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明清時期的桌與案

2021-02-19 明清家具之家

  明清時期的桌子用途非常廣泛,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故桌子的種類和形制也十分豐富。方、圓、長、短,大、小、高、矮,不一而足。《魯班經匠家鏡》中所列出的桌子種類就有「桌(抽屜桌)、八仙桌、小琴桌、棋盤方桌、圓桌、一字桌、折桌、案桌」等近十種,實際上桌子的種類和名稱遠不止此。


  其中最常用、最普通的便是方形與長方形木桌或油桌。因為它們造型簡潔,結構合理且堅實耐用,故長期以來深受各個階層的喜愛。現在南方地區仍常見的條桌、八仙桌等,造型上便與明式桌子非常相似,有的幾乎完全一樣。從桌子的結構設計看,明代家具藝人在總結傳統經驗的基礎上又有很多創新和發展,其中比較典型、比較新穎的結構形式如桌面下施以霸王棖、羅鍋棖加矮老、加屜、一腿三牙及腿棖採用裹腿做與劈料做等等。屜桌的流行與榫卯結構的複雜精巧是這一時期桌子發展的重要特點。


  明式與清式方桌的大小形制一般比較固定,但細部結構變化較多。桌面主要有噴面、渾面(四面平)和加面心三種,腿棖結構變化豐富,其中比較流行的如一腿三牙羅鍋棖,羅鍋棖加卡子花或加矮老,無束腰攢牙,挖角牙,裹腿,劈料及霸王棖等。尺寸小的俗稱「四仙桌」、「六仙桌」,較寬大的則稱「八仙桌」,尤其是後者在全國各地均很常見,不少地方至今仍能見到典型的明式「八仙桌」形式。這種桌每邊可坐二人,四邊合坐八人,「八仙」之名即取於此。方桌中還有一種兩用形式,即把桌子的腿做成上下可拆卸或摺疊的兩部分。將下部活腿去掉或摺疊後可在炕上使用,安上或撐開活腿後可置於地上成為高方桌。高低兩用桌的流行主要是在北方地區,是為適應炕床(冬)、地面(夏)雙向生活而設計的一種新品種。


  酒桌多是一種小型長方桌,其前身應是唐宋以來流行的四足炕桌與炕案。這種酒桌一般做得都比較雅致,桌面與腿足常採用案形結體(尤其是夾頭榫形式更多見),桌面下有的設計成雙層隔板或屜桌形式,用以放置酒具。明式酒桌較流行,前後面一般不加橫棖,即使有也多採用高拱羅鍋棖,以不妨礙腿足伸縮為準。兩側以施雙橫棖最常見,既利於增強桌子的穩固性,又使桌子下部不至過於空虛。酒桌在清代康熙以後開始減少,滿清貴族的傳統炕居生活方式使炕床(榻)、炕桌、炕幾類明顯增加,而多用型的圓桌、半桌、小條桌等也使酒桌失去了流行的社會條件。


  明清圓桌常常由兩張半圓桌拼成,也有整面的摺疊圓桌和獨腿圓桌等。半圓桌也可以單獨靠牆放置,稱「月牙桌」或「半桌」,桌下施在三足或四足。摺疊圓桌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不斷改進摺疊技巧。除交足式的摺疊圓桌外,還有一種「活腿摺疊圓桌」。這種桌的四足組成三個支撐點,其中兩足先以摺疊方式固定於面板之下;另兩足上部做出榫頭(高度較前兩足要矮一些),足間連以橫棖,其中一足(下端常不著地)併入先前兩足中的一隻,也以鉸鏈做成可自由開合形式。當後兩足打開時(與前兩足呈直角),外側一足的榫頭正好嵌入桌子事先做好的卯孔內;四足合攏後面板便可順足折下。這種摺疊圓桌在近現代的民用家具中更為常見,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平穩。獨腿圓桌多是由一束腰形腿居中支撐,腿下部有的作喇叭形圈足,有的作分支的三岔足或四岔足等。這類獨腿圓桌在清代十分流行,像故宮所藏的清式「紫檀漆面圓桌」。桌面直徑118.5釐米,通高84.5釐米。桌用紫檀木製作,犀皮漆面心。桌面以下安裝鏤雕的勾卷紋花牙。面下正中為圓柱式獨腿(這種做法是清代才流行的),分兩節。上節以六組花角牙支撐桌面,下節用六組雕花站牙抵住圓柱。下節圓柱頂端有軸,套入上節圓柱下端的圓孔內,以此軸為支點,套入上節圓柱下端的圓孔內,以此軸為支點,桌面可以自由轉動。


