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最受人們喜愛的13件儲藏家具

2021-02-25 知木網

我們生活中瑣碎、凌亂的衣物、消費品、書籍等都要靠這類家具來收藏和整理,讓生活更加井然有序。那麼,明清時期的古代人最喜愛的儲藏家具有哪些呢?

儲藏類家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日用家具,顧名思義,主要是用來陳設器物和儲藏物品的家具。主要類別有:圓角櫃、方角櫃、四件櫃、亮格櫃、櫥櫃、悶戶櫥、書櫥、錢櫃、書箱、百寶箱、文具箱、樟木箱、官皮箱、藥箱等。

圓角櫃的智慧法則

圓角櫃是典型的明式家具,「上小下大」的造型遠近都好看,又稱為「A字櫃」、「麵條櫃」;而上部或周身以欞格攢接的透格門櫃造型的圓角櫃又叫「雞籠櫥」、「氣死貓」。

圓角櫃後腿上部收得少,前門收縮得多,柜子也會更穩。當柜子的門安上去,重力的中心就往裡面偏了。開的時候要力,鬆開就自動進去、關上。此外,一個真正工藝到位的圓角櫃,兩個抽屜的上面是封死的。形成一個嚴實的抽屜,其中一個抽屜往裡推的時候,因為內部氣壓的作用,另外一個會自動往外推。

△ 明末清初 黃花梨圓角櫃(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 17世紀 黃花梨氣死貓圓角櫃(圖片提供:紐約佳士得)

圓角櫃,有比較高的,腿大概有十幾公分,像建築的小梁一樣,體量感非常大。還有5米高的大柜子,一般在出現在清明兩代的公共場合裡。當時,江南商業比較發達,非常富裕,票號、當鋪非常多,這個大柜子往往是擺在儲物巨多的當鋪裡。」

試想一下,在當鋪的夥計櫃檯前,拿東西去換錢的客人,急著用錢,心裡就特別慌,想趕緊把東西當出去,以解燃眉之急,自然也想多當點錢。可是因為櫃檯內外的高度差,客人跟夥計的視覺形成一個落差,一步步走到當鋪,看到大柜子5米多高,瞬間感覺自己太渺小了。底氣馬上沒了,本來預計要當50兩銀子的寶貝,變成20兩了。

△ 明 黑漆百寶嵌圓角櫃(圖片提供:香港佳士得)

△ 清 黃花梨「氣死貓」立櫃(南京正大)

「巨無霸」四件櫃


四件櫃由頂箱及立櫃組成,一般都是成對擺設,單只陳設則稱作「頂箱櫃」。為居室組合家具,多為一對並排擺放,也可拆分為左右各一,由頂櫃和底櫃兩部分組成,可組合可拆分,恰好四件,故而得名。上面的小櫃與下面的立櫃相連,一豎到底,故也稱頂豎櫃。

但凡大器者多晚成,四件櫃在中國的家具史上成型較晚,普遍認為是出現在明後期,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它在明式家具中的地位,一經產生,便迅速風靡,成為上品。

△ 明末清初 黃花梨大四件櫃成對(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 清乾隆 紫檀嵌犀角高浮雕海水雲龍紋四件櫃(一對)

由明至清,四件櫃一直是家具中的主要門類,這是因為它具有陳設自由度大,儲藏容量大,使用方便及裝飾性強的特色,故而深受歡迎,尤其是得到達官顯貴們的鐘情,歷來為家具的大器。

即使在當代,四件櫃仍是富貴的象徵,擺在家裡,整個氣場都變得強大起來,既可以顯富,又可以表達出主人的人文情懷和生活意境。

△ 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

△ 明 黃花梨大四件櫃(一對)

簡約雋永的萬曆櫃

萬曆櫃又名亮格櫃,是明式黃花梨家具的重要品種。亮格的「亮」是指通亮、明亮,相對於「暗」而說。然而亮格櫃流行於萬曆年間,故後人稱之為「萬曆櫃」。此外,清中期後出現的多寶格,也受到萬曆櫃的影響與啟發。

