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的故事41

2021-02-19 因果學堂

無行於妻子。

 

 

【解釋】

 

丈夫對待妻子不義不慈。

 

【分析】

 

對待妻子的態度,應該要和氣尊敬;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要嚴肅端正;若是對妻子不能夠以禮相待,則失去了夫唱婦隨的義理;若是不能夠用道理來教導孩子,則傷害了父親生育子女的恩德;而不義不慈,就叫做無行;今天許多做丈夫的人,對待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褻狎無禮;對待孩子,不是姑息太過,就是苛責太甚,自己本身就不義不慈了,又如何能夠去責怪妻子呢?

 

故事一:

 

後漢人張湛,為人嚴謹莊重,而且非常的好禮;經常對自己的妻兒,講說為人處世的道理,就好像君王在領導群臣一樣;所以他的妻子也能夠和他互相的勉勵,彼此的督促;因而在鄉裡之中頗有聲望。張湛的榜樣,可以作為教妻教子的典範。

 

故事二:

 

史堂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娶了妻子,後來考上功名,就常常的恨自己不能夠娶到有錢人的女兒為妻,因而感到非常的後悔;於是就不再理會妻子,也不再跟妻子同房;史堂的妻子因此而悶悶不樂,久而久之,就生病了;一病就病了幾年,史堂連看都不看一下;妻子因而感到非常的痛心。在她快要死的時候,就在隔壁呼喚史堂說:『我都快要死了,難道你忍心不看我最後一面嗎?』史堂竟然狠心到連最後一面都不去看妻子。妻子死後一年,冥司因為史堂對待妻子刻薄寡恩,無情無義,就削去了他的壽命和福祿,史堂突然的就病死了。

 

故事三:

 

涿州王瑤非常溺愛他的兩個兒子,結果養成了孩子的惡性;自己管不住兒子,只好告到官府,後來兩個兒子都死了,王瑤於是就絕了後。等到王瑤死了以後,就在第二年二月十五日的夜晚,涿州城隍廟的司祝劉進,看到有一個人手裡持著狀子,在向城隍請求清明祭祀,城隍很生氣的說道:『王瑤,你有兒子卻不能好好的管教,弄到自己斷絕了後代,誰會來祭祀您呢?』城隍說完之後,就命令鬼卒把王瑤驅走,王瑤只好大哭而去。而第二天廟主就到王瑤的家中拜訪,才知道原來王瑤已經死了一年多了。

 

【再析】

 

古語說:『孔子家兒不識罵,曾子家兒不識鬥。』這都是習以成性的緣故啊!又說:『養子弟就如同養芝蘭一樣;既要積學以培養子弟,又要積善以滋潤子弟。』父親不可以過分的溺愛兒子,子弟從小就要嚴格的管教,長大之後,就不會有兒女不肖的遺憾了。又說:『家中有幾個孩子,飲食衣服就要公平的分配,長幼尊卑的禮數,一定要嚴格的執行;是非善惡好壞,一定要分辨的清楚;在子弟小的時候,教他們要公平,長大之後,就沒有爭奪財產的禍患;從小嚴格的管教,長大之後,就沒有犯上傲慢的禍患;從小教以分別善惡邪正,長大之後,就不會有變成流氓土匪的禍患。再加上前面所說的合起來看,就知道該如何的做了。』

 

失禮於舅姑。

 

【解釋】

 

媳婦對待公婆,不孝順不恭敬。

 

【分析】

 

媳婦事奉公婆,就像兒子事奉父母一樣;態度要和顏悅色,柔聲下氣;要關心公婆的冷暖疾病和痛癢,出入也要相扶持,對待公婆稍微有些失禮,就是不孝;而且這種不孝的罪惡通天,甚至會遭到雷火殛斃的報應。唉!媳婦與公婆的關係,是因為和丈夫結婚所形成的;而兒子和父母的關係,則是天生血緣的親情啊!自古以來,兒子不孝父母,而媳婦卻會孝順公婆的,恐怕沒有這種的道理吧!所以凡是媳婦失禮於公婆,這都是兒子造成的;所以鬼神豈會只是專門責罰媳婦不孝而已;希望做人家兒子的,一定要深思啊!

