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晚熟的人?最近有很多讀者對這個標題很感興趣。你是個晚熟的人嗎?
十年磨一劍,那個印象裡諾獎的獲得者,有沒有可能江郎才盡呢?莫言的晚熟的人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在他的書裡我遇到了一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並且是被獵人催熟
後來雖然開竅了
但她仍然善良赤誠
不斷尋找同類
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
有人說莫言的這一句話很生動地反映了他們的現狀,無論從何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也總會有人覺得晚熟並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就像一場馬拉松長跑,與先前落後於人太多,要想追趕談何容易,即使這個晚熟的人後來開竅了,也發現人生是場苦行之旅。因為社會會讓所有人快馬加鞭地往前追趕,沒有任何人停下過腳步。
對於一個所謂的晚熟的人來說,這樣的成長是需要付疼痛的代價的,因為那個促使你成長的讓心靈變得越來越通透,越來越堅強,越來越無畏的,也許不一定是親人愛人,朋友。是教訓和經驗的磨練和捶打,也許是經歷的真正讓你吃苦的教訓和劣人。
不論對於早熟的人還是晚熟的人來說,其實是相通之處的,只是有的人經歷的早一些,有的少年白愁或許正是因為需要過早地去承擔。而晚熟的人也許是因為相同的年紀被保護得太好,經歷的太少很多事都非常的懵懂,有些是經歷的巨變的刺激下,改變了原來的自己。
網絡中有句話說,每個人在出生前就看過自己的一生,所以也許當下眼前擺在你面前的分岔路,也許並沒有那麼好走也許你依然帶著一顆需要受挫的心在迷霧中砥礪前行。後方早已沒有任何支援,這樣的情境下,你會走得更加無憂。這個憂為擔憂。在你心中沒有任何東西牽絆著你,會更灑脫吧大致。
現在的我和從前的我是有很多變化,回想起從前的自己就是長輩眼中口中的未開竅的姑娘。那時的懵懂對於很多事物包括自己都是迷迷糊糊茫然狀態。但是那時候的自己沒有過多的煩惱所以活得沒心沒肺的單純,發自內心的開心,那時候我有很好的玩伴,有個我們共同點秘密花園。只是如今早已回不去了。我也以為我可以快樂地過完一生,但是從類沒有想到後面發生的一件件沉重的往事,促使你成人。
莫言說:從文學的角度來講,對於一個作家來在說創作道路上,不應該過早的故步自封,不能過早的是自己風格固化。不斷求新求變,突破自己不斷成長,成熟得越晚創作的過長創新過程越長,對他來說求新求變努力奮鬥,努力創新的願望。
莫言的這本小說,給了所有迷自我迷失方向的人來說,會是一盞明燈,莫言的人生也非常戲劇,接地氣。書寫了自己的人生,雖然披上了一件黃土高原般的外衣。而裡面蘊含了深刻的內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也願意用我的筆一點點構建自己的小小世界,都說構建自己的世界,那是一件讓心靈得到梳洗得的感覺。很平靜很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