據說萬曆櫃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因喜歡收藏鑑賞古董而產生的家具品種,因此而得名,並成為明朝萬曆年間非常流行的一種櫃樣。然而,「萬曆櫃」這個名稱叫開來,並不是在萬曆年間,而是到了清代晚期經後人歸納才開始流行的。

△ 明 黃花梨冰綻紋小萬曆櫃(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 圖7 萬曆款朱地填漆戧金雲龍紋方角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萬曆櫃屬樣式多樣的亮格櫃中的一種,它的樣式比較固定,即上為一層亮格,中為柜子,櫃身無足,櫃下另有一具矮几支撐著它。上層亮格有背板上面這一層通透的地方,是為了陳列古董的。

萬曆櫃的上格下櫃的結構使其重心在下,放置穩定,置於書房或廳堂皆可。上格放書,下邊櫃內可存放一些臨時待客用的杯盤茶具。如在客廳使用,亦可於上部格內放幾件古玩器,使室內環境更加幽雅。

△ 黃花梨雕螭龍萬曆櫃

△ 清早期 黃花梨萬曆櫃亮格欄板上的螭龍紋和螭尾紋(圖片提供:南京正大)

嫁女必選的悶戶櫥


悶戶櫥是一種具備承置物品和儲藏物品雙重功能的家具。外形如條案,但腿足側腳做法,專置有抽屈,抽屈下還有可供儲藏的空間箱體,叫做「悶倉」。存放、取出東西時都需取抽屜,故謂悶戶櫥,南方不多見,北方使用較普遍。

悶戶櫥除抽屜數量有一個、兩個、三個等區別外,在造法上的變化還有櫥面和條案面一樣,兩端有的沒有翹頭,有的有翹頭。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對悶戶櫥有一段精彩論述:「悶戶櫥不論抽屜多少,又叫『嫁底』。因過去嫁女總要陪嫁一兩件悶戶櫥。櫥上或放箱只,或放撣瓶、時鐘、帽筒、鏡臺之類,用紅頭繩絆扎。故「嫁底」是由於用它作為嫁妝之底而得名。」

△ 明晚期 黃花梨素聯三悶戶櫥(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 清早期 黃花梨二聯屜悶戶櫥 (圖片提供:北京傳是)

悶戶櫥兼具承置與儲藏兩種功能,櫥面和桌案一樣可以擺放物件,抽屜及下面的空間可以存放東西。而它之所以能用「嫁底」是因為其具有一項其它中國古典家具不具備的空間——「悶倉」。

悶倉在抽屜下,從正面看為一面山牆,其內部空間可以存放東西,但必須先取出抽屜,東西得擱置及取拿都得通過抽屜的空間,雖然不太方便,但也相對隱蔽,適合收藏嫁女兒時的細軟之物,所以說悶戶櫥能稱「嫁底」。

△ 現代黃花梨三屜桌(北京傳是)

△ 美國阿瑟•姆•賽克勒博士舊藏(圖片提供:北京傳是)

別有洞天「官皮箱」

明式小體積箱類家具中設計尤其巧妙的要數官皮箱。它形體不大,但結構複雜,是從宋代鏡箱演變而來的一種體量較小製作較精美的小型庋具。

官皮箱並非官用,亦不是皮製,乃是指一種體型稍大的梳妝箱,一般由箱體、箱蓋和箱座組成。箱體前有兩扇門,內設抽屜若干,箱蓋和箱體有扣合,門前有面葉拍子,兩側安提手,上有空蓋的木製箱具。

△ 黃花梨官皮箱(圖片提供:北京傳是)

△ 清 紫檀官皮箱(圖片提供:南京正大)

據考證,官皮箱誕生在明代,的確是官家用品,也是牛皮所做,而其形狀卻很特別,類似於棺材的模樣,主要用來盛裝貴重物品、官方文件或者是文房用具。設計成棺材造型則主要是用於防水,以免雨水打溼箱內物品,由於其攜帶方便,常用於官員巡視出遊之用,故匠師俗稱「官皮箱」。

