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胃經】對人體有什麼功效, 附45個胃經穴位講解

2021-02-12 經絡圖解
胃經裡運行的是像黃土一樣的艮土之氣,它能溫暖人體,幫助消化。如果您有些毛病總是在上午7點到9點期間發作或加重,那就是胃經裡的艮土之氣運行失常,要多加保養胃經。

胃經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的某些病症,咽喉、口、牙、鼻等的病症,以及胃經所經過的腿部、側面腹部、胸部和頭面部的很多毛病。

上面的這些毛病都是出在胃經上,自然也能用胃經來調治。雖然一天中任何時間都可以使用胃經,但是,使用胃經的最佳時間卻是上午7點到9點。

這個時間段有兩層含義,一是胃經裡的艮土之氣最活躍,那麼使用胃經來祛病,能把胃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二是如果您有些毛病總是在這個時間段發作或症狀加重,比如咳嗽不止、胃痛發作,或者是頭痛得很厲害以及腹瀉等等,那一定與胃經裡的氣息運行失常有關係。那麼,您就挨個檢查胃經上有沒有按著酸痛的穴位吧,如果有,您每天多加按摩,病痛就能減輕或好轉。

當然,您平時要儘量少吃口感粗糙或是黃色的食物,因為這些東西含艮土之氣太多,只會加重病情,讓身體更加不舒服。

胃經裡運行的是像黃土一樣溫暖的氣息在我們身體的足陽明胃經裡運行著的是艮土之氣。

什麼叫「艮土」呢?其實,像咱們平時見到的土地,表層的黃土因為能較早得到陽光的照射,屬於陽土;而下層的泥土比較溼潤,叫做陰土。艮土指的就是黃土(陽土)。

在大自然中,任何東西都能發出氣息,黃土也能。這胃經裡運行的氣息便像黃土那樣,喜燥惡溼。

但是,胃經裡這種像黃土一樣的氣息對您的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排毒養顏:排便雖然主要是大腸負責的事情,但也還需要胃氣來輔助排毒。按照中醫陰陽五行的說法,土是生金的,而胃在大腸的上方,只有胃經裡的艮土之氣下降了,大腸經裡的燥金之氣才會跟著順利下降,從而促使大便排出,肌膚嫩滑光潔。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在吃飽飯後才大便,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只有胃經裡的這種像黃土一樣的氣息充足了,大腸經才有勁兒把身體裡的濁氣徹底趕走。相反,有些人為了減肥而節食,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大便乾乾的,有的人一兩天才排一次。這樣下去,不僅體重不會降低,皮膚也會變得很粗糙。

所以,您平時可以多吃些牛肉、土豆之類補養胃氣的食物,讓胃經裡這股濃濃的黃土氣息更加充足。

土豆和牛肉煮熟後色黃,得艮土之氣,滋養脾胃的功效超強,而且做法簡單,您吃上一兩周後,就能發現排便的情況正常多了,特別適合容易便秘的中老年朋友。

但要提醒您的是,由於牛肉不太好消化,所以您要燉爛一點再吃。

黃土的氣息能約束體內的火氣: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奇怪,胃不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嗎,怎麼胃經裡這種像黃土一樣的氣息與約束人體的火氣扯上關係了呢?

打個比方吧。我們都知道,火能煮熟食物,也能溫暖人。請設想一下:您在地上挖一個洞,生上一堆火,再在火堆上覆蓋一些黃土。那麼這火的熱氣便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給黃土,既能使黃土始終保持一定的溫度,也能讓人感覺溫暖。


但是,如果黃土過於疏鬆,那麼火焰就會從土的縫隙中冒出來。也就是說,如果您體內的艮土之氣不足,那麼土就不能夠制約火氣,火氣蔓延,您就會出現口腔潰瘍、胃潰瘍等症狀了。

如果黃土上被澆了別的東西,如泥漿等,那麼您站在黃土的附近,恐怕也感覺不到溫暖。對您的身體來說,就是怕冷、怕風了。因為胃經所主的艮土之氣就像被澆上了泥漿,火的溫暖氣息無法被傳遞出來。

