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老街盡頭尋找當地人愛的麵館,一碗陽春麵滿足最質樸的味蕾

2020-12-21 騰訊網

煙雨朦朧的揚州瘦西湖

讀過汪曾祺先生關於美食散文的小夥伴應該和我一樣,對其描寫的美食早就垂涎三尺,明明就是生活中最質樸的美食,像是黃油餅、涼麵、鴨蛋等等,卻在汪先生的筆下成為了有靈魂、有溫度的人間煙火所在。

和美食錯過的公交車、計程車、小電驢

八點半左右坐上了揚州到高郵的旅遊大巴車,十點半左右到達了高郵,因為對行程沒有什麼特殊的安排,就晃晃悠悠的打車去了京杭運河中河心島上的鎮國寺(之後的遊記會介紹)。

高郵鎮國寺

高郵的旅遊公交還是比較方便的,五路公交車差不多囊括了縣城大半的景點。我們在南門大街走了一圈之就開始覓食,講真景區中吃的東西還是比較少的,除了景區入口處的冶春和幾家並不是高郵特色美食的飯館。

南門大街景區

因為在揚州已經品嘗了揚州早茶,到了高郵就像尋點高郵特色美食,不曾想開啟了騎共享單車遛斷腿的狀態。早在到高郵之前,我們便做了攻略,準備去嘗嘗當地人都愛的陳曉五餃面。

同樣愛做攻略的小夥伴應該發現這家餃面有兩家,一個是陳小五,一個是陳曉五,熱情的司機大叔說是姐妹兩個人開的。綜合離著南門大街的距離以及我們肚子的飢餓程度,果斷騎上共享電動車,來到了距離南門大街不到兩公裡的陳曉五餃麵館。

南門大街景區

這裡要劃重點了!如果大家想要打卡這家美食,一定早去,不要相信美食推薦APP上的營業時間,我們一點多鐘去的時候迎接我們的只有橫在門口的長條凳子!

鎮國寺

已經餓過頭的我們機智地發現,該麵館和汪曾祺先生紀念館在同一條路上,小電驢騎上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全國好多城市都會有的人民路,也就是高郵人口中的東大街。

沿途經過的高郵小城圖片

在東大街的盡頭找尋當地人也愛的麵館

在一群新開發、待開發的區域裡,最有高郵特色的東大街便藏身於此。不寬的路面,抬頭就能看見的交錯高壓電線,以及街邊泛著原始色彩的鋪面,一下子將人拉到了八九十年代的高郵。

下午變天了,人民路東大街

汪曾祺先生紀念館出於東大街的中間部分,將車存放好之後就遇到了大名鼎鼎的「二子蒲包肉」。彼時餓過頭的肚子隨著美食的刺激開始叫囂,這時真的就是衝到了二子家門口。

可能是錯過了飯點,二子家門口並沒有出現網友照片中排隊的情況。湊近窗口蒲草的清香夾雜著肉的葷香味兒已經飄進鼻子裡,像是手掌大小、葫蘆形狀的蒲包肉已經碼放在了食案上,一個五塊錢,出奇的便宜,我們迅速買下五個,並煩請老闆娘幫我們切好。

請認準「二子」蒲包肉,汪曾祺先生也愛的美食

切肉的功夫向老闆娘詢問了老街上的麵館,因為大鴨梨真的對江蘇的麵條毫無抵抗力。爽朗的老闆娘推薦了老街盡頭一家沒有招牌的麵館,一個勁兒囑咐我們不要過橋,並介紹這家麵館是當地人都愛的麵館,「菜色」簡單,很是美味。

謝過老闆娘,拎著裝有粉撲撲蒲包肉的塑膠袋,一面吃,一面尋找那家坐北朝南,沒有招牌的麵館。

蒲包肉

蒲包肉的口感很奇妙,纖維感很強,一縷一縷的,但是不柴,和其粉粉的顏色很配的嫩嫩的口感。因為大多數都是瘦肉,所以吃起來並不膩,味道除了蒲草香、肉香還有點含肉量高的香腸味道,總之美美噠!

