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0-12-21 筆尖兒愛寫作

世界上的事兒就是這樣,無論多麼高的山,也有鳥飛過去;無論多麼密的網,也有魚鑽過去。——莫言

《晚熟的人》吸引我注意有兩點,一是這部作品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十年後首部作品,想看看莫言的新作品;二是書籍的標題,「晚熟的人」帶著希望和寄託,想看看「晚熟的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首先,在看這部新作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作家,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代表作品,《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

其次,我們了解一下新作。

《晚熟的人》是莫言創作十二篇中短篇小說的合集,其中包括《左鐮》、《晚熟的人》、《鬥士》、《賊指花》、《等待摩西》、《詩人金希普》、《表弟寧賽葉》、《地主的延伸》、《澡堂與紅床》、《天下太平》、《紅唇綠嘴》、《火把與口哨》。

其中《晚熟的人》位於合集第二篇,它主要講述一個叫蔣二的人,他以及他家族裡的人,都是「晚熟的人」。

「晚熟」表現人在小時候以及年輕的時候好像不明事理,對於身邊發生的事情渾渾噩噩,不明就裡。等到有發揮自己才華平臺時,表現出人意料的膽量與智識,成就一番事業。

接下來,我們以小說《晚熟的人》為例,看看「晚熟的人」與作者莫言的關係,與我們的關係。

01 「晚熟的人」寄託著對生命的希望

「只有這蔣二,不但存在著,而且脫胎換骨、返老還童、智慧大開,於是我明白,與他相比,我才是真正的傻瓜。」

蔣二年輕遇到「危險」時,因他傻都靈巧地避開,沒有殃及自身。當合適的機遇來臨,蔣二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將其一生的大智慧運用其中,錢賺得盆滿缽滿,由一個傻乎乎的人搖身變成一個會交際,會生意,能夠左右逢源的人。

原因歸結於蔣二是一個「晚熟的人」。從這個意味上說,「晚熟的人」是說那些很晚才懂事,並有所作為的人。

這其中蘊含著一種對人生,對生命繁衍不息,大器晚成的希望。

對於莫言來說,諾貝爾文學獎不是寫作的結點,而希望是起點。我想,莫言寫這樣一篇短篇,其中深層意義不僅在於這是一篇文學作品,本身自有人性的暗含或影射。還有一層含義在於暗指自身的希望所在。

什麼才叫晚熟?人到中老年仍然可以重振旗鼓,相比較年輕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才華正等待著時機,等待著機遇,等待著平臺施展。

所以,莫言通過這篇短篇也寄託著一種寫作希望,曾經都已成為過往,「晚熟」還有無限的希望,影響更為深遠,更偉大的作品還待明天。

尤其想到我們自身。讀這本莫言作品時,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是「晚熟的人」 ,所以想要看看這部作品到底講的是什麼。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那是因為我們也是心懷希望的人,對明天,對未來充滿無限的想像,心中充滿希望的曙光。

我們希望自己真的是「晚熟的人」,然後有朝一日可以智慧大開,事業有成,實現理想。

02 「晚熟的人」有一種睿智、謙虛的態度

「那就是: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耳不忘、過目成誦、婚宴變明、禿頭生毛。」

說起「晚熟」,又有「早熟」。「早熟」是一個人成功的象徵,我們一般會認為一個人如果有天賦,小時候或年輕的時候就會顯山露水,成才成功也是要趁早。

這樣的想法來源對於年齡的解讀,年輕時力大無窮,精力旺盛,可以做成大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力不從心,精力不如過往的情況,所以距離成才成功漸行漸遠。

而現實情況是,大器晚成的人比比皆是。我想這個原因在於對於生活經驗,人生經驗的積累上。

「晚熟的人」幾乎用前半生的時間去觀察和領悟世事,雖不是蔣二口中「我不是裝傻」,卻也因為「傻乎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或者有過傷害因自身「傻乎乎」,不往心裡去,所以對其傷害微乎其微,卻讓他領悟到一些道理。

經過多年的生活經驗積累,也就是經過一個量變的過程,恰好遇到一個機遇,從而一躍而起,施展才華和智慧。

從哲學角度來說,凡事皆有因果關係,沒有誰一夜之間,從「傻」變聰明,也沒有誰一朝成功歸因於奇蹟,這只不過外人看上去神乎其神。

其中必有經年累月的想法或經驗積累。從這個角度看,「晚熟的人」有一種睿智、謙虛的態度。

所以不要輕視我們人生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你知道「早熟」的人有很多,但你還不知道誰是「晚熟的人」,誰是那個一直以來都是睿智、謙虛的人,因為他們可能是厚積薄發「晚熟的人」。

03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既然沒有「早熟」,希望都能成為「晚熟的人」,這是一個追求自我,成為更好自己的希望和過程。

一、人生是一個長度單位,「晚熟的人」是生命的後半段旅程

莫言描寫蔣二和小說中一群晚熟的人物,都是以生命的長度來看待的,和給予評價的。

比如,對於「蔣二」這個人物,是從小看到大,小的時候又呆又傻,長大之後沒有改觀,有了平臺和碰到機遇之後「晚熟」的才華展露出來。

所以《晚熟的人》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即使人生暫時失意,也沒有關係,誰又知道將來自己不是「晚熟的人」呢?