  在清代內府檔案中也有此類圓桌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圓桌在式樣上參考了廣式的「蕃花獨挺座方面桌」,而進一步將桌面改為圓的、可轉動的新形式。它與明代以兩個半桌拼成的圓桌完全不同,也是上層統治者標新立異的一種體現。此桌從工藝、裝飾風格看應是雍正、乾隆時期的作品。用犀皮工藝裝飾大型桌面在歷代家具中也是極為罕見的形式。


  長桌(也稱條桌)和通常所說的案(如平頭案、翹頭案、架几案等)都屬於形體較為狹長的高桌類。一般將腿與面板齊頭安裝的稱桌,腿足縮進安裝的稱案;但案的形式更在於兩頭長出較多或有上翹的卷邊等,具體形制各有不同,而且普遍不加屜。明式長桌與長案主要以簡練疏朗見長,部分作品也頗有富華之氣;清式作品在造型上並沒有太大變化,但裝飾風格則追求豪華、繁細,外觀上與明式桌案有著一定差別。


  畫桌、書桌、畫案、書案、奏案等皆是依其使用方式而得名,是供人作畫、看書、寫字與辦公的家具。其尺寸一般都很寬大,便於擺放書卷、用具和公文等。它們之所以區別為桌、案,也是由腿足的安裝部位和板面形制而定。明代的桌案棖、牙尚簡,榫板起線而很少雕花,注重結構的合理與堅實耐用,板面多採用四面平或噴面等做法,羅鍋棖、霸王棖、夾頭榫等形式很流行;清代製品在雕磨和裝飾工藝上不斷創新,形體普遍厚重粗壯,板面嵌石、嵌木的風氣很盛行,裝飾花紋崇尚博古圖案和仿洋式的蕃蓮花草等。


  總的來看,明、清桌案在製作工藝和裝飾風格上各具特色,它們在追求家具的形體美、做工美和裝飾美的同時,又都遵循著家具的藝術性服務於實用性的原則。例如吃飯、寫字的桌子要求其平正,邊沿不宜翹頭或雕花,高度、大小要適合人體的坐姿及具體的使用方式;書案、畫案等要求其寬長;香案、條案等則求其精美雅……

