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醫院/科室快速注入甘露醇時,用的是這種加壓注射法嗎?
話題回顧
@天天:想請教老師們一個問題,我們在臨床上,經常會有醫生要求護士快速注入甘露醇,以快速降低患者顱內壓。
有個沿襲多年的實用快速輸入甘露醇的「土辦法」,大家一直在用:
20% 甘露醇加壓輸注用一次性 7 號頭皮針插入瓶口再用止血鉗夾住進氣端輸液管,然後用一次性 20 毫升注射器注氣加壓,藥液輸注的很快,有時候不到醫囑要求的 20-30 分鐘,甘露醇就輸完了,真的很快。
這個方法,是我多年前實習期間老師們教會我們的,現在,上班這麼多年了,科裡的護理人員還是採用這種老方法加壓注射。
這樣加壓注射,醫生們也沒說什麼,說是只要在醫囑規定的時間內,把定量的甘露醇快點輸進去,就行了。
總覺得這種方法不安全,這樣是否規範?大家還有更多更好的快速輸入方法沒有?
話題點評
甘露醇是常用的降壓利尿藥物,在各科室都很常用,也是護士們經常接觸到的常用藥物。
短期使用甘露醇(1.0~2.0 g/kg)(單次的劑量)通過減少腦細胞外液可以最大化地減小腦容積,臨床常應用於緊急降低顱內高壓的臨時治療,比如腦疝患者,外科手術操作中為了增加暴露等。
甘露醇緊急降低顱內高壓時,醫生們常常要求護理人員快速輸入,為求快速注入,護士們通常會採取往輸液瓶內注入空氣,夾閉輸液器進氣管,以達到快速注入血管的方法。
這種方法能在短時間內通過瓶內高壓,達到快速注入患者血管的目的。這種方法,速度快是快了,但這種方法就真的好嗎?
下面,讓我們就此話題,進行分享。
甘露醇注射液,在臨床多用於哪些方面?
以成人常用量為例,甘露醇在臨床有六大應用:
1.利尿:常用量為按體重 1~2 g/kg,一般用 20% 溶液 250ml 靜脈滴注,並調整劑量使尿量維持在每小時 30~50ml。
2.治療腦水腫、顱內高壓和青光眼:按體重 0.25~2 g/kg,配製為 15%~25% 濃度於 30~60 分鐘內靜脈滴注。
當病人衰弱時,劑量應減小至 0.5 g/kg。嚴密隨訪腎功能。
3.鑑別腎前性少尿和腎性少尿:按體重 0.2 g/kg,以 20% 濃度於 3~5 分鐘內靜脈滴注,如用藥後 2~3 小時以後每小時尿量仍低於 30~50 ml,最多再試用一次,如仍無反應則應停藥。
已有心功能減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
4.預防急性腎小管壞死:先給予 12.5~25 g,10 分鐘內靜脈滴注,若無特殊情況,再給 50 g,1 小時內靜脈滴注;
若尿量能維持在每小時 50ml 以上,則可繼續應用 5% 溶液靜滴;若無效則立即停藥。
5.治療藥物、毒物中毒:50 g 以 20% 溶液靜滴,調整劑量使尿量維持在每小時 100~500 ml。
6.腸道準備:術前 4~8 小時,10% 溶液 1000 ml 於 30 分鐘內口服完畢。
其中,甘露醇的加壓注射,就是指的利尿、治療腦水腫、顱內高壓和青光眼、鑑別腎前性少尿和腎性少尿、預防急性腎小管壞死等四個方面,由此可見,甘露醇的快速推注應用,在臨床上是廣泛而常見的。
什麼是甘露醇的脈衝式給藥?
