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新書《晚熟的人》是繼他在201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八年之後,所出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莫言說,他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有的人是用嘴巴講,說出來給人聽,而莫言卻是用心講,用文字寫出來給讀者看。
《晚熟的人》裡面匯集了12個中短篇故事,地點依舊是在他最熟悉的老家山東高密鄉。這裡面的12個故事裡,包括了我們生活裡的方方面面,有人性,有親情,有狡詐,有世故,有現實的生意經,也有朋友背後的陰冷。每一個故事讀來總能給人最深的感受,讓人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和身邊遇到的人和事。
故事裡的人物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樸實的農民,也有文人、警察、老闆、網紅等等。這些人物故事裡,莫言用他最辛辣諷刺與批判的語言,訴說著這些晚熟之人的利與弊、好與壞、善與惡,以及早熟之人與晚熟之人的區別。
大器晚成
山東高密鄉裡的蔣二,便是晚熟之人的代表人物,本名叫蔣天下,由於特殊時期這個名字有所忌諱,便改稱為蔣二。
早年間的蔣二傻呼呼的,和鄉裡的「四大神仙」一起,常在河邊玩兒,他們中的三人,一個的妻子跟人跑了,就慢慢變得痴傻;一個是老光棍,時常宣稱自己的劉邦轉世;一個是當年的馬拉松亞軍,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也變得呆傻,還有一個便是蔣二,蔣二不傻,卻是裝傻。
過路的人們問這「四大神仙」在幹嘛,他們說用腳丫子釣魚,路人便傻傻地笑笑走過,然後他們也一起樂呵呵地笑路人。這究竟是誰戲弄了誰?
中年後的蔣二恢復了蔣天下的本名,在高密鄉創立了「地龍文化公司」,利用莫言文人的名氣創辦了旅遊景點,買下了一塊當年的荒地,蓋了幾間房租給那些想沾點文人喜氣的寫作者們。地龍文化公司還有自產的地龍茶、地龍酒、地龍旅遊等等產業。當年顛傻的蔣二已變成了當地的蔣大老闆。
蔣二說:大哥你們都說我裝傻,其實我不是裝傻,我們老蔣家的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耳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禿頭生毛,我就是個例子。
蔣二的晚熟,實際上是「大智若愚」,在當年的那個生存環境,蔣二的裝傻為他帶來了很多的生活便利,人們不會跟一個傻子去計較得失,也不會去為難一個傻子,但若是一個正常人卻會受到不同的待遇,蔣二是聰明的。
等到秩序恢復正常以後,時機成熟,蔣二利用一切的可能奮力一擊,一擊擊中,一飛沖天。他說:「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
這便是莫言筆下《晚熟的人》裡面的同名故事,也是將它作為了全書的名字,蔣二是晚熟之人的代表,也是大器晚成之人的代表,他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的高人!
蔣二愛財,但不義之財卻不貪,比如莫言講到,蔣二將房子租給了一位文人,那人卻在房裡模擬莫言的書法去賣給遊客,蔣二得知後舉報了他,將他趕走了,他說,老哥的字再醜那也是本尊的字,是具有文人氣息,絕不賣盜版。
蔣二懂得人情世故,在商場上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本領,懂得分寸與煽動氣氛,或許這便是他成功的秘訣。
莫言是偏愛蔣二的,雖然這裡面的每個故事都有原型,但卻又是眾多獨立的個體的匯聚,形成了一個故事裡個性鮮明的人物特色。
蔣二道: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
這是因為什麼?責任!
晚熟就一定成熟嗎?