到了清代,明朝的儀制基本都被廢除,官皮箱也走出了官家。但它的實用性與觀賞性隨即得到了民間的喜愛和肯定,且大都是用作梳妝盒,裡邊放些女士用的化妝品、小飾品、小物件等,有的還設有鏡子,成了純粹的化妝箱。

△ 清早期 黃花梨官皮箱,「風華再現——明清家具收藏展」展品。

△ 清早期 黃花梨麒麟紋官皮箱

防蟲驅黴樟木箱


提起樟木箱,也許老一輩的人都不會陌生。樟木箱,也叫女兒箱,曾是姑娘們出嫁必備的嫁妝。由樟木製成,樟木能夠散發出特殊的濃鬱的香氣,經年不衰,這種香氣使得香樟木家具有著獨一無二的實用功能:防蟲防蛀、驅黴隔潮。

舊木器行的行家將樟木依形態分為數種,如紅樟、虎皮樟、黃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其中,虎皮樟的得名由於其行雲流水的花紋像虎皮紋,在所有的樟木中最為名貴。因此,不同形態的樟木製成的箱子價格也不一樣,虎皮紋的箱子往往要比其它花紋形態製成的箱子價格貴個幾倍。

△ 民國 樟木箱(圖片提供:南京正大)

除了出嫁必備,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樟木箱常常用來儲存字畫、棉毛織物、珍貴書籍、地契與銀票等,其特有的濃烈的香味能讓蛀蟲敬而遠之。

不過,任何事物都含有兩面性,樟木揮發出的氣體雖香,但含有樟腦等有機物成分,具有明顯的強心、升壓作用。如果把樟木家具放在臥室,會影響睡眠質量,讓人興奮甚至失眠。尤其在不通風的臥室裡,問題更嚴重。故而,在重新掀起的樟木家具熱的同時,家具的合理陳設亦是一門值得深究的嚴謹學問。


△ 民國 樟木箱(圖片提供:南京正大)

文人情趣修養之書櫃

書櫃,亦作「書匱」,放置書籍的柜子,為書房必用之物。其風格之雅俗高下,直接反應出文人自身之情趣修養,故此歷來皆被奉為書房之重器。書櫃是一個文化、文明的象徵,也是人們渴望知識的表現。從古至今無論是家居環境還是公共場所,都有它的身影和位置。

 

早在宋代,書櫃便開始流行使用。到明末清初,中國家具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當時的書櫃造型也幾近完美。在當今古典家具價值重新被人們認知時,書櫃再一次以改良的面孔進入我們的視野。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書櫃在尺寸和外觀等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 清早期 黃花梨嵌烏木透格門方角書櫃(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 明晚期  朱漆亮格書櫃

以前的書櫃比較深,是因為古人橫放書,現代人習慣豎放書,書櫃的深度變小;另外,書櫃以前以透格為主,現在加了櫃門、玻璃等,方便人們使用;以前房子高而深,書櫃尺寸都比較大,而現在根據房屋的尺寸,書櫃變小,內部層板數增加,儲物功能更強大,符合現代人使用需求。

書櫃,作為居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員之一,更是書房裡面的王者,不僅為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方便,有個性的書櫃更是時尚的象徵。濃鬱的書卷氣息,加上時尚的點綴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

△ 清 櫸木亮格書櫃

△ 清中前期  朱黑漆彩繪描金拐子纏枝蓮紋書櫃

書香門第有書箱


書箱是書香門第不可缺少的小型家具,可以用它盛放書籍,又可以用來外出時攜帶書籍。為便於搬運,所以書箱整體上顯得十分靈巧,但最初的書箱較笨拙,直至明清,書箱的工藝才顯精美實用。

 

書箱,承載的不僅僅是一摞摞線裝古書,還有「黃金屋」、「顏如玉」的半生榮辱。無論是紫檀木、黃花梨、酸枝木、楠木還是普通硬雜木,每個讀書人都會視若珍寶,因為它是有知識、有身份的象徵。

△ 清 黃花梨書箱(圖片提供:北京傳是)

△ 清中期 剔紅皮球花包袱式書箱,成交價155萬元。(圖片提供:北京保利)

 

