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行於妻子。
【解釋】
丈夫對待妻子不義不慈。
【分析】
對待妻子的態度,應該要和氣尊敬;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要嚴肅端正;若是對妻子不能夠以禮相待,則失去了夫唱婦隨的義理;若是不能夠用道理來教導孩子,則傷害了父親生育子女的恩德;而不義不慈,就叫做無行;今天許多做丈夫的人,對待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褻狎無禮;對待孩子,不是姑息太過,就是苛責太甚,自己本身就不義不慈了,又如何能夠去責怪妻子呢?
故事一:
後漢人張湛,為人嚴謹莊重,而且非常的好禮;經常對自己的妻兒,講說為人處世的道理,就好像君王在領導群臣一樣;所以他的妻子也能夠和他互相的勉勵,彼此的督促;因而在鄉裡之中頗有聲望。張湛的榜樣,可以作為教妻教子的典範。
故事二:
史堂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娶了妻子,後來考上功名,就常常的恨自己不能夠娶到有錢人的女兒為妻,因而感到非常的後悔;於是就不再理會妻子,也不再跟妻子同房;史堂的妻子因此而悶悶不樂,久而久之,就生病了;一病就病了幾年,史堂連看都不看一下;妻子因而感到非常的痛心。在她快要死的時候,就在隔壁呼喚史堂說:『我都快要死了,難道你忍心不看我最後一面嗎?』史堂竟然狠心到連最後一面都不去看妻子。妻子死後一年,冥司因為史堂對待妻子刻薄寡恩,無情無義,就削去了他的壽命和福祿,史堂突然的就病死了。
故事三:
涿州王瑤非常溺愛他的兩個兒子,結果養成了孩子的惡性;自己管不住兒子,只好告到官府,後來兩個兒子都死了,王瑤於是就絕了後。等到王瑤死了以後,就在第二年二月十五日的夜晚,涿州城隍廟的司祝劉進,看到有一個人手裡持著狀子,在向城隍請求清明祭祀,城隍很生氣的說道:『王瑤,你有兒子卻不能好好的管教,弄到自己斷絕了後代,誰會來祭祀您呢?』城隍說完之後,就命令鬼卒把王瑤驅走,王瑤只好大哭而去。而第二天廟主就到王瑤的家中拜訪,才知道原來王瑤已經死了一年多了。
【再析】
古語說:『孔子家兒不識罵,曾子家兒不識鬥。』這都是習以成性的緣故啊!又說:『養子弟就如同養芝蘭一樣;既要積學以培養子弟,又要積善以滋潤子弟。』父親不可以過分的溺愛兒子,子弟從小就要嚴格的管教,長大之後,就不會有兒女不肖的遺憾了。又說:『家中有幾個孩子,飲食衣服就要公平的分配,長幼尊卑的禮數,一定要嚴格的執行;是非善惡好壞,一定要分辨的清楚;在子弟小的時候,教他們要公平,長大之後,就沒有爭奪財產的禍患;從小嚴格的管教,長大之後,就沒有犯上傲慢的禍患;從小教以分別善惡邪正,長大之後,就不會有變成流氓土匪的禍患。再加上前面所說的合起來看,就知道該如何的做了。』
失禮於舅姑。
【解釋】
媳婦對待公婆,不孝順不恭敬。
【分析】
媳婦事奉公婆,就像兒子事奉父母一樣;態度要和顏悅色,柔聲下氣;要關心公婆的冷暖疾病和痛癢,出入也要相扶持,對待公婆稍微有些失禮,就是不孝;而且這種不孝的罪惡通天,甚至會遭到雷火殛斃的報應。唉!媳婦與公婆的關係,是因為和丈夫結婚所形成的;而兒子和父母的關係,則是天生血緣的親情啊!自古以來,兒子不孝父母,而媳婦卻會孝順公婆的,恐怕沒有這種的道理吧!所以凡是媳婦失禮於公婆,這都是兒子造成的;所以鬼神豈會只是專門責罰媳婦不孝而已;希望做人家兒子的,一定要深思啊!
