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經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的某些病症,咽喉、口、牙、鼻等的病症,以及胃經所經過的腿部、側面腹部、胸部和頭面部的很多毛病。
上面的這些毛病都是出在胃經上,自然也能用胃經來調治。雖然一天中任何時間都可以使用胃經,但是,使用胃經的最佳時間卻是上午7點到9點。
這個時間段有兩層含義,一是胃經裡的艮土之氣最活躍,那麼使用胃經來祛病,能把胃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二是如果您有些毛病總是在這個時間段發作或症狀加重,比如咳嗽不止、胃痛發作,或者是頭痛得很厲害以及腹瀉等等,那一定與胃經裡的氣息運行失常有關係。那麼,您就挨個檢查胃經上有沒有按著酸痛的穴位吧,如果有,您每天多加按摩,病痛就能減輕或好轉。
當然,您平時要儘量少吃口感粗糙或是黃色的食物,因為這些東西含艮土之氣太多,只會加重病情,讓身體更加不舒服。
胃經裡運行的是像黃土一樣溫暖的氣息在我們身體的足陽明胃經裡運行著的是艮土之氣。
什麼叫「艮土」呢?其實,像咱們平時見到的土地,表層的黃土因為能較早得到陽光的照射,屬於陽土;而下層的泥土比較溼潤,叫做陰土。艮土指的就是黃土(陽土)。
在大自然中,任何東西都能發出氣息,黃土也能。這胃經裡運行的氣息便像黃土那樣,喜燥惡溼。
但是,胃經裡這種像黃土一樣的氣息對您的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排毒養顏:排便雖然主要是大腸負責的事情,但也還需要胃氣來輔助排毒。按照中醫陰陽五行的說法,土是生金的,而胃在大腸的上方,只有胃經裡的艮土之氣下降了,大腸經裡的燥金之氣才會跟著順利下降,從而促使大便排出,肌膚嫩滑光潔。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在吃飽飯後才大便,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只有胃經裡的這種像黃土一樣的氣息充足了,大腸經才有勁兒把身體裡的濁氣徹底趕走。相反,有些人為了減肥而節食,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大便乾乾的,有的人一兩天才排一次。這樣下去,不僅體重不會降低,皮膚也會變得很粗糙。
所以,您平時可以多吃些牛肉、土豆之類補養胃氣的食物,讓胃經裡這股濃濃的黃土氣息更加充足。
土豆和牛肉煮熟後色黃,得艮土之氣,滋養脾胃的功效超強,而且做法簡單,您吃上一兩周後,就能發現排便的情況正常多了,特別適合容易便秘的中老年朋友。
但要提醒您的是,由於牛肉不太好消化,所以您要燉爛一點再吃。
黃土的氣息能約束體內的火氣: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奇怪,胃不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嗎,怎麼胃經裡這種像黃土一樣的氣息與約束人體的火氣扯上關係了呢?
打個比方吧。我們都知道,火能煮熟食物,也能溫暖人。請設想一下:您在地上挖一個洞,生上一堆火,再在火堆上覆蓋一些黃土。那麼這火的熱氣便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給黃土,既能使黃土始終保持一定的溫度,也能讓人感覺溫暖。
但是,如果黃土過於疏鬆,那麼火焰就會從土的縫隙中冒出來。也就是說,如果您體內的艮土之氣不足,那麼土就不能夠制約火氣,火氣蔓延,您就會出現口腔潰瘍、胃潰瘍等症狀了。
如果黃土上被澆了別的東西,如泥漿等,那麼您站在黃土的附近,恐怕也感覺不到溫暖。對您的身體來說,就是怕冷、怕風了。因為胃經所主的艮土之氣就像被澆上了泥漿,火的溫暖氣息無法被傳遞出來。
所以,如果您很容易上火或是感到怕冷,不一定是身體裡的火氣太多或不足,很可能是胃經出了問題,那就要去疏通一下胃經裡的艮土之氣了。
胃經起於眼下的承泣,止於第二腳趾末端的厲兌,主要經過胃、脾和心臟。胃經上的穴位對於這三個臟腑上的毛病,以及胃經循行經過的面部和胸腹部等的疾病有很好的調治效果。
胃經從鼻子旁邊開始,先向上到達鼻根,然後折回到嘴唇周邊,沿下頜走到臉上,再經過顴骨向上繞一圈,直達頭頂。
胃經的主要幹線是從鎖骨上面的凹陷向下走,先經過乳頭中間,再到達肚臍和小腹。接著,胃經的脈絡下行到大腿外側,經過膝蓋到足背,最後到達第二個腳趾的末端。
足陽明胃經裡散發著像黃土一樣的氣息。
承泣穴,根除黑眼圈
四白穴,眼保健操的主穴
巨髎穴,主治面神經麻痺
地倉穴,撫平口周皺紋
大迎穴,牙痛是病也不怕
頰車穴,預防面部皺紋
下關穴,治療牙痛與耳鳴
頭維穴,治療面肌痙攣
人迎穴,雙向調節血壓
水突穴,治療慢性咽炎
氣舍穴,保養肺臟,預防感冒
缺盆穴,咳嗽、喘息不再愁
氣戶穴,止打嗝好幫手
庫房穴,氣喘按按它
屋翳穴,開胸順氣消炎症
膺窗穴,胸部保健穴
乳中穴,祛除目瘤,一個不留
乳根穴,讓乳房更健康
不容穴,對付胃疾
承滿穴,治療胃痛胃炎
梁門穴,預防胃下垂
關門穴,胃腸不適就找它
太乙穴,噁心煩躁按太乙
滑肉門穴,身材美麗的訣竅
天樞穴,腹瀉便秘全搞定
外陵穴,緩解下腹疼痛
大巨穴,關愛男人的保健穴
水道穴,關愛女人的保健穴
歸來穴,對付男女生殖問題
氣衝穴,男女生殖問題就找它
髀關穴,改善下肢麻木
伏兔穴,解除膝冷腰胯疼
陰市穴,降血糖好幫手
梁丘穴,對付頑固胃痛最有效
犢鼻穴,治療膝關節炎
足三裡穴,天然營養補品
上巨虛穴,艾灸可治胃腸病症
條口穴,讓腸胃更強健
下巨虛穴,主治胃腸病症
豐隆穴,常刮痧可除溼化痰
解溪穴,促進血液循環
衝陽穴,除腹脹,增食慾
陷谷穴,治慢性胃炎胃下垂
內庭穴,治理口腔上火最有效
厲兌穴,快速止吐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