考試的成績,我們可以找到一點蛛絲馬跡。許多平日裡的學校學習優異者開始掉隊,無形中讓懷疑自我的情緒佔據了上風。那時,有一些社會上的感性人士,就在大呼小叫,線上學習讓一些自覺性存在問題的孩子漸漸落伍,可以說,是學校學習的重新洗牌。

許多在線上考試中不理想的,曾經在學校學習中優異的學生,更加焦慮不安,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突然颳起了懷疑的風暴,任憑你如何意志堅定,信念一旦動搖了,難免會搖搖欲墜,隨時葬送在青春的海洋裡。

教師依舊在視頻前費勁腦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痛苦的莫過於班主任,幾乎成了一個全能教育戰士,每天忙個不停,生怕哪個學生掉隊。只要學生在作業或者考試中有了問題,馬上會緊張起來,自然在無形中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了同樣焦頭爛額的家長,家長又把可怕的焦慮一股腦兒地反彈給了孩子。親子矛盾變得異常尖銳起來,有句話說得好,人與人之間維繫和諧往往需要剛柔相濟,如果繃得過緊,或者已經斷了,沒有了伸縮,教育失敗也就不怎麼奇怪了。

當然了,隨著疫情的變化,許多地區都在進行復產復工,無數家長走進單位、工廠,好一點地有老人陪伴,更為糟糕的是,有些家庭孩子一個人在家,幾乎成了無人管理的流浪者。一邊是老師催交作業,另一邊是家長鞭長莫及,許多大人實在沒辦法,乾脆給孩子一部手機,隨它怎麼學習了。

人在沒有管束的情況下,想要達到自律,就算是大人,恐怕都難以做到十全十美,更何況一個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呢?老師們催繳作業急火上心,家長們火冒三丈又無可奈何。一些不怎麼自覺的學生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什麼作業幫、百度都是動動手指頭就可以實現的,那些平日裡有難度的題目都不再成為難事。作業想辦法完成了,老師那邊緊張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可也是半信半疑,為啥呢?學習實實在在的學生,做起作業來卻拖拖拉拉,總是達不到平日裡的標準,反而那些平日裡問題多多的學生,卻完成得盡善盡美,最傷腦筋的是,線上考試與老師平日裡的想像出現了混亂,無形中增加了老師們的懷疑。

真正焦慮的是不明真相的家長,他們忐忑不安,懷疑孩子是不是真的墮落了,話言中存在火藥味也就不怎麼奇怪了。最主要的是,與那些平日裡不怎麼理想的學生相比,人家進步了,自家的孩子卻在退步,再怎麼有耐心的家長,都會無名火起,愈看自家的孩子愈是不順眼。

教育就是奇怪,如一面鏡子,愈是放大一個孩子的缺點,愈是在缺點編織成的糟糕氛圍中愈陷愈深,一個個孩子,都變成了家長們心中的神獸,幾乎是一點就著,家庭本來和和美美的,這下好了,絕望與憤怒交織在一起,難怪許多大人心底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學校早點開學,讓神獸們早點遠離自己的視線,另一方面又擔心學校開學,畢竟國內疫情算是控制住了,國外又陷入到了無底的深淵。

虧得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國內疫情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各級政府都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大背景下,大膽確立開學時間,做好各種防護措施,讓各類學生錯峰開學,回到傳統意義上的面對面教學中去。

學習如使用兵法,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許多學校在孩子們走進校園的那一刻,不約而同地進行了測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看看兩個多月的線上學習,學生到底學得如何。令人尷尬的是,絕大多數學校,在成績統計之後,都不免驚訝,線上成績給教師的思想再次帶來了混亂,一些線上學習優異者又打回來原形,曾經學校學習優異者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絕大多數學校在入學測試中都不怎麼理想,許多學生線上考試成績無比糟糕,能夠及格的,竟然在班級前列,難怪理性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會重新定位線上學習效果,明確表示,學校教師可以採取零起點教學,對於線上學習極少數優異者,可以進行思維拓展訓練。

