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留學生購回國機票屢屢被騙,騙子票代鑽哪些空子牟利?)
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薛冰冰
編輯 |沈霄戈
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留學生遭遇假機票代理詐騙一事。其實,早在今年3、4月份,留學生購買回國機票被騙的現象就陸續被曝出,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爆發,出入境交通受管制,各家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班急劇縮減,回國機票「一票難求」,假代理便利用留學生回鄉的迫切心理,通過各種方式行騙牟利。
如今,假票代繼續頂風作案,甚至改頭換面、故伎重施,導致更多留學生上當受騙;而那些維權的受害留學生,又遇到了報警無法立案,或者立案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情況。
藉口轉帳操作失誤,付完款拉黑
因疫情原因,在紐約讀書的吳同學一直滯留海外,4月起她開始購買回國機票,爸媽也幫忙買過包機機票,但起飛前都被通知航班取消,返程計劃一再落空。
心急如焚之下,她開始去微博搜#美國機票#,聯繫到一名叫做「@遊遊的票票餵」的機票代理人。對方發來6月14日衣索比亞航空轉機回國的航班,航班號分別為ET509和ET684,票價是28100元,並擔保說:「這趟航班100%確認可以飛」。
吳同學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因為是少有能接受的價格,加上起飛日期合適,第一時間就加了票代的微信進行溝通,對方還發來了公司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這讓她的警惕心有所放鬆。
機票代理稱,需要先交9000元定金才開始刷票,錢款打到公司帳戶,不過提供帳戶時卻顯示為私人帳戶,對方解釋說該帳戶屬於公司財務總監。當交完定金,代理人突然告知,由於轉帳時沒有備註「定金」二字,公司無法做帳,要求她再轉一次定金,可作為機票餘款一部分,兩次定金共交了18000元。
原本以為可以開始刷票了,沒想到票代再次發來消息稱,因為吳同學之前沒備註定金,屬於操作錯誤一次,系統提示要把票款一次性付完,付完之後會馬上出票,否則不能提交刷票申請。
「其實我懷疑過是騙子,但是我太想回國了,覺得因為沒寫備註錯失機會很可惜,打了尾款或許有回家的可能」,吳同學回憶說,轉完剩下的10100元後,對方表示已經開始刷票,24小時內給消息。等到第二天,吳同學卻發現這名假票代把自己拉進了黑名單,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在國內國外都報了警,那筆9000元的定金由爸媽轉帳給機票代理,轉帳行為發生在國內,在國內已經立案成功,國外警察也讓我提供了聊天記錄。可是直到現在,兩邊都沒有反饋處理結果。」吳同學向界面新聞講述,受害留學生們建有一個「微博詐騙申訴溝通」群,她加入時只有7人,現在群聊成員達到86人,群裡同學都已經嘗試報警,但大多數沒能成功立案,原因均為「不在管轄範圍內」。
根據群內信息採集與統計,其中62人的受害金額已達160萬元,目前尚無一人追回錢款。
據記者了解,留學生們主要通過三種途徑找機票代理人購票:熟人推薦、回國轉機群和微博票代。前兩種渠道相對靠譜和真實,而假票代大部分來自微博渠道,而且行騙套路出奇地一致:先要求支付定金,轉帳以後告知未備註或備註方式不對,系統無法識別通過,需要再次轉帳才開始刷票,等錢款打完以後立即拉黑。
由於被舉報過多,有些假票代已經把之前的微博帳號註銷,改頭換面後繼續行騙,典型的是以公司員工身份進行自我包裝,比如微博認證為xx旅行社票務員,包括「引領假日旅行社」、「龍騰國際旅行社」等,此前,吳同學收到的假票代發來的營業執照,公司就是「北京引領假日國際旅行社」。
記者在天眼查上搜索發現,這家公司確實存在,經營狀態為「在業」,其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註冊資本等信息,也和假票代發來的圖片顯示一致。
7月11日,北京引領假日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官方微博「引領航旅」發布聲明,進行澄清:近日有不法分子冒用我公司名義,進行機票銷售,並實施詐騙,為減少廣大消費者購買風險,特聲明如下,公司業務人員均有公司微信,企業微信上有公司認證的『引領航旅』品牌標識;我公司業務收款一律使用公司帳戶,未授權任何其他渠道進行收款。
除了利用旅行社員工身份,有些假票代還以航空公司員工身份進行加V認證,比如受訪者提供的「東方航空集團李雪」微博頁面,簡介顯示為東航職員。此用戶每天都會發布數條國際機票購票信息,粉絲量達到10.6萬,不過這一帳號現在已經不存在。
東航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該用戶肯定不是公司員工,屬於假冒身份,「最近東航正與微博平臺合作,清理這些虛假的員工認證帳號,因為我們無法自己進行清理。」
真假機票代理如何分辯
假機票代理如此活躍且手段眾多,矇騙了不少留學生,那麼,正規機票代理實際是如何操作的,與假票代如何區分與辨別?