文 ✎網絡    編輯 ✎ 「明清家具之家」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



相關焦點

  • 似桌還是桌?讓人意外的古典桌子講究
    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中國傳統家具,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華夏文明起源之時的一件叫做「俎」的器具,這種器具最早是祭祀禮器,承放祭品,有著桌子的功能,所以可將其視為桌這種家具的起源。到了明清,已經對桌有了明確的定義,就如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一書中對於「桌」是這麼描述的:腿足位在四角的為「桌」,但有個別品種例外。從此間描述可看出,對於明代及此後的年代,桌的主流外形都已基本一致,除了個別例外的品種,書桌、畫桌更是已經成為一種常識性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些品類奇特的桌。
  • 明明是案,卻偏偏叫「桌」
    | 明清家具研習社 |家具的出現,無疑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和豐富多彩。從形制上看顯然是案形結體,卻被稱曰「桌」,可謂是命名上的一個例外。酒桌之名的由來,尚未查到文獻根據,但古畫所見,多用以陳置酒餚,明人畫本更為常見。故名曰酒桌,自有來歷。酒桌遠承五代、北宋,常用於酒宴。就工藝上的專業程度而言,專業的酒桌在宋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 尋一件明清家具,點綴生活空間,彰顯文化品位
    中國使用家具的歷史很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樣式,學術上把明清時期生產的大量優秀家具稱之為「明清家具」。然而家具與建築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在陳設和使用中相互協調,從概念上講,建築是表,家具是裡,只有表裡如一,才是完美的整體。很多人都好奇古人是如何布置室內空間的?有何講究?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桌與案,大不同嗎?
    說到桌與案,大部分人都覺得,不都是一個板子四條腿嗎,至多一個名字俗點兒,一個名字雅點。事實上,桌和案的功能確實區別不大,但在形制和文化意義上,可就大不相同了。首先是樣子,同樣是四條腿,但桌和案這四條腿所在的位置是不一樣的。
  • 「佛手」是什麼 為何會成明清時期春節文房清供常物
    原標題:鑑賞|蒼葉輕排指樣柔——佛手賞玩如美人纖纖玉手輕柔,散甘純香味嫋嫋,置香案淨瓶安頓,宋人詩詞中如此描寫,佛手成為春節文房清供常物由來已久。佛手,也叫佛手柑,果實在成熟時各心皮分離,形成細長彎曲的果瓣,狀如手指,故名佛手。佛手的香氣較濃,久置更香。藥用佛手因產區不同而名稱有別。
  • 明清家具推薦—傳統家具的合理陳設,生活空間的點綴藝術
    中國的明清家具已經超出了作為家具的使用範圍,它更多的價值是在於能夠展現當時古代社會的文化習俗和人文情況。明清時期的家具陳設不僅影響了我國室內的裝飾風格及特點,也在世界家具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今天有不少家具的設計元素是參照古代的明清家具,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擺放家具的?
  • 桌與案有何淵源?從朋友問酒桌、半桌、小畫案的區別說起
    前兩天有個朋友問我,酒桌、半桌和小畫案有何區別。酒桌:明代飲膳用的小型長方桌案,尺寸比較矮而窄,以帶弔頭的為常式,案形結體,魯班館匠師稱之曰「酒桌」。酒桌,有地方叫油桌,可能因方言或口音問題因「餚桌」而來。另一種比酒桌高而寬,一般桌腿位在四角,也有做案形結體的,北京匠師稱之曰「接桌」或「半桌」。
  • 檀香紫檀鑲花梨老料,羅鍋棖馬蹄平頭桌,明清古典紅木家具
    檀香紫檀鑲花梨老料 馬蹄平頭桌規格:102.5*52*82cm桌與案是中國的傳統家具之一。腿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名稱,而與高矮、大小、功能都無關係。腿的位置縮進一塊為案,腿的位置頂住四角為桌。今天介紹一款明式紫檀鑲黃花梨面板的有束腰桌子。紫檀被稱為木中尊貴帝王,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是明清時期,宮廷及大貴之家的首選家具材質。此桌面以標準圓格角榫攢框平鑲面芯,面芯為一木對開的黃花梨老料面板,面板兩頭都呈對眼紋理,十分美觀,圓格角做工考究,桌下有兩根穿帶支承。邊抹上舒下斂,線腳清爽,可見明榫。
  • 淺談明清家具之供桌
