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iPhone,富士康工人比機器好多了

2020-12-12 愛範兒

今天的消息,可以讓富士康工人鬆一口氣。

還記得蘋果和富士康,想用機器自動化組裝 iPhone、iPad 嗎?

現在,這件事嘗試了幾年後,庫克和郭臺銘學到了一個道理:

還是人類工人好。

蘋果失敗的自動化嘗試

事情源自外媒 The Information 的爆料:

蘋果「自動化組裝電子設備」的嘗試,基本涼了。

眾所周知,因為富士康是蘋果的代工廠,這個故事也和富士康有關。

8 年前,郭臺銘給蒂姆·庫克畫了個餅:

把 iPad 生產線上的人類,全都換成機器人,iPad 的零部件沿著傳送帶進行,被一種名叫 Foxbots 的機器人切割、拋光、組裝。

整條生產線,幾乎不需要真人工作。

郭臺銘「畫餅」的前一年,還提出了「百萬機器人計劃」,計劃投入 100 萬臺機器人到生產線上。

願景美好,錢途迷人。而且郭臺銘也的確成功了一部分。

在 2019 年報裡,富士康精密工具產能較上年增長 15%,直接人數降低 26%,人均產值增長 48%。

機器代替人的進展肉眼可見。

但用機器人替代組裝蘋果設備的工人,他們折戟了。

iPhone 等電子設備生產,還要倚靠富士康生產線上的人類工人們。

擰螺絲,塗膠水,機器人都不太行

組裝任何電子產品,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

塗膠水。

電子產品的印製電路板和外殼、電池等零部件,很多時候是靠膠水粘在一起的。

如果你試過手動組裝,會發現控制熱熔膠槍精確的把膠水塗在需要的部位,並且和其他部件粘在一起,是一件並不容易的工作,非常燙手,還容易塗歪。

另外,你還需要擰螺絲,對準零件上的孔,精準的用螺絲連接不同的部件。當然,這也有擰歪的可能。

對於連餃子都包不好的手殘黨來說,基本告別電子產品組裝了。

但這件事情機器也做不好。

The Information 打聽到,2012 年蘋果秘密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機器人和自動化專家團隊,就設在離總部不到 10 公裡的地方,負責想辦法用機器人代替工人。

這個團隊找來了電裝 (Denso) 和三菱,開發了能塗膠水和擰螺絲的機器人。

蘋果這樣精密的電子設備,對塗膠水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誤差必須控制在 1 毫米以內。而擰螺絲也必須把握好力度,判斷是不是已經擰緊了。

新研發的機器人並不是十分擅長這兩件事情。蘋果的螺絲很小,機器無法感受到擰螺絲的力度;而塗膠水這件工作,一位該團隊的前員工說「訓練有素的中國工人比機器工人更擅長塗膠」。

顯然,直接上最高難度的 iPhone 組裝不太行,iPhone 做不好,可是要砸牌子的。

那就從相對冷門的產品來做吧,Apple TV、Apple Watch、iPad 都可以試一試,或者做測試也行,比如用機械臂舉著電子設備測試藍牙功能。

2018 年,因為負責人離職,這個機器人秘密團隊解散了。

拋光,組裝 MacBook,機器人也不太行

除了上面那個嘗試用機器人塗膠水和擰螺絲的團隊,The Information 還挖出了蘋果的另一個機器人自動化團隊。

這個團隊最先嘗試做的事情,是給產品拋光。

2013 年,他們先做了一個給 Mac Pro 拋光的機器人,後來,他們想直接把這個技術遷移到 Apple Watch 3 上。

然而,Apple Watch 3 太小了,給 Mac Pro 用的技術沒法用,於是 Apple Watch 3 的拋光還是手動做的。

2014 年,這個團隊又嘗試自動組裝 MacBook,於是發明了一個機器人,可以把屏幕、鍵盤、觸控板裝到外殼裡。

工程師們說,這臺 MacBook 自動組裝機器人,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高質量的組裝 MacBook。