最新的《甘露醇治療顱內壓增高中國專家共識》已經新鮮出爐,以下簡稱《共識》。
《共識》中甘露醇治療顱內壓增高的常規推薦劑量為 0.25~1 g/kg,Q4~8 h,1~2 g/kg/d。
其中提到了甘露醇的用法:甘露醇輸注方案包括連續輸注或脈衝式給藥,脈衝式給藥較連續輸注效果更好。
但同時也可能帶來水電解質紊亂、血漿滲透壓的改變引起顱內壓反跳等併發症。
甘露醇的脈衝式給藥,一般推薦 0.25 g/kg 小劑量給藥(單次的劑量),100 ml 的甘露醇製劑能覆蓋到體質量 80 kg 以下的患者。
在突發顱內壓增高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劑量,一般使用 60 g(1 g/kg)(單次的劑量)的劑量。
短期使用甘露醇(1.0~2.0 g/kg)(單次的劑量)通過減少腦細胞外液可以最大化地減小腦容積,臨床常應用於緊急降低顱內高壓的臨時治療,比如腦疝患者,外科手術操作中為了增加暴露等。
但同時也可能帶來水電解質紊亂、血漿滲透壓的改變引起顱內壓反跳等併發症。
在其後續的治療過程中,為了達到同樣的脫水降顱內壓效果,往往需要增加甘露醇的使用劑量,才可能達到同等的降低顱內壓的效果。
注意首次給藥後如果仍需實施滲透治療來降低顱內壓,在監測顱內壓(ICP)和血漿滲透壓的情況下,應在 4~6 h 後重複給藥。
如果重複給藥後仍達不到 ICP 控制目標,需採用其它降顱壓方案。
這就是為什麼臨床上,醫護人員為實現緊急降低顱內高壓,而採取加壓注射的初衷和目的。
甘露醇注射液注入空氣加壓注射,有何弊端?
1.汙染藥液:用注射器抽取未經過濾的空氣,有的護士是通過輸液器的進氣管注入,但要把空氣過濾器去掉,才能注入。有的是直接從輸液瓶口插入瓶塞推注進去的。
為達到快速定量注入的目的,護士需要多次注空氣入瓶,這種經過藥液直接注入輸液瓶加壓輸注的方法,簡直就是開放式輸液,存在著藥液汙染的風險。
2.汙染床單元:由於反覆多次的加壓注入,瓶內壓力加大,才能實現藥液快速注入的目的,夾閉不嚴,或是瓶口針眼密封不緊,就會造成瓶內注射液的噴濺和滴漏。
用這種方法,不但容易造成瓶內藥液汙染,且容易外漏搞得操作者手上、身上都是甘露醇,更有甚者,患者的床鋪上也有可能被噴濺到藥液,造成藥液汙染外環境的現象。
3.有造成空氣栓塞的風險:加壓注射,瓶內的壓力很大,需要護士全程監護,不能離人,以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因為護士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大量的空氣進入血管,不僅有造成空氣栓塞的風險,更易引發護患糾紛。
如何避開上述的甘露醇「加壓注射」風險?如何改進?
1.更換大號針頭放開滴速:最簡單的快速輸入甘露醇的方法,就是預先給患者換成 8 號針頭或大號的留置針,然後調高輸液架,放開輸液調節器,即可進行輸入。
使用這種方法,根本不需要加壓,就能實現醫生快速輸入甘露醇的目的。
2.使用加壓袋:如為軟包裝的甘露醇,可以對軟包裝進行加壓,最簡便的是可以用血壓計袖帶綁在軟袋外加壓,但玻璃瓶的甘露醇不適用。
3.手動加壓:兩種方法,一是用手擠滿茂菲氏管,一手反折捏緊管子上方,另一手擠壓茂菲氏管,適用於各種甘露醇的包裝,軟袋可用手直接在軟袋上施壓。
4.使用輸液泵快速泵入:臨床多有輸液泵,有這麼好的輸液利器,護理人員為什麼想不到發揮其價值呢?
如果科裡輸注甘露醇的較多,科裡又放著現成的輸液泵,那就用輸液泵調節好想要的滴速,省勁省力省時,何樂不為?
總之,甘露醇快速輸注,用注射器往注射液裡直接打空氣的加壓注射法不足取,弊端很多,存在風險,需要臨床護士開動腦筋,因地制宜,採取更好的實用方法,實現安全用藥、精準用藥。
你們科室是怎麼做的?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2.中華醫學會. 甘露醇治療顱內壓增高中國專家共識 [J]. 中華醫學雜誌 2019.99(23):1763-1766— END —
護理時間發年貨啦!
免費送護士,快快領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