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2020-12-26 金融界

來源:人民日報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深度普及,社會公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改變,很多社會公共服務都搬到了網上,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夠辦各種事情,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老年人使用有障礙

有讀者來信反映,一些手機程序、智能化設備、網站等沒有充分照顧老年用戶,導致老年人與現代社會之間形成一道「數字鴻溝」。雲南省昆明市李玉梅老人曾在兒女幫助下,申請了某銀行的電子銀行服務,可以通過微信查詢帳戶餘額、明細等,不必跑到銀行辦理了。但當存款超過一定數額後,銀行要求必須下載一個手機程序才能查看信息、辦理業務。「我按照他們的指示點擊下載,一下子蹦出來3個軟體,看起來都差不多,又沒有提示,我哪裡知道要下載哪個呢?萬一下錯了,導致我帳戶裡的錢轉丟了,誰來負責呢?」李玉梅苦惱地說。

無獨有偶,四川省自貢市讀者李瑞來在國慶假期給祖母買了一部智慧型手機,想教給老人家如何上網、如何在網上繳費等。「但總是蹦出一些頁面,推薦優惠套餐、讓人抽獎。功能有很多,但設計都很複雜,需要提交各種各樣的材料、驗證碼等,老人家覺得操作太複雜,生怕受騙上當,最後還是放棄了智慧型手機。」李瑞來說。

就醫也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高頻需求,越來越多的醫院開發了小程序,要求患者提前預約掛號,使用智能化自助服務。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很多醫院不提前預約就不能現場掛號。這可讓不少老年人犯了難。河北省石家莊市讀者史宇哲說,他有一次要到醫院看病,好不容易在兒子幫助下完成預約,可到醫院一看,到處都是智能設備,找不到人工服務。「我的老花眼比較嚴重,花花綠綠的屏幕根本看不清楚,又找不到醫生問,直到最後也沒看成病。」史宇哲說。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四十六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60歲以上的網民數量僅有約0.97億人。這意味著,我國還有許多老年人仍處於網際網路之外。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公共服務搬到網上,線下辦理途徑不斷萎縮甚至消失,老年人的處境和呼聲,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加強應用培訓,讓老年人敢觸網、善用網

造成老年人與現代社會之間「數字鴻溝」的原因,既有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一些地方、部門對社會公共服務缺乏全面考慮的因素。

有科學研究表明,隨著衰老程度增加,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在下降,老年人在學習新事物方面存在不小困難。山西省太原市讀者董曉表示,老年人學習新事物的意願和能力都偏弱,學習使用智能設備時遇到一點挫折,很容易放棄。「我利用寒暑假在家的時間,手把手教會了外婆上網。可沒過多久,外婆誤點了詐騙連結,險些被騙,從這之後就不敢再上網,手裡的智慧型手機也只使用接打電話等基本功能。」董曉說。

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數字鴻溝」問題,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引導廠商針對老年人常用的產品功能,設計製作專門的簡易使用手冊和視頻教程。

浙江省寧波市科協從2017年開始,就聯合市教育局和一些社會機構、新聞媒體等,實施「智慧型手機操作技能普及工程」,設立200多個教學點,組織千人講師團輔導,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手把手送教,累計培訓老年人超過25萬人。家住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孫朝娟老人今年72歲了,平時獨居在家,網格員和志願者手把手教她如何上網購物、處理語音和視頻及其他網際網路技能。如今,她已經能夠通過手機熟練處理一些事務。

加強技術創新,讓智能化產品更適老、助養老

許多讀者認為,要讓老年人真正融入信息化社會,關鍵在於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設計一批真正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產品,幫助他們平等、方便、安全地獲取、交互、使用信息。

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殘聯制定下發《關於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強信息無障礙法規制度建設,加快推廣便利普惠的電信服務,擴大信息無障礙終端產品供給,加快推動網際網路無障礙化普及等7項主要任務。

不過,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息無障礙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黃暢看來,目前我國在信息無障礙建設中還存在一些短板,一些技術研發人員並不真正了解老年人的具體需求,許多針對老年人研發出來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插件等,並不符合他們的使用要求,導致使用率較低,也造成了信息技術的浪費。