 

故事一:

 

明朝崇禎五年三月廿二日,淮安山陽縣毛繼宗的妻子馮氏,天性至孝,婆婆年事已高,而且病得很嚴重,毛繼宗剛好又運送糧食赴京城;馮氏沒有辦法,夜晚的時候,就沐浴更衣,向上天請求,代替婆婆而死;於是就取刀刺□,肝臟的尖端露出了出來;這時候忽然聽到兒子呼叫,怕會吵醒婆婆,就用手帕暫時先掩住傷口,進入房間安撫兒子;後來又擔心只有一點點的肝,恐怕不足以治好婆婆的病,就虔誠的禱告後再割;那時候月亮尚未出來,而天空忽然變得光明清淨,星星都燦爛得發光,照在馮氏的身上,如同白天一樣的明亮;馮氏就再割下一片的肝臟,立刻煮成了羹湯,送給婆婆吃;婆婆剛吃入口,便覺得甘美異常,還問她說:『這是什麼東西啊!怎麼這麼好吃呢?』馮氏就假託稱道:『鄰居捉到了一頭鹿,這是鹿的肝啊!』婆婆就把肝湯全部吃了,說也奇怪,病竟然就好了。馮氏當時因為至誠所感,所以傷口也不覺得疼痛;但是血跡則難以掩飾,而被小姑察覺到,全家人驚傳此事,婆婆方才知道是媳婦救了自己;感動得痛哭流涕,更加的疼惜媳婦;當時裡中的讀書人,就決定把這個事跡寫出來,準備呈給皇帝;但是卻苦於官員的需索無度,而未能夠將這件事情上達天子知曉;所幸徽州有位讀書人江天一,寫了一本『奇孝驚天集』,才把這件事情留傳下來。

 

故事二:

 

宋朝賈耽擔任滑州節度使,當時有位民婦,事奉婆婆不孝,婆婆因為年老眼睛看不見,民婦就以汙穢的食物給婆婆吃,婆婆覺得味道怪怪的;當兒子從外面回來時,就拉著兒子問,兒子看見妻子居然用穢食給婆婆吃,就仰天大哭;忽然之間,雷震疾發,就把民婦的頭截斷了,而以狗頭接在她的頸子上。賈耽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下令把民婦牽出來,在轄內遊街示眾,以警惕不孝的人。

 

【再析】

 

唉!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說婦人的性情像水一樣的善變,所以很難收到馬上教好的效果;像這種的說法,實在是毫無道理啊!今天生為女人,父母既然已經失去教養的方法,嫁作別人的媳婦之時,而愚笨的丈夫,又沒辦法作為婦人學習的典範;於是就覺得婦人忤逆淫妒的惡習,無法抑制了;如果女孩的父母,從小到她出嫁,就以孝順公婆、尊敬丈夫、要柔要順的道理,開導她、教育她,就算她嫁給沒有才能的丈夫,也可以知道自己要如何的站起來,幫助丈夫成立家業;如果她所嫁的是位值得學習的好丈夫,那就更能夠發揮賢妻良母的德能了。所以教育女兒和教育兒子是同等的重要,這種道理,應當為普天下的人說清楚啊!

 

輕慢先靈。

 

【解釋】

 

輕視怠慢祖先之靈。

 

【分析】

 

祖宗、父母死了以後,他們的陰靈常在,就叫做先靈。凡是殯殮無禮,居喪違制,安葬不迅速,齋祭不誠懇,拜掃不勤勞,祠堂不整潔,香火斷斷續續,這些都是輕慢先靈。水有源頭,木有根本,為人豈可忘記先人之靈呢?若是於此而有失,那麼就不足以稱為人了啊!

