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全文:

2021-02-19 雲中行客

清靜經》全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清靜經全文」結束,《清靜經》

相關焦點

  • 《清靜經》全文
  • 王菲|《清靜經》平和安寧,遠離一切喧囂是非
    分享一首王菲的演唱的《清靜經》,非常喜歡王菲的空靈的聲音,這首梵音唱出了一種寧靜的意境,非常悅耳動聽。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女神的嗓音跟她本人一樣,清澈淡定 獨善雅然,最近天天循環這首歌,越聽越好聽!以《清靜經》文本為詞,欒樹量身譜曲。
  • 為什麼《清靜經》是道門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課!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通常簡稱為「清靜經」或「常清靜經」 《清靜經》全文不到六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首先經中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濁、動、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老子《清靜經》及《太上感應篇》全文,一定要收藏!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本平臺《清靜經》
  • 王菲獻唱《清靜經》,頌持《清靜經》,消災、解厄、開悟、四季平安!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一卷。作者不詳。道教稱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因而《清靜經》被認為是三國時葛玄依託之作。確否,待考。
  • 《清靜經》全文注音註解
    (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作者不詳。此經主要闡述「如何清靜,漸入真道」。「太上老君」,道教徒對「老子」的尊稱。「太」為大之意,「上」為尊之意;高真莫先眾聖共尊,「太上」系道門最高之辭,用以稱呼其神仙體系中品位極高之神。
  • 道家經典《清靜經》全文註解
    清靜經【1】[清靜經 注釋解讀 ]【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清靜經》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歷來為此作注者眾多。《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把《清靜經》放在眾經之首,每日持誦,可知該經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每每朗誦此經「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靜」、「漸入真道」。
  • 正念分享 | 雲城聊《清靜經》(上)
    一時失察就違反了群規,於是我需要承擔後果:抄寫《清靜經》一遍,撰寫不少於五千字的心得體會。於是乎,誕生了這篇與《清靜經》對話的文章。《清靜經》全稱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為了和本經深度交流,我以此經為媒介,嘗試與經文的作者,即太上老君進行精神層的溝通與對話。連線。抄經之前我在心裡默默地祈請:太上老君,我希望可以和您進行一次溝通,如果您同意我的請求,請給我一些提示。
  • 《清靜經》注音版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卷。作者不詳,成書不晚於晉魏。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道教稱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文)
    《清靜經》僅四百零一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它首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 道有清、濁、動、靜,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清靜經》原文釋義.
    《清靜經》僅四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家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它首先闡釋說的是什麼是大道和大道的作用。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 道有清、濁、動、靜,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天人合一,天人同化的境界。
  • 《清靜經》原文及釋義(收藏)
    《清靜經》僅四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家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 《心經》和《清靜經》,佛教與道教中兩部異曲同工的經典!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教徒日常諷誦修持的重要功課之一,以其言簡意賅、義理深刻而被道教人士重視,視為道教性功修持的準鵠。誦讀經典,最關鍵的應該是透過詞句領會其蘊含的原理和教義。《清靜經》則起於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最終落實到人心的清靜修為,通過「遣其欲,澄其心」從而不生「六欲」(眼、耳、鼻、舌、身、意),消滅「三毒」(貪、嗔、痴),最終「常清常靜得真道」的修為境界。四百零一個字,道盡修行至純至精義理之外,更重在探索作為人自身的實修,眼界至廣,闡理至深,實修更為細化具體。
  • 老子《清靜經》---全然註解
    老子 《清靜經》---全然註解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清靜經》是四品經的首篇,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門弟子日常課誦修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       太上道祖說:大道無形,道是至高無上的,在天地未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在萬物寂滅之後,依然存在,他先天地而不見其始,後天地而不見其終,《道德經》中說他「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 太上老君清靜經全文
    備註:《清靜經》僅四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它首先闡釋說的是什麼是大道和大道的作用。所以《清靜經》,本經文詞用法糅合儒釋道三家詞語,故作者應是容攝三教思想者。其經文的意義,包含道教的道,佛教的三業、三界說法以及儒家的道德說,但其基本思想仍為老子道的本體論與人生論。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煉要領,是道門日常諷誦 、修持的重要功課之一。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文及譯文
    《清靜經》僅四百零一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它首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 道有清、濁、動、靜,「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清、靜是濁、動的根源。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清靜經》解讀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解
    誦持不退,身騰紫雲(57)。[注釋](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作者不詳。此經主要闡述「如何清靜,漸入真道」。「太上老君」,道教徒對「老子」的尊稱。
  • 把《清靜經》解釋的這麼清晰,連道蘊都感受到了,你感受到了嗎?
    很多聽過我講解《清靜經》的易學愛好者們都覺得我講解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妙和道蘊,經過大家的再三支持,我決定把道家深藏的清靜經詮釋版本分享給大家,讓更多易學愛好者們不再覺得晦澀難懂,畢竟網上也有很多版本,大家都說那些解釋的太表面了,即便看了也學不到什麼真材實料的知識,那麼我在此感謝這世間的緣分,有幸與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