一些地方嘗試利用智能化手段,適應老年人需求,優化養老服務。在浙江省杭州市,很多區縣都搭建或引進了智慧養老平臺。比如拱墅區搭建陽光大管家信息平臺,接入了全區超過10萬名老人的信息,19家具有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家政、代購、精神慰藉等357項服務,也在平臺上一一展示。老人可隨時通過網站、手機程序和電話熱線等多種渠道定製服務。

陝西省鹹陽市讀者周榮光表示,科技企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實際情況,開發便於老人學習使用的產品,「比如,各類手機程序可推出字號更大、頁面更簡潔,或者帶有語音引導的老年版本。」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隋靜表示,工信部將開展專項行動,聚焦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的特定需求,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殘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程序的適老化改造,鼓勵企業在智能設備上提供「老年模式」「長輩模式」等。此外,還將從技術創新、產品服務供給、應用試點示範等產業環節著力,積極扶持老年健康輔助器具研製,擴大老年人智能終端產品供給。

線下辦事渠道提質增效,為老人提供兜底保障

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追求網上辦公、「雲服務」的同時,對老年人線下辦事需求考慮不充分。有讀者反映,一些地方在辦理社保、醫保時,只能在線上辦理認證,沒有線下渠道和窗口,收費也只能通過網上轉帳,現場不收現金。這些都給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上網的老年人帶來很大不便。

讀者提出,在幫助老年人追趕新技術的同時,也應當保留並優化線下的傳統服務方式,提供兜底保障。貴州省貴陽市讀者譚明德說:「一些老年人由於年齡和身體上的原因,即便經過培訓,也很難掌握新技術。我們在擁抱信息化的同時,應該充分考慮他們的特殊情況。」

國務院辦公廳11月發布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並向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

前不久,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部門指導各地落實健康碼分區分級查控措施,明確要求在確需查驗健康碼的場合應提供人工代查等服務。

實際上,包括河南省鄭州市、江蘇省無錫市在內的多個地區已經在火車站、機場等場所推出了「無健康碼」通道,由工作人員代查旅客行動軌跡,為「無手機、無微信」的旅客提供便利。

針對老年人就醫問題,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國家衛健委要求各地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創新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原則,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同時要配備醫護人員、志願者、社工等,現場為老年人服務。

前段時間,安徽省合肥市的何曉月老人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剛進門就有工作人員上前詢問需求,然後將她引導至「愛心窗口」,櫃檯上還備有老花鏡、放大鏡等物品。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服務場所為我們老年人提供了有針對性的舉措,這讓我覺得很暖心。」何曉月說。

