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的數學大師華羅庚

2021-01-22 漯河統戰網

華羅庚是第一、二、三、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2年9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是民盟第二、三屆中央常委,第四、五屆民盟中央副主席。


新中國一成立,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使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國,在歸國途中,華羅庚寫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真情的呼喚:「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投身我國數學科學研究事業。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華羅庚作為一個組織者做了大量動員工作,促成了一批海外學者回國。


華羅庚在數學理論研究方面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在應用數學方面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在繼續科學研究的同時,華羅庚還嘗試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科研服務於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華羅庚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能夠比較普遍的應用於工農業等生產實踐。


華羅庚教授(左一)在全國推廣「雙法」


從1960年開始,歷時20多年,華羅庚在工農業等生產實踐中推廣統籌法和優選法,並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編寫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使一般工程技術人員,甚至是工人都能讀懂。為推廣「雙法」,華羅庚拖著病殘之軀,足跡遍及2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到工廠、礦山、油田、農村等進行演講,指導他們將「雙法」用於生產,取得諸多成果,產生了重大效益,在國內外引起重大反響。


華羅庚曾以泡茶作比喻解釋統籌法,泡茶要燒水、洗茶杯、泡茶,如果按照順序做下來比較耗時。所以,你先燒水,然後洗茶杯,然後泡茶,這樣比較節省時間。1964年,華羅庚曾給毛澤東寫信,匯報他在西南三線搞統籌法試點工作情況,毛澤東回信說:「華羅庚同志:你現在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十分歡迎。」


華羅庚為在全國各地推廣「雙法」,不顧家庭和個人身體健康。華羅庚的夫人多次抱怨他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不顧家庭狀況,兩手一抱拳,說聲「拜託、拜託」,便到外地工作數月。1975年,華羅庚在哈爾濱推廣「雙法」時突發心肌梗塞,但他並未停止,仍繼續奔波從事推廣事業。那時候,華羅庚每次出門,必帶氧氣袋,身體感覺不適,就吸吸氧氣。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華羅庚指導學生從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的研究。如工業產品(如電力變壓器)優化設計、軍用飛機部件優化設計、兩淮煤礦管理決策、大慶油田地面工程優化改造、準格爾露天煤礦煤電運輸優化設計等等,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闢了應用數學的新方向。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華羅庚幾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廣應用數學方法的工作中,為祖國建設儘自己的力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85年,華羅庚應邀到日本東京大學作題為「在中國普及數學方法的若干個人體會」的演講,先用中文,後改為英文演講,日本學者被其精彩演講深深吸引,原定45分鐘的報告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被延長到一個多小時。當他滿頭大汗結束演講時,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他用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早在1980年,華羅庚即立有遺囑,其主要內容有:(1)死後喪事從簡,骨灰撒到家鄉金壇縣的洮湖中;(2)我國底子薄、基礎差,要提倡多幹實事、有益的事,少說空話、大話;(3)發展數學,花錢不多,收益很大,應該多加扶持;(4)死後,所收藏的圖書及期刊贈送給數學所圖書館。從遺囑中也可看出華羅庚的愛國情懷和對數學的熱愛,並希望後人能夠繼承下去,把中國的數學事業搞好,把祖國建設得更好。


「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這就是華羅庚對祖國一生的諾言和踐行。正如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科學》上的一篇文章所說:「他,就是華羅庚,形成了中國的數學。他與祖國共患難,同甘苦,贏得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崇敬」。