柳衛東看上了村裡的馬秀美,本許給了東北的一林業工人,可臨到上火車時又跑了回來,和柳衛東私奔了,兩家本有親戚關係,於是兩人便與家裡鬧掰,柳衛東也被打成了跛腳,兩人為了愛情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
他們住在村子裡的一角,衣著襤褸,佝僂著身軀,馬秀美受貧窮的摧殘也不再嬌媚了。多年後,柳衛東卻成了村裡的首富,生了兩個女兒,蓋了氣派的房子,置辦了最先進的家電,當年打缺的牙也鑲了金牙,做著倒賣翠竹的生意,說是用它蓋房子一定不會腐爛,轉手就多少錢進腰包,人變得闊氣了,說話都神氣。
再後來,柳衛東失蹤了,馬秀美就拖著兩個未成年的女兒悽苦地過著,尋遍了也找不著人,三十年過去了,兩個女兒也嫁了人,生活得幸福美滿,馬秀美依然在家附近的加油站發著尋人啟示找丈夫,突然,68歲的柳衛東自各兒回了家,對現代生活裡的一切都很陌生,像是一個從過去年代直接穿越到現代來的人一樣,中間的這幾十年的發展都成了空白。問他也東拉西扯,女兒不認他,只有馬秀美高興他回來了,後來得知,柳衛東這些年一直在做「討還國家財富」計劃。回來了還帶著這些相關的包裝精美的「證件」展示給馬秀美。他在做著一項「偉大」的機密事業。
38年前的棉花加工廠有很多的工人都出身於那裡,那是這些人揮灑的青春。廠子裡的廠長、科室幹部等等,在棉花廠消失以後有的退休,有的下海,有的下崗,有的轉行。這裡面有領導,也有學徒。石連成便是那個笨學徒裡的一員,做啥都受到老員工的白眼。
當時,石連成喊出一句:老子以後要把這棉花廠剷平,變成了一個大澡堂子。
眾人們都當笑話聽了,沒想到,這群棉花廠裡的領導和老工卻在38年後的澡堂子裡吹牛,享受著澡堂老闆送的三折VIP優惠券,老闆正是當年被他們瞧不起的石連成。
現在的石連成在當地的產業已經有了星級賓館,歌舞廳,洗浴中心等等產業,把他痛恨的棉花加工廠那塊地買了下來,實現了他當年的承諾,本想讓它變成了一座養豬場,想想算了,還是建了一座當地最大的澡堂子。
這些當年的領導,在澡堂子裡對那些服務員們吹噓著他和老闆的關係,顯示著自己當年的神氣,也只不過是人在失落的老年生活裡的一絲自我回味與安慰罷了。
這兩個故事裡的人都是晚熟之人,那柳衛東和石連成的區別在哪?晚熟的人就真的意味著成熟與成就嗎?人要怎樣做才能守住那份來之不易的成就?這些成就與做人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性格不同,方向不同,觀念不同,結束都不盡相同。
早熟的「惡之花」
有六根腳趾的覃桂英,在11歲時剪掉了李老師的辮子,用辮子毒打李老師,只是因為在插秧時李老師叫她把鞋脫了和同學們一起跳進田地裡來插秧,李老師並不知道她的情況,她沒有脫鞋,而是穿著新鞋跳進了滿是泥的田裡,李老師被打以後,在當時的環境下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絕望地跳了井。
覃桂英後來的路也走得極盡坎坷,本以為的大好前程因為此事被人揭發,與他的丈夫一起沒了好的出路,鬱郁不得志,為了逃避計劃生育,跑到東北的邊界去開荒,生下三女一兒,回來沒了田地又去找縣政府鬧事,還上訪要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開了廢品站汙染環境被關了,又在當地當了「高參」,給村裡的人出謀劃策,在網上販賣謠言,做著無中生有,興風作浪的壞事。
針對這一現象,莫言說:生活中,一萬個人也成不了大氣候,但網絡上, 一百個人便可掀起滔天巨浪。
正如他的另一篇故事中,講述網絡的威力一樣。村裡的小奧手指被老鱉咬住了,打了110,前來兩個警察,來了就抱怨事兒多,破事也叫警察,誰知村子裡人人都在搞視頻,啥事都喜歡用手機拍,這類事更是大事,旁邊無數的人舉著手機拍著,經人提醒以後,警察們馬上做出一幅人民警察為人民的樣子,大家開始拍,然後瘋狂地上傳到網絡上轉發。這是莫言對當下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的諷刺描寫。在網絡上裝腔作勢成了生活的常態,從喝拉撒到睡覺,人們的所有生活都暴露在網絡上,有正能量的宣揚,也有負面的詆毀與做作。網絡生活已經進入到了農村的家家戶戶,從而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身敗名裂,有人積極向上,有人歪曲作假,網際網路這個大千世界,將人性也展現得透徹淋漓。
我想,真正可怕的壞人還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壞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壞反而認為自己很正確很好的人。那些知道自己壞的壞人的心裡還存在著良知,所以還知道自己的壞,而那些不知道自己壞的壞人,心裡只有自以為是,他永遠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他永遠都認為別人欠他的,他永遠都在恨別人、罵別人。——《晚熟的人》
結語
《晚熟的人》最震撼人心的故事便是最後的那個「火把與口哨」。顧雙紅痛失兩孩和丈夫,後殺進狼窩報仇雪恨之後,躺在床上平靜地死去的故事,讀來真的讓人感慨萬千。
這12個故事都有著各自的特色,還有一篇「賊指花」關於文人的故事也讓人看到了文人背後的醜陋與壞人的坦蕩。究竟如何去區分好人與壞人,好人也有醜陋陰暗的一面,壞人也有坦蕩骨氣的一面。好與壞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很難去用一個字去定義人性,因為人性是極端複雜的。
莫言用他最真切的語言,將這些帶有原型的故事進行藝術化加工,讓它們裸露般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莫言說,好的作品是具有故事延伸的功能,是會自己生長故事的,作家只是將這些延續的故事全部講述出來而已。讓人們在故事裡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生存的價值。
早熟之後碌碌無為,早熟之後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晚熟平庸無能,這四種境況裡,你,究竟屬於故事裡的哪一種?讓我們在莫言的《晚熟之人》裡體味百態人生的百態滋味。