相關焦點

  • 星城夜談|以適老化改造彌合「數字鴻溝」
    庹新崗 日前,本報記者到幾家醫院體驗不帶智慧型手機看病,結果是「麻煩」多多。在查驗健康碼、就醫、停車繳費等環節,存在一些令老年人感覺很不便、很無奈的地方。
  • 四川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工作方案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四川省「智慧助老」行動工作方案》是四川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結合四川實際,為切實維護老年人在資訊時代下的合法權益,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制定的工作方案。方案有六項主要工作任務:一、多措並舉改善老年人體驗,進一步完善「健康碼」管理。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但是,在大多數人感受數位技術紅利、邁向5G時代的同時,不少老年人卻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使他們也可以享受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濟大學周向紅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實現國家頂層設計與產業協同相結合,防止「數字鴻溝」引發「數字貧困」;另一方面,要堅持年輕群體「數字反哺」與老年群體自助互助,充分展現數字時代人文關懷。以下是她在同濟大學的演講。
  • 國辦發文 聚焦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單詞講解】 這裡的digital divide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字鴻溝」或「信息鴻溝」,也可以用digital gap來表示,指在全球數位化進程(global digitalization)中,不同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社區之間,由於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新能力的差別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貧富進一步兩極分化的趨勢
  • 如何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這一方案具體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幾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要求日常生活場景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以及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推進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電信服務、加強應用培訓和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等。
  • 觀察|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連日來,關於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數字困難」的新聞持續引發關注,也將數字鴻溝話題拉進公眾視野:數字時代,我們該如何以人性化、精細化社會治理讓每一個人方便、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旨在著力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讓數位化、智能化服務惠及更多群體。
  • 安徽信息通信行業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營業廳配備工作人員幫助老年人完成健康碼查詢,並設立「無健康碼」登記服務綠色通道,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等多種方式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的替代措施;服務專員貼心引導。營業廳組織助老手機演示操作培訓,教授老年用戶手機設置、常用軟體的使用方法,幫助周邊社區老年人調試解決手機問題。
  •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咋填補?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咋填補?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要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老年人為何頻頻遭遇數位技術鴻溝?又該如何跨越?
  • 國務院發文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 涉及刷臉、行動支付等
    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為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制定本實施方案。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 如何做到「兩條腿」走路?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社會
    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現金支付遭拒……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網際網路正持續向中高齡人群滲透,數字鴻溝也能變成數字機遇。」李志宏說,《實施方案》引導全社會共同努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讓他們更好共享信息技術發展成果。
  • 經濟日報刊文:彌合老年人與數字時代鴻溝,需社會各界共同行動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經濟日報刊文:彌合老年人與數字時代鴻溝,需社會各界共同行動數字支付、網上預約看病、掃碼點餐、健康碼登記……如今,數據的互聯互通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現實中,對於年輕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一些老年人來說可能格外困難。
  • 為老年人打造便捷智能生活,vivo亮相工信部適老化展示會
    2020年1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新聞發布暨成果展示會。vivo參與並展示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快應用、遠程協助模式、「簡易桌面」應用、「共享相冊」和「老照片修復」模塊等一系列移動終端適老化應用與功能。
  • 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 推出更多適老化數字產品和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消費視窗·發展銀髮經濟①)江蘇海安市育才社區,志願者給社區老人講解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眼下,一些地方正在加快探索,提供適老化產品、開設智能培訓班、開展個性化服務,讓老年人充分享受數字生活。面對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一些老年人有點力不從心「有點複雜,怎麼定位,我還是沒琢磨透……」85歲的趙大爺一邊對女兒趙玉說,一邊慢慢點開了手機裡的打車軟體。趙玉接過手機,耐心地給老人再次示範如何正確定位。
  • 跨越「數字鴻溝」,還有沒有「更優解」
    然而,自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上博啟動全員網上預約以來,這群老年觀眾如何進館參觀就成了一大難題。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網上預約,不會申請隨申碼……種種因素限制了老人的參觀需求,在作為剛需的衣食住行領域之外,又鑿出了文化領域的「數字鴻溝」。    上博在寸土寸金的人民廣場館舍新建服務點,無疑邁出了跨越鴻溝的紮實一步。
  • 北京:解決老年人掛號的「數字鴻溝」
    記者近日走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宣武醫院,發現這兩家醫院採取多項措施為老年人掛號提供便利,包括設立人工服務窗口、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現場號源、安排專人指導老年人使用手機或自助機掛號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掛號的「數字鴻溝」問題。
  • 石家莊:延伸服務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我市創新方式破除智能「壁壘」延伸服務觸角  「俺們這是深山區,交通不好,手機信號有時候不穩定,社保認證得用智慧型手機才行,家裡人都不會弄,這兩年多虧了志願者上門認證,才讓俺能按月拿到社保金。」
  • 開發區:志願者搭把手 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近日,邢臺經濟開發區百泉社區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堂,志願者為社區居民講解智慧型手機日常使用,包括微信、公交出行、掃碼購物等,幫助老年人了解掌握智慧型手機的操作方法。「現在讓我們打開手機,一起學習手機應用軟體的使用步驟。」
  • 拒收現金、因「碼」難行……國辦發文解決老人「數字鴻溝」問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於江)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全面部署。
  • ...提供「長輩模式」……消除老年人「數字鴻溝」這些部門準備這麼做
    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主任盧向東介紹,《方案》提出了到今年底、明年底、2022年底三年工作目標,到今年底對於老年人面臨智能技術的突出問題拿出解決措施,同時再經過兩年的努力,不斷完善智能化的技術服務,進一步完善傳統服務措施,逐步建立老年人面對「數字鴻溝」的長效機制。
  • 高考模考作文|「百校聯盟」12月份聯考「數字鴻溝」主題原創作文
    2020年8月,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對於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窘境的熱議。對此,有人認為,老年人在網絡時代遇到了更多障礙,社會必須要管。也有人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擁有一顆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過「數字鴻溝」。還有人認為,數字時代需要跨過「數字鴻溝」的又豈止是老人。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