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數字鴻溝」,還有沒有「更優解」

2020-12-13 新華網上海頻道

    近來,上海博物館象徵「天圓地方」的圓頂方體建築一旁,多了一間小玻璃房。這是上博為老年群體增設的「現場預約服務點」。服務點的出現,開闢了網上預約參觀以外的第二條道路,向不擅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觀眾提供了更加簡易的選擇,因此獲得了一致讚譽。

    在上博的觀眾群體中,老年人佔比不低。筆者曾經擔任上博多場特展的志願講解員,在志願服務期間,經常遇見一些頗有雅興的老年觀眾。他們或關注某類特定文物,或對博物館本身抱有深切感情,有人甚至堪稱「半個專家」,文史知識儲備相當豐富。對他們來說,逛博物館就像逛菜場一樣,是生活中的尋常片段。

    然而,自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上博啟動全員網上預約以來,這群老年觀眾如何進館參觀就成了一大難題。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網上預約,不會申請隨申碼……種種因素限制了老人的參觀需求,在作為剛需的衣食住行領域之外,又鑿出了文化領域的「數字鴻溝」。

    上博在寸土寸金的人民廣場館舍新建服務點,無疑邁出了跨越鴻溝的紮實一步。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老人只需把身份證放上感應區,就能拿到預約二維碼,一般情況下當天即可進館。體驗過的老人表示這項服務「特別貼心」。

    關於提供類似適老化服務的呼聲越來越高。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要求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

    其實,早在方案出臺之前,滬上不少文化場所已經付諸行動。上海大劇院在閘機邊上配備了青年先鋒隊隊員,協助老年觀眾辦理入場手續;在大世界的入口通道處,工作人員指導遊客現場購票……這些場所在助力老人跨越數字鴻溝方面擔當了先行者的角色,既是上海城市精神的生動實踐,也給其他領域帶來啟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面對老年人在辦事、就醫等場景下遭遇技術難的問題,完善公共服務、打破「數字鴻溝」的呼聲日趨強烈,相關政府部門和服務機構也開始採取行動。一方面大力推進數位化轉型,一方面「不讓一個人掉隊」,「兩條腿走路」體現了人民城市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但相對而言,前一階段打破「數字鴻溝」的努力,相對集中於就醫、出行等「剛需」領域。解決就醫難、出行難,無疑迫在眉睫。但同時,相關努力也不能止於這些方面——那些看似「彈性」的需求,同樣值得關照。

    如果說解決「剛需」是底線,體現了城市基本的價值取向,那麼把目光逐漸延展到精神文化等「非剛需」領域,則體現了城市的人文溫度。隨著我國公共文化設施體系的日趨成熟,居家養生早已不是老年生活的唯一打開方式。在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和影劇院等文化場所,「銀髮族」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對於豐富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上博的適老化服務措施,正是積極彌合數字鴻溝、回應老人精神文化訴求的暖心之舉。而許多類似的領域其實都可以藉機想想,自身是否存在一些或顯著、或隱藏的「數字鴻溝」,又能不能拓寬服務思路、提供更多的暖心之舉。

    跨越「數字鴻溝」,關注的領域可以不斷擴大,工作方式也可以持續優化。有人就反映,現行的文化場館預約舉措,雖走出了重要一步,但或許還有提升空間——如果當天預約人數已滿,那麼老人只能預約後面的場次,比起網上預約,仍需多跑一趟,這對不少老人來說也是一個問題。能不能有更好的辦法?

    現行條件下看,這種要求也許有些苛刻,但一座有溫度的城市不會懼怕那些看上去苛刻的要求,而會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努力地再做些嘗試、再爭取些突破,去不斷提質增效,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好上加好」。

    很多與時俱進的民生問題,本來就沒有「最優解」,只有「更優解」。(周程禕)