老街上的店鋪也非常有滄桑感,依然存在櫃檯的小賣部,傳統的點心鋪以及能夠看得見稻穀的釀酒鋪,熙熙攘攘卻又很是平常,在我們看來已經是新鮮、復古的生活就是他們每天經歷的日子,這樣視覺、心靈上的撞擊還是很奇妙的。

東大街

終於在老街的盡頭,一家手工布鞋店的對面,我們發現了老闆娘介紹的老麵館。它從外面看上去真的非常老舊,老舊的房子,擁擠的空間,擺著幾張就像很多人家裡吃飯的老舊且形狀各異飯桌,就連那口冒著滾滾熱氣的煮麵鍋看上去都是上世紀的產物。

請認準這家老街盡頭的麵館

於是我也就入鄉隨鄉,像是在奶奶家吃飯一樣坐了進去。沒有菜單,沒有人催促點單,忙活的阿姨用像是鄰居一樣的眼光詢問我們吃什麼,我觀察了一下要了一個麵條,一個餛飩,還追加了一碗餃子。和同行的老嚴開玩笑,阿姨一定在想這兩人太能吃了,拿著蒲包肉,點了三碗麵食。我們真的就是因為小店冒著的「鍋氣」勾起了肚子裡的饞蟲。

老麵館店內的場景

一碗陽春麵,江南很常見的手壓鹼麵條,並沒有過多的湯汁,更像是一碗拌麵。湯汁是用油,我猜還有點豬油,醬油以及五香粉、胡椒粉調製的,麵條是汆燙熟了之後放進去的,看上去就如同它的名字,很「陽春」,很樸實!

陽春麵

拿到手的麵條拌起來,讓每一條麵條上都裹上湯汁,然後就是大快朵頤!我最愛江南麵條的口感,偏硬,有明顯的鹼味,但又不搶面香!簡單的湯汁五香粉是點睛之筆,這也是在揚州市區好多傳統餃麵館中的做法,會使簡簡單單的陽春麵味道一下子豐富起來,油香中追加著更有層次的調料香,真的很完美!

店內簡單的陳設

少許的胡椒粉在出溜麵條中帶著些許的辛辣,綜合豬油中的小膩,這時梨白只能感慨,老街中的這家老鋪子,做麵條的阿姨就像是你我的奶奶、媽媽一樣,往往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了讓我們最流連忘返的味道!

茼蒿豬肉餡兒的餛飩

餃子和餛飩是茼蒿豬肉味的,能吃出食材的新鮮,當然能夠佐證這份新鮮的還有陪伴顧客吃麵在包餃子、包餛飩的店主一家,這就是廣告中所說的新鮮看得見!餃子、餛飩中的湯水明顯比麵條多,再配上點老闆自製的芥菜、辣椒,這就是我們在高郵遇到的最幸運的味道!

茼蒿豬肉餡兒的餃子

到了結帳的時候,又是一個「驚喜」,三碗麵食,兩個人肚子撐飽飽,只要十八塊錢,這個價錢在大城市甚至吃不了一碗麵!所以有的美味真的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再三確認價錢之後,阿姨也被我們惹笑了,這碗「陽春麵」真的如同它的名字,是十個「銅板」就能買到的幸福味道!

