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討論
到了冬天,甘露醇結晶現象又開始多了起來。筆者看到 @十**星在丁香園論壇發了一個求助帖:
甘露醇結晶了最好的處理辦法是什麼呀?用水浴加熱使之溶解嗎?還有的人用陽光直接照射,這樣的甘露醇是不是就報廢不能用了啊!請各位老師指點!謝謝!
看了求助帖,熱心的戰友們紛紛獻計獻策,有說在電飯鍋裡加熱的:
大家分享的溶解甘露醇結晶的方法,可以用「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來形容。甘露醇可以說是經典老藥,筆者在臨床一線工作了三十多年,以前用的是玻璃瓶裝的甘露醇注射液,用過電爐煮沸加熱;現在是軟袋裝的甘露醇注射液,曾經放在電熱開水器頂上加熱,後來有了專用的甘露醇加熱袋加熱。
甘露醇加熱袋用了至少也有十多年這樣了,記得當時是靜配中心免費提供給各病區使用的,安全又方便。根據甘露醇使用數量提前進行加熱,待結晶溶解後在室溫下放置一些時間,免得溫度太高。不過今年等級醫院檢查前,護理部突然發了通知,提醒這種加熱袋不能再用了,如果發現有結晶的甘露醇都退回靜配中心調換。至於什麼原因,護士長也沒有明確說明,反正護理部怎麼規定我們就怎麼來。不知道各家醫院是如何解決甘露醇結晶這個問題的?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們的經驗。甘露醇是一種飽和溶液,溫度低時容易析出結晶,結晶物隨血液帶至毛細血管內易引起異物栓塞靜脈而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故必須在無結晶情況下使用,如有結晶應先加溫溶解。通過文獻複習,從中選擇 5 種相對實用、方便的溶解甘露醇結晶的方法,大家可以選擇使用。
操作方法:採用暖液袋,規格 30 cm×40 cm,功率 45W,接通電源可保持溫度在 50℃ 左右,每次可放置 20% 甘露醇 250 ml 規格的軟包裝注射液 10 袋,2~3 h 即可完全溶解。溶解以後,放置在室溫下晾涼,即可使用。根據介紹的操作方法,與上面這種甘露醇加熱袋有點類似。
備註:據介紹,採用該暖液袋方便、整潔、操作簡單、安全實用、佔用空間小,適合軟包裝注射液,無需專人守護操作。
操作方法:取辦公用電熱臺板 1 塊,接通電源。將需要溶解的甘露醇放在臺板上,再在甘露醇瓶上蓋 1 塊棉布,防止熱量散發。加熱 10~20 min 甘露醇結晶開始溶解,1~3 h 溶解完。
備註:該方法效率高,且溶解的液體可長時間保溫,可供隨時需要,非常方便。
操作方法:取電磁爐 1 個,治療盤 1 個,首先往治療盤內放入約 200 ml 涼水,然後將結晶的甘露醇放入治療盤內,插上電源,將電磁爐的模式調為熱奶模式即可。
備註:用電磁爐來熔化甘露醇中的結晶,方法簡便,時間較短,適用性強。
操作方法:將結晶的甘露醇放在電熱開水器上方的頂部,一次可以放置 10 瓶,一般 2~3 h 左右可以使結晶溶解,達到和煮沸相同的效果。
優點:操作簡便、安全、無成本。適用於安置有電開水器的病區內。
操作方法:暖氣片表面溫度可達 80℃ 左右,將結晶甘露醇置於暖氣片上,根據每個暖氣包大小放置 5~12 瓶/袋。可在放置 1 h 後將瓶體搖晃翻轉,一般 2 h 便可使結晶溶解,達到和煮沸方法相同的效果。
備註:溶解後的甘露醇放置後不再出現結晶。操作既方便、簡單、安全、不需成本,能減輕護士工作量。
1. 知情告知:靜脈穿刺前,告知患者及家屬靜脈輸注甘露醇的治療目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
告知用藥時可能發生輸注部位疼痛,讓患者有思想準備,以減輕輸液時因疼痛而產生恐懼不適感;
告知輸液速度,讓患者了解完成輸液大致的時間,交待患者及家屬不能隨意調節輸液滴速及用藥後注意事項,使患者更好的配合輸液治療。