 

故事一:

 

梁朝的昭明太子蕭同,天性仁慈孝順,他的生母丁貴嬪過世,他傷心的連水漿都不入口;每每哭到傷心處就昏倒了。梁武帝就告誡他說:『人的身體雖然死了,但本性是不會消失的,我還活著,你怎麼可以這樣的傷害自己的身體呢?』於是太子才勉強的吃了一點點的食物,從武帝告誡之日起,直到丁貴嬪出殯下葬的那天,太子每天只喝麥粥一升而已;太子的身體向來都很強壯,腰帶有十圍之寬,至今腰圍卻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他每次入朝的時候,官員和百姓見到他,這副消瘦的樣子,莫不為他傷心落淚。

 

【再析】

 

功格說:『父母親過世以後,若三年內不下葬,只要延遲一個月,就為十個過;埋葬不盡心力,或是因此而導致父母的遺體遭受到侵壞,為一百個過;發覺之後,又不立即改正的,只要拖延一天,就為十個過。』又說:『祭祀先靈,不遵守時間,就是不敬,為一個過;若是因為遊樂而遺誤了祭祀的時間,則為五個過。』

 

故事二:

 

鄧左名每次掃墓的時候,必定會留連在墓地,直到第二天才回來。他說:『一年之中,到墓地的日子沒有幾天,所以我不忍心隨便的看看就離開了啊!』

 

【再析】

 

這真是至性之言啊!今天世俗之人,每年僅有在清明節的時候才去掃墓,其餘的時間,都置親於荒郊野外而不聞不問;祭拜的時候,就率領了兄弟親友一大票人,放情的遊覽,盡歡而歸;所以清明節變成了不是去掃松,而是去賞梅;不是去省墓,只是去踏青而已;唉!供養不及於父母,妻子飽食又有何益?父母在生的時候,供養若是有虧,死了之後,花再多的錢埋葬,又有什麼用呢?

 

違逆上命。

 

【解釋】

 

違背了上面的命令。

 

【分析】

 

凡是一切處在下位的人,受命於上,都叫做上命;例如臣子受命於君王,兒女受命於父母,弟子受命於先生。而這些上對下的命令、指示、吩咐、差喚等,若是不合道理不可行的,也應當要婉轉的說明,先期的勸諫,表明自己不敢受命的原因;若是合乎道理應該做的,而奉行不力,尚且有罪,更何況是違逆呢?而違逆上命的人,也就是將來成為亂臣賊子的開端啊!

 

故事:

 

明朝的陶安,是安徽當塗人,明太祖命令陶安負責治理黃州,並且告諭他說:『你要好好的照顧黃州的百姓啊!』陶安於是就恭敬的秉承了皇上的命令,到了黃州之後,就免除賦稅,節省徭役,勤於教育,減輕刑罰,百姓對他的施政,都感到心悅誠服。朝廷又召他為學士,遷調他擔任江西省的參知政事,陶安對每一件事情,都是盡心盡力的去做,以副皇帝的命令;陶安死的時候,皇上還親自的為他撰寫祭文弔祭他,並且還贈給他諡號,以福蔭他的子孫;陶安的兒子孫子,也都考上了功名,做到卿佐的職位。

 

【再析】

 

現在管理地方百姓的父母官,都是仰承國家託付給他治理地方的重責;有的竟然不盡責任,殘害百姓,一點都不體會君王元首希望他能夠好好教養百姓的苦心,這種違逆的罪過,實在是罪大惡極啊!在百姓來講,固然對他是莫可奈何,那裡會知道上天的鑑察是絲毫不漏的;所以百姓是不可以虐待,而上天更是不可以欺騙啊!

 

作為無益。

 

【解釋】

 

所作所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分析】

 

世間的萬事,轉頭就空了;惟有自己積德行善,為社會興利除害等等的事情,自己才能夠世世生生,隨身受用而沒有窮盡,這才是有益的事情。若是建大的房屋,買好的田地、衣服、車子,以及收集一切的詩畫古玩等等的事情,都是無益的作為,而且還會喪志累身,一點益處都沒有;至於張燈結彩、歌舞演戲、喝酒抽菸、賭博嫖妓等等的事情,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很大的害處啊!