所以,如果您很容易上火或是感到怕冷,不一定是身體裡的火氣太多或不足,很可能是胃經出了問題,那就要去疏通一下胃經裡的艮土之氣了。


胃經起於眼下的承泣,止於第二腳趾末端的厲兌,主要經過胃、脾和心臟。胃經上的穴位對於這三個臟腑上的毛病,以及胃經循行經過的面部和胸腹部等的疾病有很好的調治效果。

胃經從鼻子旁邊開始,先向上到達鼻根,然後折回到嘴唇周邊,沿下頜走到臉上,再經過顴骨向上繞一圈,直達頭頂。

胃經的主要幹線是從鎖骨上面的凹陷向下走,先經過乳頭中間,再到達肚臍和小腹。接著,胃經的脈絡下行到大腿外側,經過膝蓋到足背,最後到達第二個腳趾的末端。

足陽明胃經裡散發著像黃土一樣的氣息。

承泣穴,根除黑眼圈

四白穴,眼保健操的主穴

巨髎穴,主治面神經麻痺

地倉穴,撫平口周皺紋

大迎穴,牙痛是病也不怕

頰車穴,預防面部皺紋

下關穴,治療牙痛與耳鳴

頭維穴,治療面肌痙攣

人迎穴,雙向調節血壓

水突穴,治療慢性咽炎

氣舍穴,保養肺臟,預防感冒

缺盆穴,咳嗽、喘息不再愁

氣戶穴,止打嗝好幫手

庫房穴,氣喘按按它

屋翳穴,開胸順氣消炎症

膺窗穴,胸部保健穴

乳中穴,祛除目瘤,一個不留

乳根穴,讓乳房更健康

不容穴,對付胃疾

承滿穴,治療胃痛胃炎

梁門穴,預防胃下垂

關門穴,胃腸不適就找它

太乙穴,噁心煩躁按太乙

滑肉門穴,身材美麗的訣竅

天樞穴,腹瀉便秘全搞定

外陵穴,緩解下腹疼痛

大巨穴,關愛男人的保健穴

水道穴,關愛女人的保健穴

歸來穴,對付男女生殖問題

氣衝穴,男女生殖問題就找它

髀關穴,改善下肢麻木

伏兔穴,解除膝冷腰胯疼

陰市穴,降血糖好幫手

梁丘穴,對付頑固胃痛最有效

犢鼻穴,治療膝關節炎

足三裡穴,天然營養補品

上巨虛穴,艾灸可治胃腸病症

條口穴,讓腸胃更強健

下巨虛穴,主治胃腸病症

豐隆穴,常刮痧可除溼化痰

解溪穴,促進血液循環

衝陽穴,除腹脹,增食慾

陷谷穴,治慢性胃炎胃下垂

內庭穴,治理口腔上火最有效

厲兌穴,快速止吐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足陽明胃經筋絡穴位講解!
    也許開始吃冰冷食物的時候,不會覺得胃腸有什麼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增長,就會發現皮膚越來越差,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或是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因為早餐長期吃冷食傷了胃氣所致,如果你不給它東西填飽,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餓久了,就會有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炎、膽囊炎等危險!飯後一小時後按揉胃經可調節胃腸功能。
  • 時間醫學-----足陽明胃經
    「胃經」就是指這條經絡是經過胃這個臟腑的主要經絡。這裡有個「陽明」的概念。為什麼叫「陽明」呢?「陽明」是五運六氣的名詞。初學者很難理解「陽明」的含義的。大家簡要的設想一下:陽明,就是秋天的那種空氣給人的感覺,明亮,潔淨,乾燥。´陽明´描述了胃經裡運行的經氣的特徵。各個經絡裡運行的經氣各有特徵,象胃經裡運行的就是猶如秋天那樣的明淨乾燥的氣息,所以叫足陽明胃經。
  • 扶陽祛痛療法之經絡講解 ——足陽明胃經
    (頞,漢字,讀作è,釋義為鼻梁 、鼻根、眉心,出處為《說文〉〉)通過這句話大家就應該明白,鼻子的病其實是可以通過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治療的,並且效果非常好,日本的一位中醫師就通過陽明經的一個穴位治療感冒流鼻涕,可以做到針入鼻通的效果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   所以上牙痛,我們往往會選擇內庭穴來治療
  • 穴位動態圖:足陽明胃經足部穴位
    〖生理解剖〗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之間;深層有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股外側皮神經。胃經 梁丘穴取穴方法:梁丘穴位於屈膝時,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窪;從膝蓋骨右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
  • 十二經絡穴位圖3——足陽明胃經
    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請刺激位於胃經上的穴位,症狀就會有顯著的改善。胃經是非常長的經脈,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個。打通胃經的功效  足陽明胃經是有關於消化系統非常重要的穴位。是從頭部開始,經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長的經脈。消化系統有障礙時,會出現疲勞、身體倦怠、缺乏元氣等症狀。皮膚沒有光澤,顯黑、黃。嘴唇容易破裂,有縱形皺紋,唇邊容易潰爛。發聲無力,發音模糊。精神不振,遲疑不決,悶悶不樂,經常苦惱,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喜吃甜食的傾向。
  • 探討足陽明胃經的穴位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局部刺激敏感;(3)有串經。        6)穴位小議        承泣穴的經絡感傳沒有什麼特點,一般用於治療眼科疾病和與眼鼻相關的疾病。
