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民國大家之華羅庚: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2021-01-10 騰訊網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

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1951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並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裡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

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現江蘇省華羅庚中學),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

1929年冬,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

1929年,受僱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誌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 [3] 。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在此期間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國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出國求學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訪問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英國數學家哈代(Godfrey Harold)極力推薦。

1936年,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關鍵性的兩年。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劍橋的時期發表的。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毅然回國

1937年,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隨校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1945年。

1939年—1941年,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2月至5月,應邀赴蘇聯訪問;同年9月,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

1947年,《堆壘素數論》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後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正教授至1950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華羅庚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奔向祖國的懷抱。

1950年2月,攜夫人、孩子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途中華羅庚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3月1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送了公開信,他在信中說道:「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在這封信中,華羅庚喊出了「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是有自己的祖國的」。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華羅庚當選為理事長。

1952年7月,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9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3年,參加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赴蘇聯訪問,並出席了在匈牙利召開的二戰後首次世界數學家代表大會,以及亞太和平會議、世界和平理事會。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1956年,著手籌建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研究所,他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於195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

1958年,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同年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新德裡召開的《在科學、技術和工程問題上協調》會議。

文革時期

文革開始後,正在外地推廣「雙法」的華羅庚被造反派急電召回北京寫檢查,接受批判。華羅庚憑個人的聲譽,到各地借調了得力的人員組建「推廣優選法、統籌法小分隊」,親自帶領小分隊到全國各地去推廣「雙法」,所到之處,都掀起了科學實驗與實踐的群眾性活動,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969年,推出《優選學》一書,並將手稿作為國慶20周年的獻禮送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70年4月,國務院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邀請了七個工業部的負責人聽華羅庚講《優選法》《統籌法》。

1974年,被「中央文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江青在法家著作注釋會上公開點名,說他到20多個省市推廣「雙法」是「遊山玩水」。

1975年8月,在大興安嶺推廣「雙法」時,從大興安嶺採伐場地來到哈爾濱,積勞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他昏迷了6個星期,一度病危。

文革以後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多年的著作成果相繼正式出版。

1979年5月,到西歐作了七個月的訪問,把自己的數學研究成果介紹給國際同行。

1979年,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11月,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應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邀請,赴美作為期一年的講學活動。在美期間,赴義大利裡亞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學院成立大會,並被選為院士。

1984年4月,在華盛頓出席了美國科學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儀式,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

1985年4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六屆三次會議上,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6月3日,應日本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赴日本訪問。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時,在東京大學數理學部講演廳向日本數學界作主題為《理論數學及其應用》的演講,由於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於當日晚上10時9分逝世。

---

推薦好書好詩好故事

天天送好書,

分享即快樂!