麵館對面的樣子

老街上的手工布鞋

相關焦點

  • 一碗最好吃的陽春麵
    「陽春麵」這一名字的來源有好多種說法,也不知孰真孰假。我只道這「陽春」二字取得真好。清湯出細面,天然無雕飾,潔淨素雅,此為「陽春白雪」。湯麵蕩漾些許油花,翠綠小蔥星星點點,蓬勃清新,此為「陽春三月」。「陽春」二字真正道盡這一碗光面的妙處。越是簡單,越見功夫。這看似樸素一碗陽春麵,在上海做得出色的麵館寥寥,而據我所知敢於將陽春麵作為招牌的更只有一家——逸桂禾。
  • 廣西北路上這家三十多年的老麵館,據說是上海歷史最久的陽春麵?
    上海最淳樸的傳統美食是什麼?小籠,生煎,餛飩,還是辣肉麵?這些傳統美食當然都很美味,不過在毛哥看來說到淳樸,還真的要看那一碗簡單但又鮮美的陽春麵了。所以今天毛哥要和大家說的一家店,就是一家陽春麵的老店,在廣西北路上開了快三十年了,附近街坊的口碑都非常好,味道確實很地道。讓我們就來廣西北路422號這家「凱麗上海陽春麵館」嘗嘗。小鍋青菜肉絲陽春麵這碗簡單的青菜肉絲陽春麵,就是店裡的最受歡迎的招牌了。是不是非常簡單?
  • 《一碗陽春麵》---慄良平
    對於麵館來說,最忙的時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麵館的這一天,也是從早就忙得不亦樂乎。
  • 慄良平:一碗陽春麵
    過了晚上十點,正想關門打烊的時候,店門又被拉開了。一個女人帶著兩個男孩走了進來。 老闆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時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的那三位最後的顧客。 「…唔……一碗陽春麵……可以嗎?」 「請,請裡邊坐,」老闆娘將他們帶到去年同樣的二號桌,「陽春麵一碗——」 「好——咧!
  • 一碗陽春麵——那些年的課文
    陽春麵一碗——」案板上早就準備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麵條,一堆是一人份,老闆抓起一堆面,繼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鍋裡。老闆娘立刻領悟到,這是丈夫特意多給這母子三人的。熱騰騰香噴噴的陽春麵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圍著這碗面,頭碰頭地吃了起來 。
  •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陽春麵一把細面,半碗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橋頭老陳家的醬油,再燙上兩棵挺拔闊爽的小白菜,兵荒馬亂的年代,百鬼夜行,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不如一碗陽春麵來的實在。《靈魂擺渡》追過網劇《靈魂擺渡》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其舊事篇那集中最經典的一段臺詞。
  • 《一碗陽春麵》觸動靈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輝
    對於麵館來說,最忙的時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麵館的這一天,也是從早就忙得不亦樂乎。  平時直到深夜十二點還很熱鬧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過十點,就很寧靜了。北海亭麵館的顧客,此時也像是突然都失蹤了似的。  就在最後一位顧客出了門,店門要關門打烊的時候,店門被咯吱咯吱地拉開了。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走了進來。六歲和十歲左右的兩個男孩子,一身嶄新的運動服。
  • 火爆上海灘的30家麵館!少一碗都不行!
    地址:重慶南路183號(近復興中路)時間:周一-周日 6:30-20:00人均:24元大名鼎鼎的提籃橋,出名的絕不僅僅是監獄,還有這家鮮味麵館,一家活躍在市井的小麵館,永遠都爆滿!凌晨3點開灶,只為做好一碗牛肉麵。 貨真價實的鮮湯,絕非外面勾兌可比!嘉善新鮮運來的黃牛肉和牛骨,終日都在旺火上「咕嘟咕嘟」燉著,極其用心!
  • 漯河這家21年老牌陽春麵黃山路二店開業,吃一碗送一碗,送包子一籠!
    雖然這段話是來形容生活的,但是淺顯的來看,就這一碗陽春麵,也是大有說頭的。陽春麵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一碗陽春麵有點熟悉,沒錯,這就是原來市政府東邊,水利局旁邊,黃山路口那家有著21年之久的陽春麵館,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吧