故事一:
明朝崇禎五年三月廿二日,淮安山陽縣毛繼宗的妻子馮氏,天性至孝,婆婆年事已高,而且病得很嚴重,毛繼宗剛好又運送糧食赴京城;馮氏沒有辦法,夜晚的時候,就沐浴更衣,向上天請求,代替婆婆而死;於是就取刀刺□,肝臟的尖端露出了出來;這時候忽然聽到兒子呼叫,怕會吵醒婆婆,就用手帕暫時先掩住傷口,進入房間安撫兒子;後來又擔心只有一點點的肝,恐怕不足以治好婆婆的病,就虔誠的禱告後再割;那時候月亮尚未出來,而天空忽然變得光明清淨,星星都燦爛得發光,照在馮氏的身上,如同白天一樣的明亮;馮氏就再割下一片的肝臟,立刻煮成了羹湯,送給婆婆吃;婆婆剛吃入口,便覺得甘美異常,還問她說:『這是什麼東西啊!怎麼這麼好吃呢?』馮氏就假託稱道:『鄰居捉到了一頭鹿,這是鹿的肝啊!』婆婆就把肝湯全部吃了,說也奇怪,病竟然就好了。馮氏當時因為至誠所感,所以傷口也不覺得疼痛;但是血跡則難以掩飾,而被小姑察覺到,全家人驚傳此事,婆婆方才知道是媳婦救了自己;感動得痛哭流涕,更加的疼惜媳婦;當時裡中的讀書人,就決定把這個事跡寫出來,準備呈給皇帝;但是卻苦於官員的需索無度,而未能夠將這件事情上達天子知曉;所幸徽州有位讀書人江天一,寫了一本『奇孝驚天集』,才把這件事情留傳下來。
故事二:
宋朝賈耽擔任滑州節度使,當時有位民婦,事奉婆婆不孝,婆婆因為年老眼睛看不見,民婦就以汙穢的食物給婆婆吃,婆婆覺得味道怪怪的;當兒子從外面回來時,就拉著兒子問,兒子看見妻子居然用穢食給婆婆吃,就仰天大哭;忽然之間,雷震疾發,就把民婦的頭截斷了,而以狗頭接在她的頸子上。賈耽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下令把民婦牽出來,在轄內遊街示眾,以警惕不孝的人。
【再析】
唉!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說婦人的性情像水一樣的善變,所以很難收到馬上教好的效果;像這種的說法,實在是毫無道理啊!今天生為女人,父母既然已經失去教養的方法,嫁作別人的媳婦之時,而愚笨的丈夫,又沒辦法作為婦人學習的典範;於是就覺得婦人忤逆淫妒的惡習,無法抑制了;如果女孩的父母,從小到她出嫁,就以孝順公婆、尊敬丈夫、要柔要順的道理,開導她、教育她,就算她嫁給沒有才能的丈夫,也可以知道自己要如何的站起來,幫助丈夫成立家業;如果她所嫁的是位值得學習的好丈夫,那就更能夠發揮賢妻良母的德能了。所以教育女兒和教育兒子是同等的重要,這種道理,應當為普天下的人說清楚啊!
輕慢先靈。
【解釋】
輕視怠慢祖先之靈。
【分析】
祖宗、父母死了以後,他們的陰靈常在,就叫做先靈。凡是殯殮無禮,居喪違制,安葬不迅速,齋祭不誠懇,拜掃不勤勞,祠堂不整潔,香火斷斷續續,這些都是輕慢先靈。水有源頭,木有根本,為人豈可忘記先人之靈呢?若是於此而有失,那麼就不足以稱為人了啊!