相關焦點

  • 如何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然而,在多數人享受數位技術紅利的同時,老年人在數字鴻溝面前的處境卻日益困窘:有的人因沒有智慧型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而遭到拒載;有高齡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到銀行櫃檯前進行人臉識別……在很多地方,數位化「局外人」現象令人頗為感慨。  伴隨數位化浪潮興起的,還有一場老齡化浪潮。截至2019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然而,在大多數人感受數位技術紅利的同時,老年人在數字鴻溝面前的處境卻日益困窘:有老人因沒有智慧型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而被司機拒載,還有94歲高齡的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到銀行櫃檯前進行人臉識別……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數位化「局外人」的現象仍在發生。 在中國數位化浪潮興起的同時,恰逢一場正在到來的老齡化浪潮。
  • 不會網上預約的老人也能進上博:一小步背後,如何跨越更多「數字...
    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網上預約,不會申請隨申碼……種種因素限制了老人的參觀需求,在作為剛需的衣食住行領域之外,又鑿出了文化領域的「數字鴻溝」。上博在寸土寸金的人民廣場館舍新建服務點,無疑邁出了跨越鴻溝的紮實一步。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老人只需把身份證放上感應區,就能拿到預約二維碼,一般情況下當天即可進館。體驗過的老人表示這項服務「特別貼心」。
  • 石家莊:延伸服務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我市創新方式破除智能「壁壘」延伸服務觸角  「俺們這是深山區,交通不好,手機信號有時候不穩定,社保認證得用智慧型手機才行,家裡人都不會弄,這兩年多虧了志願者上門認證,才讓俺能按月拿到社保金。」
  • 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新華社蘭州12月12日電 題: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新華社記者崔翰超、何問  75歲的鄭輝芳是一名退休教師,今年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甘家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當起了學生,上起了「智慧型手機課」。
  • 助力跨越「數字鴻溝」,喜馬拉雅大字模式正式上線
    老年群體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正在引發全社會關注。日前,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宣布,通過對老年群體內容喜好、使用特點與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的研究,正式推出大字模式,以科技搭建起老年用戶與網際網路音頻世界的橋梁,幫助更多老年用戶跨越「鴻溝」,提升幸福生活指數。    2020年12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提出為期一年的「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建議一批使用廣泛的APP更多考慮老年群體的需求。
  • 跨越「數字鴻溝」 「康乃馨」公益助老活動來了
    11月21日,湖北廣水一名行動不便的94歲老人,為了激活社保卡,被家人抬到銀行、抱起來進行人臉識別;11月23日,湖北宜昌一位老奶奶獨自冒雨去交醫保,卻遭遇櫃檯拒收現金……最近這兩則熱搜新聞,令人心酸的同時,更引發了全社會對「數字弱勢群體
  • 跨越「數字鴻溝」「60後」擁抱網際網路
    隨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你的父母是否也有適應智能化生活的困難?你是否會手把手幫助父母跨越「數字鴻溝」?當「90後」老網民遇到「60後」新網民,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聽「90後」編輯記者講講父母適應智能化生活二三事。
  • 山東這樣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今天上午「弘揚敬老傳統 樂享智慧金融」活動在濟南召開,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我們發現中老年客戶在使用普通版手機銀行時,遇到了字體過小、功能展示過於複雜等問題,為此我們特意開發了幸福生活版手機銀行。」
  • 開發區:志願者搭把手 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但同時,也讓本就「觸網」困難的老年人,與發展迅速的數字社會越來越遠,甚至影響正常生活。為幫助老年人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百泉社區的志願者時常舉辦老年人「手機課堂」,面向老年人普及智慧型手機基礎知識和使用技巧,方便他們盡享網絡時代的精彩生活。
  • 陪伴老人跨越「數字鴻溝」貝殼公益助老在行動
    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卻在老年人面前劃出一道無形的「鴻溝」。   據貝殼公益調查結果顯示,32%的老年人學習使用一個手機功能最少需要15分鐘,76%的學員能夠在40分鐘內完成一個功能或APP的學習,但是還有23%的老人學員需要40分鐘以上才能完成。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貝殼找房作為有責任的社會企業,一直在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 助力跨越「數字鴻溝」 蔡司三焦點引領老視矯正新浪潮
    (原標題:助力跨越「數字鴻溝」 蔡司三焦點引領老視矯正新浪潮) 伴隨數字生活的深入與加快
  • 跨越「數字鴻溝」,日本老年智能化服務的解法
    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的困境早已存在,而現在以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為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數字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現實困難,國家適時出臺了相關解決方案,要求相關部門要同時以傳統服務方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的方式,來為老年人提供周全、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高考模考作文|「百校聯盟」12月份聯考「數字鴻溝」主題原創作文
    2020年8月,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對於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窘境的熱議。對此,有人認為,老年人在網絡時代遇到了更多障礙,社會必須要管。也有人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擁有一顆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過「數字鴻溝」。還有人認為,數字時代需要跨過「數字鴻溝」的又豈止是老人。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 說說跨越「數字鴻溝」讓老年人便捷出行那些事兒
    健康碼一掃,順利通行掃碼支付,瞬間結帳看病購票,手機預約……創新技術給生活帶來了「數字紅利」卻也形成了「數字鴻溝」等問題給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特別是日常出行帶來了諸多障礙近年來各地交通運輸部門不斷創新優化服務方式
  • 【跨越「數字鴻溝」消費篇】南通:現金支付,還是手機支付?把選擇權...
    【跨越「數字鴻溝」消費篇】南通:現金支付,還是手機支付?使用現金更有安全感,小眾需求亦應尊重當天一路走下來,記者並沒有遭遇「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的無奈。但也發現,在一些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尤其是菜市場、超市,有不少老年人雖然使用的是智慧型手機,但還是保留著現金支付的習慣。既然手機支付既快捷又不會遭遇丟錢、被找假幣這樣的尷尬,那為什麼依然有老年人偏好現金支付呢?
  • 安徽信息通信行業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下一步,安徽省通信管理局將繼續圍繞「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推出適老化服務新舉措,組織協調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統籌建立工作檯帳,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不斷優化助老資費產品,全面實行老年人定製化電信服務,助力老年人跨越智能時代「數字鴻溝」。
  • 彌合「數字鴻溝」,串起暖暖的幸福
    數位化浪潮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但眾多老年人,面臨橫亙在眼前的「數字鴻溝」,無所適從。90多歲老人被抬起識別人臉、坐公交不會掃健康碼被拒載、冒雨到社保局用現金交醫保不收等等,老年人「被智能所困」的現象頻頻引發關注。「智能時代」不能落下老年團體。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2.5億,其中將近2億的老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
  • 跨越「數字鴻溝」 博物館、美術館讓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
    網上預約博物館門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聽到講解……數字時代,科技方便了大眾生活,不過有時也會讓老人「望而卻步」。如何幫助老人逾越「數字鴻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中遇到的痛點,尋找解決方案。
  • 《神奇公司在哪裡》神奇員工幫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本期節目中,薛之謙、喬杉、楊迪、楊超越、R1SE翟瀟聞、王耀慶在結束了一天的老年生活體驗後,為上海崇明北雙村的老人們策劃了一場「甜心」老人計劃,他們將為老人們開辦一個網絡培訓班,幫助他們一起跨越「數字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