  • #食物治癒系#一碗麵の微溫(常州麵館搜索2014)
    新聞廣播知名吃貨競文:曾住湖塘崴腳老太家隔壁,在一碗熱乎乎的麵條裡吃得出武進人天然的熱情和紮實,父親買一份回來,啪啪滿一盆,一家三口居然都能吃飽2. 徐小白HAHA:湖塘老街有個腳崴的老太婆做的淆肉麵和拌麵超級好吃,每天固定量供應,基本到11點半去就沒 (喂!一直喊人家崴腳老太!
  • 上海最銷魂的76家麵館
    來源/公眾號「廚影美食」原發布時間/2020-11-27好面之人,一生都在尋找一碗銷魂的面,在撲朔迷離的面界江湖中,在人潮洶湧的排隊大軍裡,為了一碗傳說中的好面,甚至不惜千裡之遙,上山下海,孜孜求索,瘋狂打卡……1、大腸面招牌:大腸面坐標:復興中路59
  • 味道寧德 | 市區這家40年老麵館,很多人從一碗9分錢就開始吃了!
    尋找味道中的寧德記憶……清晨的麵館裡,一碗清湯麵為寧德人注滿整日所需的能量,這煙火氣的寧德味道,是你我最平凡的幸福
  • 陽春麵:長三角一帶最低調又最老牌的麵條,渾身是故事
    傳統美食中的情愫最濃文字原創 / 鍾誠陽春麵人人都吃過,然而,為何叫陽春麵,知道的人卻不多。陽春麵最早叫「清湯光」,因為清湯寡水,沒有任何澆頭,因而得名。陽春麵歷史悠久,又是最草根的麵條,人緣特別好。比如,宋代著名詞人趙崇就寫有一首《戀繡衾》讚美它:江煙如霧水滿汀。早梅花、偏佔淺清。倚翠竹、寒無力,想瀟湘、斜日暮雲。幾回夢斷陽春麵,問百花、猶隔幾塵。
  • 陽春三月,那一碗讓我動了心思的陽春麵
    陽光明媚的春天,沒有什麼比來一碗陽春麵更應景了。似乎除了月餅元宵之類的節日美食外,也只有陽春麵是以時光命名的家常美食了吧。 上海人對於陽春麵的喜愛程度,就好像是四川人離不開辣一樣。簡單樸素甚至時不時就會想念,特別是那碗醬油湯底......
  • 鍋貼、八寶辣醬、陽春麵…這些看似普通的老味道,是真的難尋!
    調味也是20多年沒變過,專注於這一碗堪稱老上海最後一碗的弄堂小餛飩。白斬雞作為上海地區的傳統名菜。「說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句話興許很多上海人耳熟能詳,但今天小編要說可不是小紹興,畢竟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嘛。
  • 簡單又好吃的陽春麵,到底怎麼做?
    在廚友@涼公子 看來,陽春麵是日常,是民間,還是有情感的濃重記憶。
  • 一碗醬油麵,深入靈魂的味道
    餓的時候,一碗葷油加蔥花衝出的醬油麵,絕對能勾起人的滿滿食慾。這種脫胎於神仙湯做法的麵條,是記憶裡家的味道。在南京,有人居然專門開了一家醬油麵館,家的味道在這裡被放大。對於那些一時沒有辦法吃到爸媽醬油麵的人。可以在這裡吃一碗撫慰自己的某些情緒。
  • 上海灘爆爆爆火30家麵館!值得一輩子收藏!
    秋來風起,胃要先暖起來,最是一碗辣肉麵來的熨貼,呼哧呼哧下肚,就是最簡單粗暴的幸福!又爽又滿足!最經典的當屬那碗燜蹄面,被上海人視為「上海第一面」,穩居菜單最醒目的位置。老字號總不失上海人最愛的美味!面、炸豬排、生煎、小籠等等,一家店吃遍老底子上海美味!一碗鍋貼+餛飩,就是老底子人的萬年標配!
  • 臨海最值得一去的老街,市井煙火傳承數千年,當地人:活著的老街
    這個紫陽古街可以說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千年古街了,我們從台州府走,穿過興善門就可以到達,歷史上的紫陽古街可以說是整個台州府內人氣最為旺盛的一處,在街道兩旁是各種商鋪,街道上是南北而來的商人,就算是到了現在這個世紀,依舊沒有將其輝煌給消散,這個市井煙火氣息傳承了數千年,而且這裡一直都被人們稱作「臨海第一街」,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其是遊客們來到臨海市後,這裡是大家最不可錯過的一大老街
  • 2020探店山西麵館,歲末冬夜一碗麵,承載了多少濟南人的麵食情結
    #百城百味#面對於幾千年農耕歷史的中國人來說,是一種有著特殊情感的食物,北方人愛吃麵其他如大拉麵、刀撥面、撥魚、剔尖、河撈、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泉城濟南的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麵館也有很多,日式拉麵、酸菜魚面、加州牛肉麵、蘭州拉麵、陝西麵館……而作為麵食發祥地的正宗的山西麵館卻是非常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