界面新聞記者聯繫到兩位旅行社從業人員,他們坦言,疫情期間國際機票資源緊張,代理人不可能提前拿到票,只能根據需求查票訂票,而且還不保證一定有票。「像假票代那樣頻繁地發廣告、主動私信的情況基本不存在,我們是等著客戶來找,而不是我們去找客戶」。
據了解,如果找機票代理人購票,首先要看其所屬公司的資質,除了OTA以外,從事機票代理業務的有兩類公司:大型旅行社和機票代理公司,他們多使用專業的查票訂票系統,業內稱之為「eterm黑屏系統」。該系統是中航信面向廣大代理人、航空公司專門開發的民航旅客訂座系統,代理機構需要向中航信申請或者由航空公司授權使用,而假票代一般無法使用該系統。
付款方式方面,兩位旅行社工作人員提醒,儘量不要轉對私帳戶,對公帳戶更為穩妥,消費者打款過去有回執單可以查到,即銀行轉帳憑證,不存在需要備註或者備註不對的情況。
除此之外,該工作人員還表示,機票報價太低也有問題,「疫情下拿到機票所耗費的人力、時間成本巨大,代理人甚至通宵幾天不停刷票,加上航空公司給出的國際機票都是全價無折扣,本身票價就很高」。
對於鑽空子的假票代,航空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風控體系,四川航空此前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提到,國際機票銷售渠道收緊,公司主要在自己的平臺銷售,如果遇到代理搶票加價的,他們會藉助騰訊安全天御風控體系進行核控。
據川航方面介紹,黃牛黨倒買倒賣的非法操作又稱為「黑灰產」,他們首先養有一個手機號庫來註冊帳號,這也是航空公司防禦的第一道防線;之後,黑產在一天之內用幾百個帳號不斷查詢票價,航空公司會通過設備、帳號和IP的關聯,將這種潛藏性行為突顯出來,進而做風險控制。
而在交易環節,風控系統將根據用戶行為特徵積累黑產大數據,融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首先是售賣情況,比如拍下數量多,購買五到十個左右,可能是異常售賣;或者一次下單很多張機票,但只支付其中一單,跟普通旅客行為有明顯差異,系統通過學習,對這種行為特徵做出判斷。
一般來說,黃牛黨拿到票以後會修改乘機人信息來轉賣機票,川航方面表示,在這個環節,風控體系將對信息更改進行一定的控制,比如要求用戶做實名認證才能修改等。
律師解讀:不在管轄地範圍能否立案?
對於受害留學生而言,眼下最為棘手的問題在於,報警後無法立案,錢款不能追回,警方給出的理由是「超出管轄地範圍」。
圍繞管轄範圍這一爭議,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王婷婷律師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根據《刑法》第六條【屬地管轄權】規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具體到本案件,假機票代理整個行騙過程依靠網絡進行,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十六條,用於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網絡接入地以及網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過程中犯罪分子、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公安機關均可以管轄。
而假機票代理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已經構成了詐騙罪。王婷婷律師告訴記者,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目前,還有不少留學生未能踏上回國的路程,但好消息是,國際航班量正在逐漸增加,越來越多外航拿到我國的落地「接收函」,據統計,已有15家外國航空公司計劃復航中國。例如,美聯航自7月8日起恢復舊金山-上海浦東航線,經停首爾,每周兩班;自7月1日-7月31日,日本航空執飛成田至大連航班,每周一班,周四執飛;自6月24日起,漢莎航空恢復法蘭克福-上海航班,每周一班。
飛友科技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內地航司共執行國際航班量為1710架次,國際航司共執行國際航班量為803架次。上半年民航運營報告裡也提到,自1月下旬中國內地航線及國際航班航線驟降逾7成後,4-6月份,內地通航國際航班量恢復到去年同期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