同時也不要因現在的榮耀沾沾自喜從而止步不前,誰又知道將來更好的機遇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呢?

二、「晚熟」有度,過猶不及

「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

蔣二是「晚熟的人」,所以他的膽子屬于越來越大的類型。

蔣二建設的滾地龍拳擂臺和滾地龍拳展覽館是非法用地,「這地方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劃出的『滯洪區』,可河水斷流已經三十多年了……」

蔣二「晚熟」到後來有過猶不及之勢。所以說,「晚熟」可以,施展才華可以,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如果一個「晚熟」、才華橫溢的人,把心思用在其他沒有價值的,或對社會有害的事情上,或膽子大過了頭,超越正當渠道的界限,那麼還不如不「晚熟」。

這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健康完整的人格,要比大器晚成更重要。

我們期待成為「晚熟」的人,希望明天會活得更好,而這恰恰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無論我們是否經歷過「早熟」,或者經歷多次「晚熟」,都是過程中的環節,而衡量我們人生質量的是:當我們回首往事時,沒有憾事,依然心懷美好。

相關焦點

  • 《犯罪心理》:我們終其一生,都希望成為更好的人
    都是特別虐的故事。王爾德,最開始是八卦他的某種傾向。其實,真的需要鬧得沸沸揚揚嗎?哦,他不在乎。好的,看完《犯罪心理》的「四聲」系列——再看完《夜鶯與玫瑰》,我理解宋聲聲當時的心情。為了保護粉絲,寧願選擇結束自己性命是最後的鬥志。
  •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
    最近越來越覺得,我們都不可能做到設身處地和完全理解別人,因為感覺是個人的東西,即使有人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他所謂的理解就是理解嗎?因為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神經元的數量不同,所以對於外界的感受肯定不同。我的傷心對於我來說可能快要死掉了,但是你能感受到幾分呢?
  • 我們終其一生,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為什麼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
    遇見更好的自己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許每個人心裡都有個對自己評價的人,從小是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長大後就變成了自己對自己的期望。為什麼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更好的自己,卻很少有人做到?1.面對心中的聲音有一本書會讓你撥開雲霧,見到更清晰的自己。
  • 雙魚座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個對的人,直到遇見摩羯座
    愛情在人的一生裡佔據了很大比重,如果只是為了搭伴生活而尋找另一半,對這些人來說,還不如自己一個人來得自在!這些人裡面當然也有雙魚座了,他們一直都是很單純,對於愛情也跟執著的一個星座,如果要和自己不那麼喜歡的人度過一生,這對雙魚座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雙魚座的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個對的人,直到遇見了這個星座。
  • 我們終其一生,無論幾歲,內心中都是在尋找一個「最合適的人」
    事實上,我們終其一生,無論幾歲,在一息尚存的時候,內心中都是在尋找一個「最合適的人」。有的人很幸運,很早就已經找到了。有的人很不幸,一生沒找到。所以他認命了,就算身邊的人不太適合,他也還是會安安穩穩地窩著。
  • 《獅子王》:成人也需要童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
    「哈庫吶瑪塔塔」的安逸叢林固然可以給他無憂無慮的一生,但萬獸敬仰的榮耀石才是他真正的王者之巔。這是屬於辛巴的自省,知道自己是誰,看清了人生的意義,才知道方向在哪裡。忽然再次想到《千與千尋》,無論是千尋還是白龍,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就等於在成為了靈隱世界的傀儡,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湯婆婆無情的剝奪了他們每個人的名字,為的,也是讓他們再也找不回自己。
  •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等待一個看見自己的人
    曾看過一句話,叫「終其一生,我們都在等待一個看見自己的人。」之所以是等待,是因為我們常常不被看見。被漠視、被誤解、被否定、被拒絕、被羞辱.這樣的體驗,讓我們即使身處人群也感到孤獨;即使有不錯的機會,我們也下意識地退縮;即使想要,也會壓抑自己的需求。
  • 《千與千尋》: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真正的自己
    與「油屋」中的其他人一樣,千尋不再擁有自己的名字,而成為了「千」。然而,白龍幫湯婆婆偷錢婆婆的印章,白龍被印章上的封印打傷,奄奄一息。為了救白龍,千尋踏上了她的冒險之旅,靠著自己的努力,她一次次經受住了困難的考驗,並不斷成長,最終救出白龍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順利離開這個神秘的地方。在宮崎駿的諸多作品中,《千與千尋》無疑是名氣最大的一個。
  • 晚熟的人:心善的人都晚熟,後來開竅也是壞人催熟的
    前言前段時間,莫言先生的新書《晚熟的人》,特別的火,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記得書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後來雖然開竅了,也是被壞人催熟的,但是他們仍然善良赤誠,然後再不斷的,尋找自己的同類,最後卻成了最孤獨的一個。