線上學習的「尷尬效果」並不奇怪,一個理性的教育者,只有認清了現實,真正意義上實施分層教學,不斷根據教育實際挑戰與調整自我教育方式,教育才會在有意義的道路上飛得更高,走得更遠。(錢永華)

相關焦點

  • 英語外教口語教學的效果如何?線上英語機構哪家好?
    要想學好英語口語,不少人就了解到了外教,但是不知道英語外教口語教學的效果怎麼樣。而且最近線上的英語機構也不少,到底哪家好?我孩子是在阿卡索外教網和外教一對一的學習。通過網絡找到他比較喜歡的外教學習,孩子上課也會更有熱情。尤其阿卡索的教師100%擁有國際教師資格認證,並支持官網查詢,能夠保證教學上的質量。
  • 教學的最高境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通整合
    三、雙線共生這意味著,雙線教學的混融關係不僅是「歷時性」的,即不只展現為「先線下,再線上」或「先線上,再線下」的前後相繼的歷史發展過程,它們還是「共時性」的,是「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同時「共存」「共融」。
  • 太原效果好的線上趣味英語知識教學視頻
    太原效果好的線上趣味英語知識教學視頻託福的選擇當然要選擇有母語背景或者具備開拓能力的孩子。做母語課程一般在小學就開始進行,選擇母語課程或者文言課程的時候就更適合自己。背景logo可以宣傳自己,告訴孩子該打包去哪裡買東西,讓孩子自己去找所要打包的東西。
  • 一竿子打死「線上教學」要不得
    直至教育部再次發文各地不得提前線上開課,此把火才暫息。那麼線上開課到底有沒有必要?作為教育者的我也有話要說。任何一種新興事物的出現,有它的偶然也有它的必然。網絡時代信息發達,網絡授課,在早幾年前就已經以微課形式出現。微課之微就在於時間短內容少,將知識碎片化,有針對地幫助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點進行複習提升。
  • 關於應對疫情、為互動討論式課程進行線上教學的一些思考
    全文6388字,預計閱讀11分鐘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學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一些高校已決定」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改線下教學為線上教學
  • 線上教學:「攝像頭+話筒」後的三種改變
    當學生可以入群退群,可以隨時開關攝像頭、話筒、軟體,線上課程極易受到其他幹擾源的影響。教室裡充分的、長時間的、封閉的授課方式就無法在這樣的「線上平臺」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必然要求教學內容要「短、密、有趣」,輸出節奏要「快、準、到位」,教學效果「務實、有效、有獲得感」,線上教學方式要求知識的組織單位變小,適應輸出方式的彈性,滿足學生接收的現實條件。
  • 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銜接
    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復工復產有條不紊地推進,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也在為學生複課復學做相關準備。區域如何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概括起來可以從起、承、轉、合四方面著手。
  • 精準把脈 落地抓實——南充五中召開「線上教學」效果反饋匯報會
    停課不停學,為了進一步落實前期學校關於線上教學工作會議的精神,分析研判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線上教學質量,3月10日下午,南充五中召開了"線上教學"效果反饋匯報會,會議由潘菊英副校長主持,育英、城南、青龍山三個校區教務處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線上下線教學,家長一致好評!
    1、創新教育———線下+線上結合新型式教學溫斯頓英語探索未來教育模式,經過長時間試用,現正式推出線下+線上新型式教學模式,打通了時空的距離。開創了少兒英語培訓課堂的新裡程。課堂結構模式的變化,給孩子們學習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新教學模式不僅包含了上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還將孩子們英語課後學習結合起來。
  • 劉冬梅:「應用光學」課程線上教學策略及教學實施
    02 「應用光學」課程線上教學的前期準備 1 重新思考教學設計原則 線上教學不同於「線下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 太原:線上到線下 讓課堂教學異彩紛呈
    畢業生返校、非畢業年級學生返校與山西省高校招生體育專業考試交織在一起,全院上下咬緊牙關,不鬆勁、不懈怠,一盤棋統籌、一股繩用力、一張網防控,用「初心和使命」「責任與擔當」為課堂教學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  其間,該院順利完成了2020屆畢業年級學生返校工作,返校率達95.4%。在總結畢業生返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學院對非畢業年級學生返校複課的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