書箱便於搬運,所以整體上顯得十分靈巧。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下,為顯示考生身份,出現了專為科考書生之用的書箱。書生上京赴考,往往期待「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要把書籍、生活用品均帶上,家境富裕的還隨帶專為調琴負篋的書童。

中國社會是文人社會,書箱又承載著讀書人的夢想,因此書箱的製作往往精美、靈巧,富有代表意義。

△ 明末清初 黃花梨大書箱

百寶箱的形與質

百寶箱作為家具的一種,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而設計、製作的,家具只有在符合實用價值時,才能夠得以流傳和發展。百寶箱的作用多是用來存放主人家的心愛之物,但因為每個人的珍貴藏品不會都是一樣的,因此,在古代,百寶箱多數是根據主人所藏物品精心定做的。

名曰百寶,所藏物品定然都是珍貴之物,因此百寶箱的一項基本功能就是保護藏品。明清時百寶箱多用紫檀、花梨、紅木等堅實、耐用的名貴木材,南方地區還流行具有很好防蟲效果的「樟木箱」,從選材上保證了百寶箱的保護性。同時在接縫、拐角和開啟處多加以金屬包邊,角葉並上鎖,密封性更強,保護性進一步增強。

△ 清十八世紀 紅木嵌癭木白玉百寶箱

△ 清 黑漆金彩百寶箱(圖片提供:南京正大)

古時交通不便,人們外出往往要好幾年,需要將至愛寶物藏於身邊,因此百寶箱的另一物質特性是便於攜帶。現今所見的多數百寶箱在形制上非常接近於古人所用的行箱、書箱,便於攜帶應是如此設計的主要原因。

 

俗話說好馬還要配好鞍,因為百寶箱所存放的多是主人家的珍貴藏品,因此百寶箱的設計製作往往要比其它家具更費心思。常選用上好木材,如紫檀、黃花梨、楠木、櫸木等優質木料。其次做工精湛,並繼承和借鑑了多種裝飾手法,如雕刻、堆塑、彩漆、雕漆、畫繪等等,往往是集當時精華之要的珍品,是一個時代工藝的集大成者。

「滿則撲之」的錢櫃

錢櫃,是古代商賈店中使用的一種矮櫃,與坐凳同高,櫃面開有一條長10釐米左右的口槽,錢幣可從槽中投入,平時又可供坐用,故也稱「座櫃」。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存世的木質錢櫃,最早也為明清時期的作品,與春秋戰國時期相差甚遠。但見過帶鐵葉和泡釘裝飾的舊式木櫃、木門扇的人很容易理解,漢唐釉陶錢櫃所模仿的應該就是同時期的木質錢櫃,上面的圓形堆塑、泡釘、鎖合裝置應該原為鐵、銅之類金屬加固件和鎖合件。

△ 紅木錢櫃箱 (圖片提供:南京正大)

△ 唐三彩錢櫃

木質錢櫃存世少可能的原因:陶瓷錢櫃在製作工藝上較為複雜,也代表了一定權貴才能使用,所以一般作為陪葬品種出現。而木質錢櫃,製作工藝簡單,又不易保存,容易腐壞,不是陪葬的好選擇。而地上錢櫃,在古代頻繁的戰爭中,木質錢櫃多被損壞,就算沒有損壞,也在時間的磨礪中,都「香消玉損」了。

錢櫃一般都出現在官宦、商賈之家,皇家有自己的存放倉庫,而貧民百姓少有積蓄,難得有剩餘的銅板也只是存在一種叫做「撲滿」的儲錢罐中。古詩有云:「滿則撲之」,錢裝滿了,急用時就打破,製作不會太精細或者昂貴,都摔了,因而也較難看到它的存世。

趣味中藥櫃

中藥櫃,亦稱中藥櫥、藥柜子、藥鬥子,貼牆擺放;其高不過1.60米,寬不超1.70米。有「平視觀上鬥,展手及邊沿」的特點。傳統的中藥櫃是木製抽鬥式的組合櫃,民間稱為「百眼櫃」、「百眼」以形容其藥鬥之多。

