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引欣賞:隋朝傳入東瀛的繩結藝術

2021-01-14 古懂生活

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古懂生活」關注我,謝謝!


騰訊微博同步上線

http://t.qq.com/gudongshenghuo


水引是日本的一種傳統的繩結藝術、禮儀文化。室町時代由隋朝傳入日本,用於迎春賀正祝壽祭祀婚喪等禮儀場合。是饋贈禮品用的裝飾品。還被作為花飾、頭飾、室內裝飾、男女結緣信物等,被廣泛運用到生活中。水引的繩是用切成細長的和紙絞成線,用膠水外塗固定,染色而成。顏色千變萬化、豔麗多彩,其編結造型也是千姿百態。


相傳一千多年前,日本國遣隋使者自中國回國時, 帶著隋使斐世清所贈的禮物返鄉。禮物上用紅白兩色染成的麻繩綑紮成結, 意在祈禱海上旅途一路平安, 回國後按照原樣獻給了天皇,天皇大悅。而後用紅白兩色麻繩作結送禮獻給皇室漸成習慣,當時的大臣們也採納此方法,將和紙染成綠、黃、紫等色編結點綴在自己創作的歌昹詩歌本上。從那以後,王朝文化的花盛開在平安時代, 民間也開始流傳,隨著歷史變遷,形成一種傳統文化。 現在饋贈禮品用的裝飾品、不論是慶賀、祭祀、喪事等都使用 「水引」。


「水引」直徑約1mm,長度約90cm,可編結造型: 花、竹、梅、松樹、或是象徵長壽的仙鶴、龜等,可用於:

金封(禮金袋): 結婚、喜事送禮金用裝飾,附於禮金上贈送、表示禮貌和誠意。

訂婚套裝飾品: 用水引製作的松竹梅等裝飾品,由男方贈送給女方。

迎春裝飾品: 賀新年正月點綴裝飾品。

各類禮品、用品的包裝上。

還可編結成動植物造型飾品。


千百年來,水引裝點著日本人的生活,在日本已形成一種獨特的禮儀文化。




相關焦點

  • 日本的繩結藝術,編織一絲絲心意
    水引(Mizuhiki)是日本的繩結藝術,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以前在婚禮葬禮等場合才會用到,後來逐步擴展到各種往來禮品的包裝袋、封筒上。水引利用特殊的繩子綁成各種各樣的物體造型及形狀,融入編結人的心意,看起來既精緻又講究。水引有很多講究。
  • 【日本意向】繩結藝術
    「水引(みずひき/Mizuhiki)」是一種有著古老悠久歷史的日本傳統細紙繩編織工藝。
  • 繩結藝術——簪花起舞系列手編
    繩結藝術是以線繩為材料載體,手工編織出來的各式各樣的繩結藝術品。信手拈來兩根線繩,摒棄雜念,放空自我,順心而動,編織屬於自己的時光。中國繩結的歷史在《周易》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 東瀛三山引領七大日本名酒亮相北京
    4月12日,最大的日本酒出口商之一的三山Green株式會社在北京舉辦了2019東瀛三山新聞發布會,享有盛譽的七大日本名酒:梵、南部美人、上善若水、酔鯨、亀泉、土佐賀、八海及十幾位日本酒企領導齊聚京城,為喜愛清酒的消費者帶來了一場日本美酒盛宴。
  • 中國古琴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一共經歷了哪些階段
    古琴是什麼時間傳到日本的?大致在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由遣唐使和留學僧通過朝鮮半島逐步傳到日本。日本自舒明天皇二年(公元630年)派「遣唐使「開始到宇多天皇寬平六年(公元894年)停派為止,前後任命十九批的遣唐使到中國,將唐代琴書與樂器等大量物品帶回日本。
  • 流落在日本的國寶級文物,魏晉南北朝到隋朝的精美佛像賞析
    三國至隋朝石雕觀音半身像面部佛教自東漢未年傳入我國,進入魏晉時期,佛教藝術的創作進入了興盛時期,佛教的造像藝術也逐漸成為了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在魏晉時期,中國朝代更替頻繁戰亂不斷三國至隋朝石雕觀音半身像(來源:中山見本尊觀音雕像,這是一尊半身雕像,頭戴寶冠面容豐潤且慈祥,雙目微閉,長耳垂肩,薄唇輕啟,背罩佛光,背光上雕刻著環繞的火焰紋,身著長裙,裙帶下垂,
  • 日本這些國粹,其實都是起源於中國,也包括和服在內
    而後來日本更是派來使者向女皇武則天賜予國名,真心臣服。「日本」這兩個字,正是武則天在醉了以後,一時興起賞給東瀛的名字。直到現在,日本的很多古建築其實就是延續我唐朝文化的風格,書法繪畫等眾多藝術更是源於中華文化的傳播。哪怕是日本曾經最引以為榮的武士道精神,也是儒家文化傳入日本後的延續以及發展,更不用提其他農業諸多方面的影響了。
  • 非遺繩結「禧」遇現代藝術教學 打造獨特創意家具展
    華聲在線1月1日訊(記者 李昆勵 通訊員 曉棠)廢舊家具結合非遺繩結技藝改造後,變成一件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品。元旦期間,由湖南工商大學與禧小館在馬欄山文創小鎮為長沙市民們帶來一場「禧」結良緣繩結創意家具展。
  • 日本消防隊火災演練,打繩結的速度簡直逆天了
    日本消防隊救援比賽(視頻)↓↓↓對於消防部隊的官兵來說,打繩結是必備的技能之一。
  • 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對古代日本,乃至隋日關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為了加快日本的發展進程,日本選擇向古代中國派遣使者學習先進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科技等。小野妹子,即是隋日交流的重要見證者之一。 一、日本政府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 公元7世紀初期,日本政治正處於一種扭曲的狀態之中。當時日本政治基本上被蘇我家所壟斷,而身為攝政的聖德太子和天皇卻很難推翻權臣勢力。
  • 《明日方舟》:阿和吽是日本鎮宅神獸?起源於印度,從中國傳入
    顯然並非如此,依照精二立繪所給出的線索,他們的真實身份應當是傳說中的鎮門石獅,而且還並非普通石獅,依照吽精二立繪中出現的鳥居和神龕,以及其頭上的獨角,他們應當是傳說中的日本鎮宅神獸—狛犬。這日本的鎮宅狛犬,其實和中國的守門石獅一樣,都起源印度。
  • 生活中的實用繩結之常用繩結分解簡單易懂!
    封面一、鑽石結鑽石結牢固而結實,是裝飾效果非常好的繩結之一。製作漂亮的鑽石結需要有耐心,切忌亂拉亂拽。鑽石結繩梯下面介紹在爬樹或緊急逃生時使用的繩梯的製作方法。從高處下降時,雙手握住繩子,雙腳夾住繩子,繩梯上打好的疙瘩結能夠起到防滑的作用。
  • 中國民間編繩結藝術:外形可愛卻又代表長壽的繩結——龜結
    中國結是中國民間手藝人的智慧結晶,各種繩結不斷變化,一種基礎結可演變為多種變化結。例如在雙錢結的基礎上可以變化出菠蘿結、袈裟結、五福結、六合結、龜結等。龜結是雙錢結變化結的一種,它的外形象龜背。烏龜代表的是長壽,因此龜結有著長壽、日積月累、積土成山的寓意。
  • 物哀、幽玄、侘寂...盤點秀場上的日本和風美,為何大牌們都痴迷於東瀛風情?
    或藝術繪畫,傳統服飾上他們都從中感悟,並拆解出日本美學的獨特理解運用到時裝上那麼西方的設計師又是如何解讀日本美學的呢?上圖: Dior 2007ss 高定《蝴蝶夫人》 在Dior 的2007年高定系列上Galliano就運用了大量的和服、櫻花等常見的日式元素同時還在設計中融入摺紙藝術
  • 愛在東瀛.東瀛四章
    煮水、等沸、調茶、起水、拌茶、轉碗、遞茶、目送、目接、移步、敬茶、一碗清香的抹茶茶, 終於姍姍來遲但這些日本人恰恰相反。莫非日本人真的如世人說的,一旦危害到民族的自尊和切身的利益,就顯得特排外,特團結?東瀛落地, 從白天的禪意悠悠, 到夜的photo風波, 一個好心情已全無, 只是無目的的遊蕩, 就像個幽靈在遊蕩。
  • 穿和服的女子在水一方-東瀛雜記
    (小序)往常從影視裡,看到穿和服的女子邁著碎步,舉止端莊,使人想起東瀛風情,想起櫻花。她們曳著木屐走路,腳上雪白的襪子不怕弄髒?
  • 視頻|老手藝「新生」記③:繩結藝術
    中國繩結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它是以絲繩等材料為載體,通過手工編綰而成的繩結手工藝品。在濟南市百花洲結藝館內,記者見到了在中國結領域已經小有名氣的尹崇芹。一根根粗細不一的繩結在尹崇芹手下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個中國結就成型了。
  • 繩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漢字是通過繩結髮明的嗎?
    2004年4月11日下午4時32分,河南省新密市鄭煤集團超化煤礦突發透水事故,12名礦工和技術人員困在井下。經過幾天奮戰,救援工作進展緩慢,以至於有的救援人員產生失望、悲觀情緒。15日下午,井下救護人員突然發現從被困人員方向衝下來一根礦燈繩子,繩子對摺並打了一個結,一根繩頭完整無缺,另一根分成兩個岔。
  • 日本寺院「枯山水」體現禪意,原是由我國傳入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
  • 看風、看水、看世界之:回到唐朝做王爺,啟坤東瀛之旅
    因此,想要溯源唐代文化,與我們一水之隔的鄰居日本,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目的地。所以,啟坤特向哆啦A夢借來任意門,回到唐朝做王爺,遊歷東瀛探尋大唐風採,向偉大的大唐文明致敬。千手觀音之守護神風神、雷神,呈現半裸身形,造型誇張,筋骨畢露,充滿著超自然力量的躍動感,風神肩抗風袋,雷神光背均為擂鼓,藝術表現手法極其生動。堪稱一絕。主觀音像兩側各有千手觀音像五百尊,合掌站立,同濟一堂。這裡的觀音像曾遭遇大火,僅搶救出124尊,後經數名雕刻家15年歲月的精心雕琢,再塑聖像876尊,才形成今日大眾所見的震撼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