相關焦點

  • 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要說數學成就,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華羅庚」了,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不僅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更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天才。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 初中畢業被清華破格錄用,數學天才的選擇…
    今天的人們或許不理解,為什麼華羅庚會被稱作「人民的數學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2020年是華羅庚誕辰110周年,讓我們走近這位數學天才,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身為清華大學教授的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他一席話讓人肅然起敬
    華羅庚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清華大學的教授。但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出人意料地只有初中的文憑。這不尋常的一點也被人熟知,常常被後人拿出來談論。在華羅庚看來,學歷和學問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始終貫徹在他人生的每個階段。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是他的學問已經足夠深厚。
  • 【人物】民國大家之華羅庚: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 華羅庚去世後,妻子吳筱元在國家分房照顧時說: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對於華羅庚來說,吳筱元就是這樣珍貴的存在。數學天才華羅庚提到「華羅庚」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一位數學天才,為中國的數學事業貢獻良多,1910年出生於江蘇常州。這位數學大師的成長之路充滿著坎坷和苦難,成功之路向來不是一帆風順的。
  • 他是我國現代數學之父,只有初中文憑,最終倒在了日本的講臺上
    1985年6月12日,我國科學院院士,素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華羅庚先生逝世,享年75歲。華老的離世,正如星空中一顆閃爍著璀璨光芒的流星稍縱即逝,生命固然短暫,但華老給後世人遺留下來的「華羅庚精神」則是永存的、不朽的。
  •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是我非常崇拜的人物,他給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通過自己堅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的典範。他僅僅有初中文憑,憑藉著自己的勤勉自學,終於成為數學巨匠,並且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數學家華羅庚談數學學習法,助你數學拿高分,不要再盲目學習了!
    每當人們提起中國有哪些的數學家時,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華羅庚這個名字,在中國人民的眼中,他就是中國的數學之神。從初中學歷「鹹魚」翻身成為清華大學教授,再被封為現代數學之父。可能絕大部分人不清楚華羅庚具體取得了哪些數學成就,但並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偉大。他的名言「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 ,人人皆知。
  •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人民的數學家」最優的「優選」
    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初中學歷,身體殘疾,23歲自學成清華教授,他才是中國的愛因斯坦
    如果說一個「中國數學第一人」,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華羅庚,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科學家」,在數學界有著崇高的地位。鮮為人知的是,華羅庚是一個出身貧寒,身體殘疾且只有初中學歷的人。從一個初中生到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的一生充滿了勵志和傳奇色彩。1910年,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
  • 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數學界88位偉人之一,僅初中學歷,卻領跑中國數學,他做了什麼
    作者:王小二 1924年,初中畢業,直接輟學; 1931年,擔任清華講師助理; 1934年,破格提為清華講師;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大數學家華羅庚用的自學方法,學會你也能成為學霸(轉)
    華羅庚這個名字,可能很多年輕的孩子已經不熟悉,他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名人。 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只讀過初中就輟學。人雖窮,志不短。他待在家裡花費五年時間自學完高中和大學所有數學課程,並發表一篇論文。清華數學系的主任知悉後,因為惜才,邀請華羅庚到清華圖書館幫忙。
  • 紀念華羅庚特輯|《傳奇數學家華羅庚》摘抄(中)
    13、嚴士健教授回憶華羅庚先生的講課風格時說:「一個顯著不同的特點是讓聽講者能夠隨著他一起想、一起探討和解決問題。14、華羅庚先生自學出身,初中學歷,數論成名,後擴展至矩陣幾何、典型群、代數學、多複變函數等領域。華先生矩陣技巧出神入化,大數學家外爾(H.Weyl)對此非常讚賞,說:「他玩矩陣就如玩數字一樣。」
  • 數學閱讀,讀什麼
    大家推薦的有: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張景中院士的《數學家的眼光》,談祥柏教授的《談祥柏趣味數學詳談》叢書,李毓佩教授的《數學西遊記》,歐陽維誠先生的《唐詩與數學》,張景中院士主編的《好玩的數學》叢書,劉薰宇先生的《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特級教師唐彩斌等主編的《數學在哪裡》叢書,臺灣編譯的《漢聲數學》叢書,劉堅教授主編翻譯的《數學閱讀》叢書,日本的《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數學
  • 「華羅庚杯」全國數學邀請賽題目:我敢拍了胸口說,80%的人不會
    在我們學習數學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而這些難題之所以難,並不是因為題目本身涉及的知識多麼的高深,而是答題的人不知道該如何去思考和分析,即數學思維能力欠缺。眾所周知,數學思維是學好數學所必須的一項思維能力,它包括邏輯思維、空間思維、發散思維和線性思維等等。
  • 相濡以沫58年,華羅庚與妻子晚年爭吵不斷,去世時已分居5年未見
    他出生貧寒,從小便嘗盡人生疾苦,但是自強不息的數學家式精神使他廣受愛戴,他被國際富有聲譽的科學家稱為中國數學界的愛因斯坦,並且有力推動了中國數學的發展,被國人親切地稱為「人民數學家」,他就是華羅庚。華羅庚坎坷的求學之路華羅庚1910年出生與江蘇省金壇市的一個貧困家庭,小時候開始他就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能提出一些奇思妙想的問題,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華羅庚小學時數學成績並不理想,初一時候數學參加補考才能勉強通過。
  • 楊德莊恩重如山的教導---紀念華羅庚逝世25周年活動
    我的心情很不平靜,因為來講課的老師是我在中學時代就非常崇拜的大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終於鈴聲響了,華羅庚和他的助手王元準時出現在教室的門口,教室裡頓時鴉雀無聲。華羅庚教授講授數學,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他目光炯炯,又和藹可親,似乎在他的周圍有著一個巨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著所有在場的人。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20世紀最偉大的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當時我只有18歲。
  • 馬雲給高中生寫了一封信,三年後,讓全世界都來考數學
    熊慶來最神奇的是,挖掘出華羅庚這個寶藏男孩。華羅庚,江蘇常州人,初中畢業後,進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交不起學費退學,回家幫父親打理雜貨鋪,同時自學高中和大學數學。1930年,他發表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引起熊慶來關注,被特招到清華大學數學系任助教。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陳景潤對於數學的熱愛,源於初中時的數學老師,那是一位30來歲的清華畢業生,學識淵博,講課生動。在他的影響下,少年陳景潤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當時的數學教材,他只用了兩周就自學完成,這讓老師非常驚訝,認為他在數學方面有極高天賦。於是因材施教,為他講一些難度更高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