2. 藥物檢查:認真核對藥物的名稱、濃度、劑量和有效期,檢查瓶口有無鬆動,瓶身有無裂痕,將瓶上下搖動對光檢查有無渾濁、沉澱、絮狀物及結晶。
3. 工具選擇:因甘露醇多需定時使用,最好採用中心靜脈導管給藥,如無條件,至少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保證液體順利、及時、快速地輸入,避免反覆多次穿刺,減少甘露醇對血管壁的刺激。為防止甘露醇結晶隨血液帶至毛細血管內易引起異物栓塞靜脈而出現不良反應,必須使用有過濾器的輸液器。
4. 部位評估:全面評估患者全身及局部靜脈情況,選擇粗直、彈性好、血流豐富、易於固定的靜脈,避開關節及靜脈瓣。首選前臂靜脈,其次選擇貴要靜脈、大隱靜脈,儘量少用手足背靜脈。避免使用硬化、受傷、感染的靜脈。避免在血循環差的部位穿刺,偏癱患應選擇健側穿刺。儘量選上肢,少選或不選下肢靜脈,因下肢靜脈瓣較多不易快速輸入藥物。對長期輸液的患者,有計劃地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從遠端到近端。在同一部位連續穿刺不超過 3 次,兩次穿刺點距離儘可能遠,使血管壁得以修復。
5. 滴速控制:甘露醇輸入速度過慢達不到治療效果,輸入速度過快,可能引起一過性血壓升高,以至視力模糊、頭痛、頭暈,甚至引起心衰、肺水腫等不良反應。一般要求 20% 甘露醇 250 ml 在 30 min 內輸完;對老人及患有腎功能不全或肺心病及高血壓的患者,可根據病情調整輸液速度,適當放慢速度在 40 min 內。
6. 溫度調節:甘露醇溫度以 35~37℃ 為宜,可減輕快速靜脈滴注時對血管的刺激。據報導,甘露醇加溫至 35℃ 時溶液中微粒數量明顯減少到最低水平。溶液中結晶微粒減少,可防止大量微粒在短時間內進入靜脈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組織缺氧而產生水腫和炎症。輸液肢體局部採取保暖措施,冬天用水溫 60~70℃ 熱水袋,能使患者感覺舒適還能加強血液循環,加快靜脈回流。
7. 疼痛管理:為了減輕輸液時的疼痛,可以在留置針部位使用水膠體透明貼進行預防,也可用 2% 山莨菪鹼外擦穿刺點及穿刺點近心端 20 cm 局部淺表血管,對減輕血管刺激症狀、保護靜脈、減少損傷療效顯著。
8. 病情觀察:輸注甘露醇 10 min 後即可出現利尿作用,昏迷或排尿困難的患者應予導尿,這樣可以精確計算尿量,又避免尿瀦留。用藥期間應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徵的變化,記錄 24 h 尿量。因甘露醇給藥時間過長,用量過大,易導致甘露醇滲透性腎病。根據醫囑定期複查腎功能、電解質。
9. 局部評估:輸液過程中經常檢查輸液部位,觀察皮膚彈性、有無腫痛、輸液速度及甘露醇在輸注過程中有無結晶等,加強交接班。滴注不暢時不可強行推注或擠壓輸液管道,防止血栓進入血管內,應用針管回抽,抽出血凝塊後導管通暢再接液體輸液。若出現輸液處有滲出腫脹,即使有回血,也應立即拔針,然後在其他部位重新穿刺。一旦發生滲漏,需及時處理,可採取水膠體透明貼貼敷,或採用 50% 硫酸鎂局部溼敷、如意金黃散、馬鈴薯貼敷等措施。
10. 關注細節:輸完甘露醇後用 0.9% 氯化鈉溶液靜脈輸注約 5 min,以達到衝洗血管的目的,且稀釋衝去滯留在靜脈內的甘露醇,減少對血管的刺激。
參考文獻
1.藥品說明書.
2.劉歡. 靜脈輸注甘露醇的細節護理.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2009,17(9).
3.尤煒.20% 甘露醇注射液結晶溶解方法研究進展. 當代醫學,2012,18(19).
4.江湖,冷志兵,等. 不同方法溶解 20% 甘露醇注射液結晶的質量評價. 山東醫藥,2019,59(14).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