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打死「線上教學」要不得

2020-12-16 思凝文錦

上學難,當學生難,當老師難,更難的是還得當主播。這是近日教師流行語!

由於疫情影響,學校延遲開學。2月10日,有的甚至在之前就開始了老師們網上授課的現象。於是乎來自家長、學生、老師的呼聲,如大海風暴般引來疫情外的又一卷浪潮。直至教育部再次發文各地不得提前線上開課,此把火才暫息。

那麼線上開課到底有沒有必要?作為教育者的我也有話要說。

任何一種新興事物的出現,有它的偶然也有它的必然。網絡時代信息發達,網絡授課,在早幾年前就已經以微課形式出現。微課之微就在於時間短內容少,將知識碎片化,有針對地幫助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點進行複習提升。

如同今天的線上課,當然也有它的利與弊。我想我們都不能一竿子打死,得視情況而定。

一、從疫情受災程度甑別

此次疫情受災最嚴重的省市,可按正常開學時間酌情考慮線上授課。但也得考慮線上教學的特殊性:互動與督學不到位;學生的視力問題也不容忽視。

建議三縮三跟:

縮減教學內容

縮減聽課人數(15-20人)

縮短教學時間

跟進課前預習

跟進作業檢查

跟進糾錯複習

二、從學生年段出發

線上授課主要面向初三與高三學生,同時也施行小班教學。而其他階段的學生不用硬性要求參與線上教學,老師可適度布置與生命教育、教材內容相關的系列化預習內容,對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可以增加一些資料的補充,開學後從零開始教學。

三、從學生學情著手

即使是初三高三的學生,他們各自的學習情況也有所不同。可將學生分為學習能力相當的聽課小群,成績優良的學生除了學習基礎知識,更多的是關注思維能力的提升;成績稍差的學生則更多關注基礎知識的夯實。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再來解決學生的問題。

四、從教師能力篩選

線上教學,不是每一個老師都適應。對於年紀稍長的老師而言,他們在操作計算機這一塊能力稍顯薄弱,線上教學對他們來說,就是趕鴨子上架,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我們何不讓老教師退居二線,靜心研讀教材,設計符合學情的教案;年輕教師則根據教案設計ppt,提升教學效率。做到摸清家底,以學生已知為起點,依託文本,制定線上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整體進入,再重點突破,最後整體提升,使學生在網絡平臺中生長。

總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回歸生命的教育。無論是哪一種教學形式,都是基於學生立場,尊重生命個體的教學。如此,學生的心田才不會荒蕪。