 

故事:

 

宋朝的張詠,鎮守成都的時候,考慮百姓恐怕會因為生活艱困,鋌而走險當強盜,就實行一種平抑米價的措施;自從實行這種的措施之後,雖然遇到了荒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會餓肚子沒飯吃了。陳堯佐在擔任廣南漕運的時候,發現當地土人的風俗,生了病卻不吃藥,反而向鬼神祈禱求病好,結果很多人因此而病死;陳堯佐就搜集了許多家中珍藏治病的驗方,刻在驛站館舍的石頭上面,供人參考;土人照著藥方服用之後,病就好了;因此而改變了土人生病求鬼的不良風俗,當地百姓的健康情形,也因而大有改善。蘇東坡在擔任杭州知府的時候,疏通了兩條河流,修好了六口深井,建築長堤,並且在長堤上面種植楊柳樹,以增加堤防的功能和益處,當地的百姓因此就把長堤命名為蘇公堤。喻仲寬擔任順昌知縣的時候,當地的風俗,在生了女兒之後,多把女嬰溺死;喻仲寬就作了一篇勸戒的文章,並且召請了當地的父老到府中,殷勤的招待慰勞;拿出了所寫的勸戒文,非常誠懇的勸導父老們,盼他們能夠協助,改變這個不好的風俗,果然當地溺死女嬰的風俗,真的就因此而改變了。

 

【再析】

 

以上的作為,都是有益的;因此要知道君子處世,貴在能有益於人,和有利於物;而不只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卻沒有真實有益的作為啊!至於我們則更應該修身正己,反省過失,改掉壞毛病;當知每天的時間,都快不夠用了,那裡還有時間造作種種無益的行為呢?這都是因為不知道,我們這個虛幻的身體,和這個虛幻的外境,在倏忽之間,就會消散磨滅的啊!惟有我們這個圓明的本性,縱然是經歷了萬劫的時間,卻是依然不變的存在,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啊!現在的人,與其每天閒著無聊,打發時間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稍做些工夫呢?

 

懷挾外心。

 

【解釋】

 

暗中懷藏著外心。

 

【分析】

 

臣子欺騙君王,子女違逆父母,妻子背叛丈夫,兄弟彼此賊害,朋友互相傾陷,這些行為都是懷藏著外心所造成的啊!然而懷藏外心,並不需要等待形諸於事實;只要這種的心念一動,別人雖然不知道,然而鬼神早就已經在譴責他的心了啊!

 

故事一:

 

宋朝的奸相秦檜,企圖與金人暗中串通,所以極力的主張和議。只要宋朝的將領與金人作戰的時候,稍微有點勝利,他就下令班師回朝;因此宋軍所佔領的城市,隨即就失守了。又將嶽飛害死在獄中,後來有人到地獄,見到秦檜在無間地獄受苦。今天杭州的嶽王墓,鑄有秦檜夫婦的鐵像,跪在嶽王的墳前;到這裡的遊客,每次都會拿起木頭做的手掌,批打秦檜夫婦的鐵像,有的人甚至還對鐵像尿尿以洩憤呢!

 

故事二:

 

明朝的時候,越中地方有位先生,對待他的妻子非常的專情;然而妻子卻喜歡上鄰居的少年。兩人經常偷偷的眉來眼去,雖然妻子和先生同處一室,但是心裏面卻老想著隔壁的少年。後來先生病死了,守喪的期間還沒守完,就急著嫁給了鄰居的少年。晚上就夢到前夫跟她說:『我死了你再嫁,姑且不責備你;但是我在世的時候,你卻懷有外心,實在是可恨啊!』於是就拿起了鐵錘,捶她的背;不久之後,這位妻子竟就吐血而亡了。

 

自咒咒他。

 

【解釋】

 

自己詛咒自己,而又詛咒他人。

 

【分析】

 

這句是說詛咒而又沒有正當的道理可以訴求的人。凡是心中怨恨難平,而自己詛咒自己死,而又詛咒別人死,這就是小人、女子招來災禍的先兆;往往就會在還沒到死的時候,卻如自己所詛咒的,馬上就死的情形發生了,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呢?