  • 一藥一方一穴位:足陽明胃經-頰車
    一藥一方一穴位:足陽明胃經-頰車 2020-06-11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足陽明胃經】胃經主治的疾病有哪些?
    這一段是《靈樞》中對於胃經問題的描述。也就是:如果足陽明胃經出問題,那麼會讓人有渾身振寒(感覺冷,立即自動起雞皮疙瘩,自動排寒)、打呵欠、臉色黑,厭惡別人和火光,聽到木器聲音惕然而驚,心慌慌,關門閉戶而獨處。嚴重的則想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胸膈作響,腹脹等。
  • 經絡圖說——足陽明胃經
    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    本經腧穴一側45穴,12穴分布於頭面頸部,18穴在胸腹部,15穴在下肢的前外側面和足部。起穴為承泣,止穴為厲兌,本經腧穴主治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 從頭到腳的足陽明胃經
    在講手陽明大腸經的時候說到了,與胃經在鼻翼兩側迎香穴連結,首先上於承泣因此,足陽明胃經開始於承泣穴,大家看下面這個經絡圖,可以看到有個上關穴,其實這個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那麼脾胃相表裡,和脾經連結的位置在哪呢?
  • 養胃你必須要了解的經絡——足陽明胃經
    我們可以看出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那麼大家猜一下我們這章該講那條經脈了?我們來看下手太陰肺經從胸腔行至大拇指末端,手陽明大腸經接著從食指末端行至頭面部,接著頭面部的肯定是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起行至足趾。那麼下面這篇文章就來探尋下足三陽經裡面的——足陽明胃經的相關知識。
  • 十二正經之 足陽明胃經
    屬火的炎炎夏季已經進入屬土的長夏,我們從今天開始介紹五行屬土的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是人體一條很長的經脈,它從腳經腿前,沿胸腹一直到頭,對人體的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足陽明胃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胃經。本經一側45個穴位(左右兩側共90個穴位),其中15個穴位分布於下肢的前外側面,30個穴位在腹、胸部與頭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厲兌。
  • 【足陽明胃經】陷谷穴:清熱解表,和胃行水,理氣止痛
    陷谷穴位位置標準定位:陷谷穴位於人體足背,當第2、3
  • 足陽明胃經
    (一)經脈循行       足陽明胃經,起於鼻旁,上行至鼻根部,與足太陽經脈交會,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齦中,回出環繞口唇,向下交會於頦唇溝承漿穴,再向後沿下頜下緣至大迎穴,沿下頜角至頰車穴,上行耳前,經過上關穴,沿髮際到達前額;面部支脈:從大迎前向下到人迎穴,沿喉嚨進入缺盆部,向下通過橫膈,屬於胃,聯絡脾;
  • 胃經——承泣穴
    承泣穴(胃經) chénɡ qì別名:鼷穴,面髎穴,溪穴取穴方法: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穴位解析:(1)承泣。承,受也。泣,淚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經體內經脈氣血物質由本穴而出。胃經屬陽明經,陽明經多氣多血,多氣,即是多氣態物,多血,血為受熱後變為的紅色液體,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熱。
  • 【每日養生】打通胃經 穴位打造健康養生
  • 胃經上的重要穴位解析(十)
    胃經是非常長的一條經絡,單側有46個穴位。在身體上半部有30個穴位,腿上有16個穴位。胃經不通暢,人會有很多怪病。胃經經過頭面部、胸部、腹部、腹股溝、大腿、小腿、一直到腳,整條胃經涵蓋了身體的很多器官,與很多經絡相連。所以說萬病之源來自脾胃。經絡循行之處只要有淤堵,相應的臟腑和功能就會減弱。
  • 經絡養生——足陽明胃經,神清氣爽吃嘛嘛香
    足陽明胃經擔負著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職能,地位顯赫、責任重大,堪稱人的後天之本。因此,欲求自身的健康,就必須全力以赴,認真學習,力爭全面做好足陽明胃經的維護和保養。今天開始就來說說關於足陽明胃經養生那些事!
  • 中醫每日學一點:時辰、經絡、穴位之胃經
    足陽明胃經 辰時(7點到9點)—胃經旺。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
  • 胃經:這三個穴位最易堵,99%的人都不知道!
    從胃經的走向就能知道,身體正面的很多疾病都能通過疏通胃經來調理:頭痛、面色萎黃、乳腺增生、腸胃疾病、肥胖(或過於瘦弱)、膝關節疼痛胃氣弱則皮膚乾枯氣色差;胃寒則前額會痛;胃火大則牙齦腫痛疏通好胃經實在是太重要了!!胃經有三個容易堵塞的穴位,您猜猜是哪裡?髀關  梁丘  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