然而,設計一時爽,落地火葬場。

在真正的生產線上,傳送帶的移動並不是非常穩定,安裝鍵盤的機器人需要裝一大堆螺絲釘而且裝的並不好,因此需要大量人工幹預,零部件堆得到處都是,生產線亂成了一鍋粥。

花了差不多一整年時間,廢了好大勁,這條自動化生產線才能運轉起來。MacBook 的發布也推遲到了 2015 年的春天。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換成了體驗糟糕的蝶式鍵盤,那一年的 MacBook 也不受歡迎,甚至要給客戶退款。

這樣看起來這條成功運行的生產線也不是很划算。

機器換人,可能是個賠本買賣

更難的是,想讓機器代替人類工人,除了技術問題,還有產業本身的問題。

首先,蘋果電子設備,是一種季節性產品

每年發布會之後,用戶們會集中換新 iPhone,之後就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越來越少。

也就是說,生產線們只在剛開始的時候高效運轉,過幾個月就比較閒,佔著地方不幹活兒了。

但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The Information 援引一位蘋果前高管的話說,蘋果更喜歡用真人,因為真人更靈活,可以方便的上下生產線。

畢竟,去年夏天,富士康的臨時工數量已經佔到了 50%,用工十分靈活,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上個月造 iPhone,下個月就可以造 MacBook,勤勞又聰明的富士康中國工人,似乎更符合蘋果的業務需求。

此外,蘋果每年的電子產品都是更新的,而這些機器人只能針對一款設備定製化生產,生產 iPhone X 的機器人不能用來生產 iPhone11。

一位蘋果前員工說這意味著蘋果必須每年報廢生產上一款產品的機器人,重新設計開發製造生產下一款設備的機器人,一款 iPhone 也就賣那麼兩年,這樣很難回本。

上一年造 iPhone X,下一年就可以造 iPhone 11,勤勞又聰明的富士康中國工人,似乎更符合蘋果的業務需求。

此外,還有一個潛在問題叫做就業

在任何一個國家,就業都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蘋果和富士康真的把生產線上的人類工人全都開除掉,大量工人失業,製造社會問題和國際問題,那蘋果和富士康顯然會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

扎紮實實的用雙手建設社會主義,勤勞又聰明的富士康中國工人,似乎更符合蘋果的業務需求。

波音和特斯拉也有類似遭遇

其實不止蘋果,其他公司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波音曾經希望用機器人來製造波音 777 飛機。

2015 年,波音嘗試用機器人自動鑽孔來安裝零部件。但用著用著發現,讓機器人來做這項工作並不可靠,往往做完還要返工,甚至耽誤給客戶交付。

沒辦法,到 2019 年,他們只好重新僱傭人類來做這項工作。

特斯拉也有過類似的遭遇。

特斯拉加州工廠花了 1.6 億美元來收購自動化公司,建立自動化的生產線。但這一生產線並不成功,甚至造成了 Model 3 的「產能地獄」,讓馬斯克本人不得不吃住在工場,拼命推動交付。

馬斯克後來也不得不對 CBS 的記者承認,機器人拖慢了車輛的生產進度。

不過,如果要由此得出製造自動化不行的結論,那肯定太草率了,而且只能說這個進程只是在螺旋上升。

比如,雖然自動造 iPhone 不成功,但可以自動拆 iPhone 啊。

蘋果官方曾在 2018 年宣布,他們發明了一款回收機器人,名叫 Daisy,可以把回收來的 15 款不同型號的 iPhone 都拆掉,回收其中的金屬、玻璃、塑料等 14 種原材料,甚至製作官方翻新機。

現在,一臺 Daisy 每小時可以拆掉 200 臺不同的 iPhone。

回收舊貨,減少垃圾,似乎也是個不錯的方向。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what-apple-learned-from-automation-humans-are-better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20-03-31/601138_2019_n.pdf