中藥櫃最重要的價值莫過於榫卯結構,透過專門的榫卯工藝將各大小木件結合為一個整體,使之固定牢固,經久耐用、不變形。

隨著社會需求發展不斷完美,使用外觀效果與時俱進,中藥櫃的材料也發展為不鏽鋼,在設計上有的依然仿古,有的已然有了創新,可以說不鏽鋼中藥櫃和原來的木質中藥櫃在使用上各有各的特點。

△ 萬曆黑漆描金雲龍紋藥櫃

中國國家博物館


提盒是一種盛放物品的器物,因為它用對稱的提梁託著盒子,所以被人們稱為提盒。提盒很早就有了,但是到了明代,長方形提盒的樣式才被基本固定下來。古代文人外出旅遊,多攜帶提盒。如《考盤餘事》一書中,曾提到文人們外出旅遊是攜帶之物。如實用本、疊桌、疊幾、提盒、衣匣等。

在明代,提盒應用於商鋪和飯館,用來運送食物或者小件貨物。造型起初比較粗糙。多用軟木與竹子編織而成。而到了後來,文人對這種頗具民俗色彩的提盒產生了興趣,此後的提盒蔡變得更加的精巧。文人不僅對工藝講究,對提盒材質也非常的在意,明清時期,文人使用的提盒都用黃花梨、紫檀、紅木等名貴木材製作。

△ 黃花梨提盒(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 黃花梨提盒(圖片提供:北京保利)

提盒分為大、中、小三種規格,上文提到的提盒應屬於中等大小提盒。而對於文人而言,有一種小型的提盒,雖不是書房用具,卻被放在文人的書房之中。古代的男子也留著一頭長髮,因而木梳、銅鏡等梳妝用品成了必備之物。而小木提盒便於隨身攜帶,就成了存放這些物件的最好的「梳妝盒」。常被擺放在書房之中。

除了盛食物的提籃,也同樣有被文人所使用的「考籃」。杭州人士鍾毓龍在《科場回憶錄》記載到:「考具,餘兒時所見,為竹製之橫方形狀,如凳可坐,中空可以貯物,以常索系其兩側,而懸於勁際。至成童時所見,已為三四幢之高籃矣。其後則大於箱籠,下設四輪,以索曳之而行,其中所貯乃益多。」古代考舉之時,考試期間,作答、食宿均在號舍之中進行,考籃用於盛放考試所需的筆墨紙硯等物。 

△ 清早期 竹編提盒(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 主圖:清 乾隆 剔紅雲蝠紋三層提盒(圖片提供:香港佳士得)

乾隆皇帝的文具箱情節

文具箱主要是用來存放文房用品的箱子,一般形狀不大,便於攜帶。文具箱一般選用紫檀木、花梨木等材質,做工多傾向於脫俗的風格,具有強烈的文人雅士氣息和鮮明的藝術特色。

 

清朝乾隆時期文具箱的高度發展源於乾隆皇帝本人對文化的推崇及對文人用品的鐘愛,在中國傳統的政治體制中,至高無上的皇帝,其個人單純的喜好足以深深影響一個時代的喜好。

△ 清乾隆 剔彩萬福慶壽紋文具箱(圖片提供:香港佳士得)

△ 清乾隆 御製雕漆十二花神圖宮車式文具箱(圖片提供:北京永樂)

熱愛旅行,又鍾愛題詞,對於這樣的皇帝,文具箱無疑是必備之物。據相關資料記載,皇宮裡的能工巧匠們為了乾隆皇帝的旅行需要,特意為他製作了一個旅行文具箱桌。

 

文具箱桌由精選的紫檀木精製而成,為了便於攜帶,箱桌做成摺疊式的:合起時箱高僅14釐米,長74釐米,寬29釐米,箱蓋和箱底各高7釐米。妙的是打開箱子,把箱底、箱蓋合攏來便構成了一個桌面,全桌高30釐米,可以放在炕上,只要把四條桌腿從四邊箱槽內抽出,用藏在箱槽內的活動薄板支撐,然後再用銅鯉金暗扣固定住,就可以當書桌使用了。

△ 清乾隆 御製剔紅雕萬蝠捧壽紋文具箱(圖片提供:香港蘇富比)