相關焦點

  • 數學界88位偉人之一,僅初中學歷,卻領跑中國數學,他做了什麼
    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被尊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可最終僅有初中文憑的他卻逆襲成了我們眼中的一代數學大家
  • 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要說數學成就,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華羅庚」了,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不僅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更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天才。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 初中畢業的數學大師華羅庚
    新中國一成立,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使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國,在歸國途中,華羅庚寫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真情的呼喚:「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投身我國數學科學研究事業。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
  • 數學家華羅庚談數學學習法,助你數學拿高分,不要再盲目學習了!
    每當人們提起中國有哪些的數學家時,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華羅庚這個名字,在中國人民的眼中,他就是中國的數學之神。從初中學歷「鹹魚」翻身成為清華大學教授,再被封為現代數學之父。可能絕大部分人不清楚華羅庚具體取得了哪些數學成就,但並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偉大。他的名言「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 ,人人皆知。
  •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是我非常崇拜的人物,他給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通過自己堅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的典範。他僅僅有初中文憑,憑藉著自己的勤勉自學,終於成為數學巨匠,並且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文 | 學習方法寶典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不為人們所熟悉的身份還有許多。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等等。取得如此大成績的華羅庚先生卻說,他的學習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
  • 「華羅庚杯」全國數學邀請賽題目:我敢拍了胸口說,80%的人不會
    從數學上來說,是表示4的階乘,理科生看到後很快就能想到這一點,而文科生則認為那只不過是一個感嘆號而已。當然,小磊舉這個例子並不是去貶低文科生,抬高理科生,而只是想通過它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
  •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人民的數學家」最優的「優選」
    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當年印度天才少女心算巨大數學題,華羅庚稱其算錯了,如今怎樣?
    導語:當年印度天才少女心算巨大數學題,華羅庚稱其算錯了,如今怎樣?提到「天才」這兩個字,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天才被心理學上稱有超常智力的人物,而且天才可以形容一個人的某種特殊才能,也可以用在通曉各方面學問的博學家。
  • 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天才少女擅長心算,多次擊敗計算機,華羅庚:答案是錯的
    她叫沙昆塔拉,是個印度人。很快她的學習能力就超過了她的哥哥,尤其是在數學領域,沙昆塔拉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心算。她哥哥還在拿草稿紙計算,她卻在心裡得出了答案。
  • 華羅庚去世後,妻子吳筱元在國家分房照顧時說: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在陷入沼澤之時,仍舊沒有放開你的手?有沒有那麼一個人,一直陪著你走過遙遠的路?對於華羅庚來說,吳筱元就是這樣珍貴的存在。數學天才華羅庚提到「華羅庚」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一位數學天才,為中國的數學事業貢獻良多,1910年出生於江蘇常州。
  • 相濡以沫58年,華羅庚與妻子晚年爭吵不斷,去世時已分居5年未見
    話雖如此,華羅庚卻是十分喜愛算術,他的父親在小縣城開了一家雜貨店,勉強可以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那時華羅庚常常會幫父親開店,有時候算帳算到入迷之時還會忘了收錢。上初中時,華羅庚的數學作業本時常有塗改痕跡,老師仔細辨別後發現他是在不斷地簡化算式做法,慢慢的他獨特的數學思考能力開始顯露並被數學老師王維克賞識,王維克總是對別的老師說:「雖然華羅庚數學成績不好,但是他思維非常縝密,可是一株好苗子啊!」的確王老師沙裡淘金的能力十分之強,在他的栽培下,華羅庚以全校成績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當地一流的高中。
  • 數學閱讀,讀什麼
    大家推薦的有: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張景中院士的《數學家的眼光》,談祥柏教授的《談祥柏趣味數學詳談》叢書,李毓佩教授的《數學西遊記》,歐陽維誠先生的《唐詩與數學》,張景中院士主編的《好玩的數學》叢書,劉薰宇先生的《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特級教師唐彩斌等主編的《數學在哪裡》叢書,臺灣編譯的《漢聲數學》叢書,劉堅教授主編翻譯的《數學閱讀》叢書,日本的《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數學
  • 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四位數學家都是誰?數學大國未上榜一人
    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四位數學家都是誰?其實每個偉大數學家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成果基礎之上的。因此,公正評價歷史上哪一位數學家更偉大,不應只看他所取得成就的絕對「海拔高度」,更應看他使人類數學提升的相對「高度差」。
  • 紀念華羅庚特輯|《傳奇數學家華羅庚》摘抄(中)
    13、嚴士健教授回憶華羅庚先生的講課風格時說:「一個顯著不同的特點是讓聽講者能夠隨著他一起想、一起探討和解決問題。14、華羅庚先生自學出身,初中學歷,數論成名,後擴展至矩陣幾何、典型群、代數學、多複變函數等領域。華先生矩陣技巧出神入化,大數學家外爾(H.Weyl)對此非常讚賞,說:「他玩矩陣就如玩數字一樣。」
  • 身為清華大學教授的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他一席話讓人肅然起敬
    在中學時期,華羅庚表現的他突出的數學才能。有一次,他的中學老師王維克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孫子算經》上的題目:「有一堆物品,每三個為一組地數剩兩個;每五個為一組地數剩三個,每七個為一組地數之剩兩個,請問這堆物品一共有多少個?」沒想到華羅庚在聽完題之後便飛快地給出了答案:「二十三。」這件事令王維克老師震驚不已,他驚訝於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能有這樣的天賦,於是便再伺候重點關注和培養華羅庚。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曾經的「黃金一代」,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教學
    是古代圓周率的發現者祖衝之或《九章算術注》的劉徽,是有「微分幾何之父」之稱的陳省身還是「中國解析數論學派」的華羅庚或者是著名的「1+2」震驚數學界的陳景潤等等,但你可能想不起來80年代後的數學天才們都有誰?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介紹下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他們被稱為「黃金一代」,獲得眾多國際數學大獎,令人羨慕,可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任教,讓人痛惜。
  • 楊德莊恩重如山的教導---紀念華羅庚逝世25周年活動
    華老轉向應用數學,遇到的困難比原來想像的要大得多。首先,應用數學是什麼?應用數學應該是個什麼樣子,沒有統一的看法和說法,甚至至今仍在爭論之中。極端的看法之一認為應用數學是「壞數學」;極端看法之二認為「純粹數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這是著名數學家J. Keller的答案,對於這個答案,著名數學家P.D.
  • 世界公認的近代史上的十位偉人,看看你都認識嗎(上)
    在世界近代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偉人,他們被人稱之為世界近代史上最為傑出的人才,小編為你盤點世界公認的近代史上的十大偉人。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國會向凱末爾賜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語"Ata"就是父親,"Atatürk"(阿塔圖爾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此人最大的功績就是建立了現在的土耳其,眾所周知,土耳其是一個多黨執政的國家,但這些黨政全部對外宣傳自己是穆斯塔法繼承人,以此獲取土耳其民眾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