相關焦點

  • 教學的最高境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通整合
    2)「混合教學」中的「混合」一詞,指的不僅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合,也指「多種教學工具或方法」的「混合」,或「各種教學理念」的混合,但「雙線教學」明確指向「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這兩條線。3)「雙線教學」中的「雙線」,不僅重在「雙」,更突出了「線」,它既點出了「混合教學」的混合對象和混合載體,也標明了在線教學「網絡教育」的本質,同時,「網絡之線」本身也構成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之間的分界線。二、雙線混融已有的 「雙線教學」,即「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更多是「分離」或「割裂」的,大多時候「各行其是」。
  • 秋冬季節長竿短線釣魚,竿子該用多長為好,線呢?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8~12米是最佳的竿長選擇區間,超過12米真的太沉了,不排除有的品牌會輕一些,但我覺得最大到12米就夠用了,起碼能釣10米遠的位置,不過用12米竿釣12米遠幾乎不現實,總要把竿子手把節處留一部分架在胳膊後面,這樣才能抬得起竿子,單靠手腕的力量幾乎做不到!
  • 線上教學的利與弊
    線上教學的利與弊永 恆說道疫情給人們帶來的衝擊,今天主要想談談,在我國它給我們的教育系統造成的衝擊和影響時,我國所採取的應對措施——線上教學的利與弊。在科技的日新月異,無線網絡高度繁榮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幾乎已經離不開網絡了。不論是出行、購物,還是交友、資訊,網絡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工具。
  • 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銜接
    區域如何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概括起來可以從起、承、轉、合四方面著手。起——釐清銜接起點。教學銜接的幾個起點要釐清,即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啟動起點、師生心理轉換起點、教學內容銜接起點。市區(縣)教研室、名師工作室、學校學科教研組要針對「三個」邏輯起點,開展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專題研修,結合實情、因地制宜、科學研判、整體推進,讓教師找準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起點。
  • 線上教學好還是線下教學好,我更傾向於線下,你呢?
    線下教學有線下的好,線上教學有線上的好,不管是線上線下都有好好壞,不過我更喜歡線下教學。我們先來說一下線上教學的好與不足。好的方面。第一,我們可以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在線上教學,我們可以接受全國各地名師的的教學,即使孩子是在鄉村,也可以受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名師的教學,從另一方面講就是可以接受到高質量的教學。通過線上教學,可以解決城市和鄉鎮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
  • 太原:線上到線下 讓課堂教學異彩紛呈
    畢業生返校、非畢業年級學生返校與山西省高校招生體育專業考試交織在一起,全院上下咬緊牙關,不鬆勁、不懈怠,一盤棋統籌、一股繩用力、一張網防控,用「初心和使命」「責任與擔當」為課堂教學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  其間,該院順利完成了2020屆畢業年級學生返校工作,返校率達95.4%。在總結畢業生返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學院對非畢業年級學生返校複課的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
  • 劉冬梅:「應用光學」課程線上教學策略及教學實施
    02 「應用光學」課程線上教學的前期準備 1 重新思考教學設計原則 線上教學不同於「線下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 萬州區教學保證線上線下銜接融合
    開學之前,萬州各個學校除了做好衛生防疫準備外,制定教學計劃、進行課程安排也是重中之重,而各個學校的教師也早早返校報到,做好了十萬分的準備,靜待同學們的到來。「同學們,我在那個熟悉的教室門口等你們歸來」在新田中學,初三年級的老師們多次線上線下進行課程研討。
  • 教育部: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好 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
    央視網消息: 目前,各地中小學已陸續或準備開學複課,之前進行的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如何銜接過渡?昨天(5月14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此內容也進行了介紹。同時,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實現平穩過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 堅決防止搶時間、趕進度、超容量的一些不切實際的做法。對前一階段沒有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要堅持實施零起點教學。對已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要認真進行串講複習,在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新課程的學習。
  • 首份疫情期間大規模線上教學調查報告來了!附初高中線上教學20條建議
    最近一周,線上教學在很多地方開始正式實施。線上教學的效果如何?學生適應嗎?存在哪些問題?可以從哪些方面改進?近日,浙江省教研室組織了全省初中、普通高中學生線上教學情況調查,樣本量很大,對改進我們線上教學十分具有參考價值。此外,浙江省教研室還分別對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提出了具體建議,一起來看。
  • 線上線下融合互補,構建實驗教學新模式
    山東科技大學第21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期間,學校對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實現教學模式的探索進行了報導,並將其作為本科教學優秀案例進行了分享,為我校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在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將課堂教學搬到了網上。但對於特點鮮明的化學類實驗課程如何開展線上教學,一時間讓教師們手足無措。
  • 線上教學,那些我們忽視的優勢
    很多地區線上教學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在忙碌之餘,也帶給大家很多思考。暫且不說線上教育不能實現線下教學的面對面互動、合作學習以及高效批改反饋等缺點,在這特殊的時期,也未免不是一種教學的好方式。而在實踐了一段時間後,我們也看到了線上教學的優勢,從線上教學中得到一些啟發。
  • 教學案例|從課前準備到教學技巧,如何上好一節線上中文課?
    作為線上中文教學新手,我們如何才能克服第一次線上教學時的「狀況百出」與「兵荒馬亂」?如何才能應對「網絡中斷」等各種意外情況的突然發生?如何才能擺脫獨自面對屏幕的「孤獨感」與「失控感」,提升「課堂感」與「教學感」?如何才能告別「十八線主播」的「聲嘶力竭」,回歸「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課堂?歸根結底,就是怎樣才能上好在線教學的第一堂課,實現在線課堂的高效管理。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打破了單一的傳統線下教學模式,形成線上線下教學並同發展的局面。兩者相比較,各有優缺點。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即OMO模式的發展過程。教育行業的 OMO 模式,從具體形式上,是指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教育服務的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真實學習場景,去實現標準化的流程以及個性化的服務。
  • 線上教學:「攝像頭+話筒」後的三種改變
    與此相應,教師應從「知識量」的輸出者變為「知識力」的引領者——2月4日,教育部發布《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高等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給出了9條措施安排,推出了一系列線上課程的資源、舉措、建議和方案。全國高校做出了各不相同的響應與實施。
  • 線上教學花樣多 線上作業如何布置更有效?
    作業,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然而,當這個環節搬到網上時,很多教師會感到不習慣甚至困惑,線上作業內容與形式單一、線上作業監管的實效弱化、線上作業評價與反饋滯後是老師們普遍擔憂的三大問題。  如何才能有效地布置作業和進行反饋?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線上+線下」:融合的重點在於等效疫情期間,學生不能正常返校上課,為保障課程有效進行,清華大學春季學期全面開展在線教學。疫情逐漸穩定的背景下,學生在秋季學期逐漸返回校園,一切似乎復甦,重新回到正軌。事實上,由於留學生等部分同學無法返校,教師需要同時兼顧線上、線下兩部分同學,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
  • 教育部:推進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
    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指出,線上教育確實在疫情期間有效地支撐了「停課不停學」工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將把做好線上教學工作作為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戰略工程來看待,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抓手,也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來引領、帶動教育現代化。
  • 陝西省教育廳要求高校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
    應對疫情,全省高校認真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全面推進在線教學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持續向好,各高校即將錯峰開學,逐步恢復線下教學工作。4月10日記者獲悉,為保障我省高校開學前後教育教學秩序和質量,我省普通高等教育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相關安排出爐。
  • 海洋學院精心打造線上教學課堂
    2020年的春季學期,對所有師生來說都是難忘的一學期。為全面實施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方案,保障在線教學順利實施,從3月份線上教學啟動至今,海洋學院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全力投入,精心落實每一門線上課程的教學安排,努力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