故事一:
梁朝的昭明太子蕭同,天性仁慈孝順,他的生母丁貴嬪過世,他傷心的連水漿都不入口;每每哭到傷心處就昏倒了。梁武帝就告誡他說:『人的身體雖然死了,但本性是不會消失的,我還活著,你怎麼可以這樣的傷害自己的身體呢?』於是太子才勉強的吃了一點點的食物,從武帝告誡之日起,直到丁貴嬪出殯下葬的那天,太子每天只喝麥粥一升而已;太子的身體向來都很強壯,腰帶有十圍之寬,至今腰圍卻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他每次入朝的時候,官員和百姓見到他,這副消瘦的樣子,莫不為他傷心落淚。
【再析】
功格說:『父母親過世以後,若三年內不下葬,只要延遲一個月,就為十個過;埋葬不盡心力,或是因此而導致父母的遺體遭受到侵壞,為一百個過;發覺之後,又不立即改正的,只要拖延一天,就為十個過。』又說:『祭祀先靈,不遵守時間,就是不敬,為一個過;若是因為遊樂而遺誤了祭祀的時間,則為五個過。』
故事二:
鄧左名每次掃墓的時候,必定會留連在墓地,直到第二天才回來。他說:『一年之中,到墓地的日子沒有幾天,所以我不忍心隨便的看看就離開了啊!』
【再析】
這真是至性之言啊!今天世俗之人,每年僅有在清明節的時候才去掃墓,其餘的時間,都置親於荒郊野外而不聞不問;祭拜的時候,就率領了兄弟親友一大票人,放情的遊覽,盡歡而歸;所以清明節變成了不是去掃松,而是去賞梅;不是去省墓,只是去踏青而已;唉!供養不及於父母,妻子飽食又有何益?父母在生的時候,供養若是有虧,死了之後,花再多的錢埋葬,又有什麼用呢?
違逆上命。
【解釋】
違背了上面的命令。
【分析】
凡是一切處在下位的人,受命於上,都叫做上命;例如臣子受命於君王,兒女受命於父母,弟子受命於先生。而這些上對下的命令、指示、吩咐、差喚等,若是不合道理不可行的,也應當要婉轉的說明,先期的勸諫,表明自己不敢受命的原因;若是合乎道理應該做的,而奉行不力,尚且有罪,更何況是違逆呢?而違逆上命的人,也就是將來成為亂臣賊子的開端啊!
故事:
明朝的陶安,是安徽當塗人,明太祖命令陶安負責治理黃州,並且告諭他說:『你要好好的照顧黃州的百姓啊!』陶安於是就恭敬的秉承了皇上的命令,到了黃州之後,就免除賦稅,節省徭役,勤於教育,減輕刑罰,百姓對他的施政,都感到心悅誠服。朝廷又召他為學士,遷調他擔任江西省的參知政事,陶安對每一件事情,都是盡心盡力的去做,以副皇帝的命令;陶安死的時候,皇上還親自的為他撰寫祭文弔祭他,並且還贈給他諡號,以福蔭他的子孫;陶安的兒子孫子,也都考上了功名,做到卿佐的職位。
【再析】
現在管理地方百姓的父母官,都是仰承國家託付給他治理地方的重責;有的竟然不盡責任,殘害百姓,一點都不體會君王元首希望他能夠好好教養百姓的苦心,這種違逆的罪過,實在是罪大惡極啊!在百姓來講,固然對他是莫可奈何,那裡會知道上天的鑑察是絲毫不漏的;所以百姓是不可以虐待,而上天更是不可以欺騙啊!
作為無益。
【解釋】
所作所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分析】
世間的萬事,轉頭就空了;惟有自己積德行善,為社會興利除害等等的事情,自己才能夠世世生生,隨身受用而沒有窮盡,這才是有益的事情。若是建大的房屋,買好的田地、衣服、車子,以及收集一切的詩畫古玩等等的事情,都是無益的作為,而且還會喪志累身,一點益處都沒有;至於張燈結彩、歌舞演戲、喝酒抽菸、賭博嫖妓等等的事情,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很大的害處啊!
