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朦朧的揚州瘦西湖
讀過汪曾祺先生關於美食散文的小夥伴應該和我一樣,對其描寫的美食早就垂涎三尺,明明就是生活中最質樸的美食,像是黃油餅、涼麵、鴨蛋等等,卻在汪先生的筆下成為了有靈魂、有溫度的人間煙火所在。
和美食錯過的公交車、計程車、小電驢
八點半左右坐上了揚州到高郵的旅遊大巴車,十點半左右到達了高郵,因為對行程沒有什麼特殊的安排,就晃晃悠悠的打車去了京杭運河中河心島上的鎮國寺(之後的遊記會介紹)。
高郵鎮國寺
高郵的旅遊公交還是比較方便的,五路公交車差不多囊括了縣城大半的景點。我們在南門大街走了一圈之就開始覓食,講真景區中吃的東西還是比較少的,除了景區入口處的冶春和幾家並不是高郵特色美食的飯館。
南門大街景區
因為在揚州已經品嘗了揚州早茶,到了高郵就像尋點高郵特色美食,不曾想開啟了騎共享單車遛斷腿的狀態。早在到高郵之前,我們便做了攻略,準備去嘗嘗當地人都愛的陳曉五餃面。
同樣愛做攻略的小夥伴應該發現這家餃面有兩家,一個是陳小五,一個是陳曉五,熱情的司機大叔說是姐妹兩個人開的。綜合離著南門大街的距離以及我們肚子的飢餓程度,果斷騎上共享電動車,來到了距離南門大街不到兩公裡的陳曉五餃麵館。
南門大街景區
這裡要劃重點了!如果大家想要打卡這家美食,一定早去,不要相信美食推薦APP上的營業時間,我們一點多鐘去的時候迎接我們的只有橫在門口的長條凳子!
鎮國寺
已經餓過頭的我們機智地發現,該麵館和汪曾祺先生紀念館在同一條路上,小電驢騎上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全國好多城市都會有的人民路,也就是高郵人口中的東大街。
沿途經過的高郵小城圖片
在東大街的盡頭找尋當地人也愛的麵館
在一群新開發、待開發的區域裡,最有高郵特色的東大街便藏身於此。不寬的路面,抬頭就能看見的交錯高壓電線,以及街邊泛著原始色彩的鋪面,一下子將人拉到了八九十年代的高郵。
下午變天了,人民路東大街
汪曾祺先生紀念館出於東大街的中間部分,將車存放好之後就遇到了大名鼎鼎的「二子蒲包肉」。彼時餓過頭的肚子隨著美食的刺激開始叫囂,這時真的就是衝到了二子家門口。
可能是錯過了飯點,二子家門口並沒有出現網友照片中排隊的情況。湊近窗口蒲草的清香夾雜著肉的葷香味兒已經飄進鼻子裡,像是手掌大小、葫蘆形狀的蒲包肉已經碼放在了食案上,一個五塊錢,出奇的便宜,我們迅速買下五個,並煩請老闆娘幫我們切好。
請認準「二子」蒲包肉,汪曾祺先生也愛的美食
切肉的功夫向老闆娘詢問了老街上的麵館,因為大鴨梨真的對江蘇的麵條毫無抵抗力。爽朗的老闆娘推薦了老街盡頭一家沒有招牌的麵館,一個勁兒囑咐我們不要過橋,並介紹這家麵館是當地人都愛的麵館,「菜色」簡單,很是美味。
謝過老闆娘,拎著裝有粉撲撲蒲包肉的塑膠袋,一面吃,一面尋找那家坐北朝南,沒有招牌的麵館。
蒲包肉
蒲包肉的口感很奇妙,纖維感很強,一縷一縷的,但是不柴,和其粉粉的顏色很配的嫩嫩的口感。因為大多數都是瘦肉,所以吃起來並不膩,味道除了蒲草香、肉香還有點含肉量高的香腸味道,總之美美噠!
老街上的店鋪也非常有滄桑感,依然存在櫃檯的小賣部,傳統的點心鋪以及能夠看得見稻穀的釀酒鋪,熙熙攘攘卻又很是平常,在我們看來已經是新鮮、復古的生活就是他們每天經歷的日子,這樣視覺、心靈上的撞擊還是很奇妙的。
東大街
終於在老街的盡頭,一家手工布鞋店的對面,我們發現了老闆娘介紹的老麵館。它從外面看上去真的非常老舊,老舊的房子,擁擠的空間,擺著幾張就像很多人家裡吃飯的老舊且形狀各異飯桌,就連那口冒著滾滾熱氣的煮麵鍋看上去都是上世紀的產物。
請認準這家老街盡頭的麵館
於是我也就入鄉隨鄉,像是在奶奶家吃飯一樣坐了進去。沒有菜單,沒有人催促點單,忙活的阿姨用像是鄰居一樣的眼光詢問我們吃什麼,我觀察了一下要了一個麵條,一個餛飩,還追加了一碗餃子。和同行的老嚴開玩笑,阿姨一定在想這兩人太能吃了,拿著蒲包肉,點了三碗麵食。我們真的就是因為小店冒著的「鍋氣」勾起了肚子裡的饞蟲。
老麵館店內的場景
一碗陽春麵,江南很常見的手壓鹼麵條,並沒有過多的湯汁,更像是一碗拌麵。湯汁是用油,我猜還有點豬油,醬油以及五香粉、胡椒粉調製的,麵條是汆燙熟了之後放進去的,看上去就如同它的名字,很「陽春」,很樸實!
陽春麵
拿到手的麵條拌起來,讓每一條麵條上都裹上湯汁,然後就是大快朵頤!我最愛江南麵條的口感,偏硬,有明顯的鹼味,但又不搶面香!簡單的湯汁五香粉是點睛之筆,這也是在揚州市區好多傳統餃麵館中的做法,會使簡簡單單的陽春麵味道一下子豐富起來,油香中追加著更有層次的調料香,真的很完美!
店內簡單的陳設
少許的胡椒粉在出溜麵條中帶著些許的辛辣,綜合豬油中的小膩,這時梨白只能感慨,老街中的這家老鋪子,做麵條的阿姨就像是你我的奶奶、媽媽一樣,往往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了讓我們最流連忘返的味道!
茼蒿豬肉餡兒的餛飩
餃子和餛飩是茼蒿豬肉味的,能吃出食材的新鮮,當然能夠佐證這份新鮮的還有陪伴顧客吃麵在包餃子、包餛飩的店主一家,這就是廣告中所說的新鮮看得見!餃子、餛飩中的湯水明顯比麵條多,再配上點老闆自製的芥菜、辣椒,這就是我們在高郵遇到的最幸運的味道!
茼蒿豬肉餡兒的餃子
到了結帳的時候,又是一個「驚喜」,三碗麵食,兩個人肚子撐飽飽,只要十八塊錢,這個價錢在大城市甚至吃不了一碗麵!所以有的美味真的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再三確認價錢之後,阿姨也被我們惹笑了,這碗「陽春麵」真的如同它的名字,是十個「銅板」就能買到的幸福味道!
麵館對面的樣子
老街上的手工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