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從木蘭從軍時的服飾裝扮方面入手來分析一下木蘭隱藏女兒身的可能性,現在大家一想到女扮男裝一般都是這種戀愛古裝劇裡的形象,估計大家都會小編一樣忍不住吐槽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看不出來這是個女的吧,怕不是個瞎子吧,偏偏男主根據劇情需要還要跟個大傻子似的一口一個兄臺、小兄弟的叫。
在這些劇中一般不是被看到碰到一些隱私部位或者不小心把一頭秀髮弄散男主都不會發現,但是這兩點對木蘭來說都不算事兒,第一點、頭髮的問題,如果拋去容顏和衣服這兩個因素,古代人判斷一個人是男是女和這個人的身份、年齡的主要方法就是看髮型。
性別不同髮型也不同、年齡段不同髮型也不會相同,所以古代女子扮男裝戴帽子並不是藏頭髮而是髮型,而帽子掉落後不是因為散落就像女人了,畢竟那時候不管男女都是長發,主要還是因為她們的髮型暴露了,這樣一來木蘭只要給自己梳個小夥子的髮型就可以了。
至於木蘭從軍穿的衣服到底能不能完美的隱藏她女性的特徵呢?這就要從北魏軍隊的制式戎裝說起了,戎裝主要包括甲冑和戎服兩種,甲就是盔甲而戎服就是穿在盔甲裡面的衣服,也是士兵們在軍營內和日常生活中所穿的便服。
北魏時期的戎服主要為褲褶服,上衣下褲男女皆可穿,這種衣服有什麼特點呢?就是短身窄袖衣襟大,為了方便騎射除了袖口和腰部束起來之外軀幹部分是比較寬鬆的,這樣一來藏兩個饅頭應該不是問題,另外褲褶服的上衣有「衫」和「襖」之分,其實就是夏裝和冬裝的區別,既然木蘭十餘年間一直在漠北與柔然軍隊作戰,以漠北的氣溫估計木蘭基本穿的就是最厚實的襖了,那就更容易隱藏了。
再說北魏軍隊用的甲,中國古代的甲種類不算多在聚焦到北朝時代,用的主要是筒袖凱、兩襠凱、明光鎧三種,其中筒袖凱主要興盛於三國兩晉時代而且靈活性較差騎兵不太愛用,南北朝時期逐漸被兩襠凱取代,兩襠凱不是說它有兩個襠而是說它主要分為前襠和後襠擋住士兵的前胸和後背又沒有束縛住肩膀胳膊所以大大提升了靈活性,北朝騎兵多是著此甲作戰。
既然《木蘭辭》中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說,那麼木蘭肯定也是個有甲的騎兵,估計她的甲很可能就是兩襠凱,穿起來基本是不顯身材的再加上裡面穿著襖,這種情況下光靠眼睛發現木蘭的女性身份是相當不容易的。
而根據詩中「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這一句來看尚書這麼大的官說封就封可見木蘭軍功應該不低,可能在軍中已經是將領而不是小兵了,要是將領的話很可能穿的是更貴重的明光鎧就是胸前掛著兩個圓鐵片的那種甲。
要是木蘭用軍功換了這套皮膚的話,那別人就更看不出來了,綜上所述我們可知北魏女子的尚武習俗和北魏軍隊的軍裝,前者讓木蘭在從軍前就練就了一身好本領而後者讓木蘭在從軍後有一個最基本的掩護作用,當然這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木蘭要在軍中生活十二年很顯然不會只靠衣服就能矇混過關的。
身為女性生理上的不方便之處才是他隱藏身份的最大障礙,那麼他又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呢?這些問題要是有人想了解,下次在專門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