故事:
宋朝的張詠,鎮守成都的時候,考慮百姓恐怕會因為生活艱困,鋌而走險當強盜,就實行一種平抑米價的措施;自從實行這種的措施之後,雖然遇到了荒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會餓肚子沒飯吃了。陳堯佐在擔任廣南漕運的時候,發現當地土人的風俗,生了病卻不吃藥,反而向鬼神祈禱求病好,結果很多人因此而病死;陳堯佐就搜集了許多家中珍藏治病的驗方,刻在驛站館舍的石頭上面,供人參考;土人照著藥方服用之後,病就好了;因此而改變了土人生病求鬼的不良風俗,當地百姓的健康情形,也因而大有改善。蘇東坡在擔任杭州知府的時候,疏通了兩條河流,修好了六口深井,建築長堤,並且在長堤上面種植楊柳樹,以增加堤防的功能和益處,當地的百姓因此就把長堤命名為蘇公堤。喻仲寬擔任順昌知縣的時候,當地的風俗,在生了女兒之後,多把女嬰溺死;喻仲寬就作了一篇勸戒的文章,並且召請了當地的父老到府中,殷勤的招待慰勞;拿出了所寫的勸戒文,非常誠懇的勸導父老們,盼他們能夠協助,改變這個不好的風俗,果然當地溺死女嬰的風俗,真的就因此而改變了。
【再析】
以上的作為,都是有益的;因此要知道君子處世,貴在能有益於人,和有利於物;而不只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卻沒有真實有益的作為啊!至於我們則更應該修身正己,反省過失,改掉壞毛病;當知每天的時間,都快不夠用了,那裡還有時間造作種種無益的行為呢?這都是因為不知道,我們這個虛幻的身體,和這個虛幻的外境,在倏忽之間,就會消散磨滅的啊!惟有我們這個圓明的本性,縱然是經歷了萬劫的時間,卻是依然不變的存在,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啊!現在的人,與其每天閒著無聊,打發時間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稍做些工夫呢?
懷挾外心。
【解釋】
暗中懷藏著外心。
【分析】
臣子欺騙君王,子女違逆父母,妻子背叛丈夫,兄弟彼此賊害,朋友互相傾陷,這些行為都是懷藏著外心所造成的啊!然而懷藏外心,並不需要等待形諸於事實;只要這種的心念一動,別人雖然不知道,然而鬼神早就已經在譴責他的心了啊!
故事一:
宋朝的奸相秦檜,企圖與金人暗中串通,所以極力的主張和議。只要宋朝的將領與金人作戰的時候,稍微有點勝利,他就下令班師回朝;因此宋軍所佔領的城市,隨即就失守了。又將嶽飛害死在獄中,後來有人到地獄,見到秦檜在無間地獄受苦。今天杭州的嶽王墓,鑄有秦檜夫婦的鐵像,跪在嶽王的墳前;到這裡的遊客,每次都會拿起木頭做的手掌,批打秦檜夫婦的鐵像,有的人甚至還對鐵像尿尿以洩憤呢!
故事二:
明朝的時候,越中地方有位先生,對待他的妻子非常的專情;然而妻子卻喜歡上鄰居的少年。兩人經常偷偷的眉來眼去,雖然妻子和先生同處一室,但是心裏面卻老想著隔壁的少年。後來先生病死了,守喪的期間還沒守完,就急著嫁給了鄰居的少年。晚上就夢到前夫跟她說:『我死了你再嫁,姑且不責備你;但是我在世的時候,你卻懷有外心,實在是可恨啊!』於是就拿起了鐵錘,捶她的背;不久之後,這位妻子竟就吐血而亡了。
自咒咒他。
【解釋】
自己詛咒自己,而又詛咒他人。
【分析】
這句是說詛咒而又沒有正當的道理可以訴求的人。凡是心中怨恨難平,而自己詛咒自己死,而又詛咒別人死,這就是小人、女子招來災禍的先兆;往往就會在還沒到死的時候,卻如自己所詛咒的,馬上就死的情形發生了,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呢?
故事:
堰典的妻子,曾經與人私通;而且又偷了鄰居的一條手巾,鄰居因此而責罵堰典的妻子不要臉。堰典聽到了非常的生氣,於是就詛咒自己,又再詛咒鄰居說:『我太太如果與人通姦,以及偷了你的手巾,我就被雷打死;否則你就必會被雷打死。』沒過多久,堰典就真的被雷打死了,胸脅下面還出現了『痴人保妻』四個字;而他的妻子也被雷打死,胸脅下面也出現了四個字—行奸為盜;意思是說:與人通姦而又偷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