△ 清乾隆 御製剔紅雕漆「舟山正」圖文具箱

— 知木網編輯整理,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獲取授權 —

總策劃丨林育程

編輯丨知木網

來源丨《古典工藝家具》雜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林育程先生微信

微信號:zhisun2

電話:18650056399

官方微信公眾號:

美在中式生活

微信號:meizaiyanxuan

▼點擊「閱讀原文」,這麼多端午·美物,總有一款你喜歡的

相關焦點

  • 明清古代家具:超越時空的美,讓我們一起探尋古典之美
    明清家具的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明清家具造型藝術和工藝技術,是當時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明清家具造型優美、結構科學、選材精良,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在海內外有很多人都開始研究、收藏明清家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尋明清家具之美。
  • 檀香紫檀——我國明清時期「宮廷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印度小葉紫檀即檀香紫檀,是我國明清時期宮廷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這使得紫檀木擁有了歷史文化色彩。 清中期以後,小葉紫檀逐漸只被王公貴族所持有,平民百姓鮮有所聞,再加上其產地不在中國,這更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 尋一件明清家具,點綴生活空間,彰顯文化品位
    中國使用家具的歷史很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樣式,學術上把明清時期生產的大量優秀家具稱之為「明清家具」。然而家具與建築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在陳設和使用中相互協調,從概念上講,建築是表,家具是裡,只有表裡如一,才是完美的整體。很多人都好奇古人是如何布置室內空間的?有何講究?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淺談明清家具之供桌
    供桌在古代多陳設在客廳正堂、家祠、宗祠、寺廟等處,是用於供奉、祭祀的專用家具。供桌一般用來擺放供奉品,如酒、水果以及其它食品等。供桌比供案矮,不使用時一般都放置在供案下面,供奉時再拉出來,等供奉完畢,再移回供案下方。
  • 北京天竺黃花梨藝術館下周開館 370餘件明清古典家具珍品首次展出
    日常使用的家具有何講究?北京天竺黃花梨藝術館將揭曉答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該藝術館定於9月23日正式開館,在館藏的700餘件明清時期古典家具中,首批展出370餘件珍品,觀眾可以用手「觸摸」歷史,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後,北京天竺黃花梨藝術館還將面向少年兒童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將其打造成文化教育與藝術交流的平臺。
  • 明清家具推薦—傳統家具的合理陳設,生活空間的點綴藝術
    中國的明清家具已經超出了作為家具的使用範圍,它更多的價值是在於能夠展現當時古代社會的文化習俗和人文情況。明清時期的家具陳設不僅影響了我國室內的裝飾風格及特點,也在世界家具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今天有不少家具的設計元素是參照古代的明清家具,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擺放家具的?
  • 淺析明清時期的桌與案
    明清時期的桌子用途非常廣泛,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故桌子的種類和形制也十分豐富。方、圓、長、短,大、小、高、矮,不一而足。
  • 紅木家具中明清古典家具清式的發展歷程
    明清時期的家具,是我國古典家具中的精華,由於清承明制,一般都以「明清」概稱,就如「隋唐"、「宋元」一樣。但就明清兩代家具來講,還是兩種藝術風格不同的家具。清代家具的發展與形成,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清初期,統治者為了有效地控制全國,使國家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在許多方面都繼承了明代傳統,家具製造也不例外,基本保持了明式的工藝風格。
  • 聽說喜歡明清家具的人根本看不上新中式家具