 

故事:

 

堰典的妻子,曾經與人私通;而且又偷了鄰居的一條手巾,鄰居因此而責罵堰典的妻子不要臉。堰典聽到了非常的生氣,於是就詛咒自己,又再詛咒鄰居說:『我太太如果與人通姦,以及偷了你的手巾,我就被雷打死;否則你就必會被雷打死。』沒過多久,堰典就真的被雷打死了,胸脅下面還出現了『痴人保妻』四個字;而他的妻子也被雷打死,胸脅下面也出現了四個字—行奸為盜;意思是說:與人通姦而又偷竊。

相關焦點

  • 太上感應篇 太上道祖慈悲聖訓
    劉金龍善信:法界張三丰祖師降言:《太上感應篇》乃太上道祖親言。可助後世。提示①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之一輩份為尊開天闢地以來為教化始祖 傳道之祖已超越金仙佛果後後期準聖十地成就無極道果  位列上德老祖  為上哲朝臣尊號玄明聖德上帝   太上道祖  人間後世銘記於此  敬畏神德為其至善②最新天降善書《新太清聖境遊記》《新地獄遊記》《昊天玉皇新金闕遊記》均有太上道祖法理開示及淨土詳細介紹
  • 太上感應故事:口是心非假忠義,趨炎附勢真小人
    從今天開始,酒歌說文將開闢新欄目,太上感應故事。和大家一起解讀古今第一善書《太上感應篇》,說書中的故事述人生百態。這是第一篇.正如太上開篇說的那樣: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關注「酒歌說文」,每日更新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弘揚傳統文化,感謝一路有你陪伴!
  • 太上感應法(三)
    第七步,順其自然地享受和接收及體驗太上感應的道醫信息遙感之樂趣。總之,這種感覺或感應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這種感覺就是道,就是德,就是神,就是靈,就是場,就是意,就是氣,就是功,就是光,就是波,就是音,就是太上之感應,道醫之能量,十方三世一切帝神仙佛聖真君王師們普渡眾生的慈悲信息,同時也是崇真道長的浩然正氣,一顆真心。當你有了這些得氣的感應和感覺時,當你接收到了太上感應的道醫信息遙感之後、一定要「想到好、意念好」,以後「言行舉止不離好」。
  • 《太上感應篇》拼音版(含視頻誦讀示範)
    太 上 感 應 篇   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濟人之乏,容人之過,憫人之孤,一心如此,聽命於天,故能久證真位;今勸世人,每日誦太上感應篇一遍,遵以修行,及書寫一帙,日夕瞻視。
  • 老子《清靜經》及《太上感應篇》全文,一定要收藏!
    勸善奇書《太上感應篇》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飲酒的三十五種過失 《感應篇彙編白話》
    【編者按】兒女從小,即為教其常念《感應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須念一遍。盡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講》,依之而行,則自可歸於正人君子之域矣。——印光大師嗜酒悖亂。◎《太上感應篇》相關資料下載連結:http://pan.baidu.com/s/1dEa1Qd7
  • 憫人之兇 樂人之善《太上感應篇》第9集
    ……※※※※※※※※※※※※※※※※※※※※※※※※※※溫馨提示:建議wifi下觀看學習《太上感應篇》節目文字版 第九集 憫人之兇 樂人之善(主持人:雅清除手機微聽收聽節目方法回復a3獲取詳情微信平臺收聽節目方法回復a4獲取詳情播出媒體合作電話010-88824269中華文化大講堂在線提問提問請直接回復養正學校教育平臺添加微信:yzjypxxx《太上感應篇
  • 道家骨儒家衣,一個故事詮釋「正人君子」