https://new.qq.com/omn/20191115/20191115A0H6N300.html

https://new.qq.com/omn/20190419/20190419A09P5V.html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郭一璞,愛範兒經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富士康每條產線每小時生產590臺新iPhone,產能優先分配iPhone XR
    數據顯示,在富士康集團三大業務中,消費電子業務八月份的表現最好,其次是通訊業務和計算業務。目前,為蘋果公司生產新款iPhone核心組裝廠有三家:富士康、和碩和偉創力。但富士康佔據了超過半數以上的生產份額。隨著蘋果新發布的手機大規模銷售,在2018年剩餘的幾個月中,富士康集團的收入增幅還會擴大。
  • 富士康底層工人:每天流水線站11個小時,訓練自己只上2次廁所
    富士康工廠也開始忙碌起來,作為iPhone手機的全球第一大代工服務商,保障iPhone 12供應是頭等大事。因此每年9月份左右,富士康工廠會大量招聘全技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層產線工人。
  • 富士康代工之痛:499美元iPad組裝費僅11美元
    富士康的9連跳之後,第10跳險些在前幾日發生。此類事件的連續發生讓富士康管理層的日子如履薄冰,有傳聞稱公司將某大師請入公司、多名心理輔導老師也在公司中不斷出現。不過在外界看來,這真的能夠讓員工擺脫心理陰影?  資深家電觀察家劉步塵表示:「富士康9連跳的背後折射出來的可能是富士康這類代工企業的盈利模式之痛。」
  • iPhone組裝格局生變!兩大代工廠商重倉這隻股 富士康忙建晶片廠
    原標題:iPhone組裝格局生變!兩大代工廠商重倉這隻股,富士康忙建晶片廠 摘要 【iPhone組裝格局生變!
  • 小米4的誕生地 富士康代工廠參觀遊記
    由於基本都是自動化操作所以這個車間的工人很少(員工手上戴的是防靜電手環)    那麼一片PCB基板從這一排機器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出來之後就成了小米 4手機的主板。中間和最後還有機器和人工的檢測過程。組裝過程中,富士康還為小米 4設計了兩款矽膠保護套,防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外觀磨損。那麼在做測試後刷入指定的MIUI 系統,這就完事了。
  • 富士康工人:上班前20分鐘,我和100多工友被辭退了
    「你們這批小時工,現在已經被富士康退回了。」聽到這句話,張強蒙了。從4月開始,「訂單少了,工人太多」的說法逐漸在廠區傳開,臨時工成為離失業「紅線」最近的那群人,他們並不隸屬於富士康,而是根據富士康的用工需求,由各勞務中介公司組織輸送,在富士康的工作時間通常不超過半年。
  • 富士康工人為了加班,請領導吃飯?其實普工來富士康,就是賺錢的
    一、單純鼓吹富士康加班現象非蠢既壞,其實加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單純鼓吹富士康工人積極加班的,那一定是非蠢既壞。但凡混過工廠的都知道富士康是有「控制加班」制度的。我們來算一算,若一個工人通過富士康招聘點進入工廠,一般他的底薪為2300元/月。
  • 鍾南山當總顧問、最貴入職金加持,富士康為何仍不能全面復工?
    過去兩周,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在深圳經歷了招人大戰。富士康龍華園區一位主管何超對《財經》記者說,前幾周已經招進3萬人,每天招工2000人的節奏持續了兩周。「年前17萬人左右,現在估計有18-19萬工人。工人成了富士康能否復工的重要指標。
  • 立訊精密會成為第二個富士康嗎?
    這家企業2004年初創,2010年上市後,老闆王來春從早年的「廠妹」成為了財富榜上有名的富豪,預計2020年底立訊將完成對緯創子公司的收購,切入蘋果產品iphone的供應鏈。>  立訊精密的老闆王來春是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批工人,在臺灣鴻海精密下屬富士康線裝事業部工作近10年,做到了大陸員工的最高職位後離開富士康自主創業。
  • 臺積電和富士康聯發科老闆都是誰
    打開APP 臺積電和富士康聯發科老闆都是誰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15 16:04:22   臺積電和富士康聯發科老闆都是誰   臺積電: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於浙江寧波,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被譽為「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
