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季學期,對所有師生來說都是難忘的一學期。為全面實施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方案,保障在線教學順利實施,從3月份線上教學啟動至今,海洋學院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全力投入,精心落實每一門線上課程的教學安排,努力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
走心:院士、院長齊上陣,努力打造鑄金教學體系
不管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教學質量始終是重中之重。海洋學院高度重視課程教學質量,高層次人員帶頭走上教學第一線,親身參與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領域內的高水平學者,了解國際前沿。線上教學的方式,更是拓寬了高層次人員授課的受眾範圍,從選課學生到旁聽生,從本院師生到其他學院師生乃至其他學校的師生。
為了讓全校師生對海洋有更加宏觀而綜合的認識,科普海洋知識,培養年輕學子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興趣,海洋學院面向全校師生,開設《走進海洋》公共選修課程(春季學期之後為通識核心課)。由周朦院長牽頭負責的教學團隊,反覆打磨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為大家帶來乾貨滿滿的優質本科課程。該課程引領學生回顧人類與海洋的發展歷史、地球和海洋形成與發展的自然過程、人類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探討未來人類將面臨的挑戰。該課程在線上正式開講後廣受歡迎,除了原本選課的40餘名學生外,還吸引了來自材料學院、船建學院、電院、法學院、環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媒體傳播學院、農生學院、設計學院、外國語學院、醫學院、致遠學院等多個學院的師生參與聽講,最高人次達到100餘人。
4月29日,學院春季學期開設的研究生課程《海底科學》正式開課,該課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兼所長李家彪負責。李家彪主講海底科學緒論和大洋中脊,他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料,從為什麼研究海底、海底科學的內涵、特徵、控制海底演變的動力、海洋科學研究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等方面對海底科學進行了詳細介紹。李家彪向同學們講述了洋中脊的基本概念、海洋巖石圈的形成等內容。他也從自身科研經歷出發,反映我國與國際上海底科學的學科發展歷程和科研工作進展。課程內容翔實有趣,學院內外共有120餘人次參與聽課。物理海洋方向的2019級博士生餘大寬雖然沒有選這門課程,但是也慕名而來,「李院士的課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國際見解,還給我們講述了自己的出海經歷,讓我感受到了李院士的海洋情懷,真的是大科學家風範。」
用心:專業教師全力投入,各顯神通打磨精品課程
線上教學開展以來,海洋學院共開設了22門課程,30餘名專業教師參與授課,課程上線率100%。在這之中,年輕教師貢獻了重要力量,他們均具有國外一流大學的教育背景,採用國際一流的教材,對標世界一流大學課程標準建設與開設課程。老師們線下充分備課,藉助ZOOM、CANVAS等在線學習平臺以及其他形式進行授課與溝通,紛紛化身「主播」,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同學們帶來一場場富有青春活力的授課。
物理海洋方向的張召儒老師本學期主講《地球流體動力學》,到目前為止她已連續6年擔任這門課程的主講教師。由於該課程以數學物理理論為基礎,涉及較多的方程建立、推演、求解及應用,以往線下授課時的教學形式多採取板書(75-80%)+PPT課 件(10-15%)+室內/海上/數值實驗視頻展示(5-10%)的模式。在網絡授課的新形勢下,受制於技術、師生互動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板書為主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根據網絡教學環境的新特點,張召儒積極鑽研,摒棄了線下教學中板書為主的形式,轉而採用富有層次感設計的PPT課件教學,輔以板書注釋和實驗類視頻演示,獲得了較好的學生反饋。
海洋地質方向的阮愛國老師是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雙聘教師,他在學院春季學期開設的研究生課程《海洋地球物理》中負責主講地震學和重力場。作為一線的科研人員,阮愛國科研經驗非常豐富,但是正式在大學課堂授課還是頭一回。他的準備工作在去年下半年開始,找出了40年前上大學的課本和筆記,收集了儘可能多的成果圖件、海上作業照片,並繪製了大量的方法原理圖,將授課內容製成PPT。在收到學校關於開設在線教學的通知之後,這位資深的一線科研人員從零開始學習授課新方法,主動學習下載和使用office mix、EV等軟體,熟悉ZOOM、CANVAS 等教學平臺,嘗試自己邊講PPT邊錄製視頻,並在試講之前和學生進行練習,做好萬全準備。
物理海洋方向的鐘貽森老師本學期主講《近海海洋學》,這樣一個理論為主的課程,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因此如何能讓大家情緒高漲起來,如何用通俗的語言把知識講透,讓同學們開開心心把這塊硬石頭啃下去,就成為鍾貽森備課的重點。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鍾貽森特地設置了「英雄排位賽」——課堂問答比賽,每次上課請同學們互相問答,得分都會登記在英雄榜上。新穎有趣的互動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課堂參與熱情。
貼心:教務管理人員,後方保障保駕護航
專業教師在教學前線安心奮戰,離不開學院教務管理人員的後方保障。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推遲開學、按時授課」的總原則指導下,海洋學院根據學校具體工作部署和實施方案,成立了在線教學工作小組,制定了學院春季學期在線教學方案,及時推動本科和研究生在線教學各項工作,為有效推進線上教學工作保駕護航。
線上教學正式開始前,學院及時統計學院在線教學的課程情況,與學院領導和授課教師們討論確定每門課程授課方式和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各類培訓與試講觀摩,組織授課教師積極參會,教務管理人員參與線上教學平臺及工具培訓,掌握學校在線教學基本技能、形式要求。召開面向任課教師的視頻會議,交流課程準備情況及需要解決的困難,組織面向學生的視頻測試會議。第一時間分類組建微信群,並根據「直播」、「錄播」、「研討教學」類型分別組織研討,共同探討和解決在線教育的困難。為提升在線教學效果,學院為在線授課老師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與保障,配備手寫板等必要工具。
學院對在線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非常重視,第一時間成立質量保障工作組,由全體院領導、學院質量指導組、教學秘書組成。積極開展全體教師試講周的組織工作,並動員全院老師線上聽課。課程運行期間,院領導和質量指導組老師堅持全覆蓋聽課,全面關注在線課程的教學方案、教學資源、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等方面,及時反饋意見和建議,提高教學質量。課程也對院內其他教師開放,各位老師聽課後主動與任課教師溝通,幫助改善教學效果。教務管理人員實時跟進領導及督導課堂聽課反饋情況,不定期詢問教師及學生在線教學效果與聽課感受,保證授課教師與學生從傳統的線下課堂模式轉換到zoom平臺線上模式。
海洋被稱為「生命和人類發展的搖籃」,探索、利用、認知和保護海洋是全人類的重要使命。培養高層次海洋人才並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是發展海洋事業的基礎,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根本保證。面向全校本科生,海洋學院組織優秀資源,從海洋科學學科的宏觀視角開設前沿課程,拓寬不同專業平臺學生的視野;面向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研究生群體,院士領銜開設重量級課程,學生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堅持教研相長,多個學科方向的青年教師齊上陣,用心打磨學科優質課程。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海洋學院始終堅持把線上教學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學院領導、專業教師、行政教師全身心投入,把初心化在行動中,將使命落在崗位上,保障同學們的學習質量,讓他們即使身在異地,也能保持學習的勁頭,真正學有所成。目前線上教學工作還在繼續進行中,海洋學院全體師生將繼續共克時艱,期待校園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