    最近讀經典《太上感應篇》,在說到正人君子,就用一個故事詮釋了這個道理。古時候,有個名叫周景的人,為人放浪形骸,任性傲慢,自認為已經通曉世間之事,看透人間冷暖。頗有些「世人皆醉,唯有自己獨醒」的意思。《太上感應篇》雖然是道教勸善書,但也是一部優秀的國學經典。千百年來暢銷不衰,其關鍵原因在於,這本書暗合中國人為人處世之道。既有道家的出世思想,也有儒家入世的圓滑。從聖賢立心發願,以微言立大意,雖然不過講述日常波瀾不起的故事,但深藏生活處世,待人接物的大學問。
  • 《淮南子》「太上之道」詮義
    胡適稱漢代道家巨著《淮南子》為「絕代奇書」,而《原道》則是這部奇書「二十一篇」裡最具道家「道」論「奇」彩的一篇。《原道》中關於「太上之道」的哲學思辨、闡論,對此有著充分的理論反映,能較為精要而顯明地體現出《淮南子》一書「道」論的要旨、特點、價值和意義。圍繞「太上之道」,劉安等人在《原道》中從四個層面進行理論闡釋:一是總論「太上之道」的哲學要義。
  •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須彌感應篇》是空間法則功法
    《須彌感應篇》是空間法則功法忘老魔還一直未交代《須彌感應篇》是什麼,貧道在這裡先頂個雷,認為《須彌感應篇》是空間法則功法。詳細的分析就不做了,須彌是佛教用語,音譯詞,相傳為古印度的名山,居於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意指無窮無盡的空間,佛家通常比喻無窮大。
  • 科學探討:念誦三官經帶來的最大感應
    然後道長聽了,說你能反思這是一件好事,可以嘗試讀誦一下道教經書,於是他推薦了我三官經,當時這本書我還找不到,於是我手抄了一份,天天讀誦,然後從這本經書開始,我又接觸太上感應篇等許多經書,讀得越多,越知道自己錯了,懂得越多,越知道自己之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混蛋。
  • 《感應篇直講》(32) 邪淫十二害
    一害名利:感應篇說,三臺北鬥、三屍、灶神,隨身察過,那有夜深人靜,上天不知的理?歷看果報,如李登犯了,削去狀元宰相。宜興木客某犯了,黑虎銜他頭去。命該富貴,也要削盡,況福分淺薄,狼狽何堪。  一害壽命:鬼神削奪人壽,淫惡為最。況且慾火焚燒,精神竭,骨髓枯。又或驚恐死、癆瘵死、惡瘡死,好色必死,早年短折。
  • 感應故事~至誠祈請大悲水,治好即將瞎掉的眼睛!
    ,都是閱讀量3000以上的精選故事。81:戒淫故事~撩人淫慾、引人心動的原因和後果82:戒淫故事~有十多年的邪淫史女子的血淚懺悔83:文殊感應~五臺山上的瘋老人84:地藏感應~一個乞丐的感人故事85:戒殺故事~殺三條魚,減四年陽壽86:彌陀感應~念佛人身有佛光,鬼不敢靠近87:戒淫故事~對治淫慾的兩大法寶88
  • 【深信因果】飲酒的三十五種過失 |《感應篇彙編白話》
    兒女從小,即為教其常念《感應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須念一遍。
  • 太上都感嘆,太清有何謀劃
    這篇文章帶來玄幻小說《萬古神帝》的最新章節淺評以及重點內容分析。眾所周知,飛天魚現在更新越來越不勤快了,昨晚熬夜到凌晨才發布,而且貌似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就是提了一個字,算是張若塵衣錦還鄉,炫耀一番。也算是給兩儀宗發了一塊免死金牌。
  • 蔡禮旭老師《太上感應篇》——第八講選段①
  • 經典共讀:《太上感應篇》(中英對照)(三)
  • 太上布衣轉站起點新書來襲,成名舊作《最強反套路系統》仍在停更
    發現仙俠大神太上布衣在今天上午開新書了,而且這一次沒有選擇首發創世,而是轉戰起點了。新書名《修仙界最後的單純》目前上傳了六千五百多字。開書即籤約,也是妥妥的大神慣例了。簡單去試讀了一下這個開頭,目前故事明顯還沒展開,只是交代了一下主角這群人穿越的緣由。一群大學生組織畢業旅行,結果飛機失事了,一群人除了機長等人不知所蹤外,其餘乘客和幾個空姐倒是一點問題沒有,最終流落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