  • 終其一生都想做的事情,有沒有
    但是當問到終其一生都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答案肯定不會是賺錢那麼又有多少人,真正想過自己願意花一輩子都去做的事情呢反正,我沒有因為我老是覺得吧,你有你的計劃,世界有世界的安排你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都回答不上來,我感覺我還沒有和命運開始爭鬥,就繳械投降了有沒有人終其一生的願望是當一個清潔工人或是成為一個千萬富翁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不是工作和生活要分開
  • 終其一生,我們該成為什麼樣的女人
    原創 愛蓮幸福學院 愛蓮幸福匯 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女性專屬的一些形容詞,像是世界饋贈給我們的禮物一般點綴著我們。而外在的標籤,永遠掩埋不住我們內部的芳華。就像作家舒婷的這句話:根,緊握在地下;葉,想觸在雲裡。
  • 我們終其一生找到我是誰,那我們最終又會成為誰,為了誰
    甚至是我們拼盡全力卻仍然過不好這平凡的一生。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周遭的人對我的滿意而已,為了博得他人的稱許和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 晚熟的人 '' 莫言 ''——人生實難
    何為晚熟的人?最近有很多讀者對這個標題很感興趣。你是個晚熟的人嗎?十年磨一劍,那個印象裡諾獎的獲得者,有沒有可能江郎才盡呢?莫言的晚熟的人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在他的書裡我遇到了一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獵人催熟後來雖然開竅了但她仍然善良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有人說莫言的這一句話很生動地反映了他們的現狀,無論從何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也總會有人覺得晚熟並不是一件幸運的事。
  • 終其一生要尋找的,不過是一個永遠都不會放棄你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要找一個永遠都不會放棄我們的人。本來兩個人結婚是尋找幸福的,結果本應最親的人成了兇手。因此,我們這一生在選擇伴侶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用心去找一個真正值得依靠的人。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容易,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最起碼找一個人品沒有問題的人。這一生,不求轟轟烈烈,只求細水長流。很多人利慾薰心,犯下大錯。我想:這樣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會是法律的嚴懲。
  • 莫言: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好書推薦《晚熟的人》
    轉眼多年,老師出版了這本《晚熟的人》。故鄉人事,但面貌全新,篇幅緊湊,卻各有曲直,從《紅高粱》到《晚熟的人》,從歷史深處到當下現實,從開天闢地到氣象萬千,依然是讀者熟悉的那個莫言,帶給我們陌生全新的閱讀體驗。《晚熟的人》,其中有一句話特別感同身受。
  • 莫言: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莫言在新書《晚熟的人》中說:「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麼。」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追求務實的時候,我們又呆又傻,追求理想和星空。當別人機關用盡時,我們好像才開了一點竅。
  • 《月亮和六便士》:終其一生,我們應該成全自己
    人生短暫,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不妨大膽一點,堅定一點,全力以赴去成就自己,成為自己心中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1.追逐夢想 永遠都不晚斯特裡蘭德是個四十歲的男人,長得不好看,但是也不醜,他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 原生家庭的「我都是為了你好」 終其一生都在治癒
    原生家庭的影響,終其一生都在治癒,我渴望被愛,也更怕傷害。從大學開始,開通了自己的電臺欄目。通過自己努力舉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場新歌發布會,這場發布會父親沒有來,成為了人生遺憾。因為於他而言,這場發布會毫無意義。
  • 讀完《紅與黑》我才明白: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逃脫敏感與自卑
    直到如今重讀《紅與黑》,才發現這個年輕人起起伏伏的一生,竟是我們無數人的縮影。在於連的身上,我們讀懂了人生的道理,看穿了很多人心叵測。終其一生,我們還是無法擺脫自己的自卑與敏感《紅與黑》中於連,可以說是一個時代造就的悲劇人物,更是一個被自己的敏感自卑打壓的悲劇。
  • 活著,終其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為什麼我們總要到過了半生,總要等退無可退,才知道我們曾經親手捨棄的東西,在後來的日子裡再也遇不到了。 ——辛夷塢無意間看到這句話,缺思考了一番,我們這終其一生是為了什麼。當我在面對這句話的時候,總有一個聲音在說:這樣算不算思考,還是一種延伸,這樣堅持是為了什麼,有點難過有點悲戚,不知道這樣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該捨棄還要不要繼續,即使我知道不會放棄,但也會自我懷疑,捨棄於繼續並存,猶豫有時候也顯得可貴起來。現在這個時刻經歷的,會經歷一段時段,等過到以後的時候,發現現在的也極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