  • 萬州區教學保證線上線下銜接融合
    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的學科組長,分別組織老師對本科目的線上教學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特別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銜接這一塊,學校也要求任課老師做了全面的摸排,確保師生返校後能夠快速進入正常的教學狀態。但回過頭來思考,這絕不僅僅是面對特殊時期的無奈之舉,這一過程中所有的創新、嘗試都可以成為接下來教學的資源,比如說將我們學到的微課製作、線上問卷調查等方式運用到線下教學中,以終為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味和新意。」譚老師說。「今年備戰高考的我們,真有『戰鬥』的氣息:與全國人民一道戰病毒,學生與老師一起空中課堂戰高考。
  • 線上線下齊發力 防疫教學兩不誤
    線上線下齊發力 防疫教學兩不誤 2021-01-12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線上線下融合互補,構建實驗教學新模式
    山東科技大學第21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期間,學校對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實現教學模式的探索進行了報導,並將其作為本科教學優秀案例進行了分享,為我校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在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將課堂教學搬到了網上。但對於特點鮮明的化學類實驗課程如何開展線上教學,一時間讓教師們手足無措。
  • 查漏補缺 以學定教——海勃灣區積極做好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銜接工作
    (曉敏 攝) 本報記者 畢曉敏為了鞏固線上教學成果,確保實現本學期課程教學目標,做好開學後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銜接,海勃灣區教育教學研究室各學科教研員結合線上教學期間錄製課程情況和線上教學情況,對本學期開學複課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銜接工作提出了建議,各中小學結合本校實際,參考安排了複課後學校教學與教科研工作。
  • 未來新型教學模式將依託線上優勢
    未來新型教學模式應積極發揮線上教學優勢與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存在不利於教師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等弊端。但是,線上教學也具有可彌補線下教學不足的明顯優勢。突出的內容優勢。
  • 首份疫情期間大規模線上教學調查報告來了!附初高中線上教學20條建議
    最近一周,線上教學在很多地方開始正式實施。線上教學的效果如何?學生適應嗎?存在哪些問題?可以從哪些方面改進?近日,浙江省教研室組織了全省初中、普通高中學生線上教學情況調查,樣本量很大,對改進我們線上教學十分具有參考價值。此外,浙江省教研室還分別對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提出了具體建議,一起來看。
  • 海洋學院精心打造線上教學課堂
    為全面實施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方案,保障在線教學順利實施,從3月份線上教學啟動至今,海洋學院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全力投入,精心落實每一門線上課程的教學安排,努力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走心:院士、院長齊上陣,努力打造鑄金教學體系不管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教學質量始終是重中之重。
  • 線上教學穩住別慌,各地網課指南來了
    2月10日上午九點半,浙江省德清縣春暉小學六年級學生許宸銘準時打開筆記本,收看「經典閱讀」線上課程。 就在同一天,河南、江西、重慶等多個省市超1億中小學生開啟了線上課堂。 孩子是易感人群,學校又是人群密集的場所。為了保證每一個孩子及家庭的安全和健康,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影響。「線上教學」應時而生,各地學校紛紛響應。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打破了單一的傳統線下教學模式,形成線上線下教學並同發展的局面。兩者相比較,各有優缺點。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即OMO模式的發展過程。教育行業的 OMO 模式,從具體形式上,是指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教育服務的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真實學習場景,去實現標準化的流程以及個性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