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新書《晚熟的人》中說:「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麼。」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追求務實的時候,我們又呆又傻,追求理想和星空。當別人機關用盡時,我們好像才開了一點竅。我們沒有在人生起步時,就發光發熱。我們沒有很早地就成為人生贏家,晚熟了以後,依然不忘理想,保持赤誠與善良。
莫言說《晚熟的人》這本書裡很多人物都很「傻」,但是「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會閃光的」。晚熟的人,不是故步自封,是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超越自我的人。過早地成熟,人生之路也就較早地到達了終點,只有晚熟的人,創造力才更長久。
比如莫言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8年內沒有出過任何作品,但隨著新書《晚熟的人》的出版,莫言也終於給出了他的答案:「獲獎8年來,儘管我發表的作品不多,但還是一直在寫作,在做準備。」
莫言在書中說:「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我推薦你讀讀《晚熟的人》的這本書,裡面的人物,就像我們的知己、朋友,甚至是我們自己。它告訴我們,和早熟的聰明者相比,大器晚成的人往往厚積而薄發。只有下苦功夫,才能自己成就自己。只有自己給自己挖一條河流,你才能緩緩匯入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