    供桌比供案矮,不使用時一般都放置在供案下面,供奉時再拉出來,等供奉完畢,再移回供案下方。隨著家具發展和使用功能的多元化,以前用來祭祀的專用家具也逐漸融入現代家居之中。今天就在這裡介紹幾款明清時期的供桌,以供大家了解交流。
  • 淺析中式風格中常見的回字紋圖案及其寓意
    回紋這種圖案始見於出土距今四千多年前仰韶文化馬廠遺址中的陶器上,但如果用這一時代的回紋圖案來作為同時代家具的斷代標準就很不準確了
  • 明清時期最受人們喜愛的13件儲藏家具
    那麼,明清時期的古代人最喜愛的儲藏家具有哪些呢?儲藏類家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日用家具,顧名思義,主要是用來陳設器物和儲藏物品的家具。主要類別有:圓角櫃、方角櫃、四件櫃、亮格櫃、櫥櫃、悶戶櫥、書櫥、錢櫃、書箱、百寶箱、文具箱、樟木箱、官皮箱、藥箱等。
  • 粵港澳三地明清時期絲綢精品展亮相粵博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黃蘇哲)12月4日,「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三層書畫展廳開幕,來自廣東省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澳門博物館的外銷畫、絲綢布匹、手繪絲綢、家居用品、服裝飾品等211件展品在展覽中亮相。
  • 明清時期的瓷器介紹,醬釉瓷的明顯特點,趕緊來學學!
    中國明清時期的瓷器是非常漂亮的!並且這一時期的瓷器也是到達了一個頂峰,在明清時期的瓷器也是有很多釉色,根據釉色的不同分了很多的版本,今天主要講講明清時期的醬釉瓷!明清時期醬釉瓷的明顯特點!早在明朝洪武時期,醬釉瓷器的釉色就已經均勻了,到了永樂時期胎質更加的細膩,釉色與今日的芝麻醬的顏色基本上已經沒有差別了,官窯中的醬釉瓷器的釉色穩定,釉面相對於洪武時期的醬釉瓷釉面要亮一些並且更加的地勻潤,釉色光潔滋潤,釉面肥厚,對光斜視可見釉表泛有橘皮紋。
  • 明清時期低溫紅釉瓷
    明清時期較為著名的低溫紅釉瓷主要有礬紅釉、珊瑚紅釉和胭脂紅釉等幾個品種。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介紹這些名貴的瓷器。一、礬紅釉礬紅釉,又稱之為「鐵紅」、「紅彩」、「虹彩」,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紅釉,其色澤十分特殊,猶如橙紅之色,十分清新。
  • 從中國古代「春宮畫」管窺明清室內家具陳設
    現在明清留下的春宮畫有《勝蓬萊》《花營錦陣》、《風流絕暢圖》、《鴛鴦秘譜》、《繁華麗錦圖》、《江南消夏圖》等。古典小說《金瓶梅》插圖本,部分插圖便是取自上述古籍中。中國古代繪製春宮畫的多為畫坊工匠,但也不乏有名家染指,如明清時期的唐寅、仇英、趙子昂、改琦等都是繪製春宮畫的高手。
  • 剛正清廉的化身——宋金元明清時期的沂蒙
    |引言宋金元明清時期,隨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進一步強化,沂蒙山區的地方行政區劃基本穩定下來,絕大部分區域自宋代以來便一直處於沂州和州的管轄之下。清朝前期,在這裡又設置了沂州府,下轄莒州、蘭山縣、郯城縣、沂水縣、蒙陰縣和費縣等。
  • 高考熱點——明清時期的文化
    明清時期的文化1.思想的發展(1)王守仁的心學: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等方面影響極為深遠。
  • 與人交流的禮儀:明清時期口香糖的材料和製作方法
    《本草綱目》其實在明清時期就有類似於口香糖的出現了,只不過那時候並不是按照現在的叫法,而是叫「桂花餅」。於是在明清時期聰明的人們就選擇利用桂花來製作桂花餅,將製作的成本降到了最低,而由於製作原材料非常簡單,製作的工序就沒有那麼繁瑣複雜。於是桂花餅的產量就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擴大了消費的群體,使得平民百姓也有機會使用,體驗一下口吐芬芳的感覺。如果家裡有會製作桂花餅的女子,更巧的是院子裡剛好種了幾棵桂花樹,那麼這桂花餅四捨五入就等於不要錢。
  •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推薦紅木哥微信號:13215058797專註明清家具,清刀雕刻,文玩擺件明清皇家檔案記載,宮廷看重紫檀的程度遠遠貴於黃金。尤其到乾隆時期,清內務府檔案中可以查到更多關於慎重和節省使用紫檀的條文,顯然此時對紫檀的管理已更為嚴格。
  • 古代中國實行了上千年分餐制,為什麼到了明清時期改成了合餐制?
    也就是說,早在上古時期的周朝,諸侯士大夫在準備宴會的時候,會在地上鋪上用動物皮毛製成的大蓆子,這有個專用的名詞——「筵」。每個過來參加宴會的賓客坐的地方再放一塊比較精緻的坐墊,這也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