  • 富士康工人辭職後會轉行做什麼呢?現實令人感慨!
    富士康的工人的工作,我們都有所耳聞,很多工人都表示在富士康工作實在是太辛苦了,從早到晚沒有休息,掙的也不夠多,所以常常有人從富士康辭職,那麼那些從富士康辭職的工人們會轉行做什麼工作呢?我們來看看轉行的富士康工人的說法。
  • 25歲還是富士康當普工,是不是算高齡工人了?聽聽網友怎麼說
    只要滿了18歲就可以進富士康打工,當然如果你還沒有滿18歲,不少中介也是有辦法讓你進去的,所以說現在的富士康,都是一幫年輕打工者。25歲還是富士康當普工,是不是算高齡工人了?聽聽網友怎麼說那麼如果在富士康工作,年紀已經到了25歲,算不算是高齡工人呢。
  • 逃離富士康:離開18次,最終還是無奈進廠
    有工人聲稱,見過離職18次、第19次回來的「大神」。生產旺季的富士康不會拒絕回來的工人。它需要勞動力,這座巨大工廠擁有數十萬名工人,僅鄭州廠區便有超過25萬人,是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基地。iPhone12系列發布前後,富士康多個廠區的加班時間一漲再漲,11月的第一周,一名鄭州廠區的工人每天工作11個小時,整周無休。
  • 富士康復工:最難最貴的「復工季」
    作為全世界製造業的標杆企業之一,富士康正在經歷一個「最難」「最貴」的復工季節。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嚴格的人員限制流動措施,令工人在春節之後,成為了這個製造業巨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招工返費的價格一路攀升,但富士康已無法再現往昔春節之後工人排隊返程的盛況。富士康的考驗,也正是中國製造業的考驗。
  • 1500元組裝iphone x,是不是比3000多元旗艦機更香?
    與其靠運氣,就不如我們自己動手組裝一部iphone x了,組裝的好處就是所有元件都可以從內部把關,起碼不可能用進水機,更不可能用主板維修機,再有就是可以選擇真正的原裝配件,排除這三個翻車大坑,一個放心的上品iphone x就到手了。
  • ...富士康已獲得谷歌伺服器組裝關鍵零部件合同;Model X被曝存中繼...
    人機協同泛指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語音、動作等方式與機器進行交流,融合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共同完成特定工作的過程,包含「人機互動、人機融合和人機共創」三個依次演進的層次,是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演進的技術必然。
  • 富士康:廠區運作正常,無裁員休假。工人:我們自離不算裁員唄
    早先5月6日的時候,網上就有消息傳出:富士康因訂單減少,員工從5月1號放假到9月1號。而富士康負責人也發出聲明:目前集團大陸各廠區運作正常,並無所謂大規模裁員及休假情況。而富士康雖然對很多人來說名聲並不是很好,但不得不說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很多崗位,解決了很多人的工作問題。
  • 代工之痛:499美元iPad中國組裝費僅11.2美元
    富士康的9連跳之後,第10跳險些在前幾日發生。此類事件的連續發生讓富士康管理層的日子如履薄冰,有傳聞稱公司將某大師請入公司、多名心理輔導老師也在公司中不斷出現。不過在外界看來,這真的能夠讓員工擺脫心理陰影?資深家電觀察家劉步塵表示:「富士康9連跳的背後折射出來的可能是富士康這類代工企業的盈利模式之痛。」
  • 富士康:我們什麼時候說過要到漂亮國辦廠了?
    威斯康星州:三年就搞成一間空廠房,居然好意思問我要補貼今年 10 月份,威斯康星州拒絕了富士康的補貼申請,理由是富士康未能建造與該州籤訂的合同中規定的 LCD 工廠。大概在兩年前,有消息傳出,計劃規模將砍到起初的1/20,工人數量減少到5200名。到了2020年初,富士康堅持稱,該廠將在今年某個時候生產LCD面板。但威斯康星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目前的進度「比可行的商用面板製造工廠來說,可能更適合用於示範目的「。
  • 焦點分析|富士康印度工廠停擺,蘋果手機還是得中國造
    2019 年,富士康新任董事長劉揚偉稱,富士康僅約 25% 的生產能力位於中國以外地區。但是中國的籃子正在發生變化。催動變革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中美摩擦——在中國組裝好的 iPhone 在進口美國時可能要承擔附加關稅,這給富士康和蘋果帶來成本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