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清靜經》及《太上感應篇》全文,一定要收藏!

2021-02-07 女子奇門遁甲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本平臺



《清靜經》全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清靜經全文」結束



勸善奇書《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幹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牴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



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餵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每天誦讀,提升心性,能量,改命命運!

學習交流可添加微信



識別二維碼關注本平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清靜經》是道門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課!
    此經是三國時葛玄受之於東華帝君,觀其旨要,乃發揮老子清靜無為思想,以之指導心性修養。 《清靜經》全文不到六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首先經中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濁、動、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清靜經》全文:
    《清靜經》全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
  • 太上感應篇 太上道祖慈悲聖訓
    劉金龍善信:法界張三丰祖師降言:《太上感應篇》乃太上道祖親言。可助後世。,用心學習必當受益,禮敬神佛,恭讀太上感應篇必得道祖慈悲加持護佑。太上感應篇  (正版太上感應篇   節選於三教真傳》太上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輕重,以削人祿,祿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 《清靜經》全文
  • 太上感應法(三)
    第七步,順其自然地享受和接收及體驗太上感應的道醫信息遙感之樂趣。總之,這種感覺或感應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這種感覺就是道,就是德,就是神,就是靈,就是場,就是意,就是氣,就是功,就是光,就是波,就是音,就是太上之感應,道醫之能量,十方三世一切帝神仙佛聖真君王師們普渡眾生的慈悲信息,同時也是崇真道長的浩然正氣,一顆真心。當你有了這些得氣的感應和感覺時,當你接收到了太上感應的道醫信息遙感之後、一定要「想到好、意念好」,以後「言行舉止不離好」。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文)
    此經是三國時葛玄受之於東華帝君,觀其旨要,乃發揮老子清靜無為思想,以之指導心性修養。《清靜經》僅四百零一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它首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 道有清、濁、動、靜,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太上感應篇》拼音版(含視頻誦讀示範)
    太 上 感 應 篇   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濟人之乏,容人之過,憫人之孤,一心如此,聽命於天,故能久證真位;今勸世人,每日誦太上感應篇一遍,遵以修行,及書寫一帙,日夕瞻視。
  • 《清靜經》全文注音註解
    (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作者不詳。此經主要闡述「如何清靜,漸入真道」。「太上老君」,道教徒對「老子」的尊稱。「太」為大之意,「上」為尊之意;高真莫先眾聖共尊,「太上」系道門最高之辭,用以稱呼其神仙體系中品位極高之神。
  • 老子《清靜經》---全然註解
    老子 《清靜經》---全然註解
  • 道家經典《清靜經》全文註解
    》,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太上老君」,道教徒對「老子」的尊稱。「太」為大之意,「上」為尊之意;高真莫先眾聖共尊,「太上」系道門最高之辭,用以稱呼其神仙體系中品位極高之神。老即壽,君是尊號,道清德極,所以稱為君。說明老君為眾聖之祖,真神之宗。一切萬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為宗祖也。常為恆也。清為元,靜為炁,經為法。一則為聖人之徑路,二則為神仙的梯凳。凡學道的人,都因經戒而成真聖。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太上」,至高無上,為尊。老君,這裡特指太上道祖。君,是尊號,道清德極,稱為君。太上道祖,為眾聖之祖,真神之宗。學術界認為,老子為太上老君,首先,這是學術界的一個說法,我們自己的確切說法,首先,稱呼上,我們不能稱呼為老子,而應尊稱為太上道祖,我們都是太上弟子,是有信仰的,我們自己首先應該有一個起碼的尊敬心和恭敬心,當我們提到太上道祖是,我們應規矩的一稽首。
  • 《清靜經》原文及釋義(收藏)
    老子講到這裡曰:如果你們能夠領悟的人,就可以普傳這個至真至貴的聖賢大道了。以此修持,自然清靜。人能清靜,至道自來,不求自得,不學而成。清靜自然,聖道歸身,所以說,能悟之者。可傳聖道。29、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太上道祖說: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沒有爭奪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沒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產生貪妄的爭奪心。30、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 王菲獻唱《清靜經》,頌持《清靜經》,消災、解厄、開悟、四季平安!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一卷。作者不詳。道教稱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因而《清靜經》被認為是三國時葛玄依託之作。確否,待考。
  • 七月半,這10條禁忌一定要看
    七月半,宜誦讀《救苦經》、《太上感應篇》、《度人經》、《清靜經》等經文。 七月半,與其說是一場祭祀,更願說它一場思念的盛宴! 一場靈魂深處的交談,有陰陽相隔的悲痛,有無法抹去的關懷,有祈禱美好的心願!
  • 太上感應故事:口是心非假忠義,趨炎附勢真小人
    從今天開始,酒歌說文將開闢新欄目,太上感應故事。和大家一起解讀古今第一善書《太上感應篇》,說書中的故事述人生百態。這是第一篇.正如太上開篇說的那樣: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於是讓人帶著自己的名帖,還帶著很多禮物前去見兩人,開門見山表示,只要願意跟著「九千歲」混,將來要什麼有什麼。兩人不敢得罪魏忠賢,收下了禮物,但心中各有打算。嘴上說一套,實際上做的又是另外一套。陳生家境貧寒,一心想飛黃騰達,光宗耀祖。
  • 《淮南子》「太上之道」詮義
    淮南王劉安與「淮南學派」正是在《原道》中,全面繼承、揚棄、會通和熔鑄先秦老子、莊子、黃老之學的「道」論思想,出於大一統漢王朝長治久安的理想訴求,重新闡釋與貢獻一種更為宏闊深遠、具備經世致用色彩的漢代新「道」論。《原道》中關於「太上之道」的哲學思辨、闡論,對此有著充分的理論反映,能較為精要而顯明地體現出《淮南子》一書「道」論的要旨、特點、價值和意義。
  • 王菲|《清靜經》平和安寧,遠離一切喧囂是非
    分享一首王菲的演唱的《清靜經》,非常喜歡王菲的空靈的聲音,這首梵音唱出了一種寧靜的意境,非常悅耳動聽。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女神的嗓音跟她本人一樣,清澈淡定 獨善雅然,最近天天循環這首歌,越聽越好聽!以《清靜經》文本為詞,欒樹量身譜曲。
  • 【經典收藏】老子《德道經·道篇》內觀誦讀法(全文注音+圖解)
    老子《德道經·道篇》   《老子.德道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德篇》第五章中和)。    熊春錦先生在他的多篇著述中談到:在老子五千言裡,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原則,就是「唯德辯證法」,他是用整體把握住陰陽,而用中間這個「德」來認識和駕馭世間的萬事萬物,他教育人的心一定要通過道德修養處在比喻道的數字「○」裡面,而用比喻德的數字「一」來分析和鑑別人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