    初期接觸新中式家具應該在15年的時候,那時候逛北京雙橋一帶的家具街,俗稱家具大院,我們家具人一般都逛那裡找客戶,街面上突然一股京作新中式風,讓我們這些做傳統明清家具的鄉下人看直了眼,也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仿製新中式家具了。
  • 玩榜丨最適合放東西的十大收納家具
    古典家具與現代生活的結合,永遠是我們一直不斷探索的領域。在追求便捷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巧妙地把老家具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今天,研習君推出了一期榜單,用更好玩也更實用的方式,發現老家具的新趣味,最適合放東西的家具到底有哪些?
  • 明清家具經典款:交椅,被推崇為中國古典家具最優秀經典的椅型
    交椅正面圖 奧氏黃檀這裡所說的「頭把交椅」並不是爬上了什麼位高權重的高管之位,而是經典明清家具款式裡獨有的品類:交椅。「交椅,有被推崇為中國古典家具最優秀經典的椅型,多陳設用於中堂最顯著的位置,「有凌駕於四座之勢」之稱,頗具威儀。因而常常被認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交椅 側面圖南枝紅的「頭把交椅」使用奧氏黃檀輔以白銅銅件打造。
  •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推薦紅木哥微信號:13215058797專註明清家具,清刀雕刻,文玩擺件明清皇家檔案記載,宮廷看重紫檀的程度遠遠貴於黃金。「又啟怡親王,造辦處收貯紫檀木俱已用完,現今上交所做活計等件並無應用材料,欲將圓明園工程處檔子房收貯外省解來入宮紫檀木行取十數根備用等語。奉王諭:「準行取,遵此。」
  • 明清家具,陳設有法,彰顯古人審美品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明清家具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因其器型美觀、選材精良、結構科學,成為家具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非常經典的陳設風格,而室內陳設是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直至今日這股復古之風,仍被人們不斷效仿、還原。
  • 明清時期的瓷器介紹,醬釉瓷的明顯特點,趕緊來學學!
    中國明清時期的瓷器是非常漂亮的!並且這一時期的瓷器也是到達了一個頂峰,在明清時期的瓷器也是有很多釉色,根據釉色的不同分了很多的版本,今天主要講講明清時期的醬釉瓷!明清時期醬釉瓷的明顯特點!到了成化時期醬釉瓷有撇口碗,器物的胎質細膩純淨,釉面相對於宣德時期更為肥腴,器物口沿下有流釉形成的不甚明顯的堆釉痕跡,正德時有盤類等醬釉器,與成化時期相差不大!
  • 宋代堪比明星網紅大流量的建盞,在明清時期何故衰落,去向何從?
    與此同時,建盞的發展史又是坎坷曲折的,從唐代的初露頭角、到宋代的極致盛行、再到元代的急轉直下和明清時期的陷入絕境,以致於最終斷燒了幾百年的時光,每每品來總免不了讓人扼腕嘆息一番。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建盞在明清時期突然不火了呢?
  • 馬未都:明清家具真值錢,50萬的破椅子,如今價值3000萬
    因為它是一種複雜的工藝生產文化,不管是英國的皇室家具還是什麼巴洛克家具,任何同時期的家具,沒有一件可以與中國明清的家具相比,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出在了家具的製作藝術上。馬未都曾說過,你知道我們明清的家具有多複雜嗎?
  • 明清家具裝飾紋樣的吉祥寓意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牡丹南亦出城州(城州即今紹興)」,解釋江南地域也早有牡丹成長。牡丹花作裝潢圖案寓意貧賤早已有之,特殊是現代傳說中鳳為鳥中之王,鳳與牡丹聯合,象徵美妙,黑暗和幸福,是明清家具罕見的裝潢題材之一。 如意紋:如意係指一種器物,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癢,可如人意,因此得名(梵語「阿那律」)。
  • 明清家具裝飾紋樣的悠久傳統和吉祥寓意(篇一)
  • 盤點海外珍藏的明清家具—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博物館平面圖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收藏有300萬件展品。▲「明軒」西牆▲「明軒」東牆「明軒」展廳內的明式家具有:羅漢床、翹頭案、琴幾、三聯櫥、頂箱櫃、一堂南官帽椅等12件,雖然數量不多,但每件都是我們明代的黃花梨珍品。
  • 拍賣場上那些千萬級別的明清紫檀家具鑑賞(中)
    中國人酷愛紫檀木,商周以來,即為車轅及宮廷上好家具材料,為世上頂級家具材料。日本奈良正化院保存歷代天皇器物的寶庫有數件中國唐代送給天皇的黑檀器物。 據史料記載,隋唐五代,中國開始用黑檀、紫檀製作家具及工藝品。唐代是中國家具